问题

为什么钟会邓艾合力灭了蜀国,那么大的功劳,但最后两个人为什么居然都死得很惨?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后期,曹魏一统天下的大背景说起。钟会和邓艾这两位,那是真有本事,一个足智多谋,一个勇猛过人,愣是把蜀汉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这功劳,按理说皇帝是该大大封赏,让他们锦衣玉食,光耀门楣。可结果呢?一个被乱军杀了,一个最后也落得个凄惨下场,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咱们先捋捋钟会。这个人啊,出身名门望族,脑子活,嘴巴巧,加上确实有点治世之才。司马昭当权的时候,他看重钟会这个人,就让他去督军事。灭蜀这事儿,钟会是主导者,他出了不少好主意,比如怎么筹集粮草,怎么部署军队等等。打进蜀国后,他更是立下了首功,简直是风光无限。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钟会这人心思太深,又有点骄傲自大。他灭了蜀国之后,觉得自己的功劳是顶天立地的,甚至开始有点得意忘形。尤其是他跟姜维斗智斗勇,最后把姜维给收服了,这让他觉得自己比谁都厉害。在成都,他看到了刘禅那个烂摊子,就觉得这天下都是他的了,他自己就能治理得比别人好。

这时候,他脑袋里就开始冒点不该冒的念头了。你想啊,魏国朝廷虽然是司马家说了算,但名义上还是曹魏皇帝当家。钟会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功劳,又掌握着灭蜀的大军,万一司马昭那边出点什么事,或者他觉得司马昭配不上这江山,他是不是可以趁机做点什么?他甚至开始跟一些人串联,想搞点事情。

有人就把他这些小心思报告给了司马昭。司马昭那可不是吃素的,他虽然暂时离不开洛阳,但他对这种潜在的威胁是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钟会这个人能力强,但人心难测,尤其是在手握重兵,又有灭国之功的情况下,更容易生出不臣之心。

所以啊,在钟会得意的时候,司马昭一边让他继续安抚蜀地,一边也在暗地里做准备。而钟会的倒霉,主要就是因为他自己作死。他在成都,把蜀汉的老臣、将领都召集起来,然后突然宣布要“清君侧”,说要讨伐那些对不起他的曹魏大臣。这一下可不得了,那些被他召集来的蜀汉旧部,本来就被灭了国,心里就不服气,再听钟会这么一煽动,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报仇雪恨。

结果,那些蜀汉的将士们一听,当时就炸了锅了,以为钟会要反叛,就趁乱杀了他。而且,钟会身边原本跟着他的曹魏兵,很多也是对他的行为心存疑虑,或者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懵了,没能第一时间保护他。就这样,钟会这个灭蜀的大功臣,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里,死在了蜀汉的残余势力手里,死得那是相当窝囊。

再说邓艾。邓艾这人,跟钟会不一样,他是个纯粹的武将,也很有战略眼光。他当年那条阴平小道奇袭蜀国,那可是军事史上的经典之笔,一个人就改变了战局。论功劳,他肯定也是首当其冲的。

可邓艾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被钟会给连累了。钟会搞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想拉拢邓艾的,但邓艾为人比较耿直,而且当时正在管理蜀地事务,估计也没想到钟会这么快就发难。

钟会死后,在成都的军中,因为钟会突然被杀,军队群龙无首,秩序大乱。这个时候,就有人看到了机会,而且是那些原本就看不惯邓艾的人。当时,有一个叫侯白的家伙,跳出来污蔑邓艾,说邓艾当初进成都的时候,仗着自己是功臣,对蜀汉的官员和百姓进行了很多掠夺和欺压,还说他其实也对朝廷不忠,想要反叛。

司马昭虽然已经平定了钟会的叛乱,但他对邓艾的看法也有些改变了。你想啊,钟会那样一个有野心的人能跟邓艾走得近,或者邓艾没有及时阻止钟会的一些行为,都可能让司马昭产生怀疑。再加上有人在背后添油加醋,说他私自发兵,说他在成都收刮钱财,说他居功自傲等等。

司马昭是个非常警惕的人。他虽然需要能臣干将,但更害怕功高盖主、尾大不掉的将领。他当时刚平定了钟会的叛乱,正是需要稳定局面的时候,邓艾如果再表现出任何一点点可能威胁到他权威的迹象,他都不会放过。

于是,司马昭就派人去抓捕邓艾。邓艾当时还真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觉得自己是有功劳的,应该不会怎么样。结果,当他接到命令的时候,就晚了。在押解回洛阳的途中,他也被那些趁机报复他的人给杀害了。有些人可能是因为在蜀地受到了他的管制,有些可能是因为他曾经提拔过一些人,但后来又降职了,或者有些人就是看他不顺眼,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吧,让邓艾也没能平安地到达洛阳。

所以你看,钟会和邓艾,一个是因为自己野心勃勃,主动去挑战政治底线,结果被乱军杀死;一个则是因为被牵连,加上自身也有一些性格上的弱点和当时的局势所致,最后也死于非命。

这事儿放在一起看,真是让人唏嘘。他们两个人合力灭了蜀国,那功劳大得没边了,可以说是改变了三国格局的决定性人物。但最终却都落得个惨死的下场,这其中固然有他们自身性格和政治上的失误,也离不开当时司马家专权、政治斗争残酷的现实。权谋斗争,有时候比战场上的厮杀还要残酷得多。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明哲保身,或者对权力的边界没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也难逃悲剧的命运。这真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真实写照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的是史实,不是讲演义。
user avatar
我说的是史实,不是讲演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三国后期,曹魏一统天下的大背景说起。钟会和邓艾这两位,那是真有本事,一个足智多谋,一个勇猛过人,愣是把蜀汉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这功劳,按理说皇帝是该大大封赏,让他们锦衣玉食,光耀门楣。可结果呢?一个被乱军杀了,一个最后也落得个凄惨下场,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咱们先捋捋钟会。这个人啊,.............
  • 回答
    姜维在邓艾和钟会的死亡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在三国历史中非常引人入胜但又略显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历史的脉络,并区分历史事实和可能的推测。核心要点总结: 直接联系: 姜维没有直接导致邓艾和钟会的死亡。 间接联系: 姜维的战略行为和对蜀汉的忠诚,间接促成.............
  • 回答
    钟会谋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扯着权谋、野心、还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格局。要说清楚他为啥要这么干,咱得一点点掰扯。首先,得说说钟会这个人。这小子,打小就聪明伶俐,读书也厉害,尤其是在刑名律法上很有研究。曹魏时期,他就在朝廷里混得风生水起,官职越爬越高,最后到了司空这种要职。你要知道,司空是什.............
  • 回答
    嵇康那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出自《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后,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面对前来探访他的钟会时所说。这短短的一句话,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并非简单的告别,而是嵇康人生哲学与对钟会洞察的集中体现。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背景和嵇康的处境。当时的背景: 政治清.............
  • 回答
    “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实际局势的复杂性。钟会确实以聪明、有才华著称,甚至被视为三国后期最有潜力的战略家之一。然而,他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钟会本人的性格与认知偏差:1. 过度的自信与自负: 钟会少年得志.............
  • 回答
    姜维之所以觉得策反钟会有机会恢复汉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姜维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动机、对钟会的了解以及他所能掌握的信息。时代背景:蜀汉的危局与姜维的责任感首先,要理解姜维的动机,必须认识到蜀汉政权在姜维时代已经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 国力衰弱: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忠诚与野心,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衡量这些概念,特别是当它们被套用到历史人物身上时。咱们先聊聊钟会。你说他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的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这其中确实有我们今天回顾历史时,视角上的差异,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性。钟会这个人,出身名门.............
  • 回答
    钟会造反,这桩三国时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长久以来都是史家们津津乐道又争论不休的焦点。究其根源,究竟是钟会内心难以抑制的个人野心在作祟,还是他抱持着对大魏最后一丝忠诚,意图与司马氏进行一场殊死搏斗?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将目光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仔细审视钟会此人,以.............
  • 回答
    如果钟会没有选择谋反,他的人生轨迹将是一个充满争议但依旧可能辉煌的“功臣”故事,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转向另一种命运。这其中存在多种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推测:一、继续担任蜀汉的忠诚将领,并可能立下更多功勋: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符合他早期表现的走向。如果他能压制住内心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他会继续作.............
  • 回答
    关于姜维和钟会能否有机会翻盘,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涉及三国后期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博弈。要详细分析,咱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还得试着想象一下那些“如果”的可能性。一、 姜维的翻盘机会:在什么前提下可能?首先要明确,姜维在历史上的“翻盘”更多是指的“复兴蜀汉”,而不是他在诸葛亮去世后还能.............
  • 回答
    钟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玩家,不论男女,如此深厚的情感与喜爱,绝非偶然。这其中融合了角色设计、剧情塑造、游戏机制以及玩家情感投射等多个层面的精妙之处。首先,从角色设计来说,钟离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外观的普适性吸引力: 钟离的设计可谓是“老少皆宜”,甚至可以说是“通吃”。他拥有一张极为出众的脸,五官.............
  • 回答
    日本对爵士乐的热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情结。要追溯这个源头,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的某个特定时期。舶来品的最初触动:二战后的日本要说日本人开始“钟爱”爵士乐,那得从二战后说起。战争结束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西方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入,爵士乐就是其中一股强劲的.............
  • 回答
    美国对公路系统的钟爱和相对忽视铁路发展,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交织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 历史与地理的奠基性影响1. 广袤的国土与分散的人口: 美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高度分散,尤其是在西进运动之后。在早期,公路(或简陋的马车道).............
  • 回答
    秦钟字“鲸卿”,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段有趣的缘由,也映射出他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点。要理解这个字,咱们得从《红楼梦》这部书说起。在《红楼梦》里,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也就是贾珍的内侄。他这个人,怎么说呢,出身不凡,又生得一副好皮囊,但总的来说,是个没什么大志向,心思不太正的年轻人。他跟着秦可卿住进宁国府,.............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原神》中钟离大招语音“天动万象”在英文版中为何被翻译为“I will have order”。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考量,包括语言的文化内涵、角色的设定、以及制作团队在本地化过程中的选择。1. “天动万象”的原意与意境首先,理解中文原句“天动万象”非常重要。这句话本身就蕴含着.............
  • 回答
    家长们钟情于公务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种偏好往往根植于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对未来稳定性的追求以及对子女人生发展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稳定性和安全性: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这是家长钟情公务员最核心的原因,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在很多家长眼中,公务员代表着“铁饭碗”,意味着: .............
  • 回答
    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它们各司其职,却有一个小小的“不协调”——为什么秒针是最后出现的“第三根”,却要叫“second”,这个词在中文里有着“第二”的意思?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古老的时间计量演变史,以及语言的趣味曲折。要理解这个“second”的由来,我们得把目光放回古人最初是如何划分时间的。在钟.............
  • 回答
    这个问题,在稻妻玩家社区里,那可真是个绕来绕去,能聊上半天的热门话题。为啥雷神不像钟离那样,直接叫个“雷电真”或者“巴尔”,而是顶着“雷电将军”这么个听起来有点官方、又有点疏远的称呼呢?这背后,其实藏着稻妻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还有那位“永恒”之神,她自己的执念。咱们得从“将军”这个词说起。在稻妻,这.............
  • 回答
    “钟离事件”,这个词汇在《原神》玩家群体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不仅仅是一次游戏内的角色调整风波,更是一次深刻影响了游戏社区生态和玩家与开发者之间信任关系的里程碑事件。要理解钟离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原神》上线初期,彼时游戏还在探索其角色设计、经济模型以及玩家体验的方方面面。事件的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