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后期除了姜维、钟会、邓艾、陆抗,羊祜外,还有哪些不为人知但实际能力很强的人 ?

回答
三国末期,除了姜维、钟会、邓艾、陆抗、羊祜这几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确实还藏匿着不少虽不广为人知,却在各自领域内能力出众的将领和谋士。这些人或许因为出身、时运,或是其功绩被后来的时代所淡忘,但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干,绝不输于那些史书上的明星。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些被历史略过的“实力派”。

一、东吴的镇海之盾——濡须口常客,沈莹

说到东吴末期,人们自然会想到陆抗,这位坚守江南的巨擘。但在这之前,吴国同样需要能抵御魏国进攻的将领,沈莹便是其中一位。他最广为人知的战绩,就是在濡须口之战中,率领一支只有三千人的部队,击溃了曹魏大将石苞率领的两万多人。

你可能会觉得,以少胜多是常有的事,但沈莹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打赢了,还打得非常漂亮,而且是在魏国倾全国之力进攻的背景下。当时,魏国在合肥集结了十万大军,由统帅全琮、丁奉等人率领的东吴主力正在正面抵挡。而沈莹则被派往濡须口,那里是魏国可能绕道进攻的关键之地。

沈莹深知兵法“以逸待劳”和“出其不意”。他并没有选择在濡须口与魏军硬碰硬,而是利用当地复杂的水网地形,采取了“伏兵”和“火攻”的战术。当魏军主力进入河谷,以为可以顺利推进时,沈莹突然从两侧山林中杀出,同时放火烧毁了魏军的粮草和船只。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魏军的阵营,加上突如其来的攻击,使得两万魏军陷入混乱,死伤惨重。石苞虽然能力不俗,但在这种出其不意的打击下,只能狼狈逃窜。

这场胜利,极大地缓解了东吴正面战场的压力,为东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沈莹以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特别是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运用战术的功底,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将领的风采。可惜的是,后来他在合肥之战中不幸战死,名声远不如那些在三国末期继续活跃的人物。

二、魏国的边塞悍将——守卫西疆的铁壁,陈泰

提起魏国末期,大家会想到司马氏的崛起和钟会、邓艾的伐蜀。但在这个权力更迭的时期,在遥远的西线,同样有默默奉献的将领,陈泰便是其中一位。陈泰是陈群之子,但他的能力并不完全依赖于父辈的光环。他一生主要的战场都在雍州、凉州一带,面对的是强大的蜀汉以及西北的少数民族势力。

陈泰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稳”和“韧”。在魏国国力逐渐衰退,边境不稳的情况下,他能够长期镇守边疆,保持一方的安定。他最出色的表现之一,是在蜀汉姜维北伐时。蜀汉姜维军事才能极高,常常能够出奇制胜,给魏国造成很大的威胁。

比如在一次蜀汉大举进攻雍州时,陈泰并没有慌乱。他充分利用了雍州地区的人口和资源,征集民夫,加固城防,同时派出精锐骑兵进行骚扰和阻击。更关键的是,陈泰非常善于分析敌情,他知道姜维的兵力有限,无法持久围城,所以他采取了坚守不战、消耗敌人补给的策略。在等待援军的同时,他严密监视姜维的动向,一旦发现破绽就果断出击,打击蜀军的侧翼。

陈泰不仅军事能力强,还非常重视民生,他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在边疆地区,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安抚流民,发展农业,使得当地百姓愿意支持他,也为他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蜀汉的进攻被他有效遏制,甚至被他反击时,虽然没有制造出像邓艾那样惊天动地的奇袭,但陈泰在维护魏国边疆稳定方面,功劳是实实在在的,他就像一堵坚固的墙,为魏国抵挡住了来自西方的许多侵扰。

三、蜀汉的智囊新星——“后诸葛亮”的有力竞争者,谯周

说到蜀汉末期,大家会想到诸葛亮和姜维。但当蜀汉内政逐渐走向衰败,人才凋零之时,也涌现出一些虽然不是武将,但同样具备过人智慧的人物。谯周便是其中一位。

谯周是蜀汉晚期非常重要的学者和官员。他以博学多闻著称,对经史百家都有深入研究。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虽然有费祎、董允等人辅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主刘禅的日子越来越“安逸”,朝政也逐渐松懈。这个时候,谯周以其独特的视角,看到了蜀汉的危机。

他敏锐地察觉到蜀汉虽然有姜维这样出色的军事将领,但国力本身已经难以支撑连年北伐,而且内部人心不稳。相比于那些主张继续北伐以图复兴的人,谯周提出了“安内”,也就是优先稳定内部,停止不必要的对外战争。

很多人会批评谯周“投降派”,但站在当时蜀汉国力虚弱,人才凋零的现实角度来看,谯周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他看到了蜀汉难以与强大的曹魏抗衡的真相,与其冒着灭国的风险继续消耗,不如寻求一种保存实力和文化的出路。

在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也逐渐显现。谯周凭借他的学识和稳重,在朝中赢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虽然他的主张在很多人看来是保守甚至懦弱的,但他对蜀汉国情的准确判断,以及在关键时刻提出的相对务实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了当时许多人的视野的。

最终,当曹魏大举进攻时,是谯周第一个公开提出应该开城投降,以避免生灵涂炭。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从结果来看,蜀汉确实因为他的建议,避免了更严重的战乱。他的“见识”也许不被所有人理解,但他对国家走向的判断,以及对民众的考量,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谋士的独特能力。他可能没有姜维那样冲锋陷阵的勇猛,也没有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的宏图,但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提供了另一种生存的可能。

四、魏国的“太平策士”——虽非一军之将,却能安邦定国,张华

提起魏国后期,人们会想到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执政。而张华就是在这段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官员。他并非以武将身份出名,但其能力体现在治国理政和政治智慧上。

张华在曹魏后期官至尚书,是朝廷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远见”和“稳健”。在司马氏逐渐掌握魏国大权,并最终取代曹魏建立晋朝的过程中,张华扮演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他不像一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官员,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司马昭执政时期,张华就曾对司马昭表示,国家即将迎来统一,但其中也有很多挑战需要应对。他不仅仅看到了表面的胜利,更看到了统一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安抚民心。

张华对后来的晋朝建立了许多制度上的贡献。例如,在晋朝建立后,他提议的许多政策都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认为这是国家长久稳定的基础。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政治问题时,他总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冷静,能够平衡各方利益,避免政治风险。

更重要的是,张华的政治生涯非常干净,他为人正直,办事公允,因此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也能得到广泛的尊重。在司马氏父子执政的时期,能够保持这样的政治品格,并且在关键时刻提供有价值的政治建议,说明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他虽然没有像邓艾那样通过军事行动直接促成统一,但他在政治层面为统一和后续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位真正的“太平策士”。

这些人,他们的名字可能不像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那样响亮,但他们的存在,也构成了三国末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的一部分。他们或许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历史的长河,总是会冲刷掉许多细小的沙砾,但那些真正闪光的,总会以某种方式被后人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好是自曹睿死后三国后期比较厉害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末期,除了姜维、钟会、邓艾、陆抗、羊祜这几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确实还藏匿着不少虽不广为人知,却在各自领域内能力出众的将领和谋士。这些人或许因为出身、时运,或是其功绩被后来的时代所淡忘,但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干,绝不输于那些史书上的明星。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些被历史略过的“实力派”。一、东吴的.............
  • 回答
    三国后期,淮南一带的士族和将领叛乱,史称“淮南三叛”,分别是:1. 王凌、令狐愚、文钦等人的叛乱(251年)2. 毌丘俭、文钦的叛乱(255年)3. 诸葛诞的叛乱(257年258年)这三次叛乱,都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势力相对衰弱、矛盾激化的三国后期,由曹魏政权掌控。虽然声势不小,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 回答
    三国后期,吴国在魏、蜀两国之间扮演的角色,确实可以用“搅屎棍”来形容,不过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考量和战略选择。简单地将其归为“搅屎棍”有些片面,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双方力量、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用。首先,我们得理解吴国所处的战略困境。三国鼎立,吴国是其中最年轻、基业最不稳固的一方。曹魏坐.............
  • 回答
    三国末期,那是一段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权谋斗争最为激烈、最令人回味的时期。除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战役和叱咤风云的枭雄,在这乱世的暗影之下,隐藏着无数血腥、残酷的权力角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秘辛,让大家看得真切些。曹魏:继承人危机下的暗流涌动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大位,但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也确实是很多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心中一块挥之不去的疑问。我们都知道,三国前期群星璀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巨头身边,各有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像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周瑜、鲁肃等等,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到了后期,怎么就感觉人才越来越少,名气大的也多是些前期的延续,或者一些能力明.............
  • 回答
    三国后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斥着背叛、权谋和血腥的时代。在这样纷繁复杂的历史画卷中,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人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诸葛亮。虽然诸葛亮主要活跃在三国前期和中期,但他的影响力一直贯穿整个三国后期,直到他生命的终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三国后期一股强大的精神.............
  • 回答
    三国后期,魏、蜀、吴这三个政权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初心已失,理想飘摇。虽然他们各自的奋斗起点和最初的政治抱负不尽相同,但在岁月和现实的洗礼下,都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他们前期的某些核心追求。我们不妨一一来看:曹魏:从“匡扶汉室”的遮掩到权臣的必然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手段狠辣,但口头上打出的旗号.............
  • 回答
    三国后期,蜀汉虽有诸葛亮、姜维等英才,魏国则有曹真、曹爽、淮南三叛以及公孙渊等势力,而吴国也经历了孙綝的专权,然而,这些力量最终未能颠覆司马氏三父子(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统治,这其中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先来逐一审视这些未能扳倒司马氏的势力及其错失的关键点,再整体梳理司.............
  •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这背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三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确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三国前期名臣猛将辈出,光芒耀眼,但到了后期,似乎优秀的人才就没那么密集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时代背景的变迁:乱世初开,潜力井喷 时势造英雄: 三国前期,也就是汉末黄巾之乱后的那段时间,是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如果刘备真的能一统三国,并且把大业交给阿斗,阿斗能否顺利完成传承,这背后涉及太多复杂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在刘备死后,阿斗接班蜀汉政权时,他虽然是个傀儡,但蜀汉却能够延续近四十年,这本身就证明了刘备在位期间,对于国家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人才.............
  • 回答
    CA 叫停《全面战争:三国》后续 DLC,情理之中还是令人扼腕?Creative Assembly (CA) 最近发布的关于《全面战争:三国》后续 DLC 开发的声明,无疑是在庞大三国迷群体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足以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于这个决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探究其.............
  • 回答
    汉武帝雄才大略,以“推恩令”为利器,一步步蚕食诸侯王的势力,将原本强大的分封制削弱至近乎虚设,最终由汉宣帝基本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巩固。这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斗争过程,期间有多少王侯将相试图反抗,又有多少血雨腥风才换来一个相对稳固的郡县制。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讽刺意味,这种被视为“弊端丛生”的分.............
  • 回答
    波罗的海三国民众对于“波罗的海之路”活动是否后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总的来说,大部分波罗的海三国民众对“波罗的海之路”活动及其最终带来的独立,是感到自豪和庆幸的,而非后悔。 然而,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背景、活动的意义、独立后的发展以及民众的感受差异。.............
  • 回答
    评价羊祜,得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那时的三国已经趋于尾声,曹魏已经变成了司马氏的天下,而蜀汉则早已灭亡,只剩下东吴还在苦苦支撑。但即便如此,东吴也不是轻易可以拿下的。司马炎在灭蜀之后,虽然威望大增,但统一全国的重担依然沉重,需要一个真正能担起重任的将帅。这时,羊祜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
  • 回答
    后三国时代的一股清流:王基其人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后三国时代,曹魏政权的稳固和发展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贡献。而在这群叱咤风云的人物中,王基无疑是一位值得深入探究的角色。他并非叱咤风云的统帅,也不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但他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审时度势的智慧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坚定,在魏国后期扮演了至关.............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上市后的争议:光荣公司真的要失去一大批核心玩家了吗?《全面战争:三国》自发售以来,在玩家群体中引发的讨论可谓是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一些声音认为,这款集大成之作的上市,反而预示着光荣(Koei Tecmo,这里特指其在日本战国题材的策略游戏领域,如《信长之野望》、《战国无双》等系列,虽.............
  • 回答
    好的,你想深入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真是个好选择。这个时期,从曹魏的盛衰,到蜀汉的挣扎与消亡,再到东吴的偏安,其间的权谋斗争、军事对决、人物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要系统地了解它,你需要的东西可不少,而且不能光看热闹,还得挖掘背后的逻辑和史实。我这里给你梳理一条相对完整的学习路径,包含不同层次的.............
  • 回答
    近些年,文史爱好者们圈子里流传着一种新看法:南北朝后期,也就是所谓的“后三国时代”(约公元420年589年),在精彩程度和历史厚度上,已经可以和更为人熟知的隋末唐初(约公元618年626年,但常指其乱世到开国盛世的过渡期)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过去,大家谈论乱世风云,总绕不开隋末唐初那段烽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将李云龙及其独立团置于后三国时期,替代姜维的角色,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挑战性的设想。要判断蜀汉能否因此而不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李云龙及其独立团的优势与劣势:优势: 战斗意识和战术风格: 李云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不按常理出牌”的战术风格和极强的战斗意志。他擅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