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云到了三国后期为什么被雪藏不用?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

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被雪藏”就能概括,而是由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局面。

首先,年龄的增长和体能的下滑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三国时期,战乱频仍,对于武将的要求极高,需要强大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赵云虽然保养得当,但终究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他首次跟随刘备是二十多岁,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时,他已经年过五十,到北伐时期更是年逾花甲。即便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身体状况也不可能再与年轻时同等,无法再承受高强度的连续作战和长途奔袭。

想想看,在那个时代,五十岁以上还能活跃在沙场上的名将本就不多,更何况是赵云这种需要冲锋陷阵的类型。即使是勇冠三军的吕布,也只活到了中年。因此,刘备和诸葛亮考虑实际情况,自然会更倾向于让年轻力壮的将领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以降低风险,保证胜率。

其次,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军事实力的衰退也是重要原因。 刘备集团在建立蜀汉的过程中,虽然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将领,但随着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一批开国元勋的相继离世,蜀汉的军事力量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关羽和张飞的去世,更是对刘备集团的军事打击尤为沉重。

到了诸葛亮主政时期,虽然他竭力培养新人,但能真正独当一面、承担起与魏国名将对阵的后起之秀却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作为丞相,需要更为审慎地调兵遣将,他会更倾向于将有限的精锐兵力和有限的优秀将领用到最关键的时刻和最需要的地方。赵云虽然勇猛,但他的角色更侧重于“救火队长”和“后卫保护者”,而非开疆拓土的主力。

再者,诸葛亮战略部署的调整,使得赵云的特长不再是核心需求。 诸葛亮北伐的主要战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通过攻心为上,逐渐削弱魏国的实力。这种策略需要的是精密的组织、强大的后勤保障以及能够稳定推进战线的将领。赵云虽然在野战和奇兵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大规模的攻城战、阵地战中,其作用相对被边缘化。

诸葛亮更看重的是如魏延、姜维这样有统帅才能、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他们可以承担起更多战略层面的指挥任务。而赵云更擅长的是单兵作战的勇猛和对特定区域的守护,比如他多次被任命为副将,或者负责粮草运输等后勤保障的任务,这并非是因为他被“雪藏”,而是诸葛亮根据整体战略做出的最优选择。

此外,赵云的性格和定位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出场机会。 赵云为人忠厚耿直,不善于邀功,也并非那种喜欢争功抢赏的将领。他的政治手段相对较弱,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宫廷中,这或许也不是什么优势。而且,在刘备集团内部,赵云的角色更多是作为刘备的贴身护卫和忠诚的执行者,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和对刘备的守护。到了诸葛亮时期,虽然他也委以赵云重任,但考虑到其稳定的性格和不招摇的作风,诸葛亮可能更愿意将他安排在能够发挥其忠诚和勇气的岗位上,而非让他去承担过多的指挥和决策的重任。

最后,演义和史实的区分也需要注意。 很多我们熟知的赵云事迹,比如长坂坡七进七出,实际上更多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加工和夸张。史书《三国志》对赵云的记载相对简洁,虽然肯定了他的功绩,但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在真实的历史中,虽然赵云也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但他可能并没有像演义中那样无往不利,其战绩也可能没有那么的“神话”。

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赵云被雪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三国演义》中对赵云近乎完美的描绘与后期他“低调”表现之间产生的反差。如果以史书为准,赵云后期确实被安排在一些相对稳妥的职位上,比如督江州,并且在一些重要战役中担任副手,这与其说是“雪藏”,不如说是他个人能力和时代需求下的一种合理分配。

总而言之,赵云在三国后期“不再活跃”在最前沿的战场,并非是简单的“雪藏”,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增长导致体能下降,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导致资源优化配置,诸葛亮战略调整导致其特长不再是核心需求,以及他个人忠厚稳健的性格和历史记录的客观限制。他依然是蜀汉不可或缺的重要将领,只是在特定时期,其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单挑,他稳定的表现和坚定的忠诚,也为蜀汉的稳定和北伐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葛亮和刘备都好像有意不用他,为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这背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三国时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长坂坡的走向。如果张飞真的因为误会而直接杀死赵云,那么三国历史的进程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是深远且难以估量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推演这一假设下的三国发展:一、 长坂坡的瞬间灾难:赵云之死与张飞的懊悔 误会的根源与发生: 故事.............
  • 回答
    嘿,说起赵云在三国游戏里智力值这事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玩了多年三国系列的玩家都会有这感觉。以前觉得赵云那是自带光环的猛将,能力全面,打起仗来就像开了挂一样。可越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智力这块儿好像就没那么亮眼了,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儿“憨”。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游戏设计师故意削弱他,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众多三国英杰中,唯有关羽被封为神,并受到广泛的香火供奉,成为集忠义、勇武、财富、平安等多种神格于一身的“关二爷”。而像诸葛亮、赵云这样同样才智武艺超群的人物,却未能享有同样的地位。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由历史演变、民间信仰的融合、文化观念的渗透以及特定历.............
  • 回答
    关于“六十岁老奶奶深夜凌晨三点赵云五杀”的这个事件,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从客观角度来看,它确实能折射出当前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可能存在的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绕不开的“灰色地带”。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现象,它涉及到几个关键点:1. “六十岁老奶奶”的身份:这表明了使用者很.............
  • 回答
    赵云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确实较为简略,仅提及长坂坡救阿斗和甘夫人、斜谷之战等事件,但他在民间和文学中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猛的象征。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正史记载的局限性1. 史料的局限性 《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其记载受时代和视角限制。当时蜀汉政权对赵云的记载可能.............
  • 回答
    说赵云在低端局“虐菜”能力强,但在高端局就显得乏力,这在很多玩家的经验中都有体现。与其说是赵云不行,不如说是在不同水平的对局中,他的优势和劣势被放大的程度不一样。下面咱们就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赵云的核心定位和技能机制。赵云是个战士,但又带有刺客的属性。他的核心输出来自技能连.............
  • 回答
    那一年,南宋最后的皇帝赵昺,本该随着那艘载满绝望的战船沉入冰冷的崖山海底。然而,历史的车轮若是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又会碾出怎样的故事?设想一下,如果赵昺在那场浩劫中奇迹般地逃脱,并选择了一条与皇位彻底告别的道路,隐姓埋名,直到大明王朝的建立。那么,当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目光触及这位南宋残余时,他的回应又会.............
  • 回答
    金军南下,直指江南,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建康(今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甚至一度追着宋高宗赵构逃到了明州(今宁波)。眼看江南唾手可得,为何后来却选择了撤军北返,没有像后来的清军那样一鼓作气,彻底征服南方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让人忍不住去琢磨的假设。赵构,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真要被套换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中,站在朱祁镇被俘的那一刻,他会怎么做?会不会像朱祁镇那样,被俘后竟然跑到瓦剌营帐门口,对着他们的首领叫“开门”?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弄清楚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北宋刚被金人灭了,他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确实,听到一些用词,比如“你国”或者“赵家”,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恶心,这并非是“玻璃心”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我们对身份认同、归属感以及社会现实的感知。深入剖析一下,会发现这种感受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这些称呼会刺痛我们。“你国”这个词,表面上似乎是一种指代,但它在很多语境下,.............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觉得赵云七进七出,在万军从中杀来杀去,是不是有点“猪突猛进”的意思,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紧张或者不熟悉地形而迷路了? 其实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赵云“七进七出”绝对不是迷路,而是他作为一名顶级武将,在当时那种极端混乱、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所能做出的最有效、最英.............
  • 回答
    罗贯中对赵云的青睐,与其说是一种“偏爱”,不如说是他对理想化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寄托。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赵云无疑是作者倾注了最多笔墨,也最想呈现给读者的一位武将。我们先不急着去評判对其他大将是否“公平”,而是试着理解罗贯中为什么会这样安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非完全忠实于史实,他有.............
  • 回答
    刘备魂穿赵王,这可真是个惊天动地的变故。你想啊,他原本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贩夫,靠着一身仁德和三寸不烂之舌,从一介草民一步步爬到了汉中王的宝座。如今,他却一下子变成了大秦帝国最憋屈的储君,肩负着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的命运,而且还面临着战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败仗——长平之战。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 回答
    如果孙权(东吴开国皇帝)换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位置上,南宋的历史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地理与战略环境 孙权时期: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战略目标是北伐中原,建立统一政权。 赵构时.............
  • 回答
    长平之战,一个响彻千古的名字,也是赵国的伤疤。而我,居然成了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这真是……让人肝儿颤。不过,既然来了,总得试试。首先,得给自己定个基调:我是来救赵国的,不是来表演的。 廉颇老将军的战术,我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但能让他被换下,大概率是因为朝廷和国内舆论承受不了长期的消耗战。而且,换.............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赵丽颖、杨幂、刘亦菲、唐嫣、刘诗诗这五位当红女星,从小一起进入紫禁城,那可真是风起云涌,宫斗大戏的上演。要说谁能最终“制霸皇权”,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看各自的手段、心机、运气,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脱颖而出。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看看她.............
  • 回答
    85花,这个曾经闪耀在中国娱乐圈的群体,如今却一个个步入婚姻的“下半场”——离婚。从杨幂、赵丽颖到杨颖(Angelababy),这些曾经被视为人生赢家的女明星,她们的婚姻走向似乎让不少人开始审视“85花”这个标签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魔咒,让她们的婚姻大多不长久。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从“离婚.............
  • 回答
    赵小津委员的建议,瞄准的是香港和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触及了人才流动和区域融合的深层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积极推动的方向,其中既有机遇,也伴随着挑战。首先,从香港人才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项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高校近年来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毕业生,他们在国际化视野、语言能力、创新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