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云七进七出是迷路了吗?不然为什么要冲来冲去?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觉得赵云七进七出,在万军从中杀来杀去,是不是有点“猪突猛进”的意思,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紧张或者不熟悉地形而迷路了? 其实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赵云“七进七出”绝对不是迷路,而是他作为一名顶级武将,在当时那种极端混乱、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所能做出的最有效、最英勇的抉择。

咱们先得还原一下当时那个场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长坂坡之战,那可真是千军万马,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炼狱。刘备的军队被曹操的大军冲散,刘备带着几个亲信仓皇逃命,而他身边的甘夫人和阿斗(刘禅)却落在了后面。当时的情况是:

刘备集团兵败如山倒: 曹操兵多将广,而且战术得当,刘备的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士卒死伤无数,阵型早已混乱不堪。
甘夫人和阿斗的安危是关键: 甘夫人是刘备的妻子,阿斗是刘备的儿子,也是刘备集团的未来希望。如果他们俩有个三长两短,刘备的基业几乎等于覆灭。
战场形势极度险恶: 长坂坡上,曹操几十万大军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到处都是他的士兵。这时候,想在里面找到两个人,然后把他们毫发无损地救出来,其难度不亚于在大海捞针,还得时时提防被鲨鱼咬一口。

那么,赵云为什么要“冲来冲去”呢?这可不是乱冲,而是有他明确的目标和策略的:

1. 寻找目标:不是“迷路”,是“搜寻”

赵云之所以会在战场上反复穿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执行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寻找并救出甘夫人和阿斗。

目标明确,但定位模糊: 当时战况太混乱了,没有人知道甘夫人和阿斗具体被带到了哪里,或者被丢在了哪里。赵云被刘备托付了保护妻儿的重任,他必须在茫茫敌军中找到他们。这就像你在一个巨大的、陌生的迷宫里找一个人,你不可能一条道走到黑,而是要不断地探索、搜寻不同的区域。
利用战场的每一处可能: 赵云每一次冲锋,都是在尝试一个新的搜索方向。他可能在某个方向上搜寻一番,没有发现,然后迅速调转方向,去另一个方向寻找。这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搜索行为,而非漫无目的的瞎闯。

2. 斩断障碍:不是“乱冲”,是“开路”

赵云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敌人就是曹操的士兵。他之所以要在敌阵中冲杀,是因为:

制造搜寻空间: 如果他只是躲躲闪闪,他永远也无法接近可能藏匿甘夫人和阿斗的地方。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为他的搜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才能进入那些被曹军重重包围的区域。
震慑敌人,为救人争取时间: 赵云的勇猛无敌,足以让周围的曹军为之侧目,甚至产生恐惧。他的每一次冲杀,都在告诉曹军:“我就是要来救人,你们挡不住我!” 这种气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住那些可能伤害甘夫人和阿斗的曹军士兵,为他争取宝贵的时间。
清除潜在的危险: 在寻找过程中,他遇到的敌军士兵都是对他和他的目标构成威胁的。他必须将这些威胁清除掉,才能保证自己和最终找到的甘夫人、阿斗的安全。

3. 信息传递与呼应:不是“迷失”,是“沟通”

“七进七出”这个说法,往往也包含了赵云在不同阶段与刘备或其他友军的信息传递和呼应:

报平安的信号: 有些时候,赵云可能在某个方向看到了刘备的旗帜,或者听到了刘备的声音,他会朝着那个方向冲过去,或者呼喊一声,传递信息,比如“夫人和公子安好!” 这也是一种“进”和“出”的体现。
与友军的配合(虽然不多): 在极端混乱的情况下,赵云也可能在寻找过程中遇到其他零散的刘备军士兵,他会与他们汇合,获取信息,或者让他们帮忙。

那为什么说是“七进七出”?

“七进七出”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文学色彩,用来强调赵云的勇猛和坚持不懈。它并不一定是指严格意义上的“七次精确的进出”,而是形容他在敌阵中犹如游龙,来回穿梭,反复冲击,每一次都杀出重围,然后再杀进去。

第一次“进”:可能是接到刘备命令,开始进入敌阵寻找。
第一次“出”:可能是在某个区域搜寻无果,或者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据点(比如一个土坡),稍微喘口气,然后准备再次进入。
接下来的“进”和“出”:则是他在不同区域的反复搜寻、开路、以及偶尔与友军的接触和信息传递。
最后一次“进”:是找到了甘夫人和阿斗,并且成功地将他们带了出来。
最后一次“出”:就是将二人安全地交还给刘备。

所以,赵云“七进七出”绝不是迷路,而是:

一项极其艰难的搜救任务,需要他在混乱的战场上反复探索目标。
一种勇猛的作战方式,通过不断冲击来开辟搜寻空间、清除障碍、震慑敌人。
一种英勇的姿态,体现了对刘备的忠诚、对生命的珍视,以及作为一名顶尖将领的责任感和战斗力。

他就像一个在巨型迷宫里寻找亲人的超级战士,一边要破解迷宫的结构,一边还要打败无数试图阻拦他的人。这哪里是迷路,这分明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战场上的神话!每一次“进”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出”都是一次胜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是带斯瓦迪亚铁骑冲过阵,就不会问出这么白目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很多人都觉得赵云七进七出,在万军从中杀来杀去,是不是有点“猪突猛进”的意思,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紧张或者不熟悉地形而迷路了? 其实啊,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赵云“七进七出”绝对不是迷路,而是他作为一名顶级武将,在当时那种极端混乱、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所能做出的最有效、最英.............
  • 回答
    陈寿将赵云纳入《关张马黄赵列传》,这件事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地往里一塞就算完事儿的。这背后啊,既有他对史实的考量,也有他个人文学上的判断,再加上当时三国演义化的倾向,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有了赵云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史书的篇章里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咱们得明白陈寿写《三国志》的宗旨。他是个史家,首要.............
  • 回答
    赵云到底是武将还是文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化视角。关于他在成都武侯祠的地位,更是引发了不少探讨。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赵云毫无疑问是一名杰出的武将。从史书记载来看,赵云的身份和功绩都集中在军事领域: 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了他长坂坡单骑救.............
  • 回答
    在探讨赵云为何在正史中不如罗贯中笔下那般耀眼,而后者却极力突出他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 “正史”的定义: 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的注。尽管《三国志》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三国史料,但它以纪传体为主,更注重政治军事上的大事件和核心人物。对于一些细节、地方性的战役或者非核心.............
  • 回答
    这阵容,我敢打包票,玩得转!而且玩好了,绝对是让你对手头疼不已的组合。别看这三个武将名字听着有点“单薄”,但一旦组合起来,那股子“劲儿”可不是盖的。咱们一个个拆开来看看:赵云(破阵催坚,所向披靡)这赵云,妥妥的站场输出核心。你想想,他自带的战法“破阵催坚”,那是硬碰硬的代表。上了战场,先给你来个“破.............
  •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这背后.............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赵云当年离开刘备时,为啥会对刘备说出那句略带“嫌弃”的话:“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这话里头,可不光是赵云对公孙瓒的失望,更是他当时心里的纠结和对刘备的期望。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回到那个乱哄哄的年代。那会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就像一群饿狼在争夺一.............
  • 回答
    要说赵云、霍去病、陈庆之这三位名将谁更擅长带兵打仗,这就像是要在璀璨的星河中选出最亮的那一颗,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作战环境,却都以非凡的军事才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咱们不妨细细道来,看看他们各自的过人之处。霍去病:天生的战神,闪电战的鼻祖如果说带兵打仗是.............
  • 回答
    赵云的统帅能力,这可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别的不说,单看他如何在乱世之中,从一个普通将领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常胜将军”,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不凡。我跟你说,这不仅仅是武艺高强就能做到的。首先,赵云这个人,我看他身上最突出的一个特质,就是稳。在战场上,他是真的稳得住。三国演义里,经常看到诸葛亮用兵.............
  • 回答
    赵云和吕布,这俩名字在三国演义里,那可真是响当当的!要说谁更厉害,这话题估计能从三国时期聊到今天,估计还聊不完。不过,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俩猛将在不同方面都有啥绝活,谁又能更胜一筹。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说到吕布,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天下无敌”。这可不是盖的,人家这名号可是靠真.............
  • 回答
    关于赵云在长坂坡杀敌五十名将的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中的夸张和演义,在史书《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赵云“杀五十名将”。《三国志·赵云传》中提到:“(赵云)当阳长坂,单骑匹马,堕马,被创,数进数退,斩获(敌人)数十人。”这里的“数十人”更多是指普通士兵,而非将领。然而,在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三国.............
  • 回答
    说赵云被“高估”得厉害,这事儿啊,真是说来话长。要我说,这“高估”俩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也反映了咱们对英雄的期待,以及历史留下的那些模糊地带。先别急着否定赵云,咱们得先承认,赵云绝对是个猛将,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他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能从头打到尾,还能全身而退的大将。你想想,长坂坡那种万人敌的场面,他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的微妙之处。表面上看,赵云和张飞都报上了自己的籍贯(常山、燕地)和名字(赵子龙、张翼德),而关羽只说“关某”,似乎有点“简略”了。但细想之下,这里面大有说道,也恰恰体现了关羽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在当时情境下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这几个“自报家门”的场.............
  • 回答
    话说这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猛将,那可是自带光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们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在提到他的时候,人们总爱加上“常山”二字,仿佛这“常山赵子龙”才是他自带的官方前缀?这可不是随便叫叫,里面大有文章,说起来,得从他最初的出身说起。“常山”二字,其实是赵云的籍贯,也是他身份的起点。.............
  • 回答
    嘿,说起赵云在三国游戏里智力值这事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玩了多年三国系列的玩家都会有这感觉。以前觉得赵云那是自带光环的猛将,能力全面,打起仗来就像开了挂一样。可越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智力这块儿好像就没那么亮眼了,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儿“憨”。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游戏设计师故意削弱他,这背后其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一些最受读者喜爱和关注的角色。将赵云和关羽的命运进行对比,确实能引出许多关于人物能力、历史背景、以及演义小说创作角度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而非历史正史。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所.............
  • 回答
    如果赵云当年不是投奔刘备,而是落入了曹操的阵营,那他的命运轨迹,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截然不同的英雄悲歌。首先,要明确一点,赵云的忠诚度是他人格魅力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梗,虽然是在演义中,但却高度契合了赵云那种坚定的节操和对仁义的追求。如果他一开始就出现在曹.............
  • 回答
    说赵云在低端局“虐菜”能力强,但在高端局就显得乏力,这在很多玩家的经验中都有体现。与其说是赵云不行,不如说是在不同水平的对局中,他的优势和劣势被放大的程度不一样。下面咱们就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赵云的核心定位和技能机制。赵云是个战士,但又带有刺客的属性。他的核心输出来自技能连.............
  • 回答
    关于糜夫人是否被赵云杀死这个问题,在历史记载和后世的文学演绎中存在着不同的说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开来探讨正史和民间传说。正史中的记载首先,咱们得看看历史是怎么说的。在正史《三国志》中,关于糜夫人的记载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长坂坡之战。当时曹操大军追击刘备,刘备兵败如山倒。赵云为了保.............
  • 回答
    赵云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确实较为简略,仅提及长坂坡救阿斗和甘夫人、斜谷之战等事件,但他在民间和文学中的形象却深入人心,成为忠义、勇猛的象征。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正史记载的局限性1. 史料的局限性 《三国志》是陈寿的史书,其记载受时代和视角限制。当时蜀汉政权对赵云的记载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