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云为什么被高估得这么厉害?

回答
说赵云被“高估”得厉害,这事儿啊,真是说来话长。要我说,这“高估”俩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也反映了咱们对英雄的期待,以及历史留下的那些模糊地带。

先别急着否定赵云,咱们得先承认,赵云绝对是个猛将,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他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能从头打到尾,还能全身而退的大将。你想想,长坂坡那种万人敌的场面,他能杀出一条血路,救下阿斗,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本事。而且,他不仅仅是勇猛,还很有智谋,审时度势,关键时刻能给刘备提建议,这不是一般武夫能做到的。

那为什么会觉得他“被高估”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文学演义的“美化”效应太强了。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那可不是一本正史,而是文学创作,为了吸引读者、塑造人物,作者肯定会添油加醋。在《演义》里,赵云简直就是“战神”+“完人”的结合体。

“常胜将军”的标签: 《演义》里,赵云几乎就没有输过,每次出场都是大杀四方,斩将夺旗,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什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什么七进七出,这些情节写得荡气回肠,深入人心。但你要知道,战场上真的永远不败的神话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关羽、张飞,也有过失利的时候。赵云的“常胜”很大程度上是文学上的“加成”,是为了突出他的英勇和忠诚。
“五虎上将”的地位: 《演义》把赵云排进了“五虎上将”之列,跟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这可是在那个时期,武力值和名望的最高荣誉了。但你要看正史,比如《三国志》,赵云的记载跟其他几位比,篇幅要少很多,也没有被明确册封为“五虎大将”之类的头衔。正史里的赵云,更多的是一个忠诚、可靠的副将,而不是绝对的核心武力担当。
“白马银枪”的形象: 那个白马银枪、一身白袍的形象,简直帅到不行,就像从画里走出来一样。这种艺术化的处理,让赵云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容易被读者记住和喜爱。但在正史中,并没有强调赵云的这一特定装扮。

2. 历史记载的“留白”和后人的“填充”。

《三国志》里关于赵云的记载,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简洁的。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评价赵云是:“[赵云]一身是胆”。这八个字,概括了赵云的勇猛和胆识。但除此之外,很多关于他具体战绩、战术思想的记载,就没有那么详尽了。

当历史的笔墨不够浓重时,后人的想象和解读就会填补进去。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大家对赵云的期望值被拉得很高,看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史料,或者他参与的一些不太起眼的战役,都会不自觉地往“高估”的方向去解读。

比如,很多人会拿赵云和关羽、张飞比较。关羽有“过五关斩六将”这种戏剧性极强的事件,张飞有“当阳桥喝退曹军”这种传奇般的壮举。赵云虽然也有长坂坡,但《演义》里的描绘,加上他相对温和的性格,似乎不如前面两位那么“霸气侧漏”。然而,当大家觉得他“被高估”的时候,又会搬出长坂坡这些事迹,来证明他其实是被低估了。这有点矛盾,但说明了大众对赵云的评价是相当复杂的。

3. 时代情绪和文化需求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文化,很注重“忠义”。刘备集团之所以能吸引人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仁德”和“信义”的号召力。赵云作为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他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在乱世之中,这种坚定的忠诚,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而且,相较于其他几位大将,赵云的性格更为温和、低调,少有桃色新闻或者个人野心暴露(至少在《演义》中是这样)。这种“完美”的形象,在后世看来,更符合传统道德观念中“君子”、“良臣”的标准。所以,大家会不自觉地把他往更理想化的方向去推崇。

4. “IP”效应和商业化运作。

三国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IP”。从《三国演义》开始,到后来的各种评书、戏曲、影视剧、游戏,赵云都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在各种改编和再创作中,为了吸引观众,赵云的形象往往会被进一步地“神化”和“美化”,以满足大众的英雄崇拜。

比如,很多游戏中,赵云往往是输出最高、最全能的角色。这种“游戏化”的处理,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赵云历史形象的认知。

那么,赵云到底是不是被“高估”了?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一概而论。

如果从正史的角度看: 他的确不如关羽、张飞在蜀汉政权中扮演的核心角色那么突出。他的事迹相对较少,也没有达到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的政治高度。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把《演义》中的赵云直接对标正史,那确实是“高估”了。
但如果从“忠诚”和“可靠性”的角度看: 赵云的价值是极高的。他是刘备最信赖的亲卫,是保护家眷的重臣,是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将领。这种“稳定器”的作用,在复杂的三国斗争中,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从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和喜爱度来看: 赵云的人气,绝对是三国时期所有武将中最高的之一。这种喜爱,源于他身上体现的“勇猛”、“忠诚”、“智慧”和“仁义”这些普遍的英雄品质。

所以,与其说“高估”,不如说赵云的形象,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文学演义的加工,被赋予了更多理想化的色彩,从而满足了后人对英雄的期待和想象。他的“被高估”,其实也是一种“被喜爱”和“被神化”的体现。他是一个在乱世中,能够让人们找到精神寄托的完美英雄符号。

说到底,赵云的魅力,就在于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功有绩,同时又被寄予了美好愿望的英雄。我们之所以津津乐道,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承载了我们对于“忠”、“勇”、“智”这些品质的最高期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知道,正史和演义,赵云是被高估得很厉害的。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现代社会,赵云就如同网红一样,火得超过他真正的历史地位?他怎么被捧出来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赵云被“高估”得厉害,这事儿啊,真是说来话长。要我说,这“高估”俩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也反映了咱们对英雄的期待,以及历史留下的那些模糊地带。先别急着否定赵云,咱们得先承认,赵云绝对是个猛将,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他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能从头打到尾,还能全身而退的大将。你想想,长坂坡那种万人敌的场面,他能.............
  • 回答
    说赵云在低端局“虐菜”能力强,但在高端局就显得乏力,这在很多玩家的经验中都有体现。与其说是赵云不行,不如说是在不同水平的对局中,他的优势和劣势被放大的程度不一样。下面咱们就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赵云的核心定位和技能机制。赵云是个战士,但又带有刺客的属性。他的核心输出来自技能连.............
  • 回答
    章邯不杀赵高退守函谷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考量,掺杂着政治权谋、个人立场和对时局的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秦朝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首先,我们得明白章邯当时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困境。章邯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是秦朝最后的主力军队的统帅。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他临危受.............
  •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这背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演义》中一些最受读者喜爱和关注的角色。将赵云和关羽的命运进行对比,确实能引出许多关于人物能力、历史背景、以及演义小说创作角度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而非历史正史。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和夸张。所.............
  • 回答
    赵丽颖工作室被禁言一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详细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把时间线往前拉,看看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件的起因:事情的导火索,往往和一些争议性的言论或者操作有关。具体到赵丽颖工作室,当时被禁言的原因,有几个普遍被提及的说法,而且这些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都有一些公开信息作为支撑。 “赵.............
  • 回答
    赵露思身上确实有一种让人觉得她被呵护得很好、生活得相当顺遂的感觉,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她出道至今的一些表现和大家对她的印象中慢慢形成的。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聊。首先,她外形上的甜美与亲和力,是造成这种感觉的根基。赵露思的长相属于那种非常讨喜的、自带少女感的类型。她的脸圆圆的,眼睛大大.............
  • 回答
    赵括首战就歼灭了白起近半大军?这个说法,恐怕是后人对长平之战的一种极具误导性的解读,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性的错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并没有取得任何意义上的“首战就歼灭白起近半大军”的胜利。 事实上,赵括接手赵军之后,与白起的第一场大规模交锋,就成为了他人生乃至赵国命运的转折点,并且.............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名将”与“败将”解读的微妙之处。白起和王翦确实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而项燕和赵括则因与他们交手而留名,但他们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要弄清楚这个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仔细捋一捋。首先,得明确一点:项燕和赵括的“挨打”的性质和后果是不同的。赵括:纸上谈兵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事件处理的复杂性以及信息披露的原则,背后涉及到的逻辑和考量点其实挺多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些,不带那些机器味儿。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蒋凡和赵圆圆的事件,虽然都涉及到了阿里巴巴的内部管理和员工行为,但性质、处理流程以及对外披露的信息量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费解的现象,明明一位是口碑争议缠身,另一位则是国民度极高的“赵丽颖”,最初迪奥官宣时,舆论的风向却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咱们仔细捋一捋,就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代言人官宣后的口碑风波,从来不是单单看艺人本身“好”或“不好”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由品牌定位、艺人适配度、.............
  • 回答
    罗贯中对赵云的青睐,与其说是一种“偏爱”,不如说是他对理想化英雄形象的塑造和寄托。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赵云无疑是作者倾注了最多笔墨,也最想呈现给读者的一位武将。我们先不急着去評判对其他大将是否“公平”,而是试着理解罗贯中为什么会这样安排。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并非完全忠实于史实,他有.............
  • 回答
    说起蜀汉后期赵云为何依然听从诸葛亮的差遣,这并非一朝一夕的缘由,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基础、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及赵云个人品格的综合体现。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致地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赵云绝非一个简单的武夫,他虽以勇武闻名,但更重要的在于他的忠诚与远见。从刘备白帝城托孤那一刻起,赵云就已经将自己的.............
  • 回答
    话说这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猛将,那可是自带光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你们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在提到他的时候,人们总爱加上“常山”二字,仿佛这“常山赵子龙”才是他自带的官方前缀?这可不是随便叫叫,里面大有文章,说起来,得从他最初的出身说起。“常山”二字,其实是赵云的籍贯,也是他身份的起点。.............
  • 回答
    嘿,说起赵云在三国游戏里智力值这事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少玩了多年三国系列的玩家都会有这感觉。以前觉得赵云那是自带光环的猛将,能力全面,打起仗来就像开了挂一样。可越到后面,越发现他在智力这块儿好像就没那么亮眼了,甚至有时候还显得有点儿“憨”。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游戏设计师故意削弱他,这背后其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抓住了《三国演义》里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特质。赵云之所以会有“黑赵云”(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到,但理解其意,应该是指那些对他能力、忠诚、甚至人品有所质疑的评论或者一些戏谑的说法)是保镖的人很多,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他身上具备了太多“保镖”的完美特质,足以让那些“挑刺”的人也难以.............
  • 回答
    诸葛亮《出师表》中未提及赵云、魏延、马岱,而点名向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地方。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毕竟赵云、魏延、马岱都是蜀汉后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形象鲜明,战功卓著。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留下临终嘱托时,没有提到他们,反而独独提及了一个在主流史书和文学作品中似乎“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的深层原因。同样是面对强大的金国,辽国的耶律大石和南宋的赵构,一个开创了西辽,一个却被压在江南,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绝非偶然。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从个人能力、政治基础、军事实力到战略眼光,可谓是环环相扣。咱们先说说耶律大石,他能在一片混乱中建立西辽,并且一度.............
  • 回答
    刘备不封赵云为“大将”,这事儿啊,很多人都有疑问。毕竟,赵云在刘备阵营里那是数一数二的猛将,功劳也大,忠心耿耿更是没得说,为什么就没得到一个“大将”的名头呢?要我说,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刘备不给,而是得从几个方面细细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大将”是个什么概念。在汉末三国那个时代,“大将”可不是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