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顶级武将大多有自己的无双时期,彼时宛若战神附体,所向披靡。
比如诸侯讨董时的吕布,长坂救主时的赵云,喝退大军时的张飞,斩颜良诛文丑时的关羽,威震逍遥津时的张辽。
这种“无双”状态,不一定是肉体力量和武艺最巅峰的时期,和个人的精神状态关联更为密切。
不管激发武将这种状态的,是“忠义”、“知遇之恩”、“手足之情”、“责任感”还是低级的“名利刺激”,进入无双状态的猛将,都会心无旁骛,发挥出超过正常水平的强大力量。
与“无双”状态对应的,武将也有“低迷”状态,由于内心世界的不稳定,实力大打折扣。
赵云在长坂坡能开无双,除了少年意气和武艺精强,还因为一心景仰的主公把妻小托付给了自己,这份信任激发了年轻人的热忱,宁愿为之牺牲。何况当时情况极度凶险,导致赵云反而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我只管奋勇向前,如果力不能及,只要和小主人死在一起,也算对得起主公了。
而麦城的关羽,正是低迷状态:
失去了重要的荆州,纵使突围了,该怎么面对大哥?这份耻辱实在难以承受;
兵败后,多年精诚合作的伙伴和部下相继被杀,失去同伴的悲伤也沉重地压在心头;
几个月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如今却被小辈逼至绝境,巨大的心理落差;
还有出军前的怪梦:那只咬伤我的黑猪,莫非真是上天的启示?若是命中注定我死于此处,或许不该违逆上天……
这些情绪和想法加起来,极大地削弱了关羽战斗下去的意志。更莫提,在他巅峰已过的肉体上,还有箭创在作痛。
对比武力当然要看巅峰期实力,你不能拿无双时期的赵云,来对比低迷状态的关羽,这种对比方式,什么奇怪的结论都能整出来。
我也可以一脚踢翻四岁的泰森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