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默认赵云是大帅哥?

回答
赵云在大众认知中被塑造成“绝世美男子”的形象,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 历史记载、文学演义、民间传说、影视剧塑造以及观众的审美偏好 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1. 《三国演义》的强大塑造力是核心原因:

“白马银枪,浑身是胆”的英武形象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是影响中国大众文化最深远的文学作品之一。罗贯中在描绘赵云时,着重强调了他的英勇善战、忠诚义气以及出色的武艺。书中对赵云的描写充满了赞美之情,例如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等经典桥段,都将赵云塑造成了一个无人能敌、战无不胜的完美英雄。
外貌描写并非主导,但留有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三国演义》对赵云的外貌描写并不算极其具体和浓墨重彩。书中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行为来展现其魅力。例如,“袍泽皆惊”,意味着他的出现能引起同袍的惊叹,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其外貌气质的赞赏。尽管没有直接说“美男子”,但这种不加掩饰的赞美,结合其杰出的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拥有与气质相符的出众容貌。
与其他角色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虽然也有一些其他武将的描写,但赵云在文学层面的完美化程度非常高。他不像关羽那样被神化为“美髯公”,也不像张飞那样有粗犷的形象。赵云更像是一个“白璧无瑕”的理想化人物,这种纯粹的正面形象,更容易让读者将外貌的完美也赋予他。
“常山赵子龙”的名号: 这个名号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和雅致,与“美男子”的联想不谋而合。

2. 民间传说与口耳相传的强化:

戏曲、评书等传统艺术的演绎: 在《三国演义》普及之后,戏曲、评书、山东快书等民间艺术开始大量演绎三国故事。在这些艺术形式中,为了吸引观众、烘托人物形象,赵云常常被赋予更加鲜明和理想化的外貌特征。戏曲舞台上,扮演赵云的演员通常会精心化装,以年轻帅气的形象示人,这进一步巩固了大众对赵云的这一印象。
“帅”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的演变: “帅”字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不尽相同。在古代,“帅”更多指英武、有风度、仪表堂堂。而在现代,“帅”则更多指向英俊、潇洒、有吸引力的外貌。大众在接受赵云形象时,是将历史和文学中的“英武”与现代的“帅气”进行了融合。

3. 影视剧的具象化与“选角效应”:

经典影视剧的成功塑造: 许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如1994年的《三国演义》电视剧,2010年的《三国》电视剧等)都对赵云进行了成功的影视化演绎。这些剧集往往会选择形象英俊、气质儒雅的演员来扮演赵云,例如在1994版中,扮演赵云的张山就因其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选角潜移默化的影响: 影视剧的画面感和演员的个人魅力对观众的认知有直接影响。当观众看到一位帅气的演员成功演绎了赵云这个角色时,这种形象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成为他们心中赵云的“标准像”。这种“选角效应”是强化赵云帅哥形象的重要推手。
新时代审美标准的融入: 近年来,一些新的影视作品在塑造赵云时,更是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偏好,更加侧重于展现其年轻、阳光、充满活力的帅气一面。

4. 历史记载的模糊性留下的想象空间:

史书的侧重点不同: 《三国志》等正史对赵云的记载相对简略,主要集中在他的军事才能和事迹上,对于其外貌的描述几乎没有。例如,《三国志·赵云传》中只提到:“云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面如重枣。” 其中“面如重枣”更常被认为是形容关羽的,用在赵云身上可能存在一些误读或后人移花接木。即使是“身长八尺”,在古代标准下也只能算身材高大,不能直接等同于“帅”。
“帅”与“英武”的界限模糊: 正史中对赵云的描述“忠勇盖世,一身是胆”,强调的是其品德和胆识。然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很容易被大众与出众的外貌联系在一起。一个既有能力又品德高尚的人,往往会被人们不自觉地赋予更好的外貌。

5. 观众心理和审美偏好:

英雄崇拜与完美化: 人们在欣赏英雄人物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其形象进行美化和理想化。赵云作为三国中最受欢迎的武将之一,其忠诚、勇猛、智慧的品质已经足够吸引人,再加上大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很容易将“帅”这个标签附加给他,使其成为一个更完美的英雄形象。
“完美偶像”的心理投射: 赵云几乎没有负面评价,他的形象非常纯粹,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可以被广泛接受的“完美偶像”。观众在喜爱他的同时,也愿意相信他拥有与之匹配的完美外貌。
群体认同与文化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云是大帅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群体认同。这种认同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口耳相传、媒体传播等方式不断巩固和强化,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

总结来说, 赵云之所以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帅哥,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对其英勇形象的杰出塑造,为大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随后,戏曲、评书等民间艺术的演绎,以及成功的影视剧选角和演绎,更是将这种“帅哥”形象具象化并广泛传播。尽管正史对其外貌没有具体记载,甚至有些记载可能存在争议,但大众的英雄崇拜、审美偏好以及文化传承的力量,共同将赵云塑造成了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白马银枪赵子龙”——一位集武艺、忠诚、智慧和英俊外貌于一身的完美英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到有人说受日本游戏影响,赵云才变面如冠玉的帅,然而实际上恰好相反,赵云被日本人长期被当做张飞型猛男;变成这类帅哥的历史,恐怕连四十年没有……

一、江户时代的赵云形象

虽然《三国志》早在奈良时代就被引入日本,但是和三国时代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并没有特别受到日本的重视。

日本人对于三国时代产生兴趣,大概始于湖南文山[1]根据李卓吾评本《三国演义》,在1689-1692年间翻译和刊行的《通俗三国志》。

由于翻译、增添、删减等都比较合日本人的胃口,因此在此之后二百多年的时间内日本都没有出第二个翻译版本的《三国演义》。因此,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对于赵云的最初印象,便是来自于《通俗三国志》。

原版的《三国演义》里,提到: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个少年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败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

在磐河大战中提到的“少年形象”,使得中国的文艺创作一般将赵云塑造成相貌堂堂的美少年,但是湖南文山翻译的日文版《通俗三国志》仅仅是写道“大将只一騎槍ヲ提サケテ馳来リ”,与文丑交战七八十回合,完全没有“少年”这种年龄描写。

不过,《通俗三国志》对于赵云长相的描述,倒是还原了原文:

其人のたけ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相貌堂々。威風凛々。

由于《通俗三国志》没有配图,日本当时又锁国,一般人又接触不到中国文艺创作中赵云的形象,这就导致了江户时代日本人对于赵云形象的认知的偏差——

既然在公孙瓒手下已经是“大将”,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赵云又是“老将”,那么在公孙瓒手下的时候,赵云的年龄显然不会太年轻了。

比如1788年出版的都贺大陆编辑缩写、桂宗信绘制的《绘本三国志》中,赵云是个相貌堂堂,长着双下巴和山羊胡子的中年武将形象。

桂宗信的画作非常中国风,大概是参考了1712年出版的《和汉三才图会》,他可能是从《三国演义》中,赵云表现的一向沉着冷静的角度,来描绘的赵云形象。

这种比较有儒将风范的赵云形象比较受上流社会的喜爱,比如江户幕府的御用画师——狩野雅信,便绘制过儒将形象的《赵云之图》:

但是,日本民间的赵云形象可没有这么儒雅,比如说这个如今秋田县的江户时代制作的、绘制着”赵云单骑救主“的旗帜,形象有点延续《绘本三国志》的形象,但是明显赵云脸上的横肉变多了……

再比如高嵩谷(1730-1804)在晚年绘制的赵云,在造型上已经变成了一员”猛将“。

可能这部分日本人是从赵云作战勇猛的角度,对赵云的形象进行描绘。特别是猛将赵云怀抱着幼小的刘阿斗的形象对比格外鲜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因此猛男赵云的形象更加受到当时日本人的欢迎。

再比如1830-1835年之间刊载的重田贞一[2]等翻译为日文假名、歌川国安及其门人绘制的《三国志画传》。歌川国安在推出新版本时参考过《绘本三国志》,在人物造型上和姿态上多少受到桂宗信的影响,但是赵云的面貌却变得更加生猛。

歌川国安的师兄、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贞笔下的赵云,在形象上和高嵩谷绘制的赵云非常相似,似乎这种“张飞型”赵云在日本逐步成为了定论。

歌川国贞、国安的师弟歌川国芳,笔下的赵云也是猛男形象:

当然,让赵云的形象在日本达到猛男巅峰的,还是在1836-1841年间出版的,由池田东篱校定、葛饰北斋的高徒——葛饰戴斗绘制《绘本通俗三国志》。

葛饰戴斗和他老师一样,都比较爱画猛男和暴力题材作品,以至于《通俗三国志》中没有特别说明长相偏向清秀的角色,都被他画成了猛男。

这部作品因为画风更加贴近于日本,动作也更加活灵活现,人物的长相也特意向当时日本著名的歌舞伎演员靠拢,所以远比上述的两种绘本更有人气,在问世之后的四五十年中,不断再版,因此也使得更多人接触到了猛男版本的赵云形象……

大概在他眼里,“阔面重颐”=“豹头”,“浓眉大眼”=“环眼”,“威风凛凛”=“势如奔马”,甚至连身长都同为“八尺”,数字论证都完全一致,加上前人绘制的赵云的形象的影响,因此赵云=张飞。

所以我们看到在《绘本通俗三国志》里赤壁之战结束后赵云和张飞喝酒庆功的场面,估计没有备注很难分辨出哪个是赵云,哪个是张飞……


二、明治时期的赵云形象的维持

明治时代初期的日本文学和绘画作品中,赵云仍旧延续了江户时代末期的形象。

比如说建于1879年的埼玉县宝登山神社,其拜殿上的装饰性雕刻中便有”赵云单骑救主“的形象,有点接近于歌川国安、歌川国芳等人作品,是个威武的大胡子将军。

再比如1883年出版的,由鸟越安久里之助编、葛饰久正绘制的《三国志铭铭义传》(一种简洁故事主线的《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生猛了,但是也不儒雅……

1884年由丰原周延绘制的歌舞伎演员市川九藏扮演的赵云……似乎赵云仍旧是大胡子猛男。

1887年由小宫山五郎编辑的《三国志》的插图中,赵云的胡子明显减少,这似乎和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在审美变化上的影响有关。



三、新译本的导入和赵云形象的年轻化

1912年日本文人久保天随重新完整地翻译了毛评本《三国演义》,读到全文翻译版本的日本人,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原作里,赵云在战磐河的时候居然是个“少年将军”……

“啊!被湖南文山骗了好久!“

我想日本人读到久保天随全译本的《三国演义》时,肯定会这么想。

这就导致了日本人在此后的创作中,开始不断地削减赵云的胡子,赵云的年龄也不断的年轻化。

1939年,吉川英治的小说《三国志》(《吉川三国志》)问世,这是最受日本人喜爱的三国志小说。

吉川英治少年时代就特别喜爱读久保天随译本的《演义三国志》,因此在创作小说《三国志》的时候,除了少量参考了当时日本人最为熟悉的湖南文山版本《通俗三国志》外,基本上是按照久保天随版本进行创作:

何者か、上の崖から飛下りた一個の壮漢が、文醜の前へ立ちふさがるなり、物もいわず七、八十合も槍を合わせて猛戦し始めたので、「天の扶け」とばかり公孫瓚、その間に、山の方へ這い上がって、からくも危うい一命を拾った。
……
「それがしは、常山真定(河北省正定の附近)の生れゆえ、そこへ帰ろうとする者です。趙雲、字あざなは子龍と云います」
眉濃く、眼光は大に、見るからに堂々たる偉丈夫だった。
……
「それがしは、常山真定の生れで、趙雲、字は子龍ともうす者。仔細あって公太守の陣中にとどまり、微功を立てましたが、まだ若輩の武骨者にすぎません。どうぞ将来、よろしくご指導ください」と、辞を低うして、慇懃いんぎんなあいさつをした。
玄徳も、「いや、ご丁寧に、恐縮なごあいさつです。自分とてもまだ飄々たる風雲の一槍夫そうふ。一片の丹心あるほかは、半国の土地も持たない若年者です。私のほうからこそ、よろしくご好誼をねがいます」
……
——吉川英治《三国志·群星の巻·白馬将軍》第三节

在吉川英治的笔下,赵云已经回归了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的年轻壮汉型武将,双下巴也被删除了……

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年轻健壮,没双下巴,这样的赵云在日本人看来,不是帅哥这合理吗?

由于《吉川三国志》文笔流畅生动,在日本人看来也删节的当,评论和描写也更加符合日本人的心理,此后日本作家再创作和《三国演义》有关的文学作品,都是建立在读过《吉川三国志》的基础上的,一直逃脱不了吉川的影响。

连曹操形象的正面化等等,都是来自于吉川英治的影响。显然,赵云的形象在日本年轻化,显然也是受到吉川英治的影响,此后很少再有人将赵云还原回江户时代的胡子武将。


四、昭和中后期以来赵云形象的演变

就像很多日本人觉得赵云在中国美型化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作品中主角团队里一定要有个美貌帅哥,而刘备、关羽、张飞形象都早就固定下来了,真正帅的“锦马超”加入的晚不说,还是典型的RPG中作为对手强的不得了,一加入就变弱和边缘化的角色,因此加入刘备团队较早且相貌堂堂的赵云,就成为了团队中颜值担当的角色。

当然,日本人这么吐槽,其实自己也毫不例外的将赵云美型化,这某种意义上是东亚文艺创作的共同点。

典型的例子,比如柴田炼三郎在1955年创作的小说《三国志》中,赵云直接奶油小生化了:

白馬にうちまたがった一人の若武者を、見出した。
まだ十七八歳であろう。紅顔は、まだ稚さをのこし、双眸は美女のそれに見まがうほどすずしい。しかし、体軀は、耐えぬかれた逞しさであった。
……

后文中直接将赵云称呼为”美少年“……

柴田炼三郎笔下的赵云,大概就是《十万个冷笑话》里面如桃花,虎背熊腰的哪吒形象……实际上传统评书就喜欢这么描述颜值担当的武将。

昭和年间另一部国民级、影响至今的《三国演义》,则是横山光辉在1971年-1987年间连载的漫画版的《三国志》。

横山光辉的创作在故事上主要参照《吉川三国志》,在人物形象上,则参考了江户时代的《绘本通俗三国志》,但是由于赵云在《吉川三国志》中明显和《绘本通俗三国志》完全不同,因此横山光辉进行了自我演绎,在他笔下的赵云则是没有胡子、身强力壮的形象,虽然是浓眉大眼,但是除了下决心认真做某事的情况外,赵云都是眯着眼睛……


由于赵云的模样长得很像经典老漫画《棒球大饭桶》(トカベン)里的主角山田太郎,因此很多日本人把这个版本的赵云叫做”トカベン“,而且日后的日本人一直奇怪这个经典版本的赵云为什么没有那么帅……

其实对于横山光辉来说,在他漫画推出前,赵云的形象本来就未必很帅……

当然,在此之后赵云形象在日本,则呈现出长相进一步帅化,身材继续保持壮汉的姿态:

比如1982-1984年,由NHK制作的人偶剧《三国志》中,赵云的颜值得到突破性的提升,由于剧中的人偶自然是从头用到尾,所以赵云也从头帅到尾……

1983年开始连载的久保田千太郎原作、园田光庆绘制的《三国志》中的赵云虽然是个龙套,但是相比于《园田三国志》原作里长相稀奇古怪的角色已经在帅的范围内了……

与此同时,1983-1984年,由本宫宏志创作的魔幻版本漫画《吞食天地》在《少年Jump》上开始连载,虽然人气很高,但是由于作者自己不想画了而草草完结。

这个留辫子的帅赵云的形象,在当时可能影响力一般,但是在本宫宏志和卡普空合作,在1989年开始推出红白机、街机游戏《吞食天地》后形象快速推广,可能影响到了未来光荣制作的《真三国无双》中赵云的形象。

当然,光荣制作的游戏《三国志》在1985年问世,似乎初代的赵云形象受到前一年完结的NHK人偶剧的影响,总之是帅的。

在此后1-14代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似乎很好的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帅的认识,而在赵云形象设计上的变化……

1986年日本动画电影《三国志II 天翔ける英雄たち》中的赵云,虽然号称是按照横山光辉版本设计的角色,但是实际上相似度约为0。总体来说,这个时候动画中的赵云的形象已经转变为帅了。

1992-1994年上映的东映版动画电影《三国志》中赵云的形象,也属于帅的范畴。

1994年开始连载的李学仁原作、王欣太绘制的日本漫画《苍天航路》,赵云向着奇怪的美型方向发展而去……

再然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中的赵云形象了……

赵云美型化推广真的离不开光荣的功劳……

总而言之,赵云形象在日本全面帅哥化,大概不到四十年。

之所以将赵云帅哥化,其实和中国的原因一样,都是创作中刘备团队中急需一个“英姿飒爽”的帅哥(日本人有时候把这个重任交给刘备),而马超因为出场晚,在日本人气比较低,所以赵云就肩负这个重任。

然后原本形象符合昭和硬汉的帅赵云,也因为日本人对于帅哥偏好的变化,逐渐平成化、令和化……

参考

  1. ^ 天龙寺僧人月堂、义彻兄弟的笔名
  2. ^ 也就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作家”十返舍一九“的本名
user avatar

忘了哪看来的:

说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把阿斗绑在胸前,披头散发与曹军交战,曹操见状问身边人道:那长发白衣大胸女子是谁?身边人答:此乃长衫赵梓珑!曹操大喜:快!快去给我捉来!

user avatar

不能强行附会,按《三国演义》“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的话,应该是施瓦辛格或者强森那种,但赵云的民间形象应该是奥兰多布鲁姆型的。

赵云的民间形象应该九成以上来自评书。民间评书艺人原本佚失较多,以袁阔成先生的版本为例:“只见这员将生得是上中等身材,面似敷粉,剑眉朗目,唇似涂朱。身上穿素罗袍,白云缎的兜档滚裤,五彩的虎头战靴,胁下佩剑.这宝剑白沙鱼皮鞘,银吞口,银兽面,银饰件,素白色的灯笼穗三尺多长,随风飘摆。这员将往那儿一站,银装素裹,就象一尊玉雕的神像,潇洒英俊,凛凛威风。”

是不是就对上了?

user avatar

坚持住,图来了!

user avatar

小时候听评书,头戴亮银盔,身披亮银甲,手持一杆虎头錾金枪,胯下白(bo)龙驹,护心镜亮闪闪夺人二目……后边记不住。

评书当中的盔甲赞,人物赞,啪啪啪一整套下来,说的人唾沫横飞,听的人心旷神怡,三伏天喝冰啤酒一般。

不过也形成了刻版印象,赵云罗成薛丁山岳云杨家将,都是一个模样,帅小伙。

古人讲究要想俏,一身孝,穿白挂素,风流倜傥,赵云这些人出门都是干干净净,白衣白马,脑补出来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帅哥形象,至于他原本长什么样,不重要。

刘备俩兄弟,一个赤红脸,面如重枣,一个大黑脸,面如黑锅底,黑中透亮,亮中透黑,怎么着也得再配个白脸儿的,增加辨识度。

一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武将,再配上高超的七探盘蛇枪,戏剧冲突强化任人物形象,他不帅都说不过去。

如果看过三国演义原著,再看电视剧,如果这个人不符合你的脑补形象,你就会觉得这人演的不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赵云,帅的各有不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云在大众认知中被塑造成“绝世美男子”的形象,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 历史记载、文学演义、民间传说、影视剧塑造以及观众的审美偏好 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三国演义》的强大塑造力是核心原因: “白马银枪,浑身是胆”的英武形象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璃月人心中的信仰根基,以及我们对“神”的理解。确实,从字面上看,帝君仙逝、岩王帝君消失,但却没有新的岩神出现,这在逻辑上似乎存在一个空白。但如果我们深入璃月人的视角,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璃月人对岩王帝君的认知是什么。他们不是把帝君当作一个“职位”,一个可以.............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植物演化、生物化学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动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世界上绝大部分植物的果实是甜的且可食用的?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演化选择的结果,背后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传播种子的机制:果实与“诱饵”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植物的.............
  • 回答
    关于Angelababy是否整容的讨论,确实是围绕着她多年来容貌的变化而展开的。要理解为什么大部分人如此坚信她整容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早期照片与现在容貌的“断崖式”对比: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证据。网络上流传着大量Angelababy出道初期或更早时期的照片。对比这些照片和她现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都会选择通过各种代理平台或者旅行社来订机票,而不是直接去航空公司的官网。其实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便利性、价格、选择以及信息获取的需求。咱们先从最直接的“价格”说起吧。虽然航空公司官网偶尔也会放出一些特价机票或者会员专享的优惠,但总.............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一些困惑,也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一直在探讨的议题。关于“好人”,关于“要做个好人”,以及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纠葛,这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它里面藏着太多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的复杂性。还有好人吗?当然有。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骨子里都潜藏着“好”的种子。只是这颗种子在现实.............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帅”或“美”,而且这些“不那么好看”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深刻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道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帅”和“美”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 我们对长相的评判标.............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提起“减肥”,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各种严苛的饮食计划、汗流浃背的健身房挥洒,以及反复出现的体重秤上的数字波动。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发现,曾经信誓旦旦要瘦下来的目标,最终以一种“失败”的方式收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减肥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别.............
  • 回答
    周震南“老赖”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但大众的谴责矛头主要指向周震南本人,而非其父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法律、道德、舆论传播以及公众心理等角度来分析,会发现其中的逻辑脉络。 1. 法律责任主体与公众认知: 债务主体是周震南: 最直接的原因是,从法律上讲,周震南是涉案债务的法律主体。无论是作为公司.............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常见的。在国内,确实不少车评人在介绍特斯拉Model 3时,习惯性地会发出“mo dou”这个音,听起来更像英式发音,而不是更普遍的“ma dou”美式发音。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些挺有意思的文化和语言习惯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特斯拉这个品牌本身,它的根源虽然是美国,但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观众心里,曾小贤和吕秀才这俩角色,在“出轨”这件事上,待遇差得可不是一点点。要想弄明白为啥,咱得一层一层剥开看,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观众对角色的情感投射和代入感是双向的。 这不是说观众天生就偏心,而是作品本身的呈现方式,以及观众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在起.............
  • 回答
    豆瓣里,当一部电影获得普遍赞誉,收割了大量五星好评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逆行者”冒出来,给出低分,并附上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阐述他们的“反对意见”。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观众的个体差异到电影本身的复杂性,再到评论生态的运作,都可以解释这一切。一、个体观影体验的独特性与主观性:这是.............
  • 回答
    大家手里都有了手机电脑,按理说,信息获取和娱乐的渠道已经非常便捷和多样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会盯着大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的智能电视,并且格外看重它的画质呢?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跟风”或者“虚荣”。背后有很多细致入微的原因,咱们一点点聊。首先,得从“沉浸感”这三个字说起。手机和电脑,它们是个人化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不同的平台,人们对转基因的态度差异巨大,腾讯、网易这样的主流新闻门户,评论区里充斥着对转基因的质疑和反对,而知乎上,支持的声音则显得更加响亮和专业。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些平台的用户群体和内容属性。腾讯、网易作为综合性新闻门户,其用户覆盖面极广,年龄、教育程.............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也确实是游泳界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包括一些自称游泳教练的人,在描述“爬泳”时,习惯性地称之为“自由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历史的演变和称谓的模糊“自由泳”这个名字的起源,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在早期相对于蛙泳和仰泳等更具限制的泳姿而言,姿势.............
  • 回答
    包臀裙,这种以贴合臀部曲线设计为核心的裙装,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又爱又恨的单品。说它“大部分人穿都不好看”,其实有点绝对,因为时尚的魅力就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但我们不妨来聊聊,为什么它在许多人身上会显得“不如预期”,甚至可以说是“翻车”了。这背后,其实涉及好几个关键的方面,我们可以一点点掰开了说。首.............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其实挺能理解的,因为我自己偶尔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有时候在路上,感觉跟在开车的人屁股后面,速度慢得让人有点着急,甚至会忍不住想:“这速度,是刚拿驾照吗?”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可能涉及好几个方面。首先,“快”和“慢”本身就是相对的,而且大家的心理预期不一样。 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
  • 回答
    说“画画的人大部分都很漂亮”,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但如果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掺杂了不少有趣的文化、心理和现实因素。并非所有画画的人都长得如明星般惊艳,但为什么会有“漂亮”的印象呢?咱们来好好聊聊。1. 视觉的敏感度与审美的培养:画家,首先是与“美”打交道的人。他们需要敏锐地捕捉.............
  • 回答
    “有才华高智商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帅哥美女”这个说法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刻板印象”。但从科学、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来看,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概括。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它不完全是事实,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一、 为什么会产生“才华高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