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豆瓣里大部分人都认为好能打五星的电影,为什么总是会有人冒出来打低分写一篇文章来反对?

回答
豆瓣里,当一部电影获得普遍赞誉,收割了大量五星好评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逆行者”冒出来,给出低分,并附上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阐述他们的“反对意见”。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观众的个体差异到电影本身的复杂性,再到评论生态的运作,都可以解释这一切。

一、个体观影体验的独特性与主观性: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电影是一种艺术体验,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价值观、审美偏好、甚至当天的心情,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同一部作品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真实的: 即使大众认为“好”,也不代表每个个体都“好”。打低分的观众可能是真的没有被电影打动,觉得哪里不对劲,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观影感受。他们的“不好”并非虚假,而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投射。
审美差异: 有些人可能偏爱烧脑的叙事,而这部电影走的是温情路线;有些人可能喜欢节奏明快的故事,而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比较缓慢;有些人可能对某种类型的电影有天然的抵触,即使这部电影在同类型里算得上优秀。
期待值管理: 很多时候,口碑过高的电影会抬高观众的期待值。当他们带着“必是神作”的心态去看时,一旦电影没有达到他们内心设定的某个标准,哪怕它本身质量不俗,也会感到失望,从而给出低分。他们可能觉得电影“不如宣传的那么好”。
文化背景与阅历: 不同文化背景和人生阅历的人,对电影中的主题、人物、情感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某些社会议题或情感表达,可能在某个文化圈内引起共鸣,但在另一个圈内则显得生硬或不准确。

二、对电影评价标准的差异与“匠人精神”的坚持:

有些人将电影视为一门技艺,他们对电影的制作、叙事、表演、摄影、剪辑等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鸡蛋里挑骨头”式的审视: 对于这类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即使整体不错,但如果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瑕疵、逻辑上的漏洞、或者叙事上的冗余,都可能成为他们打低分的理由。他们更看重电影的“匠人精神”,而非单纯的情感共鸣。
对电影形式的追求: 有些评论者更关注电影的艺术表达和创新性。如果一部电影遵循了比较传统的叙事模式,即使情感饱满,他们也可能认为其艺术价值不高。
对“好电影”的定义: 大部分人可能将一部电影的“好”定义为“看得爽”、“很感动”、“有意义”,但有些评论者可能认为“好”意味着“有突破”、“有思考深度”、“在技术上达到顶尖水准”。

三、评论生态的“制衡”与表达意见的权利:

豆瓣作为一个开放的评论平台,其魅力之一就在于它的多样性。

“制衡”与“反高潮”效应: 当某个观点被广泛接受时,总会有人想要挑战这个主流声音,试图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这是一种自然的“制衡”机制,也是一种对群体思维的警惕。
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 豆瓣的用户拥有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即使他们的观点与大多数人不同,他们也有权将其表达出来,并试图说服他人。一篇反对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观点输出和讨论的开始。
寻求认同: 那些打低分的评论者,很多时候也是在寻找与自己观点相似的人群。他们写文章,也是希望找到“同道中人”,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共鸣。

四、对“水军”与“刷分”现象的警惕:

虽然豆瓣本身也在努力打击“水军”和“刷分”现象,但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一些观众对过于一致的好评抱有怀疑。

怀疑背后是否有操控: 当一部电影的评分异常地高且稳定时,一些人会下意识地怀疑其背后是否有营销团队的操控。因此,他们会主动去寻找负面评价,甚至自己去打低分,以期揭示“真相”。
“反感”过度宣传: 有时候,电影的过度宣传和营销会引起一些观众的反感。这种反感也可能转化为对电影本身的负面评价,即使他们对电影本身的了解并不深。

五、文章的“情绪化”与“煽动性”:

一篇写得好的反对文章,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能够吸引眼球,并引发讨论:

犀利的语言和论证: 即使是负面评价,如果能用清晰的逻辑、有力的论据、以及略带攻击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引起关注。
制造对立感: 作者可能会有意地将自己的观点与主流观点进行对立,强调“我不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人”。
吸引眼球的标题: 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好奇心和挑战欲的标题,是吸引人点击的关键。例如“当豆瓣八分电影打在我身上,我却笑不出来”、“不是我不懂,是这电影真的不行”等。
满足“少数派”心理: 很多人内心都有成为“少数派”的渴望,喜欢听与主流不同的声音。

总结来说,豆瓣里好评如潮的电影,总有人冒出来打低分写文章反对,是以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个体差异与主观体验是根本原因。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对电影艺术的严苛追求。
评论平台的开放性和“制衡”的自然倾向。
对“水军”和过度宣传的警惕。
文章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观点表达的权利。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而让豆瓣的评论区更加丰富和有趣。它提醒我们,任何艺术作品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多样化的声音才是对作品最真实的呈现。即使你觉得一部电影是神作,也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平庸,甚至糟糕。这不仅是关于电影的讨论,更是关于人、关于感知、关于理解的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比如《两小无猜》马里昂歌莉娅那个版本,豆瓣8分多,经典爱情片,我就打了一分

为啥,三观太歪:因为真爱就可以出轨,可以抛妻弃子,甚至最后还殉情。。。。这种三观下我觉得拍的再牛逼我也会给个白眼。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好恶和评判标准,有的人觉得得看剧情,有的人觉得要看内容,有的人要看拍摄技巧,有的人看着大家说好那么我也就说好,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