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为什么会喜欢把手插到超市的米箱或者豆箱里?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好奇又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你有没有在超市里看到过,有的人会忍不住把手伸进那些大大的透明米箱或者豆箱里,抓起一把米或者豆子,在指缝间感受它们的质感?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生理原因,而且跟我们与食物的原始连接息息相关。

首先,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感知和检验方式。在现代超市里,食物大多是经过包装的,我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的信息。但对于米、豆子这些食材来说,它们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烹饪出来的味道和口感。把手伸进去,亲手抓一把,这种触觉体验比看图片或者摸包装袋来得真实多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手指接触到那些饱满、圆润的米粒,或者那种略带糙感的豆子,能立即让你对它们的新鲜度、干燥度、甚至饱满度产生一个初步的判断。是不是感觉很干爽,粒粒分明?还是有点受潮,黏黏的?有没有杂质?这些细微的感受,是视觉无法完全传达的。尤其对于一些不太熟悉或者想要购买的品种,这种亲手触摸一下,就好像在给食物“把脉”一样,能带来一种安心感和主动权。

其次,这是一种对食物的原始连接和掌控感的体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食物不仅仅是摆在货架上的商品,更是滋养生命的必需品。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获取食物需要经历播种、耕耘、收割等一系列过程,与土地和食物本身有着非常直接的接触。超市里的米箱豆箱,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把这种原始的体验“复刻”了过来。

当你把手伸进去,那种沉甸甸、颗粒堆积的触感,会让你联想到丰收的喜悦,联想到食物的来源。这种亲手触碰“原材料”的行为,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食物的尊重和对劳动的体认。同时,你能通过自己的手来选择,来感受,这是一种小小的掌控感。你不是被动地接受包装好的产品,而是主动地参与到选择和评估的过程中。

还有一点是好奇心和探索欲在作祟。米和豆子虽然常见,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在外观和触感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就像我们小时候会好奇地把手指伸进沙子堆、水盆里一样,这种对未知(哪怕是很小的未知)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能够亲身去感受这些平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一种小小的“冒险”和体验。

另外,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习惯性行为或无意识的模仿。可能有些人小时候家里就是这样淘米筛豆,或者看到别人这样做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可能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由,只是觉得“好像可以”、“很多人都这样做”或者纯粹是手指感到无聊,需要找点事情做。

当然,从卫生和公共健康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确实存在一些隐患,毕竟不是每个人在触摸食物之前都会洗手。超市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也通常会在旁边设置提示或者封口。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将手插进米箱或豆箱的行为,确实是人与食物之间一种朴素、直接、感性的互动方式,它满足了我们对食物品质的直观判断需求,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食物的敬畏和连接感,也掺杂着一些好奇和习惯。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有人这样做时,不妨尝试去理解一下,这或许不仅仅是“不卫生”或者“奇怪”,而是人类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渴望与食物建立某种更亲近、更真实的联系的一种表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还要从1930年说起,当时正值秋高气爽,袁隆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

user avatar

准确说应该是一些经常做饭的成年人、一少部分怀旧的中老年人和半成年人,以及更少的「爱好者」喜欢这么干,但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却十分丰富。

第一部分人的用意可能很简单实用,比如分辨谷物成色好赖。通过手感(干湿润涩光洁等)、味道(新陈风味)、外观(品种)仔细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口味,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比对,选择性价比高的购买。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习惯会带给他人不快。理由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往往彼此彼此,但现代超市或者集市一般会提供更合理的商品陈列与选购工具,比如上面的小盆或者下面的舀勺。

或者用一些不便放肆的容器盛装五谷杂粮。

第二部分人很可能过去有经常和谷物打交道的经历,或者喜欢五谷丰登粮草充盈的感觉(多中老年人),如今时过境迁超市无聊,存个念想;又或者是小时候对长辈难得的陶醉场景记忆深刻,异地而处不免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多半成年人)。

那种曾经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如此难忘,使得此时此刻的仿真回味不免会有一点岁月流逝的象征,和不过如此的释然吧。而生活滚滚向前,几乎时时刻刻处于人群中的人或许会渐渐生出抽离出来的下意识。所以这部分人多数偶尔为之。

第三部分人就比较特殊了。虽然人数不多,但动机与快感大异其趣,其执着程度也常常超乎常人想象,甚至有天生癖好也说不定,所以很难笼统言说。随着答主的不断出现,各种有趣的故事和天赋异禀一定会不断出现。

不过,既然是超市商品,下手前还是三思为上。实在难抑兴奋,扛一袋回家去就好。舒爽也好、神功也罢、情色也行,该怎么练就怎么练;或者考察摩擦力的起源,或者构建非稳定换热模型,或者琢磨搅拌器的结构,或者体验儿时嬉戏的快感,想怎么玩儿都可以。没几个钱就能办到的事情,没必要有碍观瞻。

好在现在很多人网购米麦五谷杂粮,超市里的很多品种也早就使用分量不等的独立包装,产品属性质量产地厂商甚至营养成分等信息十分详尽,省去选购时的精挑细选和旁观者的鄙夷不满。

实在憋不住就多买几袋多买几种,混在一起在家好好玩,一定可以比在超市尽兴开心,同时增加不少新的微妙感觉和独特体验,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更丰富启示与联想。

比如有些人不惦记东西好吃价钱合适,而是琢磨这些包装材料或者印刷设计以消磨陪老婆逛超市的单调乏味。

最后,感谢题主提供了这个十分开放有趣的问题。

user avatar

因为米堆类似于高密度的流体,会给人的手带来较大的压强,这种压强促进静脉血回流,会让人感到生理上的舒服。

类似地,戴着手套把手插到水银里也是很愉悦的体验。捶腿的感受也和这个类似。

为什么小孩子更喜欢这样呢?只是因为大人不好意思这么玩,大人内心也是超想玩米的。

————————多说一句————————

米的性质是很独特的。超市的粮食区里,别的粮食的手感都远远没有米好。豆类的密度和米接近,但没有米光滑。燕麦之类的谷物密度太低了。米可以做到光滑、致密,触感接近流体,而且依然具有明显的颗粒感。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哪怕在微微出汗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带来干燥光滑的感觉。同时,米的比热也比其他谷物要大,摸起来会很清凉。

因此,一堆光滑致密干燥凉爽的米堆,简直是触觉的享受。

感谢袁隆平老爷爷,让我们在玩米的时候,内心不会有浪费粮食的负罪感。

————————补充————————

关于水银:初中时的物理老师给我们讲,很多年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水银的毒性,物理课上关于大气压的示范就是直接端着一盆水银到讲台上,用玻璃管提起一个汞柱。老师亲自说,手插到水银里的感觉非常舒服。可惜现在不能做这种实验了,如果有钱的话,可以自己买一盆水银,在通风的环境下,带两三层手套,浸入水银玩一玩。

关于静脉血回流:静脉曲张袜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足够有闲心(钱),可以把腿埋在米堆里,以取代静脉曲张袜。动脉有强劲的心脏驱动着,这一点点压力根本不会影响到动脉血,但是会促进血压已经不高的静脉血克服重力以回流。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静脉血回流为什么会产生愉快感,可惜已经记不清来源了。

真的,我写着写着,也越来越觉得皮肤痒痒,想找一缸米摩擦摩擦。

最后,玩超市的米还是不提倡的,买散装米记得吃前要淘。建议买一个米箱,将买来的袋装米倒进去之后慢慢玩耍哦。

user avatar

因为静脉血回流。舒服。

user avatar

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太舒服了,忍不住啊!】(都快变成条件反射了)。

当我们第一次在超市里摸到了米桶里的米后,那种感觉就会诱惑着我们再次“犯罪”。先是装模作样地抓一把米看看成色闻闻味道什么的,然后趁周围人不注意把手伸进米里搅和一番。

通常我们把手伸进米里首先会感觉到凉爽,因为大米的导热系数一般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当我们把手伸进米里的时候,手上的热量会被迅速导走,且大米会吸附水分(吸走你手上的汗),从而让我们感到凉爽舒适。同时,大米表面通常会有一些粉末,一般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或淀粉等,当我们把手插进米里时,这些粉末附着到手上也会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让我们感到舒服。另外,将手伸进米里会让手部产生一定的压迫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静脉血回流,而且这种轻微的压迫感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反而会有一点类似“按摩”的感觉,想想按摩是不是很舒服?

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起来就让我们对把手插进米桶里这件事上瘾了,不得不说,逛超市时的这个“传统项目”确实是让人爱不释手,不过为了卫生起见,大家在超市里还是要克制一下自己的欲望哦


参考资料:

[1]金文,张来林,李光涛,朱庆芳,叶明,王永军.稻谷导热系数的测定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10,18(02):1-3.

[2]赵卿宇,郭辉,沈群.香米不同储存过程理化和食用品质变化[J/OL].食品科学:1-12[2021-02-1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