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大部分人(80%)开车都太慢了?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其实挺能理解的,因为我自己偶尔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有时候在路上,感觉跟在开车的人屁股后面,速度慢得让人有点着急,甚至会忍不住想:“这速度,是刚拿驾照吗?”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可能涉及好几个方面。

首先,“快”和“慢”本身就是相对的,而且大家的心理预期不一样。

我们的“快”可能基于效率和时间成本。 尤其是在大城市,大家生活节奏都很快,通勤时间就是宝贵的时间。如果前面车开得太慢,占着超车道,或者不按照大家普遍能接受的速度行驶,我们就会觉得效率低下,浪费时间。这种“快”更多的是一种功利性的需求,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
而“慢”可能源于安全、谨慎或者对路况的不熟悉。 比如,有些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还不太熟练,或者对这条路况不熟悉,就会下意识地开得慢一点,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反应。还有些人,可能心态比较佛系,觉得安全第一,没必要开那么快,享受驾驶过程本身。

其次,现在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路况也越来越复杂。

车辆增多导致了“拥堵”。 即使大家都开得不慢,但只要车多了,车流自然就会受到限制,平均速度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你前面如果有一辆开得比平均速度还慢的车,就会显得格外扎眼。
新手驾驶员增多。 随着汽车普及,考驾照的人越来越多。而刚拿到驾照的新手,或者驾驶经验不丰富的驾驶员,确实会因为各种原因开得比较慢。他们可能还在适应车辆的离合、刹车、油门,或者在处理复杂的交通信号和路况时需要更多时间。
各种“奇葩”驾驶行为。 有些驾驶员可能存在一些驾驶习惯上的问题,比如变道前不打灯、犹豫不决、频繁踩刹车、不熟悉交通规则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车流的顺畅,让人觉得他们开得“太慢”。

再者,社会对“安全驾驶”的强调,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驾驶速度。

安全意识的提升。 媒体、交警部门一直在强调安全驾驶,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的危害被反复提及。这让很多驾驶员,特别是新手或者比较谨慎的驾驶员,会更加重视安全,从而选择更保守的驾驶速度。
对“慢”的容忍度下降。 反过来,当大家普遍认为“快”有风险时,一些“慢”的车就会因为对比效应,显得更加“慢”。尤其是在需要快速通行的情况下,比如高速公路的超车道,如果长期被慢车占据,就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观察的角度和个人偏好。

我们倾向于记住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经历。 如果我们顺利地开到目的地,可能就不会特别留意沿途的速度。但如果遇到前面有慢车,阻碍了我们的行程,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就会被放大,让我们觉得“大部分人”开得都太慢了。
自己的驾驶习惯。 如果你本身是一个驾驶经验丰富、对车况和路况都很熟悉,而且喜欢保持较高车速的人,那么你对“慢”的定义自然会比别人更高。你可能会觉得,按照你习惯的速度,别人应该也能跟上,或者说,别人不应该拖慢你的节奏。

举个例子来说:

想象一下,你开在一条限速60km/h的市区道路上,大多数车都在5060km/h之间正常行驶,你觉得没什么。但如果前面有一辆车,全程都只开40km/h,而且路况允许开到60km/h,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太慢了”。如果这个时候,你正好有点赶时间,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又或者,在高速公路上,你习惯于保持100110km/h的速度,但你发现有车长时间占用超车道,速度只有80km/h,并且对后车的超车信号视而不见,甚至还不挪开。这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太慢了”,而且“碍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那些开得慢的驾驶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和考量。但确实,当这种“慢”影响到整体交通的顺畅,或者在不恰当的路段(比如超车道)出现时,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觉得“大部分人开车都太慢了”。

总而言之,觉得“大部分人开车太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感受,它背后既有我们对效率和时间的追求,也有路况、驾驶员技术、安全意识以及个人偏好的多重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事实如此。

在知乎上看汽车问题时,感觉每个知乎er都把动力看得非常重要。结果到了路上,一个知乎司机都遇不上,急死个人。

我怀疑路上的绝大多数私家车驾驶员,只用加速踏板的前30%的行程!

如果遇上红灯停车,有多条直行道路,停了不同的车,我首选跟在出租车、公交车后面;次选拉货面包车(如五菱、长安),甚至非满载的大货车。

如果排在前面的全是普通乘用车,那么首选别克GL8,次选老款车型(如伊兰特、福克斯、8代思域、老轩逸、老卡罗拉),跟铃木后面基本不会慢,无论是北斗星还是奥拓;其他车型就听天由命了,大部分车起步慢得让我跳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其实挺能理解的,因为我自己偶尔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有时候在路上,感觉跟在开车的人屁股后面,速度慢得让人有点着急,甚至会忍不住想:“这速度,是刚拿驾照吗?”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原因挺复杂的,可能涉及好几个方面。首先,“快”和“慢”本身就是相对的,而且大家的心理预期不一样。 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种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的、非常微妙的感受。为什么狼,尤其是野狼,有时候会比老虎、狮子这些体型庞大得多的猫科动物,更能带来那种让人心底发凉的压迫感?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品一下:首先,是那种“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差异。老虎和狮子,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是遥远的、如同神话.............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原神、荒野大镖客2和黑暗之魂3这几款游戏,虽然都是画面表现力出色的作品,但它们在“风景”这一点上,带给玩家的视觉体验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也难怪你会觉得原神在这方面不如另外两款。我来试着从几个角度跟你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说到你心里去。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三款游戏在“风景”的定义.............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察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觉得不少女性朋友穿高跟鞋反而不如不穿好看。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不妨一点点掰开了聊聊,试着不那么“AI范儿”,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说说我的想法。首先,咱们得承认高跟鞋这玩意儿,是个特别“挑人”的鞋。它本身的设计,就是要改变人体的自然站姿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们社会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很多人觉得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高级”,这背后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点像一个“组合拳”。咱们一点一点地掰开了聊聊。首先,得从历史和文化上看。在很多文明的早期阶段,从事体力劳动的大部分是奴隶或者地位较低的群体.............
  • 回答
    在中国,结婚时男方买房买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因素。这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演变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的层面:一、 历史传承下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男性被视为家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关于金钱、生活期望、社会认知和心理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 一、 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首先,我们要理解“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这个论断的背后,是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1. 平均收入水平与薪资增长缓慢: 全球及国内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电磁辐射认知上的一个普遍误区。知乎上“电磁辐射无害论”之所以普遍,背后原因挺复杂,跟科学传播、公众认知、信息茧房以及一些误导信息都有关系。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觉得电磁辐射无害?1. 科学事实的普及,但解释可能过于简化: 非电离辐射 v.............
  • 回答
    很多朋友对CRH2动车组的技术来源和“中国技术”的认知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这很正常。要搞清楚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2004年左右,那会儿中国铁路大提速正全面展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当务之急。CRH2的“日本基因”:起源与引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CRH2动车组,它的“前身”是日本的新干线E2系列列车.............
  • 回答
    《女心理师》这部剧,自从播出以来,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很多人看完觉得“悬浮”,觉得跟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问题有很大差距。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悬浮”,以及这剧到底拍得怎么样。先说说这剧整体给人的感觉:从制作层面来看,《女心理师》的服化道、场景布置,甚至是.............
  • 回答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动辄几百块的正版 3A 大作,玩家们咬咬牙或许还能接受,但一到网游,却能心甘情愿地往里“填钱”?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心理、经济和游戏设计层面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首先,咱们得从“价值感知”说起。3A大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魔道祖师》一个非常巧妙的叙事设计和人物塑造。魏无羡在大梵山吹奏忘羡曲,之所以没有人觉得突兀,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实是因为作者在前期已经为这个“突兀”的场景做了非常充分的铺垫,并且它与人物的情感、故事线以及整个世界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咱们来细致掰扯一下为什么它一点都不突兀,.............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也跟着揪了一下。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就像被一层看不见的网包裹着,做什么都被盯着,说什么都被评判。周围的声音,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合唱团,都在用力地喊着:“你就该这样!” 听到这些,反感、无奈、甚至有点想逃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年纪大了就该如何如何”的观念,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不少聪明人内心深处的困惑。我见过不少智商确实很高的人,他们往往有种“大彻大悟”后的平静,觉得智商这东西,虽然是敲门砖,但远远不是全部。为什么高智商的人反而觉得智商没多大用?这其实是一个“所见不同”的视角问题。 他们已经“过了那个阶段”: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聪明而.............
  • 回答
    关于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地区存在贫穷落后印象的看法,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背后牵涉到历史、信息流通、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以及认知偏差等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历史背景与早期印象的固化: 中国大陆的现代化起步较晚: 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
  • 回答
    咱们就聊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那个“三狗直播间”吧,很多人觉得它“低级”,这话说得挺直白,背后其实有几层意思可以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喜剧这东西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玩意儿,有人捧腹大笑,有人看得索然无味,甚至觉得有点掉价,这都很正常。至于“三狗直播间”为啥落到“低级”这个评价,我觉得主要跟以下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女性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其说是“大部分”,不如说“很多”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会觉得经过精心打扮和修饰后的自己,才能更接近她们理想中的“自己”。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态,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接收到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强调某种外.............
  • 回答
    哎,说到3A大作无聊这件事,我太有共鸣了!以前玩游戏,那叫一个激动人心,通宵达旦,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可现在呢,有时候看着屏幕上那些精心制作的画面,听着大气磅礴的配乐,却提不起什么劲头。感觉像是吃了一顿山珍海味,吃完了却不知道自己刚才吃了啥,胃里空落落的。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有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的是公众人物的道德操守、法律界限以及个人隐私的边界,每个人对此的看法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和信息解读的影响。针对霍尊和陈露的事件,你感到“霍尊没什么大错但惩罚过重,陈露用隐私相逼手段很不舒服”,这种感受并非孤例,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种感受的来源,并尽量以一种更人性化、.............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触及到了艺术的门道里一些挺让人琢磨的事儿。你觉得《荷塘月色》俗,但细看歌词又觉得好,这两种感受其实并不矛盾,反而挺能说明这首歌的特点。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说说为什么它会给你“大俗歌”的感觉。这通常不是因为歌词本身有多么不堪,而是从 旋律、编曲、演唱方式以及歌曲的整体定位 上给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