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假如25岁有500万可投资资产,此后完全靠投资收益为生,假设投资收益率为a,初始年生活费为b,每年通胀率为c,那么求多少年后 资产会花光。
姑且先假定 a 为 1.05,5%的年投资回报率还算比较稳健的,假定 通胀c为 1.02 即2%通胀率,每年的生活费初始b是 20万元。那么每年资产可以简单计算为 (500*a - b*c)万元,如此循环迭代,
拿电子表格简单列一下,每一年都拿资产减去支出再乘以投资收益,如果循环,每年的支出都按通胀率增长。按横轴为年份,纵轴为资产,绘制图表如下
可以看到,开始的20年,资产还是缓慢上升的,因为投资收益还是大于支出的,但是由于本金增长缓慢,投资收益渐渐低于支出了,而当投资收益小于支出后导致本金减少,进一步降低投资收益,导致本金加速减少,在50年时资产彻底花光。
当然你可以通过调整 投资收益率和通胀率来得到不同的曲线,如果投资收益很高,这条曲线还会一直向上,就是钱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收益大幅跑赢通胀是很难的,专业投资人也只有少部分能做到,高投资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很难50年都不翻车。
当一个25岁的人拥有500万,开始退休靠投资生活,即使他只花生活费,没有大额支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生娃,那么他大概率在60岁左右时会发现资产迅速缩水,而那时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而且是没有任何赚钱能力的老人,到时候只能寄希望于社会福利的资助了,年轻时没有压力轻松自在的生活是要靠老年的悲惨生活来交换的。
你可以在这个模型里加入其它变量,比如投资收益更高,支出降低,自有住房,继承遗产,家里拆迁,自己才华横溢多年坚持读书学习搞发明创造卖了专利,中彩票等等,不否认这世界上总有些人很幸运,但是幸运是不可靠的,你可以在临终前总结人生,发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但是年轻时不能认定自己一定很幸运,虽然事实上你可能真的幸运,但是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不幸运的。
这评论区成了巴菲特聚集地,连续50年年化收益 7%-10%的都来了,坐等20%的真·巴菲特出现。
那是因为货币政策责任心,古往今来一直都很缺乏,君不见榆荚钱,多少百姓望断眼,法币披甲金圆券,只把民间金银敛。
先说一个故事。
2002年,我离开老家,来到杭州。
那个时候我的工资是一个月900。而我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妈,一个月收入是400。
在她看来,我的收入是她两倍,养活自己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实际上,工作的前一年,一直陆陆续续靠家里支持,靠姐姐给我点零钱,靠同学间相互周转,才熬过去。
我老家的一个朋友,听说我一个月900块钱还不够用,非常不理解。第二年,他大学毕业,也来了杭州。
没两个月,就被家里人骂了。因为家里人听说他每个月坐公交车就要花两百多,直接出离愤怒。
虽然杭州有公交卡,但是我们住的偏僻,当时8或者5开头的公交车是不能用公交卡的,一趟两块,转车四块,来回就是八块钱一天。偶尔出个门,一个月可不就是二三百的交通费用。
在老家人的心里,公交车一趟几毛钱了不得了,为什么会一个月花几百。再说为什么总要坐公交车,年纪轻轻的走几步会死啊?你看我们这几十年,上班下班都是步行,不是也过来了
对的,每天从汽车南站走到北站,真的会死。真的比不了老家小城,步行半小时可以到城市的任何角落。
所以身处的环境不同,很难相互理解。
我有几个猜想不知道是否准确。
第一,
一辈子赚不到500万的,和觉得25岁拿500万退休跑不赢通货膨胀活不下去的,很可能并不是一群人。
第二,
说500w够用的,很大一部人很年轻,年轻到并没有独立负担一个三口之家开销的经验。想当然的是按照“一个人活下去”来算的,而不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景来考虑的。
第三,
屁股决定脑袋。当公务员的就觉得所有人都可以吃三块钱一顿还送水果酸奶的食堂;八线小城市的就觉得住房与生俱来直接住爹妈的就行为什么还要买;连对象都没找到的信誓旦旦有了孩子绝对不会报那种智商税辅导班;爹妈才五十出头的断然不会觉得养老压力迫在眉睫。
所以,谈这种问题,必须控制变量,否则得不到任何结论。
随便举个例子,
小张在八线小城,当个城管,一个月三千多到手,还有四百其他形式的饭贴。房子四千五一平方,爹妈早早的存钱给他买了房。
那五百万当然够用,只要工作不丢,吃饭几乎不花钱,就算蹭爹妈的,也能蹭到小五十岁。
小王在魔都,当个程序员,一年到手六十万,连存带借,凑了两百万付个首付,开始还按揭。很快,房价涨了,工资涨了,孩子生了。 房子值五百万了,全家收入过一百万了,贷款和外债也都还清了。
好,资产五百万,满足条件。小王这时候,可以退休养老了吗?养个屁啊。吃房子?还是回老家?
除非卖了房子回老家,否则根本不可能退休养老。而回老家现实么? 你不在魔都,当然觉得现实;去了魔都的,但凡流汗吐血还能熬的住,有几个愿意卖房回老家的。
我离开家乡二十年了,我观察的经验是,愿意回老家的,基本都是买不到房的。只要能在大城市买了房,几乎没人愿意卖了房回去。
而能在大城市买房,这辈子基本上都是可以赚到五百万的。这偏偏也是拿着五百万也不够用的那群。
在大城市谈资产,绕不开房子。连房子五百万,真的啥也不是。
除了房子还有五百万,才是真正的五百万。而这群人的开销,还真不是五百万能撑五十年的。
仔细想一下,我们讨论的主体,应该是一个中青年。算四十岁好了,工作二十年不到,全家赚的钱还完了房贷,还剩五百万。那怎么的年均收入入也得100w了。
这种收入的人,让他去过500w花到全家死的几十年日子,开销控制在之前收入的1/10-1/5,可不就是得省吃俭用。
那退休干啥,只是为了啥也不干的活着么?
所有的假设,都会代入自己的主观臆断。
比如高赞说“正常一家5口人生活,一个月5000块钱就够了”,而他自己说,“我就是个普通人,我、老婆、女儿、老丈人、丈母娘,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我丈人掏。”
而我一点都不觉得由父母承担全家生活费的是普通人。
所以高赞还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而不是所有的普通人。
普通人也有留在本地的,有外出务工的,有一个人逍遥自在的,有拖家带口羁绊重重的。
所以不加细分,混杂在一起,永远都是很多人觉得,又有很多人不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人跟人是很难真正相互理解的。
貌似理解的背后,往往都是互称傻逼。
那就继续很多人觉得够,很多人觉得不够好了。似乎也只能这样。
我笑了……
一帮人连铸币的本质都不懂,妄图证明五百万衣食无忧的方式,看来这些人都没有五百万。
这个社会的基本运转模式就是:发钞方通过铸币来稀释你手中的财富,你为了不降低生活质量继续努力地赚取更多的钞票。前一句更重要。
这才是通胀最核心的原因。你的财富需要被合理合法地转移到管理你的人手中去。房价,工资,只是最后具体的结果而已。
所以如果你有五百万,再有一个小屋子,25岁起啥都不干怎么可能行?你花钱的速度不可能跟得上发钞方愈发贪婪的胃口的。要是跟得上,整个社会生产也会立刻陷入停滞。五百万的活期,比较好的理财产品一年是15万左右,讲句难听点,买个车都得不吃不喝攒两三年,更不要说消费主义当道的当下了。
文化课培训十年前150到200一节课,现在500起。艺考类基本上也是翻了1-1.5倍这样。人工价格基本上就是十年翻倍。就算现在一年十五万能花,三十年后这十五万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五了(想想三十年前,工资多少?)。
有些聪明人早就想到把现在的房地产套现去东南亚潇洒一生。然而外汇管制着,现在也难了。就咱这个基尼系数,指着一套大房子都置办不了的钱过一辈子,真心不靠谱。
最后,我坚持认为,十年后年薪百万会是普遍现象。
因为很多人就是无知。。。500万存银行,吃利息,一辈子都够了。再怎么膨胀都没事。
“很多人说500万还不能退休,因为哪怕年利率5个点,还不够花,跑不过通胀” 这个其实是对的。这笔钱如果不用来投资 只是存在银行里拿利息 那当然是无法退休的。
但是如果用这笔钱来投资 结果就完全不同了。复杂的不说 就直接全部all in到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即可;或者考虑到中美两国国运的话 可以一半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一半中国沪深300指数基金。以过去100年的历史来看 标普500每年平均涨幅8%左右(通胀调整后也有5%-6%)。所以 只要这笔投资你可以涨跌全部无视 每年雷打不动只从里面卖出4%拿来消费(500万本金的话一开始是每年20万消费) 大概率可保这笔钱永续。考虑通胀的影响也依然足够 因为通胀后股票价格也会涨。
我个人的估计是500万人民币退休还不太够(去二三线城市或成本更低的地方也许可以 但选择范围毕竟有限) 500万美元就足够了...
在座的各位30以下的,你们这辈子赚到500万的概率很大……
所以题干就又错了,这也算知乎老毛病了吧……
当然,25拿500万跑不赢通胀所以退休以后活不下去也是不成立的。
这么说吧,除了国家承诺的社会保障,普通人不管你怎么干,
都跑不赢通胀的,死了这条心吧,和你能不能退休以后活下去没关系。
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看到近10年的历史被教育过以后,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抗通胀。
也不想想,你要是真那么容易抗通胀,容易到多数人可以复刻,那印钞机印他干啥……
100%的对抗本来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只能说,耗子尾汁,别再问干啥保值了,干啥都不保值,吃光用光最保值。
当然过不下去。
我是指过不下去,不是说活不下去。
这种“赚够钱退休”的财务自由梦真的是无产阶级发小资梦,梦都梦不对地方。
简单的说,你赚到500万的时候,就会过500万的生活,不可能再按现在的生活水平去过。除非你这500万是买彩票中的,毫无过程的。
哪怕我不谈通货膨胀,不谈抵御风险的能力。
你收入100万的时候,有收入100万的生活,收入100万的梦想,100万的规划。甚至你的规划是按接下来收入提升到200万去做的。
然后你突然有一天说,我要退休。我要压抑物欲。我去过30万的生活,做30万的规划,30万的梦想。
不可能的。你过不下去的。
你去看看名义上已经退休的“人民富豪”马老板,他真的退休躺平没有。他觉得这辈子钱够花了没有。
没有。他退休后为了多赚点而说的话,还差点被人精神吊路灯。996福报论,力挺蒋凡,还有蚂蚁金服相关的言论。退休之前他特别重视舆论形象,退休后连形象都可以拿去卖钱。
然后你指望你一个普通人,手里赚到了区区几百万。然后一下子“断舍离”,去退休躺平,不事生产,过上悠闲自在的咸鱼生活?
能过100万的日子,却在30万的层次上财务自由,那根本不叫自由。
啊实际上我前几天就说过,财务自由根本就不是自由。
实际上就是通过出租资金、版权等生产资料,成为完全脱离生产,以剥削为生的“资本家”。财务自由梦就是资本家梦。
说难听点,你那500万也想当资本家?赵老太爷不跳起来打你耳光子:“你也配姓赵?”
更何况资本家的逐利本性,不会让你安于500万资产能得到的“财富自由”。或者干脆说,如果你有这控制物欲的能力,拿来控制下懒惰,也不至于去做财富自由的梦。
硬生生创造一个水果自由、汽车自由、财务自由的概念。把“消费”、“奢侈”、“剥削”全都包装成自由。
然后你就信啦?
然后就觉得这是你的天赋人权,是你也应该追求,能够达到的啦?
因为说500万利息不够花的人,和30年能攒500万的人,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前者关注的是钱的消费属性,后者关注的是钱的资产属性,自然对生活和钱的态度也不一样。
天降一笔巨款,会放大一个人的财务状况。
如果一个人现在正因为各种消费而负债累累,信用卡、花呗、借呗...那么给他500万,他最终还会掉进负债累累的贫穷陷阱,而且会背上更庞大的债务
如果一个人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富良性增长,那么给他500万,10年后就会远远不止500万
一个认为500万利息不够花的人,你在说出500万这个数字的时候,他连换什么车都想好了。
这属于有10万就会花10万的家伙,第一年还能忍住只花25万利息。
第二年就会开始想,有五百万呢,我花30万买个奥迪,九牛一毛嘛。
里外里,要不了十年,快的话三五年500万就能让他花光了,还背一屁股债。带着这样的思维,1000万也是不够他花的。
相反,一个月薪1万,能够在30年内攒下500万的人,你给他500万,30年后以保底增殖计,他也能拿出2000万来。
为什么有的人因拆致富、有的人因拆致贫?有的人中了彩票少奋斗30年,有的人中了彩票几年之后倾家荡产?原因就在这里。
说500万利息不够花的人,和30年能攒500万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人,自然观点也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是旗帜鲜明地反对“消费主义”
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给了大家错觉,认为还会这么发展下去,其实已经进入平台期了。在进入平台期的情况下,我国19年收入中位数大概3.8万,500万就是131年的中位数收入,这个钱要说活不下去,我是真的不信。
考虑我国债务超过330万亿人民币,等于一个人要背23.5万的债务,继续狂发m2的办法也很难再实现。
除非出现世界大战等不可预测情况,货币在未来十年剧烈波动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说明潜意识里知道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跑不过通货膨胀。
500万能不能跑赢通胀,我们用数据说话。
首先我是个FIRE。
FIRE人群,FIRE(全称Financial independence,Retire early),意思是‘财务独立,提早退休’,最早起源于欧美,FIRE人群奉行先攒钱,后享受,通过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迅速攒够生活费的25倍,靠4%的利息生活,达到逃离“不开心”的工作,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500万有多少钱,如果每年提取4%的话,就是20万一年,已经超过了很多普通人的年收入了。
FIRE的基本理论存够年度开销的25倍,每年提取4%的费用用于日常开销4%并不是说买一个4%的理财产品,然后把投资收益全部花完。4%理论源于1998年,美国三一大学的三名教授发现提款率若不超过4%,退休储蓄用30年或更久的成功率是95%。那么这个体系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来,应该理解为 投资收益-通胀>4%,那这样理论上来说每年的利息扣除日常开销后,仍然是可以跑赢通胀的,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笔钱是一直花到死也不会花完的。
所以这里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投资收益,一个是通胀率,美国的通胀率大概率维持在3%左右,那么也就是说年化投资收益只要达到7%就够了,而美国的标普500的长期年华收益为10%,纳斯达克指数指数的长期年华收益为11%,所以在美国,FIRE计划的4%理论完全是可行的。
那么在中国,FIRE的4%理论是否可行,我在开始FIRE之前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按8%的年华投资收益,3%的长期通胀率推演了未来的个人收支情况,结论是:在中国,FIRE的4%理论也是可行的。
未来的情况毕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里我通过对一些历史数据的回测,来判断在中国,4%理论的可操作性。
我查阅了从2005年开始的每年沪深300的投资收益、偏股基金的平均投资收益、每年的GDP、M2的数据。(这里对通胀做个补充,通胀可以参考CPI指数,但我看了下我国的CPI指数相对比较低,可能无法完全反应物价的涨幅,这里我希望做到极限测试,所以我用M2-GDP来代替。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就是印的钱;GDP是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生产的资产。理论上如果印的钱应该正好等于生产的资产,那资产价格就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印的钱多了,则形成通胀,反之则是通缩。)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你在2005年就有500万元,从05年开始投资沪深300ETF指数基金,并且每年提取4%用于日常开销,那么到2020年底你的资产还剩下1218万元。如果从05年开始投资偏股型基金,那么你最终的资产将达到3284万元,而05年的500万元经过15年的通胀后,价值大概相当于2020年的1256万元。也就是说,不论你是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还是投资偏股基金,即使每年提取4%用于日常消费,你的资产仍然保持甚至可能大幅增值。
好了,如果你以为看到这里就得出最终的结论的话,并为之欢欣雀跃的话,那你就想的太简单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必须要对自己的推导结论负责。2005年后马上就会经历一次特大的牛市,仅仅通过这样一组数据的对比并无法得出最终的结论。
我们把时间往后推2年,如果我们在2007年投资500万,4%理论是否仍然成立?
很可惜,如果你是在2007年开始FIRE的话,不论你是投资沪深300ETF,还是投资偏股基金,最终你的资产都将贬值,可以预见再过几年,你的资金将花完。别急,还有更加恐怖的事情,仔细看表格里的年度消费数据,由于投资不久就发生了股市的大幅下跌,本金大幅缩水,某些年度提取4%的收益后可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仅仅只有几万元,远远无法满足日常开销。
这可能就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正像小沈阳说的:人还在,钱没了。
那FIRE的4%理论是不是不成立呢?
当然不是!
不管是2005年也好,2007年也好,都是比较特殊的年份。05年的股市估值较低,08年的股市估值较高,简单的说,同样的资产,在股市估值较低的时候,在股市整体估值低的时候比较容易实现,而在估值较高的时候失败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我们还发现,每年提取4%似乎也有问题,有些年份由于股市涨幅较大,提取金额过大,完全花不完,但有些年份股市下跌,提取的金额又不能满足日常消费。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FIRE计划进行2个简单的优化:
一:在股市整体估值偏低或估值正常的时候开始FIRE。
二:首年提取本金的4%,第二年开始按当年通胀幅度调整开支。
09年的巴菲特指数为70,属于正常估值,如果我们在当年开始FIRE,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09年开始FIRE的话,投资沪深300指数ETF并提取日常开销,在经过了11年之后,资产仍然大幅贬值,原因很简单,这11年的沪深300涨幅并没有跑赢通胀加日常开销,而投资偏股基金则勉强跟上了资金的贬值速度。
我们在05年、07年、09年开始FIRE,最后的结果大相径庭,主要是这些年份的股市估值不同,股市的高低我们可以参照巴菲特指数(GDP/A股市值),05年、07年、09年对应的巴菲特指数分别为17、121、70(未考虑深市市值,即GDP/沪市市值)。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已经有以下结论:
1、只投资沪深300指数基金,大部分情况下资产会贬值,500万最终会花完。
2、只投资偏股型基金,基本可以实现跑赢通胀。
3、FIRE后如果资金主要投资股市,能否跑赢通胀主要取决于股市整体估值,时间点的选取极大影响了FIRE的成功率。建议在巴菲特指数70以下开始FIRE。
4、相比每年提取资产的4%,首年提取4%,后续每年按通胀调整支出操作上更优。
通过对近十年数据的回测,4%理论原则上在中国也是可以实现的。而且我还有二个好消息,一是这里计算的只是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通过不断学习理财知识,可以显著增加我们的投资收益;二是从数据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的通胀是越来越小的,未来随着经济发展,通胀率可能向发达国家看起,长期维持在3%左右。
当然如果你每年消费大于20万的,那500万肯定是不够的的。
好的,理论已经有了,数据也回测好了,现在就差500万了。
看了评论还是有很多人质疑500万能不能跑赢通胀,干脆加个更吧,拿个500万做个实盘,不定期更新,看看能不能跑赢通胀。
真的是好问题,忍不住夸一句。
一个客观原因是中国这三十年来确实膨胀得厉害。
八十年代的油条是两分钱一根。
九十年代就变成油条两毛三根,两毛一根。
二十一世纪初,永和豆浆的油条是两块钱一根,我觉得太贵了。
过了十年,地摊上的油条都是2元一根了。
更关键的是房价。
房价这二十年来涨了多少?
一套房从几万元,到现在动则几百万上千万。
我们学校的司机说十几年前把二十万借给亲戚了,每年收五分利。
但是当年二十万能在市区买两套房。
这两套房放到现在就是五百万以上。
所以他觉得亏死了。
……
但是很多人就此得出现有五百万跑不赢通胀,这显然是忽略了几个变量。
第一,是否一直会以这个速度通胀下去。
第二,房价还有可能继续这样涨下去吗?
第三,五百万就不会继续生钱吗?
第四,你确定你工作挣得钱能超过五百万理财或投资获得的钱吗?
……
此外,还有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在支持五百万不能退休的理论。
那就是五百万还不够买套房,还有孩子将来怎么办?
另一种版本是,我家在上海有一套房价值一千万,我也不敢退休啊,你五百万就敢退休?
其实,说白了,不是五百万不值钱,而是房子太贵,更本质的是,孩子的教育绑定了房子,绑架了五百万。
所以才会让你觉得五百万只是一笔小钱。
但是要是我没有孩子呢?
你要是非要扯上孩子,那一个亿也不够啊,因为你可能生了十个孩子呢?
这问题就很现实了。
这就涉及到一个大伙都选择性回避的问题:
一条人命到底值多少钱?
人道主义的说,无价,但其实咱都能算出来这个数。每个人按照当前货币跟商品的兑换比例,按照自己的价值升迁和年龄,都能大概其知道,在没有倒霉事和奇遇的前提下,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能赚多少。
比方说,目前在国内,最最一般的城镇里头,平均一个月赚5K到手,不算少了。那么按照现在的货币价值,从20岁出道到60退隐,一辈子的劳动力值240万,加上退休金,满打满算300万上下。
这结果贼拉残酷。
一旦有个人算出来这个数,有天在大街上身边呼啸而过一辆跑车,头一个念头是“卧槽吓死爹了,一破车搞这么大动静赶着投胎么”?
转念再一想
"可是可是……这辆车就值我一辈子赚的钱啊,我这条命不过一辆车,我才是应该赶着投胎才能改变命运的内个人吧……"
一下子就抑郁了有没有?
因此,题目里边说的通胀,消极作用大伙都懂,稀释财富。
但辩证看世界,任何消极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通胀的积极作用在于,让你永远算不出来你这条命到底值多少钱,这样,人们就总是多多少少有个好念想。
好念想之一:万一做做投资,明天我发达了,也说不定?
好念想之二:万一以后超大通胀来了,一个馒头卖一亿,似乎我跟各位带老板的身价距离,就只差一塑料袋馒头了。
通胀带来的自我麻痹,恰恰是很多普通人抱有生存欲的救命稻草。
所以回归问题的本质,25岁拿到手500万,为什么觉得活不下去?
这就是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了。
你25岁,来一神仙,给你500万,同时告诉你大部分人一辈子300万都赚不来就GG了,你拿着这500万,以后不许你工作创收,就坐吃山空到踹腿内天,多好,不劳而获很香不是么?
你不乐意。
一来你怕上边说的通胀来了你难顶。
二来,这是把你心理希望的火种给灭了,你瞬间知道了自己这条命价值就500万了,尽管比下有余,但你仍是不服不忿:凭什么给爷的性命标价??
人就是这样,宁愿过现在清贫,但未来貌似,大概,也许,备不住,保不齐有暴富几率的日子;也不乐意过自己命运被盖棺定论的日子。
因此彩票一直有人买。
因此盲盒一直有人开。
因此科举考试制度一直延续千年。
人生之源动力之一,在于希望,或者说……在于未知,在于不确定性。
这个理儿在民间的演绎就变成一句话:莫欺少年穷。
因为少年有太多的时间,太多咸鱼翻身的机会啊,人不就是为了希望活着么?
辣么,咱把题目本身也演绎一下:
25岁给你500万,不许你再工作赚钱,买你后半辈子希望,你未必答应。
但45岁给你500万,也不许你继续工作赚钱的话……45岁的人抢破头争这个机会你信不信?
毕竟人岁数越大,对未来期许越渺茫,变得市侩又现实起来。
因此,人们穷极一生追求希望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这条命所值的几百万块钱,从地球银行提取出来再慢慢随着自己生命一起消耗掉的过程。
而这笔钱里头,起码1/3到1/2,是用来买房的;
剩下的部分,还得有1/3到1/2是用来还给父母以及借贷给最子女的;
再剩下的部分,还得有1/3到1/2是用来吃饭和就医养老的……
最后内一点点,大概才是大部分人能够按照自主意识支配的钱。
按自主意识支配的,是不是才算是一条命的最终价格呢?
存疑。
这笔钱到底是多少呢?
自己算。
其实大部分人都愿意拿500万退休的…
只是回答“我不愿意拿500万退休”的这批人在网上更有话语权罢了
因为一个人一辈子的:1、自由时间 2、生命健康 3、内心平静加起来大于500万。而且操作起来,往往最为虚头巴脑的“内心平静”反而是最难克服的。
提早退休最金贵的不在于钱,在于时间自由支配、健康不受劳损、不受鸟气看人脸色,每天舒心爽气,悠闲快乐。这些在物质条件方面的要求其实没那么高。工作几年存笔钱,控制好欲望,不生孩子,找个低消费小县城生活,达成这些不需要很多钱。现在小县城也都通网通电通路送快递了,生活便利程度不比大城市差。
问题是精神世界不好安顿。
世事莫测,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比如疫情,比如战争,比如某政策忽然变了,比如忽然病了……万一发生个啥事,靠自己抵抗不了风险呢?于是焦虑,于是不安,于是难以安享退休生活。其实现实中可能啥事也没,但人会自己吓自己,吓得要死。大多数人的个人意志并没有坚强到可以抵抗这种个体脆弱性的程度,那就只能用自由来交换安全感。
这时候“工作”就体现出社会性救赎的玄妙之处。只要你有份工作、从属某个社会组织,哪怕你心里再不喜欢这个工作,你再是觉得这个组织烂透了,而且工资福利也非常一般,可单单因为你有这么个“依靠”,你跟社会有一个“正常”的链接,过着“主流生活”,心里莫名就会踏实很多。
其实风险来了的话,这个组织帮你的可能也很有限,你还是得靠自己去解决很多问题,但你平时就会少很多焦虑。真遇到事儿你不会有太多的自疑自恨,因为你是像大多数“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下来的,你很正常,你很主流,你的生活很“正确”。那么痛苦和困难来了,就不会是你自己导致的,是外力,是命运,怪不到你自己身上,属于社会不公啦,是人生残酷啦,等等。
但你要是提前退休/自由职业,过一种非主流生活,遇到难处的时候不等别人指指点点,你自己就会惶恐:是不是你自己害了自己?是不是你的选择错了?你以前太任性现在遭报应了?你太追求虚幻的自由结果现在实实在在吃亏了?社会教你学做人了?你以前人生路全走错了?
这个惶恐的力量不可低估,可能困难还没有把你打倒,你精神先崩溃了。这种“自己害了自己”的可能性,哪怕在没事发生的时候都会是个很大的心理折磨,很多人根本受不了。
但有些人呢,自己精神又不够强大,又不甘心辛苦上班,就幻想可以用金钱来置换安全感:是,我是非主流,我是不能纯靠内心支撑我的非主流价值观,可我有钱啊,我有这么多钱我还不能解决问题吗?但其实这钱到底多少才算多呢?其实永远都不会够多的。500万不500万,纯粹是个数字,具体数值根本无所谓,重点在于对那个幻想的人来说,一定是个达不到的数,就像驴子面前绑的胡萝卜,驴子往前进一步,胡萝卜也往前进一步,永无止境。你关注一些北美FIRE博主就知道了,他们的资产早就超过五百万了,有啥用呢?按照他们的计算,至少要三千万才能提前退休,而且振振有词,给你算得清清楚楚,房子、车、保险、医疗、日常衣食、意外支出基金……三千万都算少的。所以,他们还得上班,还得奋斗,才能存够FIRE基金。唉,真是不容易,都满脸褶子了,还在为提前退休而奋斗。我相信等他们真的赚够三千万,就会发现一亿才够。不过那时候他们也不用操心了,在几十万到五百万、到一千万的奋斗途中,时间已经过去了,那时候他们差不多也到了正常退休年龄了,终于可以抱着自己赚来的大钱以及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享受老年生活了。
诶,不对啊?提前退休不就是为了在青年和中年就提前享受养老生活吗?怎么还是熬到老了?
唉别计较了,就这么着吧。
人真的爱自由吗?真的愿意为了自由付出吗?如果认真探究,会发现答案很值得商榷。
这些人永远不会想,通货膨胀是为了防止他们完成资本累积而不是为难富人。一个月万儿八千的小白领永远也存不到五百万,只能不断地工作,每个月领取这点工资,不然失业了就会坐吃山空慢慢等死。这万儿八千的工资,有的人活得质量比较好,所以几乎月光,甚至信用卡负债,有的人节约一点,所以每个月稍微存个两千,而有五百万的人,可以每个月啥也不干就拿一样甚至更高的工资,每个月都月光,谁活不下去啊??不要扯什么谁谁几千万还在上班,什么大病看不起,孩子教育,就说你们这些每个月万儿八千的,别人所有生活消费和你一样,你是必须上下班认真打工你必须保住现在这份工作,而有五百万的可以睡到自然醒。你这样每天工作的不生大病,人家每天休息的要的大病啊?还有天理吗?
资本家当然不希望你们都想明白了,不然谁给他们打工干活啊??我作为一个都不到500万现金已经fire了好几年的人也不希望你们都想明白,就喜欢看你们每个月辛苦工作赚一万块,而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看球赛,打游戏,健身,逛街,淡季旅游的人也是每个月一万多块,哈哈哈哈。我最喜欢下大雨天站在窗户边往下看,好多打工人哦,不是那些送外卖,送快递,扫马路的,而是你们这些穿的人摸狗样的所谓白领,不也是必须打着伞哆哆嗦嗦步履匆匆的去赶地铁,挤公交,抢出租就害怕迟到考勤扣钱么。你们能你们敢随便请假么?请假一天扣多少钱?我没有这烦恼,我和你们一样一个月一万,你们请假一天扣多少钱?我不扣的哈。
当然,我不建议25岁就这样,35到40以后可以了哈。
我不爱说工作是学东西,这句话多半是忽悠人。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技能是对抗通胀的唯一出路。
因为钱这个东西不稳定,就拿黄金对比
1960年和1963年国家两次调高黄金收购价格,定格在240元/两。
1989年1月1日起,黄金收购价格提高至1500元/两,
而2020年11月27日黄金刚刚跌价,也是近是2w一两。
从240到2w,这中间差距可想而知。
对比工资,
60年代没概念,
90年代吃皇粮均价60,
2020吃皇粮再差也能拿4000。
所以在这里还是宣扬一下临床躺学的精髓:
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人的命运九成取决于历史的进程,一成取决于自我奋斗在历史进程方向上的投影。
现在的确不是好时候,
我们不参与内卷,但是不放弃学习。
利空摸鱼,利好出山。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