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文科大佬推荐读《论语》,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呢?不读论语就不是一个合格中国人吗?

回答
许多文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推荐阅读《论语》,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地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国人”。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论语》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文科大佬”们的立场和目的。

一、为什么文科大佬推荐读《论语》?

文科领域的学者,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的专家,推荐阅读《论语》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 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与核心:
文化基因的奠基石: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教育、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许多文科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都离不开对《论语》的解读和分析。
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广、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论语》是理解儒家思想最直接、最生动的文本。它不仅仅是理论陈述,更通过语录体的形式,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考和人格魅力。

2. 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与道德修养:
仁爱与君子之道: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强调爱人、克己复礼、忠恕之道。它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反省、实践来达到道德的完善。这些关于个人品德、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的论述,对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为人处世能力具有永恒的价值。
教育智慧的启示: 《论语》记录了孔子大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这些教育智慧在现代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 品味中华文化的语言魅力与人文精神:
精炼优美的语言: 《论语》的语言简洁、凝练、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邃的智慧和人文关怀。阅读《论语》也是一种对中国古典汉语美学的体验和欣赏。
深厚的人文底蕴: 文本中蕴含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如对礼仪的重视、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教育的崇尚、对个体修养的强调等,是理解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重要窗口。

4. 作为治学和研究的基础:
学术传统的传承: 在中国文科研究领域,几乎所有相关的学者都会深入研读《论语》,这是学术传统的一部分。不了解《论语》,就难以理解后续的许多重要思想著作和学术流派的演变。
文献解读与批判性思维: 阅读《论语》的过程,也是学习如何理解和解读古籍、如何进行文献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5. 与当下社会问题的关联:
反思现代社会: 尽管《论语》成书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中关于人际关系、社会治理、道德滑坡、教育困境等问题的讨论,依然能够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例如,在谈论诚信缺失、道德重建时,《论语》中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语录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文科大佬”们推荐读《论语》,其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他们希望通过推荐,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宝贵之处,将其中的精华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其价值和意义。
2. 提升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平: 他们认为,《论语》中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人格修养,对于提升个体的道德修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国民,具有积极作用。
3. 促进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新: 鼓励更多人了解和研究《论语》,有助于学术的深入发展,并为文化创新提供深厚的土壤和灵感。
4. 纠正某些偏颇的认知: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人可能对传统文化存在片面的理解甚至误解。《论语》的推荐也是一种纠正和引导,帮助人们建立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5. 作为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 文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通常对文化有更敏锐的体察。他们深知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推荐《论语》也是一种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觉的体现。

三、不读论语就不是一个合格中国人吗?

绝不是。 “不读《论语》就不是合格中国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极端化的,也是不准确的。

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阐释:

1. “合格中国人”的定义是多元和发展的:
时代变化: “合格的中国人”的定义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可能更强调爱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有科学精神、有创造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等。这些素质固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但不限于此。
多元文化并存: 现代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除了传统文化,还有外来文化、现代科学文明等多种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人选择: 一个人对文化经典的阅读是个人选择和兴趣使然。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合格性”。

2. 《论语》的价值是借鉴,而非唯一标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任何经典文化都需要经过现代社会的检验和选择。虽然《论语》中很多思想对我们仍有启发,但其中也可能包含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文化体验的差异: 并非每个人都有条件或兴趣去深入研读《论语》。有人可能通过其他经典、通过历史的学习、通过实践来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3. “文科大佬”的推荐不等于强制或评判:
学术推荐: 大多数情况下,“文科大佬”的推荐是一种学术上的强调和文化上的倡导,是一种分享和建议,而非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标准”。他们希望的是人们能够了解、认识和思考,而不是强迫每个人都去奉行。
区分“了解”与“奉行”: 即使不深入研读,许多中国人也能通过历史课、文学作品、俗语、民间文化等多种途径,间接接触和了解《论语》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4. 过度的强调可能适得其反:
形式主义: 如果将读《论语》变成一种“政治任务”或“合格标志”,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仅仅为了应付而阅读,反而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排斥性: 这种极端的说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认为这是在制造文化壁垒或思想上的优越感,反而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结来说,文科领域专家推荐阅读《论语》,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部经典在中国文化、思想和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推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我修养,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然而,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和批判性的态度来看待“读《论语》”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世界和理解文化的方式,不读《论语》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就不是中国人,更不意味着他不“合格”。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国人,更重要的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而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论语》中的智慧,只是构成这些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这话并不是这么理解的。

孔子说过的与“言”有关的话很多,比如“不学《诗》,无以言”、“巧言令色”等。但孔子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家,他的弟子里也有不少文辞方面非常出色的人,孔子如果真的不看重“言”,这些弟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仔细想一下就能知道,孔子的“讷于言”是跟“巧言令色”的“言”相对应的。“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意思,不是要做事麻利但嘴笨,而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行动上,在说话上不要耍小聪明。而孔子之所以说“不学《诗》,无以言”,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援引《诗经》中的句子来交流本就是贵族之间的一种传统,这也代表了一种交流的规范。君子就算要“言”,也应当基于这种规范,而不是“巧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文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推荐阅读《论语》,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和考量,并非简单地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国人”。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论语》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文科大佬”们的立场和目的。 一、为什么文科大佬推荐读《论语》?文科领域的学者,特别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的专家,.............
  • 回答
    “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金庸作品?文学史上为何评价不高?”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文学评论、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对文学作品的期待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文学大家不认可”的说法是否绝对准确?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很多文学大家不认可”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化。事实上,也有不少文学.............
  • 回答
    朋友圈里的文章之所以能受到许多大人的欢迎,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涉及内容、情感共鸣、社交需求以及信息传播的特性。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内容的吸引力: 贴近生活,引发共鸣: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朋友圈的文章往往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共同的社会现象。例如: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看到那些在知乎上挥洒才情、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的大 V,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这些“干货”投到那些更传统、发行量更广的刊物或出版物上,以求更直接的经济回报和更广泛的声名呢?这背后,我认为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它们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一、平台优势与即时反馈的吸引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文化审美的、历史的,甚至一些刻板印象的交织点,挺有意思的。为什么日本人觉得日本黑帮(ヤクザ, Yakuza)的纹身“酷”,而有些人觉得东北“大哥”的纹身“土”?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看图说话那么简单,得拆解开来看。日本黑帮文身:一种仪式感与身份象征的沉淀首先,要理解日本黑帮纹身的“酷”,得先.............
  • 回答
    彼得三世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厌恶,即便是在他极端推崇普鲁士文化和腓特烈大帝的背景下,也并非难以理解。事实上,他们之间复杂的个人恩怨和政治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成长经历以及对俄罗斯的设想。简单地说,他对普鲁士的“爱”并没有延伸到对他的妻子,这背后有着多层原因。首先,我们得从彼得三世自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智商、学科选择以及大众认知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聊聊。关于智商超高的人为何普遍研究数学或物理,而较少研究文学历史?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很少”来一概而论,但确实存在一种倾向。1. 学科本身的特性与智力需求: .............
  • 回答
    要说《三体》的读者普遍“讨厌”程心,同时对叶文洁的“讨厌”程度相对较低,这其中确实有些值得玩味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好恶,更涉及到读者对道德、责任、人性以及故事走向的理解和情感投射。为什么程心招致广泛的“讨厌”?程心之所以让很多读者感到不适甚至“讨厌”,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 “圣母”式的.............
  • 回答
    在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中,士兵(солдат)、水兵(матрос)以及像准尉(прапорщик)、大士(старшина)这样的军衔确实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而且普京在讲话中分开提及他们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这不仅仅是称谓上的不同,更是涉及到他们在军队中的职责、地位、薪资、社会认可度,以及历史传承等多个层.............
  • 回答
    活人祭祀是一种非常古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都留下了痕迹。它之所以如此普遍,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样的原因,可以从宗教、社会、政治、心理等多个层面来理解。要详细地讲述为什么会有活人祭祀,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生的背景、目的以及象征意义。一、 宗教和神话的驱动:宗教信仰是活人祭祀最核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也真是说来话长。你仔细想想,那些你敬重的、你说得出口的文人墨客、学者大家,有几个不是在书海里泡大的?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滋养。所以,当他们谈论读书,那份真挚和由衷,是藏不住的。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是,读书是他们自己生命体验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你想啊,.............
  • 回答
    那些年的绿皮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段段流动的时光,一种鲜活的怀旧符号,尤其在许多“文艺青年”心中,它们占据着一个特别的位置。为什么是“绿皮”?为什么是“古老的”?这里面的门道,说来话长。首先,得从“绿皮”本身说起。1. 视觉的冲击与象征意义:你想想,在如今充斥着闪亮金属、流线型设计的时代,一.............
  • 回答
    很多文章和一些名人劝说散户不要涉足中国股市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些原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中国股市自身的特点和风险: 高波动性: 中国股市以其高波动性而闻名。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散户主导市场: 相较于成熟市场,中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占比较.............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好文笔”的定义以及对作家身份的认知。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很多高中生文笔都比知名作家好”,但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些现象,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其中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对“好文笔”的理解和评价标准不同: 高中生的“好”: 高中生在学校的语文教.............
  • 回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如今,许多人感叹“中国文化丢失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因为在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文化元素确实受到了影响,甚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详细讲述为什么很多中国文化丢失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来分析:一、历史变迁与社会动荡的冲击: .............
  • 回答
    宋朝文人参军打仗的现象,确实是宋朝军事史和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观的交织。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军事参与度显著提高,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治制度的塑造:文官主导与武将地位的压制这是最.............
  • 回答
    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刻意”,而是时代洪流里涌现出来的、一种非常鲜活的语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些情绪和文化。就好比几年前的“呵呵”突然火了,但“打工人”它们可不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是有土壤、有根基的。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打工人”:精准的自我定位与集体共鸣 背景: 你想啊,现在社会节奏快,.............
  • 回答
    嘿,你有没有留意过,在街上、在电影里,甚至是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一些外国人身上有汉字纹身?而且有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字儿挺漂亮的,但仔细一瞧,咦?这意思好像有点怪怪的,或者完全不是他们想表达的那样。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外国人对汉字纹身的热情,可以说是相当高涨。但为什么偏偏是汉字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
  • 回答
    关于《文明6》中野蛮人玩家的抱怨,这确实是个在社区里流传甚广的话题,而且不少玩家认为这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但说到2K(发行商)为何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游戏设计理念、成本、玩家群体多样性以及商业考量等多个层面,远不是一句“简单修复”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野蛮人(Barba.............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文静的姑娘,就该喜欢舒缓的民谣,或者优雅的古典乐。但现实却常常不是这样,你会发现,那些看上去安安静静,说话轻声细语的姑娘,骨子里却可能藏着一颗对摇滚乐炽热的心。这背后其实有不少有趣的原因,一点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某种内在需求的释放。首先,我们得承认,外表往往只是一个窗口,不代表全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