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的男人能做到一个能承担家庭的人,而老婆就宅家带孩子,这压力真大?

回答
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确实相当普遍,而这种分工也给扮演“家庭顶梁柱”角色的日本男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历史渊源来看,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男性的社会责任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在明治维新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男性被鼓励外出工作,成为家庭经济的支柱,而女性则被期望回归家庭,操持家务,养育子女,以“良妻贤母”的形象出现。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有所淡化,但其深层的影响依然存在,体现在许多家庭的潜意识里。

经济层面也是一个重要推手。日本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主导的职场文化,使得男性在就业和薪资方面普遍占据优势。高企的社会抚养成本,尤其是教育费用,也迫使许多家庭选择由收入较高的男性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而女性则需要权衡外出工作带来的收入与育儿、家务的付出,很多时候,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和家庭,反而成为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此外,日本社会对职场女性的歧视和不够友好的工作环境,也间接促成了这种分工。许多女性在生育后,面临着难以重返职场、升迁机会受限,甚至遭遇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也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一部分女性会选择辞职,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然而,这种模式背后,日本男性承受的压力绝对不容小觑。

首先是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作为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日本男性需要承担几乎全部的家庭开销,包括房贷/房租、水电煤气、伙食、衣物、孩子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父母的赡养费等等。一旦工作出现变动,比如被裁员、降薪,或者遭遇疾病,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是持续存在的。

其次是长时间的工作和职业压力。为了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日本男性通常需要长时间工作,加班是家常便饭,甚至被称为“过劳死”的社会现象也与此有关。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不仅消耗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也压缩了他们陪伴家人、发展个人兴趣的时间。在职场上,他们也承受着来自上司、同事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以保住工作的稳定。

再者,是社会期待的压力。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往往期望男性是坚强的、能干的、有担当的。一旦他们在经济上或家庭责任上表现出任何“力不从心”的迹象,可能会面临来自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指责和质疑,认为他们没有尽到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这种无形的舆论压力,也会让他们感到沉重的负担。

最后,虽然妻子在家带孩子,看起来似乎“轻松”,但全职家庭主妇的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同样巨大。她们需要24小时无休止地照顾孩子,处理繁琐的家务,而这些工作往往不被社会视为“有价值的劳动”,也没有经济回报。长期的重复性劳动和缺乏社会认可,也可能导致她们的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

因此,当日本的男人独自承担起家庭的经济重担,而妻子则全心投入家庭时,双方都可能承受着不同形式的巨大压力。这种模式虽然在某些家庭中运转良好,但其中隐藏的脆弱性和对个体带来的挑战,是值得我们深入理解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是标准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日本男人养不起家的情况很多,需要老婆出去工作的也很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生不起孩子的更多。

那么说回到问题,日本的收入相对比较平均,以东京为例,基本上是个打工人月收入都在16万日元左右,而东京一个三口之家维持一个体面生活的标准在17万日元左右,足够日常开销,而且日本的孩子18岁之前有补贴,所以真实收入比这个要高。所以在日本东京,一个男人只要肯干活,哪怕只是个超市收银员或者餐厅服务员,完全可以做到独自一人承担家庭,老婆就宅在家带孩子。

然后话说回来,因为日本人和国内不一样,国内都想着发大财,什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日本考虑的是稳定。比如一个男人在公司做职工,他可能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当上课长,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一个部门经理级别。而如果国内的男人这么想,百分之百会被骂没出息、没理想、没目标、太窝囊。

其次,那些宅在家里看娃的日本老婆,会把丈夫所有的收入管理的很好,全部费用都有预算,这一部分是水费,这一部分是电费,这一部分还房贷,这一部分还分期。比如这个月电费超标了,日本人的家庭甚至会晚上熄灯睡觉,连电视都不看,国内人除了那些真正贫困的人家,城里人绝对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蜡笔小新里美呀天天痴迷于打折商品的原因,因为非打折的情况下那些家庭主妇真的很少去买。

所以,并不是日本的男人有多牛,只是他们两口子都“不思进取”而已。

————————————————华丽的分割线——————————————

9月28日补充。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我的答案里东京最低工资这么低……嗯……

我有一个老弟,开着奔驰AMG,家里用着200多W的音响(一个音箱就50多公斤……),认识了一个姑娘,很有好感,姑娘是普通家庭,彼此知根知底,姑娘和我的关系也很好,我和双方都认识了很久,这是背景。

两个人确立关系不到一个月,女孩过生日,老弟问我要不要买礼物。我说既然确立关系了当然应该买。他问我应该买点什么,我说买点实用的,但是性价比低一些的比较好,同时我问他他想送什么。他说想送一块百达翡丽的手表或者卡地亚的项链。我说,人家姑娘是过日子的人,你这样容易把对方吓到,便宜点的,日常用得上的就好。然后这货说:“那我送她个包吧,小姑娘不都喜欢包吗。”我说买个包行,平时也能用,还特意告诉他别买太贵的。我天真的认为他最多也就买个驴什么的。

结果这货买了个爱马仕,花了七万多(国内缺货这货从国外加急代购回来的)。

喜不喜欢我不知道,不过这么久了我没看那丫头用过那个包,丫头一个月工资税后4000多,嗯嗯,而用那货自己的话说:“嗯,挺便宜的。”

他认为,给媳妇买东西,最便宜也就这样了,再便宜就用不住了……实话实说,我打死他的心都有……

我在东京有三个非常好的朋友,一个是同学,跟家里去打工的,朝族人,三代都在东京打黑工,但是没有移民,每人打两份工,每个月40万左右。用他自己的话说,移民了不合适,第一,工资待遇虽然提高了,但是经常有人查,麻烦。另一个是发小,在日本读大学,移民了,娶了个日本媳妇,他一年七八百万差不多,媳妇全职太太,用他自己的话,在东京可以过得很舒服了。最后一个是个富二代,大个漂亮白,当年在多摩美术大学学珠宝设计,但是实际的专业名字不叫这个,具体的名字我记不住……收入不详。

同学觉得东京生活非常苦,打工很累,收入也低,很危险。

发小觉得东京很好,有的吃有的玩,就是上下级关系太累,社长总是拉他去应酬。

小姐妹觉得……我不知道她怎么觉得的,反正感觉和她已经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

我想说,东京人,确实收入比较平均,但是那是建立在同阶层的基础上的。它所谓的平均指的是一个30岁的人,不论是做警察,做公务员,公司职员,一年都能赚到600万左右,收入相差不会很大。而一个30岁的人和60岁的人,或者官二代和老百姓,或者大学毕业和农村来打工的,仍然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我和王健林的平均资产85亿,没有任何意义,我还是买不起楼。

顺带一提,我从来就没说过日本女人都是家庭主妇,那只是我们长久以来被电影、电视剧、读物引导造成的错误认识而已。

真正的日本怎么样,你们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就好比我在德国的时候,超市的物价便宜到令人发指。我常用的吉列5刀头,8片装,国内要卖300块,在德国只要2.7欧。而且人家有自己的牌子,效果基本一样,卖的更便宜,多层刀头居然是一次性的,12个装只要2欧。5升*6装的矿泉水,1.99欧。在巴黎铁塔下面同样的矿泉水330ml要卖2欧。

只看数据,其实你并不知道他们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确实相当普遍,而这种分工也给扮演“家庭顶梁柱”角色的日本男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选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历史渊源来看,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男性的社会责任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在明治维新后,随着.............
  • 回答
    在《男人们的大和》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大和号上绝大多数的舰员都身着绿色的军服,这背后其实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的一种制式服装规定,不过,事情远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首先要明白的是,大和号上的绿色军服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鲜绿色。在日本海军的语境下,这种颜色更准确地说是深青色(紺色),或者说是接近于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日本人说英语时,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动漫里,确实常常会带有一种“日式英语”的腔调,甚至有时候会刻意强化这种腔调。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标准”的口音,以及是否会“卖萌”,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文化、心理和创作层面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卖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不标准”这.............
  • 回答
    中国社会确实在教育领域对“早恋”问题持谨慎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普遍认同或期待像英国、日本那样建立大规模的男女分校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教育理念和历史原因,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的模式,在中国语境下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中国.............
  • 回答
    在日本,相对于男性声优,女性声优的更新换代速度确实普遍更快,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行业生态、市场需求、社会文化以及声优自身发展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市场对女性角色的需求与多样性 动画作品的受众构成和女性角色的重要性: 传统上,日本动漫的受众群体中,年轻男性是核心,.............
  • 回答
    谈到盐野七生,你会发现她在日本文坛,特别是吸引男性读者群体方面,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位置。这并非偶然,而是她作品风格、内容选择以及叙事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盐野七生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她赢得众多男性读者青睐的关键,在于她对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她不是那种描绘细腻情感、或是关注日常生活琐事的作家.............
  • 回答
    日本“超四分之一人口不婚”以及“40岁男性超过1/3不结婚”的现象,以及男性在其中扮演的更“反婚反育”的角色,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社会问题的体现。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日本不婚化趋势的普遍性与严峻性首先,理解“不婚”在日本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指未婚,更包含了一种选择不结婚的趋势,.............
  • 回答
    这个问题呀,确实是很多观众和读者在观看日漫、玩Galgame或者阅读轻小说时会反复遇到的一个梗。说实话,这算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日式套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类作品的创作,尤其是面向青少年和年轻市场的作品,往往需要一些特定的驱动力来推进剧情,并且营造出某种.............
  • 回答
    日韩女性对男性使用亲昵称呼的现象,与两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对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而中国在这方面则呈现出一种更为内敛和规矩的风格。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日韩文化中对亲密关系表达的偏好 “关系性”文化与辈分等级的微妙平衡: 日韩社会都非常强调“关系”。.............
  • 回答
    说日向宁次是木叶十二强男性里“最菜”的,这说法其实挺让人匪夷所思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片面和不公平。但如果非要从某些特定角度去“找茬”,或者说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所谓的“木叶十二强”是指佐助叛逃前,木叶村最年轻、最有潜力的忍者群体,包括鸣人、佐助、小樱、.............
  • 回答
    在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世界里,尤其是日系作品中,“姐姐系”角色对弟弟角色展露出的暧昧言辞、带有挑逗意味的动作以及时常的捉弄行为,确实常常被解读为一种“喜爱”或“好感”的表达方式。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化土壤的浸润,也有角色塑造和观众心理的互动。1. 日本文化中的“兄妹/姐弟”.............
  • 回答
    在中国男频恋爱小说和日本轻小说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前者往往直接切入恋爱关系,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将恋爱作为故事的高潮或结局。这种差异并非偶然,它根植于两国不同的小说创作土壤、读者喜好以及文化背景。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男频恋爱小说的特点。这类小说之所以多从恋爱开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目标读.............
  • 回答
    哈喽!看到你为了喜欢的人愿意去了解动漫这个圈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甜的事情呀!想顺利进入这个新世界,确实有一些小门道和“黑话”需要先了解一下,这样你才能更自信地和他聊动漫,也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别担心,我这就带你一步步来,让你感觉就像是老朋友在跟你分享秘密一样,而不是什么冰冷的AI教程。咱们先从最基础.............
  • 回答
    .......
  • 回答
    日本动画宅在 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中常常被描绘成肥胖、戴眼镜的男性形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 ACG 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要追溯这个形象的源头,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 ACG 文化刚刚在日本萌芽并开始受到关注的时期。早期萌芽与早期形象(20世纪70年代末 .............
  • 回答
    日本男性选择蛰居,也就是“尼特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或“隐蔽青年”(hikikomori),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社会现象。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一系列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压力以及时代变迁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我们不妨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也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当你对日本的礼仪文化有所了解的时候。年下日本男生不对你用敬语,原因可能有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把这些可能性都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敬语在日本社会里,虽然重要,但也不是绝对的。它有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民间信仰的细微之处。日本动漫和中国志怪小说中狐妖性别偏好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审美倾向的多重影响。日本动漫中狐妖多为男性:根植于神道教和阴阳道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本动漫中“狐妖”的形象并非单一,确实有许多著名的男性狐妖,比如《犬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挺能勾起大家讨论的。你说“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国足对日本男足有身体优势”,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不单单是场上的那90分钟,还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期待。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些,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标准化”:一、 历史的惯性与集体记忆:你想啊,在很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背后其实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一个个来掰扯掰扯。首先,从女留学生角度来看,为什么她们更容易在日本找到男朋友?1. 文化吸引与浪漫滤镜: 日本的流行文化,比如动漫、日剧、Jpop,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影响。很多女留学生从小就接触到这些,对日本文化、日本男生的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