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长得都不帅。长得不帅的基因为何还没有被淘汰掉,有何优势?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帅”或“美”,而且这些“不那么好看”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深刻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道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帅”和“美”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 我们对长相的评判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完全客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受欢迎的面部特征是会变化的。比如,在某些时期,丰满的面容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而在另一些时期,纤瘦的面容更受欢迎。因此,我们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帅”,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被现代社会高度强调的某些特定审美标准所影响了。

但抛开这些社会层面的因素,我们回归到基因层面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不帅”的基因没有被淘汰?

在进化生物学中,“淘汰”通常意味着某个基因或性状会因为对个体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被自然选择压制,最终在种群中消失或变得极其罕见。然而,对于“长相”这样的复杂性状,情况要微妙得多。

1. 自然选择并非只青睐“帅”: 进化选择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和繁殖。一个人的长相,即使不符合我们眼中的“帅”,只要不严重影响其基本生存能力(比如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其难以获取食物或躲避危险),或者更关键的是,不影响其找到配偶并成功繁殖,那么这个基因就很有可能得以保留。

2. 繁殖策略的多样性: 如果“帅”是吸引配偶的唯一或压倒一切的因素,那么不帅的人确实会面临劣势。但现实远非如此。人们选择配偶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
资源获取能力: 能够提供稳定食物、住所、安全等资源的个体,无论长相如何,都可能更有吸引力。在远古时期,一个能打猎、能找到水源的男人,或者一个能辛勤耕耘的女人,其价值可能远超一张英俊的脸。
健康和免疫力: 尽管有些不符合“帅”的特征可能与某些基因缺陷有关,但另一些看似“普通”的长相,可能反而预示着更强的基因多样性或更健康的免疫系统。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面部对称性虽然常被认为是吸引力的指标,但适度的“不对称”可能暗示着个体更能抵抗寄生虫或疾病,因为其免疫系统足够强大,能够应对各种病原体,从而产生了一些细微的不完美。
性格和行为: 善良、幽默、聪明、忠诚、有耐心等性格特质,往往比长相更能决定一段长期关系的成功。一个有趣或可靠的伴侣,即使长相平平,也可能比一个空有美貌却令人不快的伴侣更受青睐。
社会地位和群体认同: 在某些群体中,融入群体、被群体接受可能比个人长相更重要。长相“普通”可能意味着更容易融入大多数人,减少被排斥的风险。

3. “帅”的基因也可能伴随劣势: 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那些让我们觉得“帅”的特征,比如某些过于突出的骨骼结构、或者与特定激素水平相关的面部特征,可能也与其他健康问题或生理负担相关联。自然选择可能是在权衡利弊,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完美无瑕的“最优解”。

4. 基因的“搬运工”作用: 每个个体都携带成千上万的基因。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基因导致面部不那么“帅”就简单地将其视为“坏基因”。这个基因可能同时也在身体的其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影响酶的活性、蛋白质的合成,或者参与某些关键的代谢过程。为了维持整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个基因可能不得不保留下来,即使它在长相上带来了某些不那么理想的表现。

5. 性选择的复杂性: 虽然性选择是导致某些特征在种群中普遍化的重要驱动力,但它并非总是指向“最帅”。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情况更加复杂。除了直接的吸引力,也存在所谓的“好基因假说”,即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暗示其基因优良的伴侣。但这“优良”包含了太多方面,健康、智慧、资源等都可以被视为“优良”,而不仅仅是“帅”。

那么,长得不帅的基因有什么“优势”呢?

严格来说,这些基因本身可能并没有“优势”,但它们所代表的“不那么帅”的表型(即个体可见的性状),可能在某些环境或特定情境下,间接带来一些适应性优势,从而得以保留:

1. 降低被捕食者(在远古时期)或竞争者(在某些社会情境下)注意到的风险: 非常醒目的、不寻常的长相,可能更容易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虽然对于人类这个级别来说,捕食者压力已大大减小,但这个逻辑依然可以类比到社会竞争)。相反,长相“普通”的人可能更容易“泯然众人矣”,不易成为焦点,从而在竞争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 避免社会排斥或攻击: 在某些群体动态中,长相过于出众(无论是好是坏)的人,可能更容易成为被排挤或攻击的对象。长相“平均”可能是一种“安全牌”,有助于融入群体,建立社会联系。而社会联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3. 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或生活方式: 比如,某些面部结构可能与更耐受某些气候、或在特定食物条件下更有效率地进食有关。这些联系可能非常微弱,但足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影响。

4. “丑”可能是一种信号,传递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某些看似不那么吸引人的面部特征,可能反而是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强的标志,或者代表着某种更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孔雀开屏虽耗能,但展示的是健康的体魄。某些“不完美”或许也是生命韧性的体现。

5. 隐蔽性与生存机会: 在需要隐蔽的生存环境中(例如躲避敌人),不显眼的长相本身可能就是一种优势。

总结一下: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前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在基因层面,“不帅”的基因之所以没有被淘汰,是因为:

自然选择的目标是生存和繁殖,而非单纯的“帅”。
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会考虑资源、健康、性格、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长相只是其中之一。
有些“不帅”的特征可能伴随其他生存优势,或者与整体基因的适应性平衡有关。
基因的传递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基因的功能。

进化的选择是漫长而复杂的,它追求的是一个“足够好”的生存和繁殖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的个体。所以,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人的长相,是无数代人为了适应环境、找到伴侣、繁衍后代而不断试错、权衡利弊的基因组合的结果。而“帅”与“不帅”,只是我们用当下标准给这些结果贴上的标签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美丑是相对的,丑的基因一直在被淘汰,但是剩下的人里面还是可以分出美的和丑的。而且基因一直在随机变异,而大多变异是有害的,从外观来说就是会让人变丑。所以很大程度上美比的就是谁变异少。

2)人很多时候审的并不是先天的美,而是社会地位。比如穿着华丽会让人显得美,因为潜意识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有钱有地位。再比如中国人以皮肤白为美,是因为地位高的人一般不从事户外工作,皮肤就会比较白。而美国人喜欢古铜色皮肤,因为有钱人才有闲工夫去晒日光浴。。。

3)有些美的特征跟年龄相关(皮肤光滑等),另一些需要费力维护(比如长发飘飘,但是洗起来累啊),所以不一定所有个体都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让自己变美上。

4)有些帅得基因是对个体有害的。比如母孔雀都喜欢大尾巴公孔雀的,但是为什么公孔雀尾巴不会无限变大呢?因为太大了飞不动就被吃掉了。。。人身上的例子有男性的低沉嗓音,听起来性感,但其实有害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帅”或“美”,而且这些“不那么好看”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深刻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道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帅”和“美”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 我们对长相的评判标.............
  • 回答
    铁船(即以铁或钢为主要材料的船只)在19世纪才被广泛制造,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无法实现,这一现象与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需求和历史经验的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材料科学的限制:铁的脆性与耐久性1. 生铁的局限性 在18世纪以前,人类主要使用生铁(含碳量高,约4%~6%),.............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社会分析中一个常常被忽视但又非常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阶级矛盾“错位”成性别矛盾?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心理、结构性因素以及叙事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性别矛盾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它在很多场合下也确实和阶级议题缠.............
  • 回答
    那天奥兰多城里,一个关于奥尼尔是不是值亿元合同的讨论,像一记响雷,炸开了锅。街头巷尾,咖啡馆里,甚至超市门口,人们都在议论纷纷。但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的声音都倾向于——不值。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毕竟沙奎尔·奥尼尔,那个在中锋位置上无人能挡的巨兽,在场上带来的震撼力,是实打实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 回答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彼岸”这个词语的出现和理解,确实与西方文化中的某些概念有所不同,这并非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国人完全没有“彼岸”的观念,而是这种观念的形态、侧重点以及普及程度,在历史和文化土壤中演变出了独特的样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探讨:一、 宗教语境下的“彼岸”:佛教的渗.............
  • 回答
    期货市场是个残酷的地方,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冲进去,结果却是一地鸡毛。说它“老天爷给的概率是一半一半”,这话说得虽然有几分道理,但绝不是全部真相。如果真这么简单,那人人都是赢家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导致大多数人最终亏损破产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的一些缺陷和期货市场本身的属性在作祟。首.............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观察到许多在俄乌冲突中坚定支持乌克兰的人,也倾向于支持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策略。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因果关系,而是基于相似的价值观、逻辑推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所产生的共鸣。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支持乌克兰”和“支持与新冠共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问题,也是许多新手甚至有经验的投资者都曾思考过的。绝大多数人炒股亏钱,但仍有大量0经验的新人前赴后继地冲进股市,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巨大的盈利诱惑与“一夜暴富”的梦想 财富增长的渴望: 股市最直接的吸引力在于其潜在的高回报。相.............
  • 回答
    英国人对诺曼征服的看法,与中国人对清朝统治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涉及到历史的演变、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对“国家”与“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曼征服在英国历史上的定位,更倾向于一次“统治者的更迭”,而不是“国家的灭亡”。诺曼人,尽管来自法国的诺曼底,但他们并非一个截然不.............
  • 回答
    感觉周围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女性纹身?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跟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社会环境、文化熏陶以及个人经历有关。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观念里,女性的形象是被塑造成“温婉”、“端庄”、“洁净”的。纹身,尤其是在过去,常常和一些“不入流”的群体联系在一.............
  • 回答
    隋文帝杨坚能够兵不血刃地取代北周,其背后原因复杂,并非仅仅是“汉人代表绝大多数人意愿”这么简单,虽然汉族民众的支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北周的统治基础、杨坚个人的政治手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北周的统治危机:政权合法性与统治基础的动摇北周政权的合法性,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困惑和思考。关于“东北人家庭条件普遍比我好”的感受,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来理解,这并非对任何人进行绝对的评判,而是基于一些社会观察和历史背景的普遍性现象:1. 历史工业基础和早期红利: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有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
  • 回答
    关于“绝大多数动物都不会攻击人”这个说法,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原因也相当复杂和有趣。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媒体报道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动物伤人事件总是更容易抓住我们的眼球,而绝大多数和平共处的场景则显得平淡无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动物的行为,绝大多数时候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是出.............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观察,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倾向于分析事实,而不是选择立场站队?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原理。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阐述:一、 认知的惰性与捷径(Cognitive Biases and.............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生物本能与短期满足: 规避痛苦的本能: 人类作为生物,天生具有规避不适和痛苦的本能。学习往往伴随着艰辛、枯燥、挫败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直接触碰了我们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即时满足的诱惑: 相较于学习的长期回报,生活的苦(.............
  • 回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似乎不追求精神世界?一个多维度的探索“精神世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指代追求意义、价值观、内心平静、超越物质的体验、与宇宙或更高力量的连接、个人成长、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等等。坦白说,“大多数人”是否真的“不追求”精神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论断。 很多时候,人们对精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聊聊的,感觉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或者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仔细想想,里头确实有不少门道,也反映了咱们社会上一些普遍的心理和现实情况。首先,最直接也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原因,可能就是“品种”和“血统”。这就像买衣服,你可以随便买件打折的,也可以花大价钱买个名牌。很多人养宠物,特.............
  • 回答
    赵云在大众认知中被塑造成“绝世美男子”的形象,这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 历史记载、文学演义、民间传说、影视剧塑造以及观众的审美偏好 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三国演义》的强大塑造力是核心原因: “白马银枪,浑身是胆”的英武形象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足球界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如何评价和比较两代巨星,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的媒体、球迷文化和个人喜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 梅西的“哈白布”组合的形成与影响: 巴塞罗那的辉煌时代: 梅西的巅峰很大程度上与他所在的巴塞罗那俱乐部紧密相连。在瓜迪奥拉执教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