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长得都不帅。长得不帅的基因为何还没有被淘汰掉,有何优势?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身边大部分人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帅”或“美”,而且这些“不那么好看”的基因还在代代相传?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深刻的生物学和进化论的道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帅”和“美”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社会建构的产物。 我们对长相的评判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完全客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受欢迎的面部特征是会变化的。比如,在某些时期,丰满的面容被认为是健康的象征,而在另一些时期,纤瘦的面容更受欢迎。因此,我们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帅”,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被现代社会高度强调的某些特定审美标准所影响了。

但抛开这些社会层面的因素,我们回归到基因层面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为什么“不帅”的基因没有被淘汰?

在进化生物学中,“淘汰”通常意味着某个基因或性状会因为对个体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被自然选择压制,最终在种群中消失或变得极其罕见。然而,对于“长相”这样的复杂性状,情况要微妙得多。

1. 自然选择并非只青睐“帅”: 进化选择的最终目标是生存和繁殖。一个人的长相,即使不符合我们眼中的“帅”,只要不严重影响其基本生存能力(比如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其难以获取食物或躲避危险),或者更关键的是,不影响其找到配偶并成功繁殖,那么这个基因就很有可能得以保留。

2. 繁殖策略的多样性: 如果“帅”是吸引配偶的唯一或压倒一切的因素,那么不帅的人确实会面临劣势。但现实远非如此。人们选择配偶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
资源获取能力: 能够提供稳定食物、住所、安全等资源的个体,无论长相如何,都可能更有吸引力。在远古时期,一个能打猎、能找到水源的男人,或者一个能辛勤耕耘的女人,其价值可能远超一张英俊的脸。
健康和免疫力: 尽管有些不符合“帅”的特征可能与某些基因缺陷有关,但另一些看似“普通”的长相,可能反而预示着更强的基因多样性或更健康的免疫系统。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面部对称性虽然常被认为是吸引力的指标,但适度的“不对称”可能暗示着个体更能抵抗寄生虫或疾病,因为其免疫系统足够强大,能够应对各种病原体,从而产生了一些细微的不完美。
性格和行为: 善良、幽默、聪明、忠诚、有耐心等性格特质,往往比长相更能决定一段长期关系的成功。一个有趣或可靠的伴侣,即使长相平平,也可能比一个空有美貌却令人不快的伴侣更受青睐。
社会地位和群体认同: 在某些群体中,融入群体、被群体接受可能比个人长相更重要。长相“普通”可能意味着更容易融入大多数人,减少被排斥的风险。

3. “帅”的基因也可能伴随劣势: 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那些让我们觉得“帅”的特征,比如某些过于突出的骨骼结构、或者与特定激素水平相关的面部特征,可能也与其他健康问题或生理负担相关联。自然选择可能是在权衡利弊,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完美无瑕的“最优解”。

4. 基因的“搬运工”作用: 每个个体都携带成千上万的基因。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基因导致面部不那么“帅”就简单地将其视为“坏基因”。这个基因可能同时也在身体的其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影响酶的活性、蛋白质的合成,或者参与某些关键的代谢过程。为了维持整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个基因可能不得不保留下来,即使它在长相上带来了某些不那么理想的表现。

5. 性选择的复杂性: 虽然性选择是导致某些特征在种群中普遍化的重要驱动力,但它并非总是指向“最帅”。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情况更加复杂。除了直接的吸引力,也存在所谓的“好基因假说”,即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暗示其基因优良的伴侣。但这“优良”包含了太多方面,健康、智慧、资源等都可以被视为“优良”,而不仅仅是“帅”。

那么,长得不帅的基因有什么“优势”呢?

严格来说,这些基因本身可能并没有“优势”,但它们所代表的“不那么帅”的表型(即个体可见的性状),可能在某些环境或特定情境下,间接带来一些适应性优势,从而得以保留:

1. 降低被捕食者(在远古时期)或竞争者(在某些社会情境下)注意到的风险: 非常醒目的、不寻常的长相,可能更容易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虽然对于人类这个级别来说,捕食者压力已大大减小,但这个逻辑依然可以类比到社会竞争)。相反,长相“普通”的人可能更容易“泯然众人矣”,不易成为焦点,从而在竞争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 避免社会排斥或攻击: 在某些群体动态中,长相过于出众(无论是好是坏)的人,可能更容易成为被排挤或攻击的对象。长相“平均”可能是一种“安全牌”,有助于融入群体,建立社会联系。而社会联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3. 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或生活方式: 比如,某些面部结构可能与更耐受某些气候、或在特定食物条件下更有效率地进食有关。这些联系可能非常微弱,但足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影响。

4. “丑”可能是一种信号,传递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某些看似不那么吸引人的面部特征,可能反而是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强的标志,或者代表着某种更顽强的生命力。就像孔雀开屏虽耗能,但展示的是健康的体魄。某些“不完美”或许也是生命韧性的体现。

5. 隐蔽性与生存机会: 在需要隐蔽的生存环境中(例如躲避敌人),不显眼的长相本身可能就是一种优势。

总结一下:

我们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前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在基因层面,“不帅”的基因之所以没有被淘汰,是因为:

自然选择的目标是生存和繁殖,而非单纯的“帅”。
人们在选择配偶时,会考虑资源、健康、性格、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长相只是其中之一。
有些“不帅”的特征可能伴随其他生存优势,或者与整体基因的适应性平衡有关。
基因的传递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基因的功能。

进化的选择是漫长而复杂的,它追求的是一个“足够好”的生存和繁殖的组合,而不是一个在所有方面都“完美”的个体。所以,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人的长相,是无数代人为了适应环境、找到伴侣、繁衍后代而不断试错、权衡利弊的基因组合的结果。而“帅”与“不帅”,只是我们用当下标准给这些结果贴上的标签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美丑是相对的,丑的基因一直在被淘汰,但是剩下的人里面还是可以分出美的和丑的。而且基因一直在随机变异,而大多变异是有害的,从外观来说就是会让人变丑。所以很大程度上美比的就是谁变异少。

2)人很多时候审的并不是先天的美,而是社会地位。比如穿着华丽会让人显得美,因为潜意识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有钱有地位。再比如中国人以皮肤白为美,是因为地位高的人一般不从事户外工作,皮肤就会比较白。而美国人喜欢古铜色皮肤,因为有钱人才有闲工夫去晒日光浴。。。

3)有些美的特征跟年龄相关(皮肤光滑等),另一些需要费力维护(比如长发飘飘,但是洗起来累啊),所以不一定所有个体都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让自己变美上。

4)有些帅得基因是对个体有害的。比如母孔雀都喜欢大尾巴公孔雀的,但是为什么公孔雀尾巴不会无限变大呢?因为太大了飞不动就被吃掉了。。。人身上的例子有男性的低沉嗓音,听起来性感,但其实有害健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