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头脑清醒而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了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短视频平台……它们像潮水一样涌来,争先恐后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为了在这种信息洪流中生存,人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习惯于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深入、系统地思考一个问题,需要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更要命的是,这些信息往往被精心包装,迎合我们的情绪和偏见。算法会不断投喂我们喜欢看、认同的内容,形成所谓的“信息茧房”。在这个茧房里,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无限强化,仿佛全世界都这么想。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我们会本能地排斥,而不是去理解和反思。独立思考需要的是质疑和探索,而算法恰恰在扼杀这种可能性。

其次,娱乐至死的诱惑力是无法忽视的。

生活压力大,内卷严重,许多人渴望放松和逃避。而娱乐产品恰好提供了这种即时满足感。短视频的快节奏、游戏的沉浸感、八卦新闻的刺激性,它们就像一个个糖衣炮弹,轻易地击溃了人们思考的防线。我们沉溺其中,消耗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大脑也因此变得迟钝,对深度思考失去了兴趣和能力。

这种状态还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群体心理和从众效应。

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个话题、追逐某个潮流时,即使你内心有些疑问,也可能因为害怕被孤立、显得“格格不入”而选择随波逐流。社交媒体更是将这种效应放大了无数倍。一个热门话题、一个网红的观点,可以瞬间席卷全网,而那些敢于质疑或持不同意见的人,往往会面临巨大的网络暴力和排斥。久而久之,为了“安全”和“融入”,人们便放弃了独立思考,选择了最“省事”的方式——跟风。

教育体制也并非全然没有影响。

虽然现代教育强调素质教育,但在很多地方,应试教育的烙印依然深重。教育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相对薄弱。学生们习惯了接受标准答案,却很少被鼓励去挑战权威,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使得许多人在走出校门后,依然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懒惰”的成分。

独立思考是件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去面对不确定性,需要耐心去分析复杂性,需要智慧去辨别真伪。相比之下,接受现成的观点、模仿他人的行为要轻松得多。尤其是在一个信息泛滥、观点极端的时代,辨别真相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懒惰”则提供了一种“解脱”。与其费力地思考,不如简单地站队,跟着大多数人走,这样似乎更安全、更省心。

所以,与其说是“现在这个社会头脑清醒的人太少”,不如说是导致“不清醒”和“不独立思考”的土壤,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肥沃了。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警醒并努力去改变的现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的信息,更是如何在这个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如何克服娱乐的麻痹,如何鼓起勇气去独立思考,去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不谈什么清醒啊独立思考之类的。

我倒是敢思考,可当今社会敢让我把思考的内容和结论都讲出来写出来吗?

如果大多数人思考完,然后只有跟风和娱乐的内容可以被表达,那是思考的人少吗?

我建议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盲目跟风?我们哪天要是不跟了,您扛得住吗?娱乐至死?我们要是哪天不娱乐了,您吃得消吗?

user avatar

因为现在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了盲目跟自诩头脑清醒的风,且在标榜自己独立思考致死。

user avatar

巧了,任何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在跟风。
但是大多数人就是在跟风。

你觉得你自己在其中之列吗?
你为何觉得自己不在其中之列?

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能够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习惯了盲目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独立思考?

现在网上那些所谓的“独立思考”者,我算是看透了;就是把西方的东西直接搬过来。不加以任何形式的思考和分析,也不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就直接照搬过来,还以为是非主流。

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知识分子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所有的反对权威,批判上层就等于独立思考。​ ​​​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以为看见了一些非主流的颠倒黑白的观点;就不假思索、不去认真研究详细了解这些观点就搬出去。还觉得自己是鲁迅的传人。一遭到批评和责备就开始说“学术禁锢”“1984”“言论自由”

那好,十几年前网上说爱国被喷成狗的时候,怎么不见人说:“这是文字狱”呢?

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骂别人喷人的时候比谁都厉害。当人用同样的话来回击他的时候,马上就说:“不尊重知识分子”“你们就作吧,就疯狂吧”

袁隆平院士,那贡献不小吧;当初他被骂的时候。咋不见这些人说“不尊重知识分子”“你们就作吧,就疯狂吧”

送一段鲁迅的话,知识分子们好好看看:

博识家的话多浅,意义自明,惟专门家的话多悖的事,还得加一点申说。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不过名人的流毒,在中国却较为利害,这还是科举的余波。那时侯,儒生在私塾里揣摩高头讲章,和天下国家何涉,但一登第,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可以修史,可以衡文,可以临民,可以治河;到清朝之末,更可以办学校,开煤矿,练新军,造战舰,条陈新政,出洋考察了。成绩如何呢,不待我多说。

这病根至今还没有除,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我想,自此以后,我们是应该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

《名人和名言》鲁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