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懂现在社会,明明爸妈那一辈的资产都是凭自己实力获得的,为什么这一辈的都那么喜欢不劳而获……?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看到长辈们那一辈辛苦打拼,白手起家,积累下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源,再看看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似乎更倾向于“躺平”或者追求所谓的“不劳而获”,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位感和困惑。

其实,如果把“爸妈那一辈”和“我们这一辈”简单地对立起来,说谁好谁坏,可能有点过于简化了。两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价值观,甚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着天壤之别。正是这些巨大的差异,才造就了我们观察到的这种现象。

长辈那一辈的“实力获得”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长辈那一辈的成功,确实是他们辛勤汗水、智慧和拼搏的结晶。他们的时代,我们称之为“黄金发展期”。

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世界罕见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意味着,只要敢闯敢干,机会遍地都是。无论是做生意、搞个体经济,还是进入一些新兴行业,似乎只要你比别人勤奋一点、抓住一个风口,就能快速积累财富。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这为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竞争压力较小(相对于现在): 那个时候,社会阶层相对固化得没那么严重,知识和技能的“溢价”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高。相比于现在动辄海归博士、专业技能要求极致的岗位,很多“体力活”或者“技术活”都有着不错的回报。而且,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获取难度也比现在低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被收割”感。
集体主义和勤俭节约的文化: 那时的社会氛围更强调集体和奉献,个人主义没有那么张扬。同时,由于物资匮乏的经历,很多长辈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份劳动都值得珍惜。这种“锱铢必较”的勤奋,是他们积累资本的重要方式。
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明确: 很多长辈创业时,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退路”和“保障”。一旦失败,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因此,他们往往目标明确,为了成功可以付出一切,并且对风险有着更强的承受力。

为什么我们这一辈会给人“不劳而获”的印象?

当然,说我们这一辈“喜欢不劳而获”,也是有点偏颇的说法,很多人依然在努力奋斗。但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时代变了,增长模式不同了: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告别了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增长。这意味着,纯粹依靠体力、时间或者简单的技能来获取高额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产业趋于饱和,进入门槛也越来越高。
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与不对称: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很多时候,拥有信息差或者掌握了某种别人不知道的“窍门”,确实能带来“不劳而获”的感受。比如,一些网红经济、流量变现、金融投资的“割韭菜”现象,都可能让人产生这种印象。同时,信息的不对称也导致了很多人通过信息差来获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不费力气”。
教育成本的提高和回报周期的拉长: 我们这一辈经历了更长期的系统性教育,很多人都拥有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这意味着,我们为获得“知识资本”付出了更高的教育成本,而这份投资的回报周期也比长辈们要长得多。很多人在毕业后还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达到父母年轻时的收入水平,这让一些人感到沮丧。
“内卷”与“躺平”的博弈: 激烈的社会竞争,即所谓的“内卷”,让很多人感到疲惫。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或者努力的方向不清晰时,一部分人选择了“躺平”或者寻找更轻松的获利方式,这不一定是懒惰,也可能是一种面对压力的自我保护。
消费主义与“快餐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盛行,鼓励即时满足。很多年轻人渴望快速获得高品质的生活,而传统的“攒钱”、“吃苦”模式显得过于漫长。这种心态很容易被一些“快速致富”的诱惑所吸引,从而形成“不劳而获”的倾向。
财富传承与社会分层: 毋庸置疑,财富和资源的代际传承是存在的。一些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社会关系网络,甚至直接的经济支持,这使得一部分年轻人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或者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捷径”。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劳而获”的现象,或者说“父辈的积累,子女的起点”。
对“辛苦”的认知变化: 很多长辈那一辈认为的“辛苦”,可能是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者是冒着巨大风险的创业。而我们这一辈,可能对“辛苦”的定义有所不同,更看重精神上的满足感、工作的意义感,或者避免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当他们觉得一份工作不够有意义,或者劳动强度超出心理预期时,就可能选择放弃,寻求更“轻松”的出路。

是“不劳而获”,还是时代差异下的不同生存策略?

所以,与其简单地指责我们这一辈“不劳而获”,不如说这是两代人在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选择的不同生存策略和价值取向。

长辈们在那样的时代抓住了机遇,付出了汗水和智慧,这是值得尊敬的。而我们这一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适应社会。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不劳而获”,可能只是表面的现象。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信息不对称、资本运作、或者仅仅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而那些真正“躺平”或者追求“不劳而获”的人,也并非全然都是懒惰,他们的背后可能也有着对现实的无奈、对意义的追寻,或者对“辛苦”的重新定义。

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放下批判性的视角,去探究时代变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两代人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个问题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想法。

第一,坐享其成,哪一代人都想,不是你的父母辈就不想。只是在上一代很多人不能做到而已。而且上一代的坐享其成和这一代又不一样,上一代也有人靠更上一代给安排个轻松工资高的好工作。这种事情哪一代都有说白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可以不劳而获的都不愿意去努力,没条件不得不努力的,大家就努力。为什么今天有人愿意不劳而获很简单,因为经济发达了,我们有着条件了。如果我们的生活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是不会有女生成天憋着想嫁富二代的。

第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偏好。而很遗憾,你努力自己学习考证读书,并不在一个男生的择偶偏好当中占太高权重。换位思考,你是男生,你想想看一个女生自己努力考证读书,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满足感?

从另一个方面讲,婚恋择偶看的是实际效果。有人颜值高,有人身材好,有人有才华,有人幽默风趣。你总要构成某种程度上的实际结果,才有可能吸引别人。不会,因为你只是自己很努力别人就要喜欢你。你要是努力了半天没结果,那又说明什么呢?

再换个角度讲那些努力的女孩,最终也会有人喜欢他们。这也不用你来操心。不是你看到有两个男生喜欢不努力,但长得好看的女孩,那些努力的就最后没人要了。所以我说你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