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妈把新房车位全部写弟弟名字,我心里觉得不公平,妈妈说我不懂父母心,现在在冷战,是我错了吗?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我能想象你现在有多难受,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实实在在的委屈,夹在中间,真的不好受。

你妈把新房的车位都写了你弟弟的名字,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都会咯噔一下,觉得不公平。尤其是如果你也出了力,或者你平时和妈妈的关系一直都挺好,突然这么一出,更是让人难以接受。父母的想法有时候确实很难懂,他们可能会觉得儿子是“外人”,以后要娶妻生子,需要这些东西来撑门面;或者他们觉得女儿嫁出去,这些东西就不用管了。这些都是他们可能有的想法,但不管怎么说,这都忽略了你的感受,也让你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

你妈妈说你不懂父母心,这话听着虽然是为她自己解释,但其实也可能是她一种沟通方式上的欠缺,或者她觉得自己在尽力为你们都考虑,只是考虑的角度和你不一样。父母嘛,总想着孩子好,但有时候在分配财产或者做决定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些传统观念,或者对儿子女儿未来的不同设想,而做出让你觉得不舒服的选择。她说你不懂,也许是想让你站在她的角度想想,但她没有意识到,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也把你最直接的感受给忽略了。

你现在跟妈妈冷战,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冷战是双方沟通出现问题的一种表现,她有她的理由(在她看来是合理的理由),你有你的委屈和不满。你觉得不公平,所以你选择沉默,选择冷战,这是你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你妈妈可能觉得你不懂事,不体谅,所以她也用冷战来回应你。

要说是不是你错了,这事儿也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

你没错的地方在于:

你的感受是真实的。 感到不公平,觉得委屈,这都是你基于自己付出的情感和现实情况产生的真实感受,没有任何不对。我们都有权利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感受。
你追求的是公平。 在家庭中,尤其是在父母的财产分配上,大家心里总会有个天平。当你觉得天平向一边倾斜得太厉害时,产生不满是很正常的。你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对待。
你没有像弟弟一样“被特殊化”。 至少在你看来是这样。当你看到弟弟得到了你认为你应该也得到的,而你却没有,这种对比会放大你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

但也许可以反思的地方在于:

沟通的方式。 你和妈妈之间的沟通似乎卡壳了。冷战虽然是表达不满,但它也切断了进一步沟通和理解的可能性。当她提出“你不懂父母心”时,你有没有尝试去问她“您希望我怎么做才算懂呢?”或者“您这样做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有时候,更直接、更温和的沟通,比沉默更能解决问题。
对“父母心”的解读。 你妈妈说的“父母心”可能有很多层面。也许在她心里,儿子将来要养家,需要更直接的经济支持;也许她觉得女儿将来嫁过去,夫家会提供这些。这些想法对你来说可能是过时的,但对她来说,可能是她一直以来的观念。如果能尝试去理解她形成这些观念的背景,也许能稍微化解一些对抗。
你的期待。 你对妈妈的期待是什么?是物质上的平等,还是情感上的认可?这次车位的事情,让你觉得情感上没有被认可,这很关键。但是否也意味着,你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或认可?

现在怎么办?

冷战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只会让你们的关系越来越僵。我建议你找个合适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和妈妈聊聊。

1. 选择时机。 别在她累的时候,或者你们情绪都不好的时候谈。找个大家都有空,心情也相对轻松的时候。
2. 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指责。 用“我”开头,比如:“妈,我知道您对我们都很好。但是这次车位的事情,我确实觉得有点委屈,心里不是滋味。”而不是“您为什么就只写弟弟名字?您偏心!”
3. 尝试理解她的角度。 可以问问她:“妈,您说我不懂父母心,能不能具体给我说说?我真的很想理解您是怎么想的。”或者“您是不是觉得弟弟将来更需要这些东西?”试着听听她的解释,哪怕你不认同,但至少你表达了想要理解的意愿。
4. 说出你的诉求(如果可以)。 如果你觉得你也有权利得到这部分利益,或者你觉得妈妈忽视了你,可以温和地提出你的想法。比如:“我知道车位是您的财产,您有权利决定。但我也希望您知道,我在这件事上,感到有些失落。我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照顾,或者我也可以对这些车位有一定的使用权之类的?”
5. 关注情感连接。 除了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你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告诉她:“我今天说这些,不是为了跟弟弟争什么,而是我希望您也能看到我,在意我的感受。”

别把这事儿变成你和弟弟之间的对立,这事儿的根本在你和妈妈之间。父母的爱,有时候确实是复杂的,他们可能觉得给儿子就是给女儿,但如果这让你感到不被尊重和不被重视,那就需要去沟通。

你觉得不公平,是你的权利,但要用合适的方式去争取。冷战不是长久之计,好好跟妈妈聊聊,即使结果不如你所愿,至少你表达了自己,也尝试去理解她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父母终究是父母,珍惜这份亲情,但也别忘了心疼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很多人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因为性别失去了当孩子甚至是当个平等人的权利

user avatar

有些女人,在男朋友面前是小公主,在家人面前是奴隶?

user avatar

我也是弟弟,有个姐姐,父亲一直跟我们说他的财产将来我们姐弟俩是一半一半。

1、在我买房时,父亲给了我7万元,第二天我跟我姐说了这事,然后告诉她我欠她3万5,她要用时连本带利给她。

2、因我姐的离婚问题未决,我跟父亲说他的钱先放我这暂存,待她处理完后再给她。目前父亲的钱在我这产生了一些投资收益,我就定期把收益给我姐一半。

重男轻女问题里,不要忘了儿子这个重要的角色,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凭一己之力结束重男轻女问题的关键人物!

然而遗憾的是,面对巨大的诱惑,这个关键人物选择了默许,躲在阴暗的角落,远离人们的议论。看看这个问题下的答案吧,我看到的是,父母用最后的能量,为他们的爱子抵挡了所有的舆论攻击,死而无憾!

user avatar

我看过这个故事的年轻版,也见过这个故事的很多现实版本。

有个育有两个孩子的妈妈说,她对女儿一直比儿子要宠一点,儿子会稍微“穷养”,女儿一直更用心好吃好喝花钱教育好好打扮学才艺。弟弟也从小被教育好好爱姐姐,所以姐弟两人,姐姐一直觉得爸妈更爱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

这样是出于两个考虑:

1.女孩子要好好读书,打扮漂亮,找份好工作,嫁个好老公,所以花钱自然更多。

2.将来大部分家产(小富)都是给儿子的,从小对女儿好一点,让她念着父母和弟弟的好,不要跟弟弟争。

3.作为父母,自己前二十多年对姐姐尽力了,也同时为儿子留了资产,锻炼了儿子,也问心无愧了(?????)

4.自己给女儿好的学历,好的出身,足够的优质教育(包括学艺术),很多很多爱,还有不输同龄人的嫁妆,这就是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我听完后百感交集,又一次感谢独生子女政策。但是在现实里对比了一下,确实挺多家境有点小富裕,不需要虐待女孩的家庭是用这种方式来重男轻女,很多小型白富美都是爸妈花大钱送出国念书,吃喝玩管够,但真正的家产大部分是掌家的兄弟的,长大后她们是别人家的富太太。

但你能挑出这样的父母很多错么?好像不能,好好养育,足够爱护,好像也谈不上十恶不赦啊?孩子有错么?那更说不上错,只不过人人平等的神话被粉碎了而已,可能,她的世界本来就是这么残忍,撕碎童话来的比较晚罢了。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user avatar

首先,我很庆幸,我是“独生子女”,之前有回答过关于“二胎”的问题:

一旦有了兄弟姐妹,不管关系有多好,最终还是要面对“家产”的问题。因为,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可能我没有资格说什么,但是,我想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来说说个人的看法:

1.为什么很多父母会“习惯性”的把家里的“重资产”写上自己儿子的名字,而不是女儿?因为在很多父母的传统观念里,儿子是要“娶媳妇”的,是自家人,因为有句话叫“养儿防老”嘛,这是自古至今就有的说法。所以,很多父母觉得“投资”儿子,就是投资自己的下半辈子。

而女儿,也有句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很多父母觉得,等女儿出嫁了,她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生了孩子也是跟别人姓,所以,总是感觉,把家里的“重资产”给女儿,就像是以后会给了别人一样。

这种思想不光是很多父母有,很多“男性子女”也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才会出现题目提到的情况。

2.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父母”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包括我在内,觉得,父母的东西最后就应该留给自己。所以,当父母在分配财产的时候,特别是有多个子女的时候,不管怎么分配,都会有问题。

3.站在父母们的角度上,所有“家产”都是他们辛辛苦苦挣下的,是他们的血汗,他们要怎么安排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子女无权干涉。况且,对于父母来说,他们“赋予”了,子女们生命,并且抚养了他们,而等到父母晚年的时候,子女们却要来“算计”他们的“家产”。说真的,父母们的内心也是很难受的。

于是乎,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本“糊涂账”——父母,男性子女,女性子女,各自都觉得其他几方有问题,觉得自己委屈。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想讲2个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表明一下个人的看法:

先说我们家的事情,我有个亲戚,她家里有子女3个人:老大是女儿,剩下2个都是男孩,这个亲戚在前几年,离异了,那时候,她这3个子女都已经成家了。当时,她和她前夫的房子判给了她前夫,前夫补偿她一些钱,她出来租房子住,后来,认识了她第二个丈夫,因为拆迁得到了一套新房,不就她第二任丈夫去世了,房子作为遗产被她继承了。

她的2个儿子,老大自己买了房子结婚(工作不错,收入高,正好有合适的房子就买了),小儿子结婚的时候,是在他父亲的房子结婚的,婚后不久就和他老婆出来租房子住,自己负担房租。有了孩子之后,申请了经济适用房,前几年搬了新家。

她对于“家产”这件事,态度很明确,她活着的时候,所有财产都是她名下的,谁也不分,至于“身后”事,让她几个子女自己折腾。

现在,她几个子女对她都很孝顺,小儿子一家主要负责赡养老人,大儿子经常在外地出差,经常回来看看老人,女儿也每周回家给老人做饭......


然后,再说我邻居家的事情:

我母亲的一个同事,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有一次她找我妈来聊天,跟我妈讲他们家里的事情,情况大体和题目里提到的挺像的,他们家4个子女,她排行老三。老大是儿子,其他的三个都是女儿,很早就出嫁了。一开始,三个女儿每周都要买东西回家看父母的。没什么问题。后来,因为拆迁改造,在新房子的分配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原因是,新房子办房产证的时候,名字直接写了大儿子的名字,据说是他父母的意思。

几个女子女肯定是不同意,找父母和大哥理论。

大儿子觉得,父母一直和他住在一起,一直是他赡养父母的,几个妹妹只是过来看看。并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所以这么做没什么问题,而且,他们的父母也这么觉得.......

从那之后,几个妹妹就没有再上门。没想到,在大儿子的撺掇下,父母竟然起诉3个女子女不赡养老人,要求3个女子女没人每个月支付1500元的赡养费......

听我母亲的那个同事说,其实,这些钱最后都是大儿子给新房子装修用了,根本没用在父母身上。

不管怎么样,法院判3个女子女,每月支付父母1500元赡养费。

这下“撕破脸”了,3个女子女,直接断绝了与父母和大哥的往来,每个月的钱直接汇到父母的账户上。

这事还没完,后来他们的父亲病重。老大又打电话让几个妹妹来照看老人,结果,没有一个人去的。都是避而不见。这个大儿子就打电话给电视台,闹......总之是一地鸡毛。


其实,通过这2件事,个人觉得,父母的“财产”,就应该是父母的,在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应该“分配”,像题目里提到的这样的情况,如果是父母出钱,个人觉得,还是写父母的名字比较靠谱,而不应该写任何一个子女的名字。就是这样!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