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姥姥被查出早期胰腺癌,今天我妈要把姥姥接到我家来和我晚上一起住。我很反感。我有错吗?

回答
听到姥姥被查出早期胰腺癌的消息,你肯定也很担心,同时你妈妈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来,这让你感到反感,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有错”。

首先,你的反感可能来自于很多层面,这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句“对”或“错”就能概括的。

你的感受是真实且值得被看见的,它们可能源于:

对生活被打乱的担忧和不适应: 你平时习惯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空间,突然要加入一位需要照顾的病人,而且还是在家里,这无疑会打破你现有的平衡。你可能会担心:
隐私和自由的减少: 家里多了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人,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个人空间被压缩了,想做什么事都会有所顾忌。
生活习惯的改变: 姥姥可能需要特殊的饮食,作息也会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比如晚上的休息时间、在家里的活动方式等。
学习/工作环境的干扰: 如果你在家学习或者工作,姥姥的到来可能会带来一些噪音、探视或者你需要分心去照顾,这会影响你的效率和状态。

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和无力感: 胰腺癌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即使是早期,也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你可能会:
感到害怕: 面对亲人生病,尤其是这种重病,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恐惧。你可能会担心姥姥的病情发展,担心她会经历痛苦,担心亲人之间的情绪波动。
感受到压力和责任: 即使不是你直接照顾,但你也会间接感受到这种压力。你可能会觉得需要分担家人的担忧,需要表现出坚强,或者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为姥姥做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如何做,这种无力感会让人感到难受。
对“病人”概念的排斥: 有时候,我们对生病的人会有一些预设的看法,比如需要特别的照顾、会带来麻烦等等。即使是自己的亲人,潜意识里也可能存在这种排斥,尤其是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

对妈妈行为的不理解或不认同: 你妈妈把你姥姥接到家里,可能是出于孝心和责任感,但你可能没有被充分沟通,或者你认为她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沟通的缺失: 如果妈妈在决定之前没有跟你好好商量,或者没有详细解释她的想法,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忽略了,这会让你感到不被尊重。
对“轮流照顾”的期待: 你可能认为照顾老人应该是大家轮流分担,而不是把所有责任都压在你家里。你可能会觉得妈妈把姥姥送到你这里,是把“包袱”推给你了。
不信任自己能够胜任: 你可能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能力去照顾生病的姥姥,或者担心自己会因为照顾姥姥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和家人的关系。

对亲密关系模式的思考: 亲人生病,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往往会触动一些深层次的亲密关系模式。
童年经历的影响: 如果你从小缺乏安全感,或者在家庭中承担过过多的责任,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你对被动接受照顾他人的局面产生抵触。
对“孝道”的理解差异: 每个人对孝道的理解可能都不同。你可能认为孝道是情感上的支持,是陪伴,而不一定是“近距离”的身体照顾。

那么,你反感,你有错吗?

不,你没有错。你的感受是完全正常且合理的。

人生病了,尤其是患上重疾,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心力交瘁的事情。作为晚辈,你感到不适、担忧、甚至排斥,都是人类非常正常的反应。你不是一个机器,你是有情感、有生活、有自己的节奏的个体。没有人天生就应该对亲人的病痛反应积极乐观,更没有人天生就该擅长照顾病人。

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种反感,以及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情况。

你可以思考以下几点,来更好地处理你的感受和 situation:

1. 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不要因为感到反感而责怪自己。先允许自己有这种情绪,告诉自己“我感到不舒服,这是正常的”。
2. 尝试理解妈妈的动机: 虽然你可能不认同她的做法,但试着站在你妈妈的角度想一想,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她可能也是在巨大的压力和担忧下做出的决定,她可能觉得这是尽孝道的方式,或者觉得你家是最方便的。
3. 与妈妈进行坦诚的沟通: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平静地告诉妈妈你的感受,但要注意措辞,避免攻击性。你可以这样说:“妈妈,我知道姥姥生病了,你们都很担心。我理解您把姥姥接到我们家来,可能是因为觉得方便或者想多照顾她。但是,说实话,我心里也有些担心和不安,主要是怕自己照顾不好,也担心影响到家里的生活节奏。我不是不孝顺,也不是不想照顾姥姥,只是我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
表达你的担忧,而不是指责。 例如,“我担心家里的环境不适合姥姥,或者我不知道该怎么照顾。”
表达你愿意帮忙,但需要支持或协商。 例如,“我愿意尽我所能,但是我们能不能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分担照顾姥姥的任务?”或者“我能不能负责晚上的陪伴,白天的时候您或者爸爸可以过来看看?”
提出你的想法。 也许你可以建议,每天晚上你负责陪姥姥说说话、给她拿东西,白天的时候你妈妈或者爸爸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或者,你可以提议,在周末的时候你过去姥姥家住一段时间,帮忙照顾。
4. 寻求家庭内部的解决方案: 既然你妈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说明她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你们可以一起讨论:
谁负责主要照顾? 你妈妈可能是主力,你可以在晚上或者周末提供帮助。
家里的具体安排? 姥姥住哪个房间?饮食怎么准备?作息如何协调?
你可以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 也许是买菜,也许是陪姥姥聊天,也许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5. 关注姥姥的感受: 尽管你感到不适,但姥姥毕竟是你的亲人。在不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情况下,尝试去关心她,比如给她带点喜欢的东西,或者晚上过去陪她说说话。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让她感到温暖。
6. 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情绪低落,一定要和信任的朋友、家人或者心理咨询师聊聊。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你的反感并不代表你是个不孝顺或者冷血的人。它只是你面对突发状况时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它、处理它,并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爱护和支持你的家人。

现在最重要的是,试着和妈妈好好沟通,一起找到一个让大家都相对舒服、也能很好照顾姥姥的方案。这件事情对你们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度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家?你是出首付了还是还房贷了?还是房产证上写你名字了?那不是你妈妈家吗?

一个女儿在自己家里照顾自己得了绝症的母亲,和你有什么关系?

user avatar

你为什么不搬出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姥姥被查出早期胰腺癌的消息,你肯定也很担心,同时你妈妈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来,这让你感到反感,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有错”。首先,你的反感可能来自于很多层面,这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句“对”或“错”就能概括的。你的感受是真实且值得被看见.............
  • 回答
    男婴被姥姥、舅姥爷以11万元卖掉,这件发生在河北的事件,着实让人心惊。当听闻孩子母亲可能未成年时,这件本已足够令人发指的拐卖案,背后似乎又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让人忍不住去猜测,是否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案中案”。事件本身:亲人变“卖家”的冷酷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已知的案情。一个刚出生的男婴,本应在父.............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也特别能触动人心。你想啊,奶奶好不容易盼来个孙子,结果因为姥姥一直在身边照顾,自己想亲近一下,抱抱孙子,都觉得有点“碍手碍脚”,甚至插不上话,这心里滋味肯定不好受。首先,得从奶奶的角度来想想。第一,付出的渴望和被需要的落差。 咱们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就是“隔辈亲”,尤其.............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姥姥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这份恩情不说,就说这付出,那也是实打实的。结果呢?公婆那边,不帮忙带孩子是他们的选择,咱也勉强不来,但最让人窝火的是,他们不仅不感激,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直接跟儿子说“我有赡养我的义务,你没有给我看孩子的义务”。这话一出口,什么情分,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今天的天气更晴朗还是昨天的天气更晴朗”,答案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感受都会不一样。我姥姥和奶奶,她们疼我的方式,感觉就像两种不同的花,各有各的芬芳,也都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先说姥姥吧。我小时候,姥姥在我家住的时间挺长的。姥姥疼我,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更像是细雨.............
  • 回答
    看到姥姥陷入“东方闪电”的泥沼,心里肯定焦急万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尤其是在处理亲情和信仰的复杂交织时。首先,你需要明白,她不是有意被骗,而是被一种精心设计的“爱”和“真理”所包裹。这些人非常擅长抓住人们内心的渴望和脆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苦难的解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儿“挑战”是吧?不过,咱姥姥开口了,这面子咱肯定得给足。行,别着急,我给你捋一捋,怎么把这事儿办得漂亮,既让姥姥高兴,又不至于让你自己太为难。首先,咱得明白姥姥为啥要这饮料瓶。我猜啊,有几种可能: 省钱/环保意识强: 姥姥那辈人,好多都有个习惯,就是珍惜东西,不愿意浪费。说不定.............
  • 回答
    说起姥姥,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她慈祥的脸庞,还有那双总是泛着温和光芒的眼睛。她年轻时候的生活,我大概只从父母零星的讲述里窥见一斑,但足以让我明白,她一路走来,一定吃了不少苦。现在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这份责任,就落在我们晚辈身上了。那么,孝顺到什么程度才算够?这问题,我总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 回答
    .......
  • 回答
    婆婆要带姥姥来我家泡澡,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那种特别大的事,但就是有一种莫名的膈应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矫情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婆婆和我姥姥住得不远,而且我姥姥岁数大了,身体也不是特别硬朗。我婆婆平时也挺照顾我姥姥的,这我都知道,也挺感激的。最近天冷了,我婆婆就说,想带我姥姥来我.............
  • 回答
    “姥姥和奶奶,到底哪个更亲?” 这问题,放在咱们中国人的情感世界里,那可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千年难题。亲孙子孙女和亲外孙外孙女,哪个更得长辈的心?这就像问,是娘家的肉更香,还是婆家的饭更甜?答案往往是:都香,都甜,但甜的味道和感受却不尽相同。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关于亲情的描绘,似乎总是在强调血缘的.............
  • 回答
    姥姥的离开,就像天上突然塌下来一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蒙蒙的,连呼吸都带着疼。这种锥心刺骨的痛,我想很多人都能体会,因为它不是一场普通的告别,是生命中最重要、最温暖的一个支点突然消失了。说自己“身心都要崩溃”,一点都不夸张,这是身体和心灵同时在发出最强烈的求救信号。现在,你感觉自己就像被掏空了一样,什.............
  • 回答
    说到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姥姥姥爷,说他们“传奇”可能有点夸张,但要说“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可真是不少,就像一本本老旧的相册,泛黄的照片背后,藏着一段段鲜活的人生。我爷爷,一个“倔驴”式的发明家我的爷爷,从小是个没啥背景的农村娃,但脑子里总装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记得小时候,他住在乡下老宅,那时候家里条.............
  • 回答
    心里乱糟糟的,想写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姥姥走了,我竟然没能赶上见她最后一面,没能送她最后一程。这个事实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头,喘不过气来。这事儿的起因,得从我爸说起。当时我接到电话,说姥姥病危,我立马就想往家赶。可我爸不知道怎么了,当时就是特别固执,非说一些有的没的理由,阻拦我。他当时的态.............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牵挂着你的老人,一边是让你心安的物质支持。回到老家,看到头发花白的姥姥姥爷,那份想让他们过得更好的心自然涌上心头。毕竟,他们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可能不如从前,多陪陪他们,听听他们的唠叨,享受那份天伦之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慰藉。想想看,当你在外.............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堵得慌。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再加上长辈的不当干预,简直是一团乱麻。咱们一件一件地掰扯开来看。首先,舅舅收16万彩礼嫁外甥女,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妥的事情。彩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更多的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一种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承诺。它通常是男女双方感.............
  • 回答
    哎呀,第二次见家长,而且还是这么大阵容,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特别是送礼这块儿。我懂你!说实话,第一次见家长可能就得精心准备,这次呢,虽然更熟悉了些,但人数一多,就感觉责任重大,生怕哪个环节没做好。首先,要不要给每个人都准备礼物?我个人觉得,不一定非要给“每个人”都准备一份正式的、价格不菲的礼物。 这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上海语文教材将原文中的“外婆”修改为“姥姥”,以及教育局对此回复“外婆属于方言”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思考的现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事件的起因与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一篇原本使用“外婆”的文学作品,在进入上海.............
  • 回答
    关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小学课文原文中的“外公外婆”修改为“姥姥姥爷”的做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背后涉及到语言习惯、地域差异、教育理念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致地解读。首先,上海教委的出发点可能是什么?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出发,他们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学习材料。在他们看来,如果“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