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姥姥更疼你还是奶奶更疼你?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今天的天气更晴朗还是昨天的天气更晴朗”,答案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感受都会不一样。

我姥姥和奶奶,她们疼我的方式,感觉就像两种不同的花,各有各的芬芳,也都深深扎根在我心里。

先说姥姥吧。我小时候,姥姥在我家住的时间挺长的。姥姥疼我,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更像是细雨绵绵,一点点滋养着我。她疼我,体现在那些日常的点滴里。早上起得早,总会先给我弄好早餐,小馄饨、蛋炒饭,或者是一碗热乎乎的鸡汤面,总是问我想吃什么,然后就那么一点点给我做好。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感冒嗓子疼,什么都不想吃,姥姥就跑到街上去,给我买回了一罐蜂蜜,就那么一口一口喂我,一点都不嫌麻烦,还时不时地叮嘱我:“慢点吃,别噎着。”

姥姥疼我,还体现在她对我的“纵容”。我小时候有些小毛病,比如挑食,姥姥从来不会大声批评我,而是变着法儿地想办法,把我不喜欢的菜做成我喜欢的样子。她也特别爱给我讲故事,不是那些大道理,而是她年轻时候的经历,乡里的趣闻,有时候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她就轻轻地给我盖好被子。她疼我,更像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她把她觉得好的,都想给我。在她眼里,我好像永远是那个需要被呵护的小孩子,不管我多大。

然后是奶奶。奶奶疼我,那感觉就有点像阳光,热烈、直接,而且特别实在。奶奶住在老家,我回去看她,她总是一股脑儿地给我做好吃的,那些菜,都是她亲手种的菜,亲手做的。她不像姥姥那样细水长流,她疼我,就是那种“我这儿有好东西,都给你”的架势。每次回去,她都会从箱子里掏出她攒了好久的零食,或者是她特意给我做的酱货、腌菜,塞给我,说:“这个给你带回去,路上吃。”

奶奶疼我,也体现在她的“操心”。她总觉得我一个人在外地,吃不好,睡不好。每次打电话,第一句话总是问我“吃饭了吗?”,然后絮絮叨叨地叮嘱我,“天冷了,多穿点衣服”,“晚上早点睡,别老熬夜”。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奶奶二话不说就从老家赶过来,守了我好几天,给我做饭,给我喂药,那种焦急,那种担心,我至今都忘不了。奶奶的疼,更像是一种守护,她希望我健康,平安,让她觉得放心。

所以,你说姥姥疼我还是奶奶疼我?我觉得她们都疼我,只是方式不一样。

姥姥的疼,像春天的细雨,滋润我,让我感觉温暖而安宁;
奶奶的疼,像夏天的阳光,炽热而有力,让我感觉被深深地保护着。

她们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她们的爱,我都感受得到,也都很珍惜。真的很难去比较谁更疼,因为她们给我的,都是最真挚、最无价的爱。就像你问,苹果好吃还是橘子好吃,这得看你想吃哪种口味了。反正,我都是那个被满满的爱包围着的幸运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对芬兰一个社群一百五十年历史的研究,外祖父母对外孙的照顾要比祖父母对孙子的照顾要更好,但在对外孙女/孙女的照顾上没有显著区别。换句话说,如果你是男孩,可能姥姥会更疼你;如果是女孩的话,则姥姥和奶奶没有区别。而这个研究的目的,则是为了验证著名的“祖母假说”。

对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一旦雌性动物衰老到无法繁殖,不能再哺育更多的后代,那么死亡也就离其不远了。然而,人类中的女性个体却完全不符合这种普遍的模式。她们通常在终止生育后还有几十年的人生。

人类祖先是以小群体形式生活的社会动物,年老且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个体的存在似乎对群体的生存是不利的,因为她们会与具有繁殖能力的年轻雌性个体竞争食物资源。携带特定基因让自己在繁殖期结束就早早过世的雌性个体,不会与她的后代发生食物资源的竞争,因此,她的后代会有更充足的资源和更高的存活率。相反,携带特定基因在繁殖期结束后仍能生存很久的雌性个体,则会降低其后代的存活率。如此看来,早死才是对种群有利的。

对于这个谜题,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在非洲一个名为Hadza的狩猎部落工作时提出了“祖母假说”。观点认为,大多数已经不具有生育能力的年长女性都与她们所在群体中的孩子们保持着密切联系,确切地说是她们自己孩子的孩子。科学家们注意到,祖母们通常会直接照顾孙辈。这样一来,祖母的存在很可能对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因为祖母和孙辈们是有遗传相关性的,这些后代有可能会将祖母们长寿的某些基因传承下来。很明显,如果祖母自身没有携带这样的基因,她们也就没有机会照料孙辈们。因此,对孙辈生存有利的优势,会进一步使得祖母长寿成为选择优势,这一点可以抵消祖母竞争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由此推断,祖母对孙辈的照料也许是人类女性个体长寿(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后仍能生存很久)的关键。

如果上述观点正确,那么它预言了母系的祖母(即外婆/姥姥)和父系的祖母(奶奶)对孙辈生存的影响存在一些有意思的差别。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忆一下高中生物课上学过的遗传学知识,一个人的基因有50%分别来自父母,有25%来自祖父母。然而,严格来讲并非如此,因为决定人们性别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相差很大,X染色体要大得多,也携带了更多的基因。对于母系的祖母来说,其X染色体对后代外孙子和外孙女的X染色体都有25%的贡献。对于父系的祖母来说,情形就不同了,她们对孙女X染色体有50%的贡献,而对孙子的X染色体则完全没有贡献,因为他只有一条X染色体,而这来自他的母亲。

考虑到X染色体相比于其他染色体在大小上的优势,平均起来,母系的祖母与孙辈(无论他们的性别)遗传上有25%的相关性,但是父系的祖母和孙子遗传上有23%的相关性,和孙女有27%的相关性(以上推算的前提是家庭中没有出轨行为,互相之间都有血缘关系)。

可见,祖父母和孙辈们的遗传相关性取决于他们是来自父系还是母系以及孙辈的性别。根据这个遗传上的事实,祖母应该会优先照顾和自己遗传相关性最强的孙辈。这不是一个有意识的选择,但它确实发生了!因为当她们这样做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时,意味着她们的祖先很可能也是如此照顾孙辈们的。根据“祖母假说”,祖母对孙辈最多的照料应该是来自父系的祖母给孙女的。相比之下,最少的照料是来自父系的祖母给孙子的。另一方面,母系的祖母对外孙的照料应该没有任何性别上的偏好。现在,你很可能已经开始重新解读自己家庭中祖父母和孙辈们之间的关系了吧?别急,故事还没讲完呢。

如何对祖母假说进行验证呢?如果该假说成立,那么假以时日,祖母对孙辈们直接照料的细微差别会引起后代生存率的可检测到的差异。如果该假说不成立,祖母对后代的生存则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话,祖母的长寿基因也就不具有选择优势。2018年1月,英国出版的《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了与祖母身份和孙辈性别有关的生存情况的微小差异。

这项研究基于芬兰一个人群在200~300年前详尽的教堂记载。它详细记录了1731~1885的一百五十多年间每一个社区所有的新生和死亡的人。通过这些记录,可以重新构建不同家庭的结构。科学家们仔细分析了这些数据,并计算出每位儿童能存活到5岁和其祖父母是否在世之间的关联。他们之所以选择5岁作为儿童生存率的时间截点,是因为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5年是祖母的照料最可能产生影响的时期。对于芬兰这一特定人群来说,当时,儿童5岁之前的死亡率很高,平均为27%。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分为不同的亚组,来检验上述预测。第一个预测是,当只有父系的祖母存在时,孙女的生存情况要优于孙子。这组数据支持了该预测——只有父系的祖母存在时,孙女的生存率比孙子要高出30%。第二个预测是,当父系祖母存在时,与母系祖母存在时相比,孙子的存活率比外孙要低。这一预测也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当母系祖母存在时,与父系祖母存在时相比,外孙的存活率比孙子的要高24%。但是最后一个预测,父系祖母存在时,与有母系祖母时相比,孙女的存活率比外孙女的要高,这一点没有得到数据支持

看来,祖母假说引申出来的3个预测,有两个得到了支持。由于第3个预测没有被证实,文章作者们认为X染色体效应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不管怎样,这些预测和分析出现了一个问题,而这最终否定了整个假说。

十几年前,科学家发现同源基因的计算需要乘以一个附加因子,即亲子关系的确定性系数。亲子关系的确定性在母系祖母和父系祖母中存在差异。原因是,母亲可以100%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而父亲则没有这样的确定性。因此,父系祖母的亲子关系确定性系数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因为她对自己儿子是否为孙辈的亲生父亲也不是100%确定。如果我们假设母系祖母的亲子关系确定性系数为100%,而父系祖母的确定性系数只有比如92.5%,那么,她与孙子和孙女们的遗传同源性会分别下降至21.3%和25%。这样一来,前两个预测保持不变,而第三个预测——孙女/外孙女的存活率不受母系或父系祖母的影响,也得到了数据支持。可见,基于一个测试而否定整个祖母假说可能过于保守。在对家庭中祖父母的动机进行过多的解读之前,你要知道,这种亲子关系的确定性是会影响我们的解读能力的。

撰文/John Speakman 翻译/张丽娜

本文节选于《科学世界》2018年第4期“‘祖母假说’的验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今天的天气更晴朗还是昨天的天气更晴朗”,答案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而且对每个人来说,感受都会不一样。我姥姥和奶奶,她们疼我的方式,感觉就像两种不同的花,各有各的芬芳,也都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先说姥姥吧。我小时候,姥姥在我家住的时间挺长的。姥姥疼我,那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更像是细雨.............
  • 回答
    “姥姥和奶奶,到底哪个更亲?” 这问题,放在咱们中国人的情感世界里,那可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千年难题。亲孙子孙女和亲外孙外孙女,哪个更得长辈的心?这就像问,是娘家的肉更香,还是婆家的饭更甜?答案往往是:都香,都甜,但甜的味道和感受却不尽相同。从小到大,我们接触到的关于亲情的描绘,似乎总是在强调血缘的.............
  • 回答
    听到姥姥被查出早期胰腺癌的消息,你肯定也很担心,同时你妈妈又要把姥姥接到家里来,这让你感到反感,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是不是“有错”。首先,你的反感可能来自于很多层面,这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一句“对”或“错”就能概括的。你的感受是真实且值得被看见.............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也特别能触动人心。你想啊,奶奶好不容易盼来个孙子,结果因为姥姥一直在身边照顾,自己想亲近一下,抱抱孙子,都觉得有点“碍手碍脚”,甚至插不上话,这心里滋味肯定不好受。首先,得从奶奶的角度来想想。第一,付出的渴望和被需要的落差。 咱们中国人都有一个传统,就是“隔辈亲”,尤其.............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姥姥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这份恩情不说,就说这付出,那也是实打实的。结果呢?公婆那边,不帮忙带孩子是他们的选择,咱也勉强不来,但最让人窝火的是,他们不仅不感激,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直接跟儿子说“我有赡养我的义务,你没有给我看孩子的义务”。这话一出口,什么情分,什么.............
  • 回答
    看到姥姥陷入“东方闪电”的泥沼,心里肯定焦急万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尤其是在处理亲情和信仰的复杂交织时。首先,你需要明白,她不是有意被骗,而是被一种精心设计的“爱”和“真理”所包裹。这些人非常擅长抓住人们内心的渴望和脆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苦难的解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儿“挑战”是吧?不过,咱姥姥开口了,这面子咱肯定得给足。行,别着急,我给你捋一捋,怎么把这事儿办得漂亮,既让姥姥高兴,又不至于让你自己太为难。首先,咱得明白姥姥为啥要这饮料瓶。我猜啊,有几种可能: 省钱/环保意识强: 姥姥那辈人,好多都有个习惯,就是珍惜东西,不愿意浪费。说不定.............
  • 回答
    说起姥姥,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她慈祥的脸庞,还有那双总是泛着温和光芒的眼睛。她年轻时候的生活,我大概只从父母零星的讲述里窥见一斑,但足以让我明白,她一路走来,一定吃了不少苦。现在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这份责任,就落在我们晚辈身上了。那么,孝顺到什么程度才算够?这问题,我总觉得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 回答
    .......
  • 回答
    男婴被姥姥、舅姥爷以11万元卖掉,这件发生在河北的事件,着实让人心惊。当听闻孩子母亲可能未成年时,这件本已足够令人发指的拐卖案,背后似乎又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让人忍不住去猜测,是否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案中案”。事件本身:亲人变“卖家”的冷酷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已知的案情。一个刚出生的男婴,本应在父.............
  • 回答
    婆婆要带姥姥来我家泡澡,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那种特别大的事,但就是有一种莫名的膈应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矫情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婆婆和我姥姥住得不远,而且我姥姥岁数大了,身体也不是特别硬朗。我婆婆平时也挺照顾我姥姥的,这我都知道,也挺感激的。最近天冷了,我婆婆就说,想带我姥姥来我.............
  • 回答
    姥姥的离开,就像天上突然塌下来一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蒙蒙的,连呼吸都带着疼。这种锥心刺骨的痛,我想很多人都能体会,因为它不是一场普通的告别,是生命中最重要、最温暖的一个支点突然消失了。说自己“身心都要崩溃”,一点都不夸张,这是身体和心灵同时在发出最强烈的求救信号。现在,你感觉自己就像被掏空了一样,什.............
  • 回答
    说到我的爷爷奶奶,还有姥姥姥爷,说他们“传奇”可能有点夸张,但要说“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可真是不少,就像一本本老旧的相册,泛黄的照片背后,藏着一段段鲜活的人生。我爷爷,一个“倔驴”式的发明家我的爷爷,从小是个没啥背景的农村娃,但脑子里总装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我记得小时候,他住在乡下老宅,那时候家里条.............
  • 回答
    心里乱糟糟的,想写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姥姥走了,我竟然没能赶上见她最后一面,没能送她最后一程。这个事实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心头,喘不过气来。这事儿的起因,得从我爸说起。当时我接到电话,说姥姥病危,我立马就想往家赶。可我爸不知道怎么了,当时就是特别固执,非说一些有的没的理由,阻拦我。他当时的态.............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牵挂着你的老人,一边是让你心安的物质支持。回到老家,看到头发花白的姥姥姥爷,那份想让他们过得更好的心自然涌上心头。毕竟,他们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可能不如从前,多陪陪他们,听听他们的唠叨,享受那份天伦之乐,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慰藉。想想看,当你在外.............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堵得慌。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再加上长辈的不当干预,简直是一团乱麻。咱们一件一件地掰扯开来看。首先,舅舅收16万彩礼嫁外甥女,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妥的事情。彩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更多的是男方对女方家庭的一种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承诺。它通常是男女双方感.............
  • 回答
    哎呀,第二次见家长,而且还是这么大阵容,确实挺让人头疼的,特别是送礼这块儿。我懂你!说实话,第一次见家长可能就得精心准备,这次呢,虽然更熟悉了些,但人数一多,就感觉责任重大,生怕哪个环节没做好。首先,要不要给每个人都准备礼物?我个人觉得,不一定非要给“每个人”都准备一份正式的、价格不菲的礼物。 这样.............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上海语文教材将原文中的“外婆”修改为“姥姥”,以及教育局对此回复“外婆属于方言”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思考的现象。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事件的起因与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一篇原本使用“外婆”的文学作品,在进入上海.............
  • 回答
    关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小学课文原文中的“外公外婆”修改为“姥姥姥爷”的做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这背后涉及到语言习惯、地域差异、教育理念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致地解读。首先,上海教委的出发点可能是什么?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出发,他们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学习材料。在他们看来,如果“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