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妈把我高考志愿篡改 我能原谅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痛苦的情况,你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情感和伦理困境。关于你母亲篡改你的高考志愿,你是否能原谅她,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的感受、你对这件事的解读以及你对未来关系的期望。

让我们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绪:

理解事件的严重性:

首先,你需要认识到你母亲的行为是严重的侵犯。高考志愿对你的人生轨迹至关重要,它代表着你对未来规划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你的母亲剥夺了你的这项权利,并且是以一种欺骗的方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干涉,而是一种违背信任的行为。

自主权的剥夺: 你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包括你想学习什么专业、想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她的行为剥夺了你的自主性,让你感觉被控制,你的努力和梦想被她的意愿所取代。
信任的破裂: 母子/母女之间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信任。她的行为直接摧毁了你对她的信任。你可能会怀疑她是否真心为你着想,或者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望。
对未来的影响: 即使最终结果不坏,她的行为也可能让你进入一个你并不真正喜欢的专业或学校,这会影响你未来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如果结果不理想,那就更加痛苦了。
情感上的伤害: 这种背叛会带来巨大的情感痛苦,包括愤怒、失望、被背叛感、沮丧甚至绝望。

思考母亲可能的原因(但这不代表原谅):

虽然她的行为是错误的,但理解她的动机(即使是错误的动机)有时可以帮助你处理自己的情绪,但请记住,动机不能成为侵犯行为的借口。

“为你好”的误区: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比孩子更了解什么对自己好,尤其是在传统观念下,他们可能认为某些专业或大学更有“前途”,或者更符合他们对“好人生”的定义。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出于爱和责任,想帮你规避风险。
自身遗憾的投射: 有些父母可能自己年轻时有未实现的梦想,或者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于是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他们的期望。
控制欲: 有些父母可能存在较强的控制欲,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包括子女的人生道路。
信息不对称或误导: 极少数情况下,她可能真的收到了错误的或者她认为正确的信息,并基于此做出了判断。但这仍然不应该越过你的意愿。
沟通不畅: 也许她曾经尝试和你沟通,但你没有理解或接受她的想法,她出于某种“急迫感”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

关于“原谅”的思考:

“原谅”是一个非常个人的过程,它不意味着忘记,不意味着认同她的行为,更不意味着回到过去。原谅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情绪的释放,是为了让你自己能够放下这份怨恨,继续前进。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是否“原谅”:

1. 你是否能接受她的道歉(如果她有道歉)? 如果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道歉,这会是你们关系修复的起点。如果她坚称自己没错,或者认为自己做得对,那么原谅会更困难。
2. 你是否能接受她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即使她是你母亲,她也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原谅可能是接受她这个不完美的人,包括她的缺点和曾经的伤害。
3. 你是否能区分“原谅”和“遗忘”? 你不需要忘记她所做的事情,它会成为你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原谅是放下这份伤害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假装这件事没有发生。
4. 原谅是你能否继续和你母亲有关系的关键吗? 如果你觉得无法原谅,是否意味着你将彻底断绝关系?或者你是否能找到一种方式,在保持距离或边界的前提下维持一定的母子/母女关系?
5. 你是否真的想原谅? 不要因为社会压力或别人的看法而强迫自己去原谅。你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现在无法原谅,那就允许自己有这个情绪。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

你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处理这件事:

1. 表达你的感受: 和你信任的人(朋友、伴侣、其他亲戚)倾诉你的痛苦和愤怒。如果可能,你也可以尝试和你母亲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在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告诉她她的行为给你带来的伤害有多大,以及你为什么感到愤怒和失望。
2. 设定健康的界限: 即使你选择原谅,也需要为你们未来的关系设定清晰的界限。例如,你不会允许她再次干涉你的重大人生决定;在涉及你个人选择的事情上,你希望她尊重你的意愿。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感到非常痛苦,无法自行消化,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你处理创伤和情绪。
4. 关注自己的未来: 尽管这件事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不要让它完全定义你的人生。专注于你现在可以控制的事情,包括你目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规划。你的未来仍然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5. 给自己时间: 处理这样的创伤和情感需要时间。不要对自己施加压力,允许自己慢慢来。你的感受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关于原谅的几种可能态度:

彻底原谅: 你能够放下过去的伤害,并且愿意以开放的心态继续和母亲维系关系。这不代表她以前做的是对的,而是你选择不再被这份伤害所困扰。
有限的原谅/接纳: 你可能无法做到彻底的原谅,但你可以接纳她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并且愿意在保持一定界限的前提下继续和她保持联系。你不再因为这件事而对她充满怨恨,但你们的关系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修复,或者永远无法回到过去。
不原谅(至少现在): 你认为她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你无法或不愿原谅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如何处理与她的关系,包括保持距离。

最重要的是,你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 你有权利感到受伤、愤怒和失望。决定是否原谅,以及如何原谅,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个决定应该基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而不是任何外部的压力。

这是一个艰难的旅程,请善待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中填志愿的时候,我的分数只够重点高中的普通班,我要去,我舅动用关系改成了县高重点班,让我后悔莫及。

现在高考结束了,我很明确表示:除了计算机和师范以外的专业不考虑。

然后他就跟我爸妈洗脑,让我做警察,并联合向我施压。

我一点都不想做警察,一点都不想。

我记得是刚能填志愿那天吃饭时,他们跟我施压的,我爸妈直接说:“你不听舅舅的我们就不供你读书了。”我当场翻脸,指着我舅,眼里满是恨意。

“XXX(直呼我舅的名字),你不要不懂装懂了好不好?初中的时候你说,没有关系,去重点高中永远只能在普通班,还不如县高学习氛围好,结果呢?跟我分数一样,去重点高中的朋友表示那里有明确的人才选拔制度,只要你靠努力,就可以去重点班,根本不需要什么关系,我完完全全可以做到!而我呢?来了你所谓的重点班,学习氛围mad跟shi一样。”

“初中你想决定我人生走向,大学你还想?”

说完,我直接拿出手机,花了五分钟左右填完志愿(预先考虑好的),直接锁定,把手机甩给他们看,直接回房间。

当时,有很多老师也在场,他们高中三年都是看着我拼的,也许是他们第一次看我发火。

我不想人生就被一个看了几份资料就口嗨的人定义。

有时候,家长,只是一群年龄大的人而已,他们也许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但他们懂的不一定有我们多。如果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综合考虑个人能力,就业前景的,个人兴趣等等的,然后志愿被改,你就不该原谅。

我现在和我舅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我爸妈填志愿的第一天晚上来跟我说,让我再考虑考虑警察(他们不知道志愿锁定后改不了),我就说:

“志愿已经改不了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做警察,我要么去当老师要么学计算机,你们大不了就不供我读书呗,我自己想办法。”

我当时已经做好出远门打暑假工的准备了,我怕什么啊?我靠自学学会了PS,以前假期经常去广告公司帮忙一月5K+,本身具有写作天赋,自己挣学费,自己养活自己还是勉强能做到的。

我爸妈见我态度坚决,还是不放弃跟我说当警察的各种好,有什么事也可以照应一下之类的。还说要动用关系看看能不能改我志愿。

“你们再逼我我会恨你们一辈子。”

我爸妈听到了,就叹了口气说随你了,然后表示不管你学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如果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高考志愿填报这种决定未来人生走向的事情,被篡改的人没有资格寻求你的原谅。

我舅虽然是我亲舅舅,但我不打算原谅他,身份不能是你掌控我们人生的护身符!





7.16更新:

正月剃头的评论居然那么多人赞??

那就剃呗。

7.17更新:

woc?!!

正月剃头居然是那个意思??

原谅我现在才看懂!!

我好像还真剃了(完全不知情)........不过不是正月,应该....没事吧?

我舅毕竟还是我舅啊,罪不至此!!

是我孤陋寡闻了!!

7.28更新

要学物理师范.......

弱弱地问一句:

会秃顶嘛?

user avatar

谢邀。

我妈没改我的志愿,她改的是我的文理科。当年选文理,我要选文科,我申请一次她给我撤回一次。

当时真是太绝望,我语文单科年级第一,英语前十,数学连格都及不了,因为我有一些障碍没办法做计算题。所有老师都支持我转文,我一个个去求她们劝我妈,但是我妈就是不听,我甚至直接去教务处去找校长,但是家长不同意我就是不行。

闹了半个月,我还是留在理科,真的都快疯了。然后她骗我文转理不可能,但是理随时可以转文,大学学文科也不迟。

我信了,毕竟我上大学之前就没碰过智能手机。

我拼命刷题,最后数学总算能及格,高考考了100整,理综也有220多。加上我语文英语两科超常发挥,两科全校第一,在3000多人中拼了个年级前七十,可以稳上我心仪的大学。

然后我发现我刻在课桌上,写在所有笔记本封面,抚摸了无数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招理科生

这他妈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我妈早就想好了要把我弄去读“来钱快”的那些金融、信息专业

这一次轮到我骗她了。我偷偷把我的志愿改去我想要的大学,然后大一就转专业。

那一年,我转专业笔试第一,面试倒数倒数第一。不是我有什么问题,是文学院原则上就是不接受理科生。

于是第二年我又去了,还是笔试第一,面试成绩出来以前,我去找院领导,找院长,找教授老师,连教授都说我太不容易了。

最后我成了我知道的唯一一个理科转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

现在已经顺利毕业,拿到想要的工作,正在在职读研。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我要说的是,自己强大最重要,要勇敢,坚强,百折不挠,办法总比困难多,父母的伤害只是一时,不要自暴自弃,跨过挫折。

这是一部分,但我还想说的是:

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我经常痛苦憋屈到拿刀割自己才能撑下来。刀割的伤口太显眼就用针扎。

我曾经暴饮暴食到150斤,又厌食暴瘦到75。

大腿上的生长纹和伤痕层层重叠,在大夏天也只能长裙遮掩。

长期失眠彻底毁掉了我的皮肤和头发,我现在日常通勤也需要浓妆和假发。(就比如这篇回答,就是又一次崩溃到凌晨三点还没法入睡的我写的)

长期吃药也摧毁了我的记忆,我曾经十五分钟背春江花月夜,二十分钟背琵琶行,半小时背离骚。现在正常完成工作完全依赖备忘录。

所以,她可以改我的志愿,我不会被轻易毁灭

但我恨她一辈子,永远也不可能原谅她。

现在我工作几年了,除了春节那三天不回家,也不跟她讲一句话。

———————————分割————————

本来是深夜发疯痛苦的产物,没想到观看突然暴增了这么多倍。

因为当时发泄比较多,所以有些细节没有说。现在平静下来之后看到很多人关心也有人有些疑问,我就补充在下面。

首先要说的是,关注这个问题的大概应届考生比较多,但我也简单提到过一句“高考过后已经过了将近十年”,我参加都是将近10年以前的高考。而且各地的高考政策不同,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所以我说的文理分班包括高考科目、志愿填报都是基于当时当地的情况,与现在有很大不同。

取消文理分科的概念都是七年前才开始提出施行的,在这之前文理科的分科基本是泾渭分明的,当年教育部对学校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规范,为了升学率数字好看,我所熟知的几所高中都非常卷,理论上要求高二分文理科,实际上我们高一进校一个月就分了,而且分科后,理科班是一节课都不上那三门文科课程的,全部分给理化生,考试也不考政史地。

一直到三四年前才开始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施行六选三。

在这之前,理科只学理,考试只考理,从分科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了选择。罢考罢课这些骚操作是不可能的,罢了也不可能转科,班主任根本不会等到下次周考让你拉低班平均分,就直接被踢出实验班。我又不傻,怎么可能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学校的良心要“某个学生发展”还是要“好看的平均分”。

另外还有一些小问题

比如问:哪些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招理科生的?

嗯,清北复旦浙大这些我确实考不上,但是并不妨碍我用羡慕的眼光看过,当年都不招。

而我更具体的是想考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全国六个部属师范大学都不招理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理科生的大学基本已经是垫底的211了,我就没再往下看。

最后综合考虑,才决定先去好点的大学再转专业。

(当然,进大学才发现,汉语言文学王牌专业也意味着老牌专业,文理分科的意识更深入人心,排斥理科的现象也更严重。)

还有问:既然喜欢汉语言文学为什么不读到博,反而大学毕业就出来工作了?

我也想读博啊,以后也会读博的。但是我读研没有学费呀。只有先工作把钱赚了才能谈别的。

还有问后续:我妈后悔没有?

这个嘛,刚回答的时候我原本写了后续,但同样是考虑这里,可能应届考生未成年人比较多。我就掠过一些人心阴暗的部分,我只能说基于我家的具体情况,我确实采取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因为我必须要让我妈后悔,再也不敢再犯,才能保证我日后做更多的事都不再受干扰。

她也确实如我所料非常后悔,至于是真的觉得做错了还是无法忍受我这样激烈的“报复”,最终目的达到了,也没必要深究了。

还有建议我不要陷在仇恨当中,让痛苦毁灭自己

我理解您的意思,道理自然是这个道理,也感谢您的关怀。但是您看,我的痛苦仇恨算是我心理疾病的一部分了,失眠自残这些尚不能自我控制,更遑论自我和解这种高层次的目标。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评价我是一个相当温和,遇事向前看的人。我妈当年其实也是看准了我这一点,无论怎么逼迫我,只要木已成舟我不可能自暴自弃,就只能向前看。就像当年一样,把我逼去理科,我一样会拼命学学出来,如果真的不幸被逼去学了讨厌的专业,我还是会努力学。再往后无论是工作、婚姻,凡事成定局都只能恪尽职守。就像下面有些答主说的“恨就恨呗”“不原谅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自我和解”“向前看”这些标准答案并不是解决我现实问题的答案。我想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大一部分家庭的可悲之处:我的温和理智退让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欺瞒哄骗,反而是我阳奉阴违,激烈地反抗、大闹乃至报复,才能获得一个独立人的地位。

——————————分割线———————
两天没来都上万赞了!受宠若惊!

但我自己心里清楚,这篇回答文字一般,也没讲出什么新颖的道理,之所以被赞得多不是因为回答得好,而是因为感同身受的人多,所以赞越多,越难过吧。


既然又有新的疑问我还是再补充一些吧。

首先还是既然喜欢为什么不一直读研读博,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其实并不想回答,读研读博对于任何人而言都算重大人生转折,我需要考虑来自经济、就业、婚姻、自我价值实现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而这篇回答作为我十年来求学生活的总概括,受众是网络上完全陌生的人,我不可能把我当时生活中每条细节都讲清楚,之前举经济原因是因为这点最简单易懂,经济原因也不止学费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不要抓着我没有一路读书读到博士这点明里暗里地暗示我也没有多爱我的专业。

并不是只有放弃一切,忽视其他所有的热爱才配叫做热爱!

也并不是只有最极端的热爱才配得到理解和尊重!

所以如果想了解考研相关信息请私戳,如果坚持认为“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抱歉,请直接点“踩”吧,谢谢。

而且,赣啊啊啊啊啊啊,因为赞得高加上经历特别,我被大学学妹认出来了啊啊啊啊啊

发病的牢骚被现实朋友看到简直社死瞬间啊啊啊啊

最近拿妆容掩盖体重变化,剪短掩饰严重脱发的小借口也被原地戳穿了呜呜呜

别问了别问了,真的是真人真事,都被认出来了,好尴尬啊啊啊


还有很多问报复方式的

说简单点,就是pua那套,孤立她,反复强调她的错误,让她内疚,打击她,否定她。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需要技巧,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大多都与家庭隐私相关,这也是我不想说的原因。


还有问我凭什么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我妈可能是对的,她在拯救我而我早晚挨生活毒打

首先,我一年级就开始住校,她一直在别的城市工作,家长会都没人给我开的。直到我初三,她才回来,说要尽母亲的责任,接下来就是搞文理科那事。她并不了解我的情况,只是根据她当年的经验自以为是地干扰我的人生。

其次,我从小一个人没人管,从每周的学习计划到未来的人生安排都靠自己自觉。我从二年级第一次要求写有关梦想、未来的作文开始,就认真思考,制定了明确的人生计划,现在也已经一步步实现了当初的计划。

我智商正常且有理想、有规划、肯付出,凭什么不可以有点自信呢?


最后有些说“家长巴不得孩子当老师稳定”还有直说“当老师屈才”的。

首先,我不喜欢这句话的潜台词:“当老师都只是为了稳定。”我人生大半时间都在学校里,老师是我最主要的教育者,我又亲身走过教育的弯路,所以虽然说起来肉麻,但是我真心热爱教育这一行,甘心为教育奉献终身。

况且,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民族的基业,我大学室友——厦大的硕士,我的高中同桌——北大的直博生,都打算投身教育,我们喜欢孩子,这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她们都没觉得自己屈才,我更不觉得。

难道读这么多书出来反而狭隘到只觉得赚大钱,变身资本家压迫别人才不屈才?


另外说我极端的。

您是对的,我的医生和我都这么觉得,现在还在调整治疗中。


最后站在教师的角度对评论区提到的教育现状做一些补充

学校的乖乖女好学生也分两种,一种是家里开明、尊重孩子且重视教育的,这种孩子的乖巧是明理懂事、善解人意,外向的开朗大方不做作,内向的温柔善良不卑不亢,成绩也拔尖,能包揽年级前三的往往都是这种孩子,这类孩子是会跟家长顶嘴的,有理有据,很多时候家长说不过他们,只能找老师安慰开导自己。

另一种“乖”是家里高压逼出来的,与其说是“乖巧”不如说是“听话”,他们真实的自我一直被忽视被打压被深深埋藏起来,看起来表现很好,但内心深处却始终埋着一颗雷,随时可能被压垮然后爆炸。近年来,被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今年带两班100人不到,就出现了8例,其中四人都是“乖乖女”“好学生”,家长可以炫耀的“骄傲”。这四人明显比另外四个严重,从发病到出现躯体化症状到自杀自残的速度极快,病情难根治,易反复。我很早之前带过一个孩子,高考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去了名校有前途的专业,但是他遗书说:智商让他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悲剧,自尊又让他无法接受庸常乏味的人生,家人的高压又磨灭了他独立的勇气,对自己未来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看不到希望,最终自杀。

并且出现自杀现象的年龄越来越小,我有去小学教书的同学说一年级就有自杀的学生。

目前,由于不得要领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系统的重视,我也在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出结果还要两三年,我能做的也只是最小的课题,但我相信世上有无数个“我”在努力,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推着历史的车轮让它往前进。

我小学语文老师说:勇敢的人,一边流泪一边从伤口处开出花来。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语文的原因吧——它把我们一生需要的道理早早教给我们,静静等着我们成长、领悟、践行。

这也是我能想到的践行这条道理最好的方式了。

user avatar

我妈是86年上大学,她本来可以上北大的,结果上了南师大。就是因为外公到学校不经商量把她的志愿由北大改成南师大,结果她高考超北大线三十多分。

为什么改成南师大?因为师范上学花钱少。

也因为我妈是三个女儿中的老二,农村家庭,难免有些重男轻女。

这是她一辈子的遗憾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不知道从何答起。

所谓的不能原谅,你想干什么呢?和他断绝关系吗?还是一辈子也不理他?所以不要骗自己,这个事情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到后来你只能原谅。因为对于自己亲妈的这种关系来说,你不原谅你又能怎么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没有讨论该不该的意义。因为说该或不该都不重要,到最后我们都会选择原谅和放下。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有意义的是基于已经改了专业的这个事实往下怎么走,这才是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讨论是你把你原来要报什么学校的什么专业和现在报了什么样的专业,拿到知乎上来大家先看一下,因为,你和你妈都可能是片面的,也许你一开始的想法过于幼稚,而你妈帮你报了一个现实中比较好的选择,以后你的路会走的平坦一点,这也说不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种情况的概率可能更高。包括我自己在内,当我高三的时候,对于大学专业的选择与自由,以后从事的方向基本上的理解都是模糊,片面的。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报,更是莫名其妙的逻辑。未来的专业方向并不需要你兴趣爱好层面喜欢。

所以没准你还应该感激他。具体是什么专业你可以拿出来让大家看一下。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觉得讨论在已经改了的情况下,怎么走下去才是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个已经改了的专业,往下好好去学,以后考研以后找个好点的工作,还是在大二的时候申请转专业。都是更有意义的考量。花太多力气在这里讨论该不该原谅,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站在上一个人的角度上,他们都是本的一种风险规避的姿态来进行专业选择的,在他看来大富大贵不重要,吃得饱穿得暖,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避免一些肉眼可见的重大风险才是重要的。也就是他们倾向于给你构筑一个比较高的下限,至于上限多高,他们并不关注。而翻译过来,如果帮你选择了这个专业,能够真的实现他所想象的规避较大风险,构筑较高下限的话。那你原不原谅他根本就不在意,哪怕你从此不再理他和他断绝关系,只要能够帮你避免那些他认为比较严重的风险,他就是心甘情愿心满意足的。从这个意义上想,我觉得也没有必要谈原不原谅了。

user avatar

2021年09月12日,失眠,故继续完善此回答。

------------------------------分割线-------------------------------

2021年07月31日,失眠,故完善此回答。。。

本人目前决定复读,并且已居家备考一段时间。可能的话九月份会去复读学校,因为我并不想去我父母给我找的复读学校,只要没脱离他们的关系范围,他们就有操作的余地。

在备考的空余时间,本人尝试挣了一小笔钱,虽然远远不够复读费用,但是基本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评论区基本上看了,在此给出几个问题的回复。

问:为什么不举报父母和班主任?

答:不是本人不想举报,是本人真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请律师啥的真的对本人而言承担不起,况且还要考虑即使举报后父母和班主任串通一气产生的连锁反应,毕竟本人刚成年,本人并没有太大的信心能够完美无伤的搞定那些“老油条”。

问:为什么不举报湖北省招生办的密码重置?

答:本人认为“考生本人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来到县市区招生办进行密码重置”这一规定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本人此次高考志愿被更改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招生办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这一规定工作办事,加上“家长伙同班主任串通一气,联合谎称考生密码已忘记”这一点再利用纪委的关系等,工作人员有极大的可能相信这个谎言,从而进行密码重置。因为本人亲自去重置的时候亲眼目睹过招生办工作人员的重置流程,只需要两样东西——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至于是不是本人真的就是个摆设。虽然本人希望可以加上手机验证码或者人脸识别来完善这一举措,但是湖北省招生办具体实施到位的时间真的是2022年6月吗?本人十分怀疑。

问:为什么不起诉本县公安局(派出所)?

答:这个真的就很……本人去公安局请求立案侦查的时候,他们让联系招生办(踢皮球),可我就是从招生办出来的(皮球踢回去),然后他们说询问了更改人,听闻是我父亲还说这是家庭矛盾问题,沟通一下(然而并不能改变高考志愿被改的事实),我再次强调还有他人协同作案,他们说,录取结果未出,还未造成恶劣的结果,不予立案。其中一个老干警还说自己办案几十年,这根本不是违法犯罪行为,我是真的笑了,是不是本县公安局除了杀人放火其余都不用管呢?沟通无果之后他们让我去法院起诉,好家伙,我爹就在法院工作,这不让我自投罗网吗?这样的执法组织,与其费心费力去纠正,倒不如让他自取灭亡。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问:明年高考父母再改志愿怎么办?

答:今年去招生办重置的时候注意到对面就是一家比较豪华的酒店,本人计划填报志愿的时间全部去住酒店,携带好个人证件和一台笔记本电脑24h监控,同时如果发生今年的行为会争取拿出更加完整详尽的证据予以起诉,大概率明年考的比今年好,父母应该不会干涉,但警惕性不能降低,以上。

------------------------------分割线-------------------------------

2021年07月10日,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条新闻:

对此我更加无法理解湖北本县的公安局竟然不受理我的报警,我手头证据齐全却被告知不属于派出所公安局的管辖范围?现在联系考试院查看登录日志也没有任何必要了,凶手已明确,不需要浪费时间。

我个人希望高考志愿填报制度还是尽快完善为好,不然类似本人经历的这种恶性事件还会继续发生。

---------------------------以下是原回答----------------------------

本人高考前就满18岁了,所以对此很愤懑。

我不会原谅我的父母,永远不会。

好好的合工大计算机,去不了了,心里硌应。

目前已知的信息是联系人修改后是我父亲的个人信息,提前批名单里出现了我的姓名,微信转账记录表面我母亲给班主任转了1000元人民币。

而我父亲本身就在纪委那边工作,对于他这种知法犯法的行为我无法理解,加上我母亲对班主任这种行为,我觉得涉嫌贿赂(我不知道金额够不够立案标准)。

本人的安保意识是非常到位的(自己的手机号,自己的笔记本填报志愿,初始密码修改成新密码且新密码与本人信息无关不可能被猜到,笔记本的开机记录只有自己,笔记本的开机密码,人脸识别,都只有自己知道,并且出事的时候人在外面,准考证和身份证都在自己身边的背包里面),可密码还是被改了,由此可见招生办说的本人持有准考证和身份证才能修改完全是无稽之谈。

本人相信,只要班主任给我的父母提供足够的个人信息(班主任有准考证号),我父母肯定有我的身份证号,再谎称我密码忘记,提交招生办重置密码,即使对方怀疑,也有父母监护权代理监护人行使同意权,但是百密一疏,我高考前已经成年,被监护人(本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未成年人成年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成年精神病人恢复健康状态时,监护即告终止。

总不能我还有精神病吧?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他们难不成还开一个假的精神病证明?

就为了决定我人生的轨迹?

目前本县的法院不想去,一是没钱,二是他们都是我父亲的熟人,我估计也不会帮我起诉。

现在我想有人分析一下我的状况,我父母和班主任能判多久?

user avatar

感谢我继父。

我妈当年差几分就可以上外国语大学。差的几分可以拿钱补,相当于自费大学生。但是我姥爷没同意,一是家里没钱,二是觉得没啥出息。我妈就中专毕业了。

我高考的时候,我妈一直逼我填外国语大学。什么语种都行,只要是外国语大学。可是我对外语一点兴趣都没有,甭管什么语言,什么国家,我就是没有兴趣,我也没有语言方面的天赋。但是我妈认为我有,我高中的时候要选一个第二外语,我选的是日语,因为他有汉字啊,因为其他要么是俄语要么是法语,要么是泰语,猜都猜不会。日语背会五十音图剩下全靠猜,怎么都能及格啊。我妈就觉得我有语言天分,逼我报外国语大学,一哭二闹三上吊我姥姥被折腾的犯了几次心脏病。

我继父就断了家里的网,把电子设备锁了起来,把我送到他妈妈家,叫我哥回来守门,叫他弟弟家的女儿守着我,有事儿随时给他打电话。然后告诉我这不是高中初中那样怎么都能读,这是你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接下来的四年八年乃至半辈子都要靠今天的这一哆嗦。这是你将来谋生的手段,是你开阔眼界的机会,是你实现人生目标和梦想的机会。你必须自己做选择。

后来他也没劝我妈,领着我妈去医院门口站了三天,又去殡仪馆门口呆了三天,我妈就放弃让我念外国语了。

我后来读研读博,一帆风顺。明年就毕业了。

user avatar

我当过北方某省的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辅导员。

我有个学生,他的妈妈把他给害惨了。

他是2016年高考,以高出录取分数线70分,本来可以就读985学校王牌专业的高考分数就读了我们学校(双非普通一本)的化学专业。

他本来填志愿填的都是985学校,而且想学计算机,然后他妈妈不知道听了哪里的鬼话,也不知道从哪里偷了他的志愿平台的密码,给他第一志愿改成了省内的双非师范大学,因为他高中化学成绩最好,所以都不商量一下就直接给他填了化学专业,还说读师范将来可以回来当老师。

可是他根本不喜欢化学专业,从大一开始他妈妈就隔三差五给他打电话灌输要回家考个编制当老师的理论,他跟我说精神几乎崩溃,也无心学习,就混日子,后来他也懒得接他妈妈的电话了,然后他妈妈就隔三差五给我打电话,搞得我这个辅导员每次反复劝他妈妈不要老想着控制孩子,要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但是没用,下次还是老样子。

去年他大四毕业,他要跨考计算机的研究生,初试高分过线我也恭喜他,然而疫情期间他待在家里线上复,他妈妈的神操作简直看得我目瞪口呆:他复试那天是躲在家里锁着房门进行的,他妈妈在他开始汇报讲话的时候直接把家里的网给断了。还在外面拼命制造响声,扰乱线上面试的流程,然后,,他复试就凉了。

毕业以后,我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