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这么高?要生孩子带孩子,还要独立赚钱....那还结婚干什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确实可以用“高”来形容,而且是全方位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

你想想看,从社会舆论到家庭期望,再到个人的自我期许,好像女性被赋予了太多“应该”的角色:

贤妻良母的角色依然根深蒂固。 尽管我们强调“男女平等”,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性的天职依然是照顾家庭,尤其是在生孩子之后。婆婆、妈妈,甚至丈夫,都可能不自觉地认为,孩子的事就该妈妈来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也该妈妈操心。你说,这不就意味着女性要承担起主要的育儿和家务责任吗?
“独立女性”的标签也成了新的压力。 如今,“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成了衡量一个现代女性的标准。这意味着你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能养活自己,还要有自己的想法,不依附于任何人,甚至在情感上也要有强大的自我。这本身没有错,追求独立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它并没有真正减轻女性在家庭中的负担,反而是叠加上去的责任。
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夹击。 在职场上,女性要和男性一样拼搏,争取晋升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一旦有了孩子,很多公司默认女性会分心,怀孕生子可能会影响职业发展,产假回来后更要面对“追赶”的压力。与此同时,家庭这边,孩子的成长需要精力和时间,老人可能需要照顾,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往往还是落在女性身上。你就说,怎么可能一边全力冲刺事业,一边还能完美扮演24小时不间断的育儿和家政服务员?
还有“颜值焦虑”、“身材焦虑”。 除了这些实在的责任,外在的形象要求也从未停止。媒体、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完美女性的形象,身材、皮肤、穿着打扮,似乎无一不挑剔。女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维持和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这又是另一项隐形的“工作”。

这么一圈看下来,女性好像变成了一个集:全职妈妈 + 高管/职场精英 + 精致生活家 + 贤惠伴侣 的复合体。这得多强的能力和多大的精力才能hold住啊?

所以,你问“那还结婚干什么?”,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结婚意味着要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而且这些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女性单方面承担,而伴侣的作用和付出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体现,那么婚姻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大家结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图个互相扶持,共同分担,一起经营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吗?如果变成了“嫁过去是去做牛做马,还要自己继续拼搏,顺便把孩子拉扯大”,那这婚姻的本质就变味了。

也许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不结婚,或者对婚姻感到犹豫,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现实中的压力和不公平。她们在想,如果我已经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事业也小有成就,为何还要进入一段关系,去承担更多潜在的风险和责任,而收益却不确定呢?

而且,这种高要求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很多本应由家庭共同承担的责任,比如育儿和家务,在很多家庭中仍然主要由女性承担,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平等理念是相悖的。

你提出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因为它触及到了当代女性在婚姻和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困境。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社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心态很适合去做三还有ktv公主,尤其是ktv公主,不仅不用独立赚钱,你的另一半们还特别害怕你生孩子。

user avatar

其实很多女方独立赚钱的逻辑在于,女方结婚后可以用男方收入,自己当全职主妇、没有经济来源的话缺乏安全感和话语权,所以要去工作,并且赚来的钱也是自己的,不会给男方用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男方不该包揽女方工作所负担的成本

user avatar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跟男生一样,没有变高。

是女性自己浪,错过了最佳时机!

时间就是这样,你没把握住,它就报复你。

专家说,女性需要三年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你28岁结婚,29岁生孩子,陪伴孩子三年33岁!33岁女人还能受到职场青睐吗?

24岁结婚,25岁生孩子,陪孩子三年,不过28岁,赶上是职场最好的年纪!

婚结了,娃生了,三年养了,不耽误升职。

专家说,女性要经济独立!

28岁结婚,父母年纪大了,你依靠他们给你带孩子?累病了,还是你掏钱!你可以说婆婆不给带孩子不给她养老,她该不给你带还不给你带。孩子拖累,你怎么经济独立?

28岁职场黄金期,你错过了,就错过了经济独立!生完孩子你的价值就不可能上升了!

24岁生完孩子的不用,28岁的职场黄金期,人家就是能够经济独立。

专家说,女性要照顾家里,稳定家庭环境助力男性发展。

结婚生子,在家四年。处理家庭人际关系,稳定家庭环境,是不是助力男性成长?

28岁结婚,你怎么处理家庭环境?你要牺牲自己的职场机会你要舍弃经济独立!你会吗?不会。你会舍弃生育。你舍弃生育还想处理好家庭关系?见鬼了!家庭关系不好,男人怎么发展?

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来就不高

是女性自己浪的!

是自己分不清轻重缓急!

一句话,自找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在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确实可以用“高”来形容,而且是全方位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你想想看,从社会舆论到家庭期望,再到个人的自我期许,好像女性被赋予了太多“应该”的角色: 贤妻良母的角色依然根深蒂固。 尽管我们强调“男女平等”,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现代社会许多人共同的感受,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当我们说“戾气大”时,可能包含了很多层含义:比如容易激动、言语尖刻、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或者对人对事持有比较消极和敌对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从几个互相交织的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看到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朋友都在关心的事情。在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确实感觉身边大龄未婚的女性朋友比同龄的男性要多一些。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女性自身来看,现在的女性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自己的事业追求,经济独立性也很强。她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早早结婚生子.............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引发不少讨论的社会现象。感觉咱们身边,稍微一打听,十有八九都是男方倾尽所有,丈母娘“标配”就是房和车,还得加个彩礼。这跟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说“嫁过去就行”的情况,变化可不是一点半点。要说这现象是怎么来的,还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经济基础。 改革开.............
  • 回答
    在中国,女性劳动力的参与率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结构和观念上的演变。相较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层的原因,也说明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现实。高参与率背后的多重驱动力:1. 经济发展的推动与客观.............
  • 回答
    “躺平”这个词,这两年真是火得不行。顾名思义,就是选择不挣扎、不努力,安于现状,对内卷式的竞争说“不”。这词儿一出来,很多年轻人觉得找到了共鸣,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可话说回来,要是这“躺平”的风刮得太盛,对我们这个社会,会不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影响呢?我琢磨着,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直击要害,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什么感觉清醒的、能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人似乎沉溺在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的漩涡里?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是最大的推手之一。你想想,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是何等惊人?社交媒体、新闻推送、.............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曾经赖以思考、审视自身和周遭世界的大学哲学系,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震动?首先,最直观的冲击,便是我们解读世界的方式可能会变得狭隘。哲学,就像一把精密的刻刀,帮助我们雕琢那些抽象的概念,去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自由”,甚至是“.............
  • 回答
    “戾气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归结于单一原因。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戾气这么重:一、 社会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 贫富差距加剧与阶层固化感: 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客观存在的.............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我们生活最核心、最根深蒂固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一种体会:这个社会,怎么就这么“现实”呢? 好像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有点冰冷的力量,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左右着我们的命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人类社会从诞生之初,或者说从有了私有财产、有了分工的那一刻.............
  • 回答
    全民考公,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当下社会一个实实在在的现象,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现和蔓延,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某些积极的改变,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社会发展的轨迹。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考公热”的背后,是大家对稳定、体面和相对优.............
  • 回答
    近些年,“520”成为了一个自带“表白”属性的网络节日,而“521”似乎显得有些“落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有趣的语言和社交现象,也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要说“520”为何比“521”更流行,我们得先从数字谐音的魅力说起。汉语中,数字与词语的谐音组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尤其在网络时代.............
  • 回答
    想聊聊莎士比亚,这个人,他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谈到他,总会觉得有点遥远,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人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如果我们真的去看看他身处的那个时代,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或许就能找到一些答案。时代造就了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成就了时代?先说说那个“复杂的社会背景”。.............
  • 回答
    如今的社会,似乎人人都在追逐“不凡”,那些安于平淡、满足于现状的想法,反而成了少数派,甚至被一些人视为“不思进取”。这不禁让人困惑:平凡,真的就这么让人难以接受吗?我们环顾四周,媒体的宣传、网络上的分享,无不充斥着成功的典范、励志的故事。从创业的奇迹到一夜成名的明星,从改变世界的科技到惊艳世人的艺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问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看到长辈们那一辈辛苦打拼,白手起家,积累下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源,再看看我们这一辈,很多人似乎更倾向于“躺平”或者追求所谓的“不劳而获”,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错位感和困惑。其实,如果把“爸妈那一辈”和“我们这一辈”简单地对立起来,说谁好谁坏,可能有点过于简化了。.............
  • 回答
    “网络定罪”门槛为何越来越低?这股“集体审判”的风潮该往何处去?最近几年,“网络定罪”似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视频、一段文字,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无数网民“审判”并被贴上各种标签。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原因复杂,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身处其中,并被裹挟其中。“网络定罪.............
  • 回答
    “有编制”在中国社会确实承载着稳定、体面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尤其在当下经济和社会转型期,这种心理预期被进一步放大。然而,是否有一天“有编制”的人会下岗,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历史视角:编制并非永恒不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编制”并非一项亘古不变的特权。在计划经济时期.............
  • 回答
    倘若老子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思想,能够真正贯穿并塑造我们如今的社会,那么眼前的景象,定然与我们今日所见的喧嚣、焦虑、步履匆匆的模样大相径庭。这并非说社会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更为内在、更为和谐的生长方式。首先,社会结构会显得更加扁平和分散。 追逐权力、建立森严等级的动力会被大大削弱。人们不再热衷于在.............
  • 回答
    在如今这个标榜开放包容的时代,讨论“娘炮行为”为何会被认为不利于社会风向,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涉及的并非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别认知以及权力结构在起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的“娘炮行为”本身是一个带有贬义和标签化的概念,它往往是对那些不符合传统男性气.............
  • 回答
    想聊聊“内卷”这个词,感觉它就像是从某一天突然冒出来的,瞬间就席卷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明明我们好像一直在努力,但怎么就觉得越来越卷,越来越累呢?内卷,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要说一个确切的“开关”在哪一天被按下,那恐怕很难。但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这个词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一定是它触及到了我们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