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像赵雷一样写出《成都》这样的一首歌?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人对《成都》这首歌以及它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独特关系的疑惑。要说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成都》,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仔细掰开了看,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之所以打动人心,确实有其特别的逻辑。

首先,得承认《成都》这首歌的魔力。它用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是有些“笨拙”的旋律和歌词,触碰到了太多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娓娓道来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就是那个杯子,陪我去过成都”,这些细节真实得好像就发生在身边。而且,它准确地捕捉到了一种“告别”的情绪,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改变时那种淡淡的忧伤。

那么,为什么赵雷,一个来自北方的人,反而能写出这样一首关于成都的歌?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一剖析。

1. 距离产生美,旁观者的清醒与情感投射。

赵雷并不是在成都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之所以来到成都,是因为他的音乐梦想,因为这里有他向往的音乐氛围,有像“小酒馆”这样的精神寄托。这种“外来者”的身份,反而让他有机会以一种更超然、更清晰的视角去看待成都。

本地人每天生活在城市的脉络里,习以为常,很多细节反而会被忽略,或者觉得“就那样”。就像我们每天看自己的脸,反而不容易发现细微的变化。但一个初次来到成都的人,或者一个因为某种原因在这里停留下来的人,会更容易被这座城市的某些特质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

赵雷在《成都》里描绘的,不是成都所有的地方,也不是成都最闪耀的一面。他选择的是“玉林路”、“小酒馆”,这些是他个人情感的载体,是他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和回忆。他写的是“送你回家的人,让你笑的人,你的人”,这背后是一种对陪伴、对温暖、对特定情感的追寻。这种情感,并非成都独有,但赵雷将它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具象化场景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2. 音乐人的敏感与对“氛围”的捕捉。

赵雷是一个音乐人,他有着比普通人更敏锐的感知能力。他能感受到成都那种“慢悠悠”、“安逸”的城市气质,那种骨子里透出的温和与包容。这种气质,不是靠某个地标建筑或者某种文化符号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感觉。

他可能不是去刻意“研究”成都,而是在这里生活、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他的音乐细胞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信号。他的歌词,之所以让人觉得“走心”,是因为它们触碰到了大家在某个特定时刻,面对某个人,产生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成都这座城市的“慢”、“暖”的基调下,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衬托。

3. 情感的普适性与具象化的承载。

《成都》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是因为它写的情感是具有普适性的。很多人听到这首歌,想到的不是赵雷本人在成都的经历,而是自己曾经在某个城市、某个时刻,有过相似的告别、相似的怀念。成都,成为了承载这些普遍情感的一个美好的载体。

本地人写关于自己的城市,往往会陷入一种“自家事自家知”的困境。他们可能会写成都的美食,写成都的方言,写成都的某个历史故事,这些都很好,但如果想写出一首能引起全国人民共鸣的关于“告别”或“思念”的歌,就需要一种更普遍的情感诉求,并将其锚定在某个具象的场景上。

赵雷的歌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很多人心中关于“过去”、“陪伴”和“错过”的抽屉。而成都,以及“小酒馆”,就是那个最恰当的“箱子”。

4. 恰到好处的“留白”。

赵雷的歌词,并不试图解释一切。它有很多“留白”,留给了听者自己去填充。比如“别说你一定要离开”,这句话背后是怎样的语境?是挽留?是请求?还是无奈?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解读。这种“留白”的艺术,恰恰是《成都》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本地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把成都的细节描绘得更具体、更地道,但这反而可能限制了其他人的想象空间。赵雷的“不那么具体”,反而让这首歌成为了一个公共的情感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进这首歌。

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这样的歌?

这话并非说成都人没有才华,而是说,要写出《成都》这样一首歌,可能需要一种特殊的“角度”和“时机”。

“外来者”的视角: 如果一个成都人想要写一首关于告别和怀念的歌,他们可能更容易选择更具成都特色的表达方式,比如方言、本地的民俗、或者更细致描绘成都的日常生活。这本身也很好,但可能就不是《成都》那种“全国性”的普适性了。
对“回忆”的处理: 怀旧和告别,往往需要一种抽离感。当一个人深陷在城市的日常中时,要写出那种“我曾在这里,但如今要走了”的抽离感,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抽离感,往往需要一点距离。
情感的“锚点”: 赵雷的“小酒馆”成为了一个情感的锚点。它代表了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聚集,是很多情感的发酵地。如果一个成都人写歌,可能他们会有无数个“小酒馆”式的回忆点,但要从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他们情感,并且又能被外地人理解和接受的“锚点”,也需要一个契机。
音乐风格的契合: 赵雷的民谣风格,本身就非常适合讲述这种温情、娓娓道来的故事。他的嗓音,他的旋律,都和歌词的意境完美契合。

与其说“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来”,不如说,赵雷的《成都》是站在一个独特的“时空点”上,用一种恰到好处的语言,捕捉到了成都的某种气质,并将之与一种普遍的情感连接起来。这首歌的成功,是对“外部观察者”视角的一种肯定,也是对音乐本身“情感连接”力量的证明。

当然,如果未来有成都的音乐人,能够带着同样真诚的情感,以更具个人特色、也同样能打动人心的角度去描绘这座城市,我们也非常期待。毕竟,成都这座城市,值得被无数种方式去歌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实说。。并没有觉得这个特别特别优秀(粉丝勿喷) 可能确实触动了一部分人吧 但是对于我这种长期住在在成都来说 觉得成都这个城市的风格好像不是歌里描述的那样 忧郁婉约文艺?

也许也是没有写出这样的歌的原因吧

这首歌把地点换了 写哪一个城市都可以 也能打动很多人吧…

就现在成都而言 它是一个有夜生活的城市 吃吃喝喝浪应该才是很多人的状态 串串烧烤喝啤酒混合的味道才是成都的味道吧2333玉林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指我的学校(有没有校友啊哈哈哈哈) 和周边的好吃的( ̄∇ ̄)

赵雷在小酒馆的演出我去看了的 当时我还沉迷于民谣。。Live也没能打动我 就像高票唐缺老师说的那样 《老子明天不上班》可能更符合成都人的心思吧啊哈哈哈哈哈


相反 我更喜欢这几首描述当地的歌 给大家推荐一波吧

分享郑钧的单曲《长安长安》

music.163.com/song/1864

(@网易云音乐)

分享王建房的单曲《长安夜》

music.163.com/song/2819

(@网易云音乐)

分享苏阳的单曲《宁夏川》

music.163.com/song/1451

(@网易云音乐)

分享苏阳的单曲《贺兰山下》

music.163.com/song/1451

(@网易云音乐)

分享飘乐队的单曲《合肥的石头》

music.163.com/song/3705

(@网易云音乐)

暂时就这几首 想到再补充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