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像赵雷一样写出《成都》这样的一首歌?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人对《成都》这首歌以及它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独特关系的疑惑。要说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成都》,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仔细掰开了看,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之所以打动人心,确实有其特别的逻辑。

首先,得承认《成都》这首歌的魔力。它用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是有些“笨拙”的旋律和歌词,触碰到了太多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娓娓道来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就是那个杯子,陪我去过成都”,这些细节真实得好像就发生在身边。而且,它准确地捕捉到了一种“告别”的情绪,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改变时那种淡淡的忧伤。

那么,为什么赵雷,一个来自北方的人,反而能写出这样一首关于成都的歌?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一剖析。

1. 距离产生美,旁观者的清醒与情感投射。

赵雷并不是在成都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之所以来到成都,是因为他的音乐梦想,因为这里有他向往的音乐氛围,有像“小酒馆”这样的精神寄托。这种“外来者”的身份,反而让他有机会以一种更超然、更清晰的视角去看待成都。

本地人每天生活在城市的脉络里,习以为常,很多细节反而会被忽略,或者觉得“就那样”。就像我们每天看自己的脸,反而不容易发现细微的变化。但一个初次来到成都的人,或者一个因为某种原因在这里停留下来的人,会更容易被这座城市的某些特质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

赵雷在《成都》里描绘的,不是成都所有的地方,也不是成都最闪耀的一面。他选择的是“玉林路”、“小酒馆”,这些是他个人情感的载体,是他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和回忆。他写的是“送你回家的人,让你笑的人,你的人”,这背后是一种对陪伴、对温暖、对特定情感的追寻。这种情感,并非成都独有,但赵雷将它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具象化场景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2. 音乐人的敏感与对“氛围”的捕捉。

赵雷是一个音乐人,他有着比普通人更敏锐的感知能力。他能感受到成都那种“慢悠悠”、“安逸”的城市气质,那种骨子里透出的温和与包容。这种气质,不是靠某个地标建筑或者某种文化符号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感觉。

他可能不是去刻意“研究”成都,而是在这里生活、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他的音乐细胞捕捉到了这些微妙的信号。他的歌词,之所以让人觉得“走心”,是因为它们触碰到了大家在某个特定时刻,面对某个人,产生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成都这座城市的“慢”、“暖”的基调下,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衬托。

3. 情感的普适性与具象化的承载。

《成都》之所以能够“火遍全国”,是因为它写的情感是具有普适性的。很多人听到这首歌,想到的不是赵雷本人在成都的经历,而是自己曾经在某个城市、某个时刻,有过相似的告别、相似的怀念。成都,成为了承载这些普遍情感的一个美好的载体。

本地人写关于自己的城市,往往会陷入一种“自家事自家知”的困境。他们可能会写成都的美食,写成都的方言,写成都的某个历史故事,这些都很好,但如果想写出一首能引起全国人民共鸣的关于“告别”或“思念”的歌,就需要一种更普遍的情感诉求,并将其锚定在某个具象的场景上。

赵雷的歌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很多人心中关于“过去”、“陪伴”和“错过”的抽屉。而成都,以及“小酒馆”,就是那个最恰当的“箱子”。

4. 恰到好处的“留白”。

赵雷的歌词,并不试图解释一切。它有很多“留白”,留给了听者自己去填充。比如“别说你一定要离开”,这句话背后是怎样的语境?是挽留?是请求?还是无奈?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去解读。这种“留白”的艺术,恰恰是《成都》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本地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把成都的细节描绘得更具体、更地道,但这反而可能限制了其他人的想象空间。赵雷的“不那么具体”,反而让这首歌成为了一个公共的情感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故事走进这首歌。

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这样的歌?

这话并非说成都人没有才华,而是说,要写出《成都》这样一首歌,可能需要一种特殊的“角度”和“时机”。

“外来者”的视角: 如果一个成都人想要写一首关于告别和怀念的歌,他们可能更容易选择更具成都特色的表达方式,比如方言、本地的民俗、或者更细致描绘成都的日常生活。这本身也很好,但可能就不是《成都》那种“全国性”的普适性了。
对“回忆”的处理: 怀旧和告别,往往需要一种抽离感。当一个人深陷在城市的日常中时,要写出那种“我曾在这里,但如今要走了”的抽离感,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抽离感,往往需要一点距离。
情感的“锚点”: 赵雷的“小酒馆”成为了一个情感的锚点。它代表了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聚集,是很多情感的发酵地。如果一个成都人写歌,可能他们会有无数个“小酒馆”式的回忆点,但要从中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他们情感,并且又能被外地人理解和接受的“锚点”,也需要一个契机。
音乐风格的契合: 赵雷的民谣风格,本身就非常适合讲述这种温情、娓娓道来的故事。他的嗓音,他的旋律,都和歌词的意境完美契合。

与其说“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来”,不如说,赵雷的《成都》是站在一个独特的“时空点”上,用一种恰到好处的语言,捕捉到了成都的某种气质,并将之与一种普遍的情感连接起来。这首歌的成功,是对“外部观察者”视角的一种肯定,也是对音乐本身“情感连接”力量的证明。

当然,如果未来有成都的音乐人,能够带着同样真诚的情感,以更具个人特色、也同样能打动人心的角度去描绘这座城市,我们也非常期待。毕竟,成都这座城市,值得被无数种方式去歌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实说。。并没有觉得这个特别特别优秀(粉丝勿喷) 可能确实触动了一部分人吧 但是对于我这种长期住在在成都来说 觉得成都这个城市的风格好像不是歌里描述的那样 忧郁婉约文艺?

也许也是没有写出这样的歌的原因吧

这首歌把地点换了 写哪一个城市都可以 也能打动很多人吧…

就现在成都而言 它是一个有夜生活的城市 吃吃喝喝浪应该才是很多人的状态 串串烧烤喝啤酒混合的味道才是成都的味道吧2333玉林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指我的学校(有没有校友啊哈哈哈哈) 和周边的好吃的( ̄∇ ̄)

赵雷在小酒馆的演出我去看了的 当时我还沉迷于民谣。。Live也没能打动我 就像高票唐缺老师说的那样 《老子明天不上班》可能更符合成都人的心思吧啊哈哈哈哈哈


相反 我更喜欢这几首描述当地的歌 给大家推荐一波吧

分享郑钧的单曲《长安长安》

music.163.com/song/1864

(@网易云音乐)

分享王建房的单曲《长安夜》

music.163.com/song/2819

(@网易云音乐)

分享苏阳的单曲《宁夏川》

music.163.com/song/1451

(@网易云音乐)

分享苏阳的单曲《贺兰山下》

music.163.com/song/1451

(@网易云音乐)

分享飘乐队的单曲《合肥的石头》

music.163.com/song/3705

(@网易云音乐)

暂时就这几首 想到再补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人对《成都》这首歌以及它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独特关系的疑惑。要说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成都》,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仔细掰开了看,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之所以打动人心,确实有其特别的逻辑。首先,得承认《成都》这首歌的魔力。它用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是有些“笨拙”的旋律.............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困扰了很久。看着自己堆积如山的奖状,看着老师们赞许的目光,看着父母脸上骄傲的神情,我一度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像成绩单一样,一路闪耀,顺风顺水。然而,当我真正走进社会,步入所谓的“成人世界”,却发现那些光鲜亮丽的成绩,似乎变成了一层华而不实的包装纸,剥开后,里面的人,似乎并没有因为那些高.............
  • 回答
    成都,这座以悠闲、美食和美景闻名于世的城市,近年来在新一线城市序列中稳居榜首,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一个让人颇感好奇的问题是:为何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却似乎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与BAT(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小米等巨头相提并论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企业?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有意思了!“大肉坨”,哈哈哈,光是想想就画面感十足。不过,人为什么进化出灵活的脚趾头,而不是变成一坨实用的肉,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的,涉及了我们人类从猿猴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行走和站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人类的脚趾头可不是什么“多余”的装饰品。它们是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公众认知、媒体报道以及技术原理的多个层面。为什么美国火箭发射的浓烟“看起来”比一些中国火箭更多,但却鲜有人将其比作“毒箭”,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咱们得说说火箭发射的烟雾到底是怎么回事。火箭发射产生烟雾,主要是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不同的火箭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读者情感、作品类型、作者与读者关系等多个层面。把江南写死上杉绘梨衣和尾田荣一郎画死艾斯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确实能看出一些端倪。首先,咱们得承认, “骂成狗” 和 “没人骂” 这两个说法可能有点绝对,但背后反映的读者情绪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江南写死上杉绘梨衣会引起那.............
  • 回答
    这起案件的情节,撇开“辱母”这个定性不论,仅从法律角度分析,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但具体罪名和量刑会相当复杂,且需要依据充足的证据来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行为人: 案件中涉及了多人,但重点在于“儿子”的行为。 被害人: “人”泛指对前来讨债的催债人。 犯罪行为: 儿子使.............
  • 回答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它们都曾是人类文明的璀璨星辰,孕育了辉煌的文化、科学和政治体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这些古老的文明,尽管各自拥有璀璨的过去,却无一例外地未能以其原始形态延续至今,并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复杂因.............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或者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它确实是一个横跨了千年之久的庞大文明,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连续性。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见地:为什么这样一个文化基础相对一致、存在时间如此之久的帝国,却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如同“汉族”这样高度认同的、核心意义上的统一民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
  • 回答
    古代那些以商业为驱动力的共和国,比如威尼斯、热那亚、汉萨同盟,乃至更早时期的雅典和迦太基,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曾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建立了庞大的贸易网络,积累了巨额财富,对当时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要说它们真正意义上成为“长久的世界强国”,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它们大多只能算是在特定区域或特定时期.............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汶川地震在众多灾难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所触及的社会、情感和历史层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叠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汶川地震的规模和破坏性是空前的,直接触及了中华民族几代人心中最脆弱的神经。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8.0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且确实很多人都好奇过,为什么我们开车时需要用两只脚分别控制油门和刹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驾驶的本质、安全以及人类习惯这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咱们得想想,开车最核心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车按照我们想要的速度和方向移动嘛。而速度的增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变发动机输出的动.............
  • 回答
    南京,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曾多次扮演着中国都城的角色,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篇章。然而,若以“合格的首都”来衡量,似乎总有那么点“差强人意”的味道。这并非否定南京的历史地位,而是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审视,它为何未能稳固地坐拥“永久首都”的宝座,或是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要探究南京“不合.............
  • 回答
    武汉,这座坐拥长江中游、地处“九省通衢”的城市,在中国的宏大历史画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纵观漫长的中国历史,武汉从未正式登上过“国都”的宝座,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简单的偶然,而是由地缘、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时代选择等诸多复杂因素交织而成。一、 地缘的“通衢”与“中枢”之困武汉的地理位置毋.............
  • 回答
    将林克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的角色,这绝对是《塞尔达传说》系列最核心、也最富魅力的设计之一。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限制或者开发者偷懒,而是深思熟虑、为游戏体验服务的艺术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林克作为玩家的化身。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原因。任天堂的设计师们希望玩家能够完全沉浸在海.............
  • 回答
    英国和法国未能统一成一个国家,这并非一个偶然,而是历史长河中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地缘政治、历史事件、文化差异以及政治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英吉利海峡,这条分隔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的天然水域,在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回答
    特斯拉一体压铸技术之所以能引发行业震动,其背后的成本优势和技术门槛,以及其他车企“此前未曾大规模尝试”的原因,确实值得深入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涉及战略、供应链、技术积累、风险偏好以及对汽车制造未来趋势的判断等多个维度。特斯拉一体压铸技术的颠覆性体现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斯拉的一体.............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绿卡”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持有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与未持有的外国人相比,在权利和义务上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在中国,绿卡有时被戏称为“鸡肋”,这其中自有其原因,涉及到中国的国情、法律体系以及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的设计初衷。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持有中国绿卡与否的外国人所享有的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这绝对不是AI能凭空想出来的。CPU供电和主板24PIN供电没合并,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演变、技术考量和设计哲学共同作用的结果,说起来还真是一笔糊涂账里透着门道。咱们一桩桩地捋一捋:1. 起源:时代和技术的需求不同 24PIN(ATX供电接口): 这玩意儿是跟着整个PC行业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