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赵云到底是武将还是文臣?成都武侯祠中,赵云似乎是文臣之首?

回答
赵云到底是武将还是文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化视角。关于他在成都武侯祠的地位,更是引发了不少探讨。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赵云毫无疑问是一名杰出的武将。

从史书记载来看,赵云的身份和功绩都集中在军事领域:

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了他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之战力退曹军等一系列英勇事迹。他以过人的武艺、沉稳的判断和忠诚的品格赢得了曹操的赞叹和刘备的器重。他的作战能力在当时三国名将中名列前茅,被誉为“一身是胆”。
统兵作战: 赵云不仅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也承担着统兵和领军的任务。他曾经督领蜀郡、永安等地,负责后勤和防务,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能力。
镇守一方: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多次派遣赵云作为副将,或者让他独自镇守后方,例如箕谷之战,就是赵云的独立作战。这说明他不仅能听从指挥,也能独立完成军事任务。

那么,为什么在成都武侯祠中,赵云的形象有时会被解读为“文臣之首”呢?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五虎上将”的地位和争议:
在传统的“五虎上将”说法(演义小说中的说法)中,赵云位列其中,虽然具体排名有争议,但他的军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五虎上将”这一说法并非出自《三国志》,而是源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正史《三国志》中,陈寿并没有将五人明确列为“五虎上将”,而是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列为“蜀汉五虎将”,赵云则被单列在《赵云传》中,评价为“时人称之曰虎臣”。这本身就说明赵云的地位与关张马黄略有不同。
尽管如此,在民间影响力巨大的《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其武勇与地位都被极大地提升。

2. 赵云的“智勇双全”和“忠诚谨慎”的品格:
赵云不仅仅是勇猛,更重要的是他具备非凡的智慧和审慎的判断力。在长坂坡,他能准确判断形势,寻机而动;在汉水,他能以疑兵之计退敌。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
更重要的是,赵云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沉稳和极高的忠诚度。他不像关羽那样有张扬的个性,也不像张飞那样容易冲动,他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但事事周到的执行者和参谋。
在很多关键时刻,赵云能够提出宝贵的建议,例如劝谏刘备早立太子,以及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能够准确地评估形势,提出谨慎的意见。
这种“智勇双全”和“忠诚谨慎”的品格,使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文臣的某些优秀品质——深谋远虑,顾全大局,善于谋划。

3. 成都武侯祠的特殊布局和文化解读:
成都武侯祠是中国纪念诸葛亮的主要场所,但同时也供奉了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备的蜀汉群臣。
武侯祠的布局和塑像往往会根据历史地位、功绩和民间影响力进行安排。在主殿以外的其他殿宇或者配殿中,会按照一定的逻辑来陈列重要的历史人物。
关于赵云“文臣之首”的说法,可能更多地源于某些解读或者特定的展陈方式。 通常来说,在武侯祠的主殿,主要体现的是刘备、诸葛亮等核心人物。在旁边的配殿,会陈列蜀汉的重要大臣和武将。
如果说赵云在某个特定的角度或某个特定的殿内,其位置看起来像是“文臣之首”,那可能是一种艺术处理或象征意义。例如,如果是因为他与诸葛亮关系密切,并且在某些时候扮演了辅助、进谏的角色,或者因为他的品德与文臣的气质更接近,而得到了特别的礼遇。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史学界和历史研究者,普遍认同赵云的“武将”身份。 武侯祠作为历史遗迹,其陈列也会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认知。在主流的武侯祠布局中,赵云通常是被列为重要的武将配享,而非与文臣并列甚至凌驾于文臣之上。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种“文臣之首”的说法,可能源于某些旅游宣传、民间传说或者个人解读,是一种对赵云性格和作用的拔高或侧重。 例如,有人可能看到赵云在武侯祠的塑像,感受到他那种儒雅、沉静的气质,与一般武将的粗犷形象不同,从而产生了“文臣”的联想。

总结来说:

史实上,赵云是一名杰出的武将,他的功绩和身份都属于军事范畴。
“五虎上将”的说法主要来自《三国演义》,在正史中赵云的地位与关张马黄略有不同。
赵云的“智勇双全”和“忠诚谨慎”的品格,让他具备了某些吸引文臣气质的特质,使得他在人们心中拥有更复杂的形象。
关于“成都武侯祠中赵云是文臣之首”的说法,可能是一种非主流的解读、艺术象征或民间传闻,并非普遍认同的历史评价或武侯祠的官方陈列逻辑。 在大多数情况下,赵云在武侯祠中仍是以蜀汉重要武将的身份受到祭拜。

所以,当我们谈论赵云时,更准确的说法是他是一位集勇武、智慧和高尚品德于一身的杰出将领,他所展现出的某种沉稳和洞察力,超越了单纯的勇猛,因此在人们心中拥有非常独特和崇高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赵云是武将之首,你认为他是文臣可能因为他和孙乾站在一起,这确实是个很奇怪的事。

武侯祠的布局如下

刘备殿∶刘备、刘谌

诸葛亮殿∶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

东偏(关羽)殿∶关羽、关平、关兴、周仓、赵累

西偏(张飞)殿∶张飞、张苞、张遵

文官廊十四文臣∶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武将廊十四武将∶赵云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问题1.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排序是杂乱无章的,显然不是根据官职大小或出仕时间排列的。甚至孙乾位列武将廊,黄忠排序第七,这是非常奇怪的。

重塑

其实,武侯祠在明末清初因战火被毁,在康熙年间重建后,刘备殿两廊的人物塑像经重塑,形成两边各12尊的布局。其排序是以中为尊,依官职、功绩向两边排列。

因为两廊的北端没有与刘备殿连接,是断开的。既然刘备位于正殿,两廊所附文武名臣,如朝廷礼, 他们只能从中间道路去轴线大道上殿,拜见先帝。所以黄忠赵云居中,按官职就座,是正确的。

改制

道光年间,四川名儒刘沅对塑像位次进行了一次大调整。他选一批贞良死节臣子的塑像增塑。如张南、冯习、傅肜等,尽管他们事迹简单,史书无传,因是壮烈战死而被增塑。

同时还在两廊北端各增修一间房屋与刘备殿连接,形成以北为尊的格局。然后在新建的房屋处各增塑两尊像。东廊为庞统简雍,西廊是赵云孙乾

排列混乱

经调整,两边塑像增至各14尊,均以北端为首,文臣以庞统居首,武将以赵云为先。但是,当时没有全部推倒重塑,只是局部调整,原以中为尊的形式也被局理保留,所以黄忠仍然居中,使得位次混乱。由于没有全部推倒重塑,只是局部调整,所以前后所塑之像的大小不同,差异用尊卑难以解释。使两廊文臣武将相互混杂,如文臣中有武将傅肜,武将中有文臣孙乾

问题2.为什么没有刘禅?

杜甫在成都时,看到过刘禅庙,写下“可怜后主还祠庙”的诗句。

《宋史》记载“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由此证明,宋朝有刘禅祠,蜀地的主帅蒋堂曾下令砍伐刘备墓、江渎祠的柏树,并毁刘禅祠。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蜀先主祠, 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挟即武侯祠,东挟即后主刘禅祠。蒋公堂帅蜀,以禅不能有保土宇,因去之。”看来销毁刘禅祠,是因他投降所致。

问题3.为什么没有法正?

这个问题与刘沅的整修有关,康熙年间重修的武侯祠是有许靖法正刘巴存在的。但道光年间改制时,刘沅取缔过一些塑像。比如无传记载的李彪张虎,德行有亏的法正,同朝不同心的许靖刘巴

惠陵之侧为武侯祠。两庞祀诸臣,旧有李彪、张虎,于传无稽。而法正报怨于眶毗,刘巴、许靖之辗转而轻生,皆不得为昭烈纯臣,特偕为正之。——《汉昭烈庙从祀功臣记》

法正真惨!

问题4.为什么没有糜竺、伊籍?

我们知道《三国志·蜀书·许糜孙简伊秦传》中的六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其中孙乾简雍秦宓在武侯祠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刨开被除名的许靖,为什么没有糜竺伊籍?

糜竺不在大概有两方面原因∶

1.在汉朝商人地位低下,难入庙堂∶

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

2.糜竺的好弟弟糜芳叛变导致关羽身死荆州失陷,虽然刘备没有追责糜竺,但这在当时的社会境况下是连带责任。

糜竺真惨!

伊籍不在的原因猜测∶

伊籍随刘备奔波,参与制定《蜀科》,被封昭文将军,以他的地位没理由不在。但塑像时也要考虑到人物在民间的影响力(毕竟虚构人物周仓都在),或许是伊籍的事迹在民间少为人所知,这才导致这位昭烈纯臣没有塑像,很是可惜。

武侯祠就是这样随历史的变迁,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了今日的布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赵云到底是武将还是文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化视角。关于他在成都武侯祠的地位,更是引发了不少探讨。首先,我们明确一点:赵云毫无疑问是一名杰出的武将。从史书记载来看,赵云的身份和功绩都集中在军事领域: 勇猛善战,战功卓著: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了他长坂坡单骑救.............
  • 回答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一位真实存在、功勋卓著的将领,他的形象远比后世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神化形象要更加立体和真实。以下是从正史《三国志》等史料中梳理出的赵云的形象和事迹:一、 早期经历与初露锋芒: 出身与初步仕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的早期经.............
  • 回答
    关于赵构在靖康之变后未能救援开封,以及他当时的心境和客观处境,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去感受当时北宋朝廷内外的真实状况,以及赵构作为皇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难抉择。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令人扼腕的时刻: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
  • 回答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人,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提及赵括,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往往是“纸上谈兵”,以及长平之战中他指挥的赵军惨败。然而,将赵括仅仅定性为“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未免过于片面,甚至有些冤枉。要理解赵括,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审视他的生平、家庭背景、所处时代以及长平之战的具体情况。一、 赵括的家.............
  • 回答
    关于赵梦玥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关注网络直播和电竞圈的朋友都不陌生。她曾以“冯提莫”的闺蜜、以及“DNF”游戏主播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给许多人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要评价她这个人,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义,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公众形象都是多维度的,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和理解。从早期直播生涯来看.............
  • 回答
    赵薇事件,说起来也够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网上那些所谓“黑幕”的说法,信不信,真的得看你怎么理解了。我尽量给你梳理梳理,也说说那些传言到底是怎么回事。事情的起点:一系列的风波要说赵薇事件,其实是一个时间跨度挺长、涉及面也比较广的事情,不是某个单一事件。概括来说,主要有这么几个层面的争议和负.............
  • 回答
    关于赵敏是张无忌妾室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匪夷所思的解读。我们不妨来仔细扒一扒,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得出这么个结论的。首先,得承认,这观点本身就够“清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妾”这个地位,可不是随便什么女人都能上的,它背后牵扯到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荣耀赵明关于 Magic V 是“一部到位”的实用性折叠屏手机的言论,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这番言论的底气,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成熟度与产品力打磨的自信: “一部到位”的含义解读: 赵明所说的“一部到位”,并非指这是第一款折叠屏手机,而是强调Magic V在用户最关心.............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是一个对历史略知一二的现代人,魂穿到曹爽或者赵构身上,想要“中兴”曹魏或者大宋,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首先,咱们得掰扯清楚,为啥说难。为什么是曹爽和赵构?咱们先来看看曹爽。他接手曹魏政权的时候,虽然表面上是权臣,但实际上,.............
  • 回答
    要辨明赵宋是否为沙陀人,我们需要从历史记载、家族渊源、族群构成等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历史人物出身、民族构成演变、以及史料解读的复杂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沙陀人”的定义和历史背景。沙陀人是一个起源于西突厥语族的一个部落,在中原历史上活跃于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他们以勇猛善战著称,其首.............
  • 回答
    赵鹏,这位中国足球曾经的希望之星,当年的“国奥三少”之一,他的位置一直是球迷们讨论的热点,尤其是在他职业生涯后期,关于他能否胜任中后卫的问题,更是反复出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他的技术特点、身体条件、足球智商以及他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角色来深入剖析。身体条件与天赋:首先,赵鹏拥有作为中后卫非常重.............
  • 回答
    说到张无忌爱赵敏,这确实是个能引起不少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张无忌对赵敏的感情,怎么说呢,就像是那种“我就是喜欢,理由不重要”的纯粹,但仔细想想,他又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爱得死去活来非你不可的性格。所以,那些“闭眼吹”的人,他们看到的,或者说他们“图”的,可能更多是一种张无忌内心深处对自由、对真诚的渴.............
  • 回答
    关于《倚天屠龙记》新修版结局赵敏被设套放弃张无忌,以及金庸先生在其中是否夹杂了“私心”的讨论,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新修版结局的细节,然后才能尝试去解读金庸先生的创作动机。新修版结局的赵敏,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旧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私奔,留下了一句.............
  • 回答
    赵云,这位常被誉为“一身是胆”的常胜将军,在三国乱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长坂坡的七进七出,到汉水之战的空营退敌,赵云的身影几乎贯穿了刘备集团崛起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三国后期却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被委以重任,仿佛被“雪藏”了一般。这背后.............
  • 回答
    说赵云在低端局“虐菜”能力强,但在高端局就显得乏力,这在很多玩家的经验中都有体现。与其说是赵云不行,不如说是在不同水平的对局中,他的优势和劣势被放大的程度不一样。下面咱们就掰扯掰扯,为啥会出现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赵云的核心定位和技能机制。赵云是个战士,但又带有刺客的属性。他的核心输出来自技能连.............
  • 回答
    金军南下,直指江南,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建康(今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甚至一度追着宋高宗赵构逃到了明州(今宁波)。眼看江南唾手可得,为何后来却选择了撤军北返,没有像后来的清军那样一鼓作气,彻底征服南方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等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
  • 回答
    刘备魂穿赵王,这可真是个惊天动地的变故。你想啊,他原本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贩夫,靠着一身仁德和三寸不烂之舌,从一介草民一步步爬到了汉中王的宝座。如今,他却一下子变成了大秦帝国最憋屈的储君,肩负着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国家的命运,而且还面临着战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败仗——长平之战。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 回答
    如果孙权(东吴开国皇帝)换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位置上,南宋的历史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地理与战略环境 孙权时期: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战略目标是北伐中原,建立统一政权。 赵构时.............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让人忍不住去琢磨的假设。赵构,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真要被套换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中,站在朱祁镇被俘的那一刻,他会怎么做?会不会像朱祁镇那样,被俘后竟然跑到瓦剌营帐门口,对着他们的首领叫“开门”?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弄清楚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登基的时候,北宋刚被金人灭了,他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