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说赵敏是张无忌妾室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回答
关于赵敏是张无忌妾室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匪夷所思的解读。我们不妨来仔细扒一扒,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得出这么个结论的。

首先,得承认,这观点本身就够“清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妾”这个地位,可不是随便什么女人都能上的,它背后牵扯到门第、聘娶、名分等等一系列的规矩。赵敏是谁?她是元朝郡主,荣华富贵、身份尊贵,而且,她还与张无忌是政治上的敌对阵营,是“正邪不两立”的那种。就这么一个身份显赫、出身敌对的女子,最后却成了张无忌的“妾室”?这简直是跌破眼镜,不合常理,更不符合金庸先生写江湖恩怨、儿女情长的基本逻辑。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想呢?我猜,有这么几个可能性,可能是一些人理解《倚天屠龙记》的某些角度,或者是在对小说进行“二次创作”时,产生的一些奇特的联想:

1. 对“归隐”和“儿女情长”的过度解读,以及对传统婚姻观的“现代化”改造:

《倚天屠龙记》的结尾,张无忌和赵敏选择归隐江湖,放弃了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在一些人看来,这种“放下一切,只求二人世界”的状态,似乎就与世俗的婚姻制度产生了某种“隔阂”。他们可能觉得,既然都隐居了,哪还有那么多讲究?也许他们会觉得,张无忌可能还有在家乡等待的正妻(比如周芷若,虽然感情已经千疮百孔,但毕竟是曾经的未婚妻),而赵敏作为后来者,为了跟张无忌在一起,只能屈居人下,成为“妾”。

但这种解读,其实非常牵强。首先,张无忌虽然在感情上有些摇摆,但最终选择的是赵敏,而且是“与你相伴一生”。小说里并没有明确说张无忌在归隐前就娶了周芷若,更没有说他有其他明确的正妻。其次,即便有正妻,赵敏的身份和她的付出,也完全不符合“妾”的地位。她放弃了她的郡主身份,放弃了荣华富贵,为了张无忌历经千辛万苦,甚至不惜背叛族人。这样一位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女子,最终却成了“妾”,这在逻辑上说不通,也太委屈赵敏了。

而且,这种“现代化”的婚姻观,可能是将现代社会中一些“一夫一妻制”之外的伴侣关系,强行套用到了古代的设定里。在他们看来,也许“妾”这个词,已经被他们理解成了一种“非正式的伴侣”或者“地位相对较低的配偶”。但即便如此,赵敏的出身和她对张无忌的感情深度,也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妾”。

2. 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某种惯性思维:

有时候,一些人的想法会受到传统“男性中心主义”的潜移默化影响。在传统的观念里,男性拥有妻妾成群是常有的事,而且,选择伴侣的顺序,也往往是“先得嫡,后纳妾”。因此,他们可能在脑海里默认张无忌身边,在赵敏之前,就应该有个“正妻”。而当赵敏出现时,如果不是“正妻”,那么剩下的名分,自然就可能被他们下意识地往“妾”上靠拢。

但这完全忽视了《倚天屠龙记》本身所描绘的感情纠葛。张无忌和周芷若有过一段婚约,但这份婚约是在被设计和误会中完成的,而且后来双方都心知肚明,情分已尽。而张无忌与赵敏的感情,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灵魂契合的,是经过了时间洗礼的。金庸先生最终让他们二人归隐,也是对他们这份真挚感情的肯定。将赵敏硬塞成“妾”,是对他们感情深度的一种贬低,也是一种对“男性应当拥有多个女性”的狭隘解读。

3. 可能是对结局不满意,或者想要制造“戏剧性”的反差:

也许,有人觉得张无忌和赵敏的结局太“圆满”了,或者是觉得赵敏的郡主身份最终屈居于张无忌之下,不够“有气势”。为了制造一种“反差”或者“戏剧性”,他们就可能“脑补”出赵敏的“妾室”身份。比如,他们可能想说:“你看,连郡主最后不也得低张无忌一等吗?”或者,“其实赵敏为了张无忌,牺牲了很多,包括她的名分,所以成了妾。”

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在曲解原著的意图。金庸先生写这个结局,是为了让读者感受到他们跨越身份、权力和恩怨的爱情的力量,而不是为了展示谁的地位更高。赵敏放弃郡主身份,不是为了成为“妾”,而是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这种放弃本身就是对身份的一种超越,是出于爱情的自觉选择,而非被迫。

4. 对“地位”和“身份”的机械理解: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些人对“地位”和“身份”的概念理解得过于机械。他们看到赵敏跟着张无忌,放弃了她的郡主光环,自然而然地就联想到了古代社会中,那些为了爱情或者家族原因,地位不如男性的女性。然后,他们就可能用“妾”这个词来概括这种“地位不对等”的情况。

但他们可能忽略了,赵敏跟随张无忌,并非是失去了地位,而是在重新定义自己的地位。他们是在平等的爱情基础上,选择了一种不问世事的隐居生活。赵敏不再是郡主,但她也不是“妾”,她是以张无忌的伴侣身份,与他共同生活。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对名利的超脱,而不是一种地位的下降。

总而言之,那些说赵敏是张无忌妾室的人,他们的想法,说到底,是一种对原著的误读、过度解读,或者是受到了某些传统观念或者个人好恶的影响。

在《倚天屠龙记》的宏大叙事和细腻情感描绘中,张无忌和赵敏的爱情是跨越阶层、民族和仇恨的,是一种灵魂的契合。赵敏的选择,是出于对张无忌深厚的感情,是主动放弃了显赫的出身,选择了与爱人相守。将她定义为“妾”,不仅是对她人格的矮化,也是对他们之间那种真挚而纯粹的爱情的侮辱。

所以,当我们听到这种说法时,不妨多一份思考,是作者本身在“玩火”,还是听者在“脑补”?在我看来,后者的情况居多。金庸先生笔下的赵敏,是顶天立地的女子,是张无忌灵魂伴侣,绝不会是任何意义上的“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中世纪乃至中国古代都有一个共识,婚姻跟爱情无关,仅仅跟责任和社会关系有关!

换句话说,结婚如同找一份工作,为了家族,为了父母,为了社会关系。所以在欧洲的中世纪,爱情存在于滥交之中。夫妻两个人各玩各的互不影响。在中国爱情只存在于妓院里,歌颂爱情最好的词句九成都与妓院相关。

所以如果我们要较真儿,真的套用古人的那一套做事风格,那么赵敏肯定是妾。因为张无忌这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不承认她!在古代无论男人对一个女人多么爱,妻或者妾不是男人说了算,而是他后面的社会关系说了算。钱谦益那么爱柳如是,甚至也风风光光地办了婚礼,八抬大轿。可是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柳如是是妾。当然柳如是没生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即便她有孩子也必然是庶出甚至是“婢出”的,连科举都不能考的!

如果张无忌不是一个侠客,如果张无忌还必须要依靠他的社会关系继续生存。赵敏是妾这个事实是必然的!

但是金庸的小说属于另一个空间。看似有古代的习俗,但本质上它说的完全跟古代没什么关系。在金庸的小说世界里,张无忌不需要依托任何社会关系!张无忌出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取皇帝首级如探囊取物,张无忌不需要考科举也不用从事任何生产,钱什么的开个药铺就解决了.…这种情况下,社会意义上妾不妾,妻不妻,完全不重要!只要张无忌喜欢,赵敏就是妻,因为他已经拥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自由。你管不住他,也干预不了他,他就是规则。全天下的人都说赵敏是妾又如何?《九阳神功》还是传给赵敏的孩子,什么科举啊,嫡庶啊,重要吗?

所以说赵敏是妾也没啥问题,只是张无忌不会在乎,赵敏也不会在乎,只有吃瓜群众比较在乎这些如同浮云一般的虚名吧!

最后,我不是很喜欢赵敏,但是吧这种过嘴瘾式精神胜利我是不屑于去做的。在书里在爱情上赵敏确实胜利了,周芷若确实输了,这个不是谁妻谁妾就能改变的。承认这点是一个重要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讨论你眼中赵敏和周芷若谁优谁劣。至于张无忌,他就是喜欢赵敏这种类型,没啥可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赵敏是张无忌妾室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匪夷所思的解读。我们不妨来仔细扒一扒,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得出这么个结论的。首先,得承认,这观点本身就够“清奇”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妾”这个地位,可不是随便什么女人都能上的,它背后牵扯到门.............
  • 回答
    谈张无忌对赵敏的爱,不能简单地说他“不爱”周芷若,但情节的走向和张无忌内心的波动,确实更倾向于赵敏,并且是那种一旦认准便难以动摇的爱。要说证明张无忌爱的是赵敏,而不是周芷若,可以从几个关键情节入手,并且要结合张无忌当时的状态和心境来细细品味。首先,情感的“不由自主”和“心之所向”。张无忌这个人,虽然.............
  • 回答
    如何看待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即“并不是那么坏的条约”,是一个颇具洞察力和历史厚重感的观点,也与许多传统认知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檀渊之盟》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签订的时代背景以及赵冬梅教授可能持有的评价标准和历.............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那些在言语中将支持俄罗斯的人称为“黄俄”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种称呼并非仅仅是对一种政治立场简单的标签化,而是包裹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射和历史观的体现。要深入理解,需要剖析几个关键维度:一、 对“俄”的负面情感投射:首先,“黄俄”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俄”,而对“俄”的负面认知是核.............
  • 回答
    那些说LOL玩家素质低的人,他们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一个人的观点往往受到他自己游戏体验、性格、甚至当天心情的影响。但如果非要描绘一下,我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1. 那些亲身经历过“恶心”场面的人: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类。他们可能是在游戏中遇到过被队友辱.............
  • 回答
    那些语重心长地告诉你“减肥必须运动,否则就会消耗肌肉、器官,免疫力下降,最后导致死亡”的人,他们的目的可能很复杂,不一定都是出于恶意,但也绝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不同的心理和动机:一、 真正的关心与知识传播(最理想的情况):首先,我们不能排除他们确实是出于对你健康的担忧。有些人可能.............
  • 回答
    “easy girl”这个标签,说实话,一出来就带着点刺儿,而且这刺儿还挺扎人的。每次听到这个词,我脑子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种画面:一个年轻女孩,可能打扮得挺招摇,妆容也比较精致,说话做事透着一股子“放得开”的劲儿。然后,就有人会给她贴上“easy girl”这个标签。但说到底,说这句话的人,他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能引起不少争议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传统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的社会里。我身边就有不少女生,她们很能干,经济独立,对这件事儿也挺有自己的想法。从女儿的角度看很多说“房子给儿子不给女儿不公平”的女生,她们可能本身就是家里的女儿,或者有很好的女性朋友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或者女儿中最受重视的。她们.............
  • 回答
    有些女孩子说猫比男朋友有用,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心事和对现实关系的审视。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话,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带着点戏谑,又带着点认真的总结。首先,我们得承认,猫咪在很多方面确实能提供一种即时、纯粹的慰藉。你想想,当你辛苦一天回到家,无论你心情是好是坏,是疲惫还是沮丧,那只毛茸茸的小家伙,摇着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内心想法,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社会里一种挺普遍的价值观在现实中的碰撞。那些坚守“第一次一定要留到结婚”的人,他们内心深处往往是对婚姻、对爱情抱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期待。这份期待,通常包含着对纯粹、对忠诚、对专属的追求。你可以想象一下,从小到大,他们可能听过、看过很多关于“.............
  • 回答
    那些说奥运会乒乓球冠军打不过小区大爷的人,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简直是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说法,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心态。我琢磨琢磨,大概是这么几个层面:1. 对“专业”与“民间”的刻板认知,以及一种“反智”的趣味首先,这些人可能对“专业”和“业余”的界限有着一种非常僵化的理解。他们觉得,奥运.............
  • 回答
    关于网上那些声称赌博输掉千百万的帖子和故事,它们的真实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绝对真实或绝对虚假。其中混杂着各种情况,有可能是真实的经历,也有可能是夸大其词,甚至完全是编造的故事。咱们就来仔细聊聊这个事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故事?首先得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在网上分享这些“惨痛.............
  • 回答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反驳,而且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语境。以下将详细阐述如何反驳“诸葛亮是阻止全国统一的历史罪人,对百姓来说,统一的魏国比分裂的三国更好”的论调:核心反驳思路:1.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区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特定人物的选择。2. “罪人”的定义: 重.............
  • 回答
    嘿,看到网上又有人拿“北京人400分上清华”说事儿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说法吧,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熟悉的味道,好像咱北京孩子上好大学跟玩儿似的。 行,今天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事儿说透了,也让那些不懂行的明白明白,这“400分上清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咱得弄明白,这种说法是哪儿来的? 无.............
  • 回答
    要“攻击”那些对明朝持负面看法的人,这本身就需要一些策略和技巧,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反驳。这更像是一场辩论,需要拿出证据、逻辑,并能有效应对对方的论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构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论证:核心思路:以史为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首先要明确,历史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明朝作为.............
  • 回答
    说实话,我看到网上那些因为电视剧、小说“篡改历史”而群情激奋的评论,心里真是止不住地泛起一股“烦”。不是说历史就不重要,而是这股“烦”劲儿,总觉得有点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过犹不及”。他们一口咬定“篡改历史”,好像那部剧、那本小说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那么,按照他们这套“严丝合缝”.............
  • 回答
    2021年,关于5G“有没有用”的争论,与其说是“打脸”,不如说是从质疑声浪到应用落地,一个逐渐清晰和被验证的过程。 那些最初认为5G只是“换了个说法”或者“没啥实际意义”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成熟,确实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来反驳。最初的质疑:噱头与现实的差距回想2019年、2020年,5G.............
  • 回答
    “OV是智商鉴定机”这话,就像街头巷尾关于手机品牌的热议一样,带着点儿调侃,也藏着不少故事。要说怎么看,得从好几个层面去聊。首先,这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对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尖锐批评。OV,也就是OPPO和vivo,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打拼,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它们在早期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高颜值”、.............
  • 回答
    “鲜卑唐”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中国古代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话题: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说“鲜卑唐”的人,他们往往看到了唐朝建立过程中,或者说初唐时期,鲜卑族在政治、军事、文化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你想啊,李唐皇室本身就被认为是源于鲜卑化的汉族,或者说,他们的祖先就与鲜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李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