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孙权换到赵构的位置上南宋会如何?

回答


如果孙权(东吴开国皇帝)换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位置上,南宋的历史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
1. 地理与战略环境
孙权时期: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战略目标是北伐中原,建立统一政权。
赵构时期:南宋偏安江南,面对北方金国威胁,战略重心是“以守为攻”,试图通过和议维持偏安局面。
关键差异:孙权的地理优势在于长江天险与北方政权的对峙,而赵构的江南地区虽经济发达,但军事防御薄弱,易受北方政权侵略。

2. 政治基础
孙权:东吴政权建立在地方豪强基础上,军政合一,以“孙氏宗族+士族联盟”为支撑,政治稳定性强。
赵构:南宋政权建立在中央集权崩溃后,依赖江南士族与地方军阀,政治体系松散,后期出现“主战派”与“主和派”分裂。
关键差异:孙权的政权更依赖内部凝聚力,而赵构的政权则面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政治策略的可能变化
1. 统治理念与用人政策
孙权:以“重用文臣武将”著称,如周瑜、鲁肃、陆逊等,强调“联蜀抗魏”战略,注重军事与外交结合。
赵构:以“主和”为政治核心,依赖议和与妥协,导致军政腐败,士气低落。
假设变化:若孙权继位南宋,可能放弃“主和”政策,转而强化中央集权,重用主战派(如岳飞、韩世忠),推动北伐,同时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2. 继承人与政权稳定性
孙权:通过“传子”与“分权”结合(如分荆州、扬州),确保政权稳定。
赵构:继承人问题导致南宋后期政治动荡,如宋高宗赵构死后,宋孝宗赵Async(赵构之孙)继位。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更注重培养继承人(如赵构的孙子赵Async),通过联姻或分封巩固皇权,避免南宋后期的皇位之争。



三、军事战略的可能变化
1. 北伐与防御
孙权:重视北伐,如孙权曾派陆逊北伐魏国,但因曹操南征而被迫撤退。
赵构:放弃北伐,依赖和议(如“绍兴和议”),导致南宋长期处于防御状态。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坚持北伐,但需解决以下问题:
兵力不足:南宋的北方兵力(如金国)远强于东吴,需通过联合蜀汉或西夏(若存在)形成夹击。
后勤问题:江南经济虽发达,但北方战线消耗巨大,需建立完善的后勤体系(如漕运、屯田)。
军事技术:东吴的水军技术(如战船、火攻)可能被用于对抗金国,但面对金国的骑兵和重装步兵需调整战术。

2. 地方军事体系
孙权:建立“郡县制+军阀制”结合的体系,如孙权将地方军权分散给周瑜、陆逊等将领。
赵构:依赖“厢军”与“禁军”体系,但后期因和议导致军力衰退。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加强地方军权,通过“分封将领”与“中央控制”结合,避免南宋后期的“主战派”与“主和派”对立。



四、经济与社会的可能变化
1. 经济基础
孙权:东吴经济以农业为主,但长江流域的商业(如扬州、建业)发达,与北方贸易频繁。
赵构:南宋经济依赖江南稻米、丝绸、茶叶,但因长期战乱导致经济衰退。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推动江南经济开发,加强与北方的贸易(如与金国的绢马互市),同时发展水路运输,增强经济韧性。

2. 社会政策
孙权:实行“屯田制”与“均田制”,保障军粮供应。
赵构:因和议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加剧。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推行更严格的均田政策,抑制地方豪强,同时发展水利(如芍陂、都江堰),提升农业生产力。



五、外交与国际关系
1. 与北方政权的关系
孙权:与曹操、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但因曹操南征而被迫与刘备结盟。
赵构:与金国议和,导致南宋长期屈辱。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通过联合西夏、吐蕃等政权,形成对金国的夹击,或通过“联蜀抗金”策略,联合南宋(若存在)共同对抗金国。

2. 与西方(如西夏、大理)的关系
孙权:与西夏(此时为西夏)有贸易往来,但未形成战略同盟。
赵构:因金国威胁,可能与西夏结盟。
假设变化:孙权可能通过外交手段拉拢西夏、吐蕃等政权,形成对金国的多线压力,甚至可能与西夏联合北伐。



六、历史走向的可能结局
1. 短期(12世纪)
军事反击:孙权可能在1127年金国攻破汴京后,组织北伐,但因金国兵力强大,可能遭遇重大挫折(如黄天荡之战)。
政治稳定:通过分封将领与强化中央集权,避免南宋后期的皇位继承危机。
经济复苏:江南经济因长期战乱而衰退,孙权可能推动恢复生产,但需时间。

2. 中期(13世纪)
北伐与南扩:若孙权成功北伐,可能在1200年前后建立统一政权,但金国可能联合西夏、蒙古等势力反击。
文化复兴:孙权可能推动儒学与科技发展(如改进水军技术、天文历法),增强国家凝聚力。

3. 长期(14世纪)
统一或分裂:若孙权成功北伐,可能在1250年前后统一中国,但面临蒙古帝国的威胁(若金国被灭后,蒙古势力南下)。
文化影响:南宋可能因孙权的统治而成为东亚文化中心,影响东亚秩序。



七、关键问题与风险
1. 北方兵力差距:金国兵力远超南宋,孙权需通过联合其他政权(如西夏)或利用地理优势(长江天险)才能抗衡。
2. 内部腐败:若孙权采用“主战”政策,可能导致军费开支过大,引发财政危机。
3. 外部威胁:蒙古帝国崛起可能改变东亚格局,孙权需应对多线威胁。



结论
若孙权继位南宋,南宋可能摆脱“偏安”命运,转向主动北伐,但需克服北方强敌、内部腐败与外部威胁。最终可能形成一个以江南为中心、北伐中原的统一政权,或因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而分裂。这一假设下的南宋,可能成为东亚历史上一个更具进取性的政权,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使得这一假设难以完全实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我平时各种黑孙十万,但这回换孙权上去真可以。

其实,孙权只需要给岳飞封个大都督,剩下的啥也不用管。

赤壁之战之前,孙吴势力一堆投降派,他依旧主战主任用周瑜抗曹,然后黄盖一把火给曹操燎了。

孙权虽然他自己菜,但我实在想不到兵点好了,火船准备好了,然后十二道金牌把周瑜和黄盖从赤壁给召回到建业给砍了。

再说了,合肥都在你手里,你怕啥啊。

user avatar

想想辛弃疾为什么要写《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吧,想想辛弃疾为什么要大力赞美孙权吧,不就是因为他“万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吗?重点是“战未休”!抗曹不停啊!

而赵构却是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然后杀掉岳飞父子和张宪,拆散岳家军。再签订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卑躬屈膝奴颜婢膝之态实令人发指,完全可称为“完颜狗”了!孙权再不济,他的胆气也比精神肉体双萎的赵构强多了,他的所作所为绝对不至于像完颜构这样“苟”和“狗”吧!如果他当了南宋之主,南宋形势肯定比赵构掌权更好一些!

user avatar

孙权大魏吴王,赵构对金称臣;

孙权躺的江山,南宋江山是躺的;

孙权剥削很重,南宋剥削不轻;

孙权怒杀陆逊,南宋冤杀岳飞;

孙权联合辽东公孙渊打魏国打出笑话,南宋连蒙抗金抗出GG;

孙权带兵有着几乎对外百战百败的优秀战绩,南宋皇帝带兵也...好吧官家没带过兵;

孙权对内绞杀农民起义很是厉害,南宋也天天忙着杀农民;

孙权联合四川势力,南宋天生自带四川;

孙权发行大泉五千,南宋交子吸血抽髓;

孙权后事安排的朝野动荡,赵构死后国泰民安;

孙权被曹叡吓的望风逃窜,南宋一炮轰死蒙古大汗。

东吴灭亡是人心所向瞬间爆炸,南宋却能在蒙古大军压境的前提下坚持几十年;

亡国后吴臣们都在琢磨自己在晋国的官位,宋臣们和小皇帝一起在崖山殉国。

到后世汉魏两国争正统不亦乐乎,孙权在旁边默默含泪; 南宋朝则被大一统君王朱元璋亲自祭祀。

综上所述,孙权赵构整体大差不离。如果孙权做到赵构的位置上,可能有些地方还不如他。毕竟赵构至少还有合肥。



P.S.

其实南朝政府基本都差不多,孙权和蒋介石也有很多相像处。详见下文。

(有趣的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孙权比蒋介石强,合着孙权是南朝第一帝?)

地理决定生物的历史,人类亦如是。想起来其实挺可悲的。

user avatar

孙权:没有人比我更懂北伐。

孙权:什么?开局就有合肥,那我还怕个毛?

孙权:岳飞,岳飞在不在?把我的坦克车开过来,我要去金陵射虎。

金兀术:宋军之中有一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那是何人?

孙权:金兀术不讲武德,偷袭我700多岁的老同志,这好吗?这不好!


岳飞:虽然不知道陛下为什么一定要封我做大都督这么个官职,但总算把大军都交给我了,这不得起飞喽啊!


秦桧:陛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和金国讲和。

孙权:你比张昭还会说?叉出去!


孙权:金兵抓了我哥?抱歉他已经不是皇帝了,改封黑龙江桓王。

孙权:刘光世在不在,把前面的桥拆了,没事,一会万一打败了我也能骑马跳过去。

孙权:苗傅,刘正彦,让你们去趟台湾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三个月了,上月球吗,拖出去斩了。

孙权:李纲,船造好了没有,给我运个十万大军,我要北上去辽东干一票,顺便把公孙家的祖坟给扬了。


孙权魂穿赵构有诸多优势:

1.孙权热爱北伐,不会做投降派。

2.孙权会用人,能保证北伐成功。

3.赵构的身体无法生育,孙权没法搞二宫之变。

所以,完美!

user avatar

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在周瑜已经做好准备,东风已起,就要火烧赤壁的时候孙权召回周瑜然后杀掉是个什么操作。

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在吕蒙已经白衣渡江,袭击江陵成功就要在麦城俘虏关羽时孙权召回吕蒙然后杀掉是个什么操作。

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在陆逊已经诱敌深入,刘备联营,即将发动火攻时孙权召回陆逊然后杀掉是个什么操作。

我们只能称为赵构行为。

我们经常嘲笑孙权的孙十万战绩,但是这其中有太多因素了:吴国天然势力结构决定了这个政权守土积极,进攻乏力;对面镇守合肥的将领张辽能力实在强大;东吴本身是地方政权,在北方没有群众基础……

这些问题,赵构都不存在。岳飞韩世忠北伐的决心足够坚定;金国的将领能力也及不上中兴四将;金国的残暴统治使得北方百姓早就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但是赵构怂了。

孙十万作为一个梗可以开玩笑,也可以佐证孙权军事能力不咋地。但如果认真研究,一方面,这个锅不能全扣在孙权头上,另一方面,不能因此否定孙权的政治能力和他的勇气。

孙权可是敢亲自给大军断后的。孙权可是敢轻舟亲探曹营的。

赵构除了怂,还能做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别介啊。

这是我见过黑孙权最离谱的一次。

最后引用一下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的皇帝们,包括而不仅限于赵构,真是一群虫豸。

user avatar

你可以永远传唱:“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的歌谣,也可以称呼这位孙家公子为大魏吴王,并且记住他给家族二代目、江东奠基人,自己的亲哥孙策封的长沙桓王,更可以吃一吃他家孝子贤孙的千年老瓜,因为把一个人真正做过的事情讲出来不算黑他。但如果你非要把这个人和一个远不如他的同行做比较——那这不是欺负老实人是什么?

孙权的后世黑料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两个男人以及两场战争。

赢了荆州的关二爷,赢得不讲武德。输了合肥的张文远,输得光明正大。

孙仲谋没有争天下的实力,孙十万没有争天下的能力,大魏吴王没有争天下的魄力。

但即便如此,孙权的业绩也无疑在行业水准之上,他即位时江东版图为一州五郡,二十年后变为三州十九郡,三十年后定格为三十三郡。在三国杀里,孙权的人物技能叫做“制衡”,这毫无疑问是他作为君主最突出的能力,面对江左的世家大族,孙权的处理绝对高了曹刘一个等级,顾、张、陆、朱四大家族在孙权任内被钝刀子一下一下割得骨头都不剩。如果再加上平定山越、发展江南经济和海上贸易的成就,那么抛开人性这个帝王非必要素质不谈,孙权姑且算是个缺一角的六边形战士。陈寿评价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而在裴注三国志中裴松之把他晚年那些超鬼操作定性为“虽为兆乱,然国之倾覆,自由暴皓”,轻洗了一下。

那么赵构呢?一个常年与朱祁镇争夺中国古代昏君排行榜榜首的君王,一个姓氏存在争议的皇族,一个疑似被异族惊吓到后天性功能障碍的男人……自古昏君数不胜数,昏得各有千秋,但若论怂和滑跪的流畅程度,赵构绝对是千古第一份。

而南宋,恰恰是一个你稍微没那么怂,就可以翻盘的局面。

如果站在赵构位置上的是孙权,那么岳飞的结局也许不会变得更好,但他的过程、功绩一定会更精彩、更辉煌。

在靖康二年的一个夜晚,赵构在梦中遇见了一个紫髯碧眼的男人对他说:

“小子,永远不要在恶虎拍门的时候藏起你的弓,你且退下,看朕教你,射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孙权(东吴开国皇帝)换到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位置上,南宋的历史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1. 地理与战略环境 孙权时期: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与曹魏、蜀汉形成三国鼎立,战略目标是北伐中原,建立统一政权。 赵构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假设!如果我穿越回夷陵之战前,面对着怒火中烧、誓要为关羽报仇的刘备,说服他放弃伐吴,继续联吴灭曹,无疑是项艰巨无比的任务。但我深知,一旦夷陵之战开启,蜀汉精锐尽失,东吴的实力也大打折扣,曹魏则坐收渔翁之利,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将随之崩塌,这绝非诸葛亮和刘备毕生宏愿。因此,我必须步步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设想,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如果”。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想到这个点子,毕竟大乔小乔的美貌在历史上和演义里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做了,赤壁之战的走向,乃至整个三国格局,恐怕都会截然不同。咱们就来仔细琢磨琢磨,孙权把大乔小乔送给曹操,究竟会发生什么?首先,得捋.............
  • 回答
    东吴群臣依旧如常,早朝的钟声刚刚敲过,孙权早早便端坐在了御座之上,只是今日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躁动。朝堂之上,本该是肃穆的景象,然而不少官员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案几后笼罩着一层薄薄阴影的身影。孙权今日的脸色比平日里更加阴沉。他刚要开口,却见他右手猛地一挥,沉甸甸的龙纹佩剑应声出鞘,.............
  • 回答
    孙权若不袭取荆州,转而攻打合肥,这绝对是三国历史走向的一道岔路口,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天下格局。要详细说来,我们得一步步拆解这其中的逻辑。一、 孙权“不偷袭荆州”的直接后果:刘备集团的喘息与巩固首先,荆州依旧在刘备手中,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变化。 刘备集团战略地位的稳固: 荆州乃四战之地,.............
  • 回答
    孙权若在逍遥津被活捉,这绝对是东吴历史上最灾难性的时刻。孙权其人,虽然勇猛果断,但绝非那种会因为个人安危就抛弃国家利益的昏君。他深知江东的力量来源,也明白自己作为“孙吴”象征的意义。因此,在威胁下要求江东投降曹操的可能性,我认为非常低。首先,我们得分析孙权的性格和政治考量。孙权年轻时就接管了孙策的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如果孙权真的将吴国太嫁给刘备,孙刘联盟的性质和稳固程度,我认为会发生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但未必能直接等同于“更牢固”。首先,我们得明白孙刘联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什么样的存在。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政治联盟,主要的敌人是强大的曹操。吴国太嫁给刘备,这会将这种政治联盟染.............
  • 回答
    如果孙权是个女孩子,三国的故事定然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历史的车轮将沿着一条全然陌生的轨道滚滚向前。这不仅仅是性别上的一个简单转变,它牵动着政治、军事、外交乃至文化等方方面面,将三国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染上别样的色彩。一、江东风雨,性别身份带来的微妙变化首先,孙权作为女性,其上位之路必然充满了更多.............
  • 回答
    如果孙权在公元216年突然去世,这无疑会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格局中投下巨大的变数。对于刘备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机会,但能否抓住并扩大,则取决于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孙权突然去世对东吴本身带来的冲击。216年,孙权年仅34岁,正值壮年,是东吴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他的骤然离世,首先会引.............
  • 回答
    孙权若是效仿曹操册封“五虎大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假设。毕竟,“五虎大将”这个说法,严格来说是刘备集团的专属荣誉,指的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战功赫赫、威震一方的猛将。如果孙权也要效仿,他需要考虑的是当时他麾下有哪些人能与这五虎的威名相匹配,并且在孙权政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因此彻底改写,蜀吴能否联手“平分中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地理条件以及孙权和刘备各自的战略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双方实力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假设!如果孙权没有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关羽得以保全性命,并继续镇守一方,那么蜀汉的历史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在没有了“大意失荆州”这个致命的转折点之后,蜀汉的“最好结局”会是什么样子。这其中牵扯的因素太多,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展开:一、 荆州.............
  • 回答
    孙权如果当初没有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导致关羽兵败身亡,诸葛亮的隆中对,其真正实现的可能,恐怕会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完全实现。我们先要理解,隆中对并非一张空泛的战略蓝图,它有着极其清晰的地理划分、兵力部署和政治考量,其核心在于“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 回答
    夷陵之战,那可真是刘备人生中的一场惨痛劫数,若非诸葛亮早有预见,为他留下退路,那刘皇叔恐怕就真要在那把火中化为灰烬了。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万一孙权那头真就把刘备给擒了,或者干脆在他身上砍了几刀,那天下格局会变成什么样。首先,刘备一死,蜀汉政权立马要面临一场大地震。别看刘备是创始人,他虽然仁德名声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足以让历史的爱好者们茶余饭后好好琢磨一番。我们不妨穿越时空,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若是曹操或是孙权,在那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年代,得知了诸葛亮的名号和才能,他们会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性情拉扯清楚。曹操:雄才大略的鹰视狼顾者曹操.............
  • 回答
    倘若历史的洪流稍作转向,关羽与孙权联姻之事得以成全,那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强强联合”,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军事力量的深度融合,其影响将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触及政治、军事、经济乃至于文化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构想一下这场联姻的政治层面。关羽,作为刘备.............
  • 回答
    想象一下,当历史的洪流稍稍偏离了它既定的轨道,三国鼎立的格局便催生出截然不同的世界图景。孙权,这位东吴之主,若将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原,而是大胆地将触角伸向茫茫大海;刘备,这位仁德之君,若能审时度势,将他的志向寄托于温暖湿润的东南亚。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又将是何番模样?孙权的海外帝国:扬帆远航.............
  • 回答
    主公,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深吸一口气,调整一下站姿,目光直视孙权,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但又不能失了臣子的本分。)主公,近来魏国势头正盛,曹丕称帝,天下格局已定,但正是因为如此,魏国看似强大,实则隐忧暗藏。他们的根基仍在北方,对荆州、益州这些南方的土地,依然是远水难救近火。而我们吴国,依仗长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三国历史走向的核心关节。如果刘备和孙权真的能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我想这绝对会对曹魏最终统一全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彻底改写结局。但“亲密无间,毫无猜疑”这八个字,在那个勾心斗角、利益至上的乱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妨就假设这个“奇迹”发生了,来.............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设问。如果赤壁之战前,孙权真的就此一蹶不振,选择向曹操俯首称臣,那么刘备的处境,可以说瞬间跌入万丈深渊,想要翻身,难如登天。试想一下,当时刘备集团,刚经历了官渡之败,在荆州也只是依附于刘表,自身实力单薄,兵少将寡。他之所以能在赤壁之战中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甚至成为最后赢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