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陈寿会把赵云写进《关张马黄赵列传》?

回答
陈寿将赵云纳入《关张马黄赵列传》,这件事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地往里一塞就算完事儿的。这背后啊,既有他对史实的考量,也有他个人文学上的判断,再加上当时三国演义化的倾向,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有了赵云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史书的篇章里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咱们得明白陈寿写《三国志》的宗旨。他是个史家,首要任务是记录历史的真实面貌。他不可能凭空捏造,更不是写小说。所以,赵云之所以能进这列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这个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在蜀汉政权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再细掰扯掰扯。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听闻刘备贤明,便主动投奔,这一投奔,便是将近四十载的追随。想想看,从刘备颠沛流离的时候,到他最后建立蜀汉,称帝,赵云几乎全程都在。

陈寿在《三国志》里,虽然没有单独给赵云立传,把他放在了“关张马黄赵”这个组合里,但他的记载可一点不含糊,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赵云的肯定。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赵云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度是公认的。 陈寿在列传里记载了赵云“龙胆”般的勇猛,比如长坂坡之战,他单骑救主,杀敌数十,将阿斗从乱军中救出,这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你想想,当时刘备集团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赵云能做到这份上,这份功劳可不是谁都能有的。还有,在汉中之战,赵云以寡敌众,击退曹操的进攻,同样显示了他的军事实力。陈寿虽然不夸张,但他把这些事儿记录下来,本身就是对赵云能力的认可。

第二,赵云在政治上也颇受刘备信任。 他不仅是刘备的保镖,更是刘备的亲信。刘备临终前,对赵云说过这样一句话:“吾 G (gāo) 子(子)比子龙(比你,赵云)何如?” 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赵云,这可是极大的信任,说明赵云不仅武艺高强,在品德和忠诚方面也绝对是经过考验的。陈寿把这句话记下来,是在强调赵云的地位和刘备对他的器重。

第三,将他与其他名将并列,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关张马黄赵”,这五个人都是刘备集团中非常重要的将领。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早期核心力量;马超和黄忠是后来归顺的将领,虽然是后来的,但他们的勇武和功绩也足够彪炳。而赵云,是贯穿始终的一位。他论武力,不输于前几位;论忠诚,更是无可挑剔;论资历,虽然不是最早的,但也绝对是老臣了。陈寿将他与这几位一同列传,是在肯定赵云在蜀汉军事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把他放在了和关、张、马、黄同一等级别的军事人才来评价。

而且,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已经能看到三国演义化的一些影子了。虽然《三国志》是史书,但作者本身也会有自己的取舍和侧重。像赵云这样,勇猛善战、忠心耿耿、并且在历史事件中有着关键表现的人物,很容易受到后人的喜爱和追捧。陈寿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他不可能完全忽视社会大众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认知和情感。把他放到列传里,也是一种对历史人物价值的肯定。

最后,咱还得说,陈寿的这种安排,其实是很巧妙的。他没有像给关羽和张飞那样单独立传,这或许也体现了他对赵云的定位,或者说,他认为赵云虽然重要,但可能在某一方面(比如绝对的军团主导地位,或者开创性的功勋)与其他几位相比,还有细微的差距。但是,将其与这几位并列,又充分彰显了赵云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性,让他的名字不至于被历史的长河所湮没。这是一种既尊重史实,又照顾到人物整体价值的写作方式。

总而言之,赵云能进《关张马黄赵列传》,是陈寿综合考量了赵云的军事才能、政治地位、忠诚度以及他在蜀汉集团中的整体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历史的演变和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认知。这是一种对历史负责,又具有一定文学判断的史学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以赵云的生涯事迹来看,把他放在“关张马黄赵传”是最合适的。


考虑到蜀汉武将的战绩与水平,我觉得除了把赵云放到“关张马黄赵传”的最后一位之外,其实还可以写一个“赵李魏二吴袁传”。即把赵云放到首位,与李严、魏延、吴懿、吴班、袁綝同传,传评“凡此诸将,皆巴蜀之良将,刘二主之所厚待也。绥静邦域,并著威惠,拔萃出类,不亦美乎!”其实也挺合适的。


然而这传却不能这么写——几位将军里面的李严和魏延因为犯了严重错误,显然不适合和赵云一传。而吴懿、吴班的记载太少,袁綝在《三国志》中都没提到过几次,自然更加不合适。


所以赵云也只适合写到“关张马黄赵传”里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陈寿将赵云纳入《关张马黄赵列传》,这件事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地往里一塞就算完事儿的。这背后啊,既有他对史实的考量,也有他个人文学上的判断,再加上当时三国演义化的倾向,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有了赵云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史书的篇章里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咱们得明白陈寿写《三国志》的宗旨。他是个史家,首要.............
  • 回答
    要说寿屋(Kotobukiya)这个名字在日本手办界是如何一步步和“狗屋”这个有些戏谑的称呼联系在一起的,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厂商名音译问题,而是夹杂着不少玩家的心酸、期待,以及对产品品质一系列复杂的情感投射。最初,大家叫寿屋“狗屋”,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早期产品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是玩家们对于其产品线普.............
  • 回答
    三井寿这个名字,在《灌篮高手》的粉丝圈里,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少男生,包括我自己在内,提起他,总有股说不出的喜欢。这事儿说起来,倒不是因为他帅气或者球技有多么超群(虽然这两点他都有),而是他身上那种复杂又真实的东西,太能戳人心窝子了。首先,得说说他的“浪子回头”。这一点简直就是男人的终极浪漫之.............
  • 回答
    关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是否存在“往死里批判”的说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总体来说,《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是带有一定批评,但并非完全否定,更谈不上“往死里批判”。陈寿的评价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史观以及他个人的理解,对姜维的功过是非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分析。然而,如果将陈寿的评价.............
  • 回答
    在我看来,陈寿之所以选择为陆逊单独立传,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基于陆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的独特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背后,是陈寿对陆逊功绩的肯定,对其政治智慧的认可,更是对其在动荡时代所展现出的难能可贵的独立精神的褒奖。首先,从陆逊的功绩来看,最显赫的莫过于他指挥的夷陵之战。以少胜多,火烧连营.............
  • 回答
    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争议却又始终无法回避的焦点。令人玩味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便是一向以“奸雄”形象示人的曹操,以及后来为三国历史留下深刻印记的史官陈寿,都曾不约而同地将“英雄”二字冠于刘备头上。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他们对刘备本人及其.............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陈寿眼中“超世之杰”的曹操在当代评价不如某些历史人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其中包含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后世评价体系和价值观的变迁。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复杂和审慎。他身处晋朝,是以晋朝的正统性为立足点来评判前朝人物的。.............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之所以没有详细记载“甲首三千”,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涉及到史书的性质、编写的原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更侧重于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军事格局,而对于一些细节、传说或带有夸张成分的描述,则持谨慎态度,倾向于选择更具史料价值的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史学传承和评价体系的一个核心点。为什么咱们现在体制外的民间写史人,很难再达到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那样“封神”的地位?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不行”,而是时代、社会、史学本身的演进,以及评价标准的变化,共同造成的。首先,得说说那几位先贤为啥牛。 时代造就的“独一.............
  • 回答
    说起陆逊,那可真是一号人物,在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之后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你这话问得就有意思了,陈寿夸他,裴松之骂他,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陆逊:那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得志者要说陆逊,首先得记住他那标志性的“少年得志”。他出身名门,江东大族陆氏,从小就聪明好学,跟诸葛亮一样,是那.............
  • 回答
    说起陈寿与《三国志》,这可是一桩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儿。你问陈寿的史德如何?这问题可就触及到历史学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了。简单来说,陈寿的史德算不上完美无瑕,但其《三国志》之所以能被奉为正史,自有其历史地位和价值所在。陈寿的史德,有人赞扬,也有人批评。赞扬之处主要集中在: 严谨求实,考证审慎: .............
  • 回答
    要理解陈寿《三国志》中人物列传的排序,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电脑文档的“按字母顺序”或“按编号顺序”。它的逻辑更为复杂,更像是历史学者对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格局的精心梳理和评价。首先,最核心的排序原则是以国别为纲,以亲疏为目。 魏在前,蜀次之,吴在后。这是最直观的划分。为什么魏在前?这是因为陈寿撰写.............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灌篮高手》的粉丝群体里,三井寿的人气那是毋庸置疑的高,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而神宗一郎,虽然也是实力派,但好像总是少了那么点“万人迷”的光环。这中间的差别,其实挺微妙的,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 三井寿的人物弧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进藤光说得对,他是个“天才.............
  • 回答
    道士在日常修行和与人交往时,经常会说“无量寿佛”这句话,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思想和文化意义。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无量寿佛”的来源与含义1. 佛教的词汇,为何道士也用? “无量寿佛”(Amitāyus Buddha)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佛号,特指西方极乐世.............
  • 回答
    三井寿在《灌篮高手》中确实不是以武力见长,这一点从他几次跟樱木花道、流川枫等人在球场上冲突时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单打能力很强,但论起赤手空拳打架斗殴,他恐怕还真排不上号。那么,一个打架不怎么样的家伙,怎么能在小混混群体中混到老大的位置呢?这其实是《灌篮高手》漫画和动画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角色设定,背.............
  • 回答
    在《灌篮高手》这部经典之作中,山王工业的神宗一郎和湘北高中的三井寿,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两位得分后卫。他们各自在球场上展现出的统治力,都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然而,当我们谈论“明星球员”这个概念时,他们之间的定位却出现了微妙的差异,神宗一郎被公认为五位明星球员之一,而三井寿,尽管实力非凡,却似乎并未.............
  • 回答
    很多人对陈震拥有北京购车指标却最终没有选择当时相当热门的H9感到好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考量,绝非一时兴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从陈震本身的用车需求和喜好说起。陈震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他的选车标准往往比普通消费者更复杂。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喜好,还有车辆的实用性、话题性、.............
  • 回答
    陈奕迅在大陆的受欢迎程度,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不如以前了”,而是说影响力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要想说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要承认的是,陈奕迅依然是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音乐在大陆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身上那种成熟、真挚的港式情怀,以及对生活细腻的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演员在不同作品中对其他演员表现的感知和评价。陈坤在《金粉世家》中与刘亦菲搭档,在《寻龙镯》中与Angelababy(杨颖)搭档,这两部戏的背景、角色以及当时几位演员的状态都有很大不同,这很可能是造成他评价差异的原因。关于《金粉世家》和刘亦菲的“嫌弃”之说:首先,需要明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