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从各个角度上来说刘备夷陵之战的过失都比二宫构争严重,可陈寿批评孙权却远比刘备要狠?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国家”的长远影响。

夷陵之战:刘备的过失集中于个人情感、战略失误和指挥不当

个人情感的驱动: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动机是为关羽报仇。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在陈寿看来,将国家大业建立在个人情感之上,是一种政治上的不成熟和不理智。这种动机本身就削弱了战争的正义性和战略的纯粹性。
战略的激进与轻敌: 刘备在兵力、粮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发动对拥有主场优势的东吴的攻击。他低估了东吴的抵抗能力,特别是低估了陆逊的才能和计谋。
指挥的失误: 刘备将主力集中在水陆两栖作战,却未能有效应对火攻。他忽略了对水军和陆军的协同配合,也未能充分发挥蜀汉自身善于步战的优势。将战线拉得过长,给了东吴各个击破的机会。
结果的毁灭性: 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仅使蜀汉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削弱了其国力,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蜀汉与东吴的联盟破裂,为日后曹魏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场失败直接威胁到了蜀汉的生存。

二宫之争:孙权的过失集中于政治权谋、决策失误和对国家稳定的影响

权力继承的混乱: 孙权在选择太子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以及在两个儿子之间的摇摆,直接导致了朝堂的分裂和党争的出现。这暴露了孙权在处理国家最高权力继承问题上的政治智慧不足和领导力缺陷。
党争的激化: 孙权未能有效控制和化解朝臣之间的矛盾,反而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使得太子集团与鲁王集团的斗争愈演愈烈,动摇了东吴政权的稳定。
对人才的摧残: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许多忠臣良将受到牵连甚至被杀害,例如陆逊。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摧残,更是对东吴人才梯队的严重破坏,削弱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潜力。
政治格局的改变: 二宫之争的后遗症是深远的。它使得东吴内部矛盾重重,统治基础不稳,对后来东吴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格局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 陈寿批评孙权“狠”的深层原因

尽管夷陵之战对蜀汉是毁灭性的,陈寿批评孙权的“狠”主要源于他作为史学家的立场和对国家治理的更高要求:

1. 陈寿作为蜀汉史官的立场: 陈寿是蜀汉政权下的人,他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带有为蜀汉正统辩护的意图。他更倾向于批评那些“非正统”的政治行为,特别是那些对王朝稳定造成根本性损害的行为。二宫之争直接动摇了东吴的统治根基,其对国家政权的破坏性,在陈寿看来,比一次军事失利更为根本。

2. 对“君德”和“治国之术”的更高要求: 史学家在评价君主时,往往更看重其政治智慧、识人用人之道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能力。
孙权的过失在于其“德行”和“政治手腕”的不足: 孙权虽然英勇善战,但他在处理权力继承、平衡朝臣关系等政治难题上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他被宠坏的儿子、被他纵容的党争,最终导致了国内的分裂和人才的流失,这在陈寿看来是君主失职,是对“君德”的严重损害。
刘备的过失在于其“战略判断”和“军事指挥”的失误: 刘备的错误更多地体现在战场上,尽管后果惨烈,但在陈寿看来,他作为一位开国君主,其勇武和对汉室的忠诚是值得肯定的。夷陵之战的失败,更多的是一次军事上的判断失误,而非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破坏。

3. “非战之罪”与“战之罪”的区分:
夷陵之战: 陈寿可能会认为刘备的失败是由于战术和战略上的失误,但其动机(为关羽报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而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私欲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尽管实际效果是如此)。刘备并非主动挑起与东吴的全面战争,而是对失去的荆州的一种反应。
二宫之争: 孙权的过失则是纯粹的政治斗争和昏庸决策的产物。他直接导致了朝廷的动荡,国家的权威受到挑战,这种破坏是内在的、政治性的,比外部的军事失败更让陈寿感到不安。

4. 后世评价的“权重”不同:
夷陵之战的失败,是蜀汉灭亡的伏笔之一,但并非直接原因。 蜀汉最终灭亡是因为其国力弱小,无法抵抗强大的曹魏。
二宫之争造成的内部消耗和人才损失,直接削弱了东吴的国力,使得东吴在面对曹魏和后来的西晋时,显得更为脆弱。 孙权长期的昏聩统治,使得东吴人才凋零,政治腐败,为最终的灭亡埋下了更深的种子。陈寿作为史学家,更关注的是统治者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责任,而孙权在这一点上显得更为失职。

5. 陈寿的“春秋笔法”: 史学家在写作时,往往会运用“春秋笔法”,即褒贬隐含在字里行间。陈寿在批评孙权时,可能使用了更为隐晦但更具杀伤力的措辞,将孙权的政治过失描绘得更为不堪。例如,他对孙权晚年怠政、宠信奸臣的批评,就是对其政治品格的直接否定。

总结来说,陈寿批评孙权比刘备“狠”,并非是认为二宫之争的过失在客观上比夷陵之战更“严重”,而是从史学家的立场出发,对孙权在政治智慧、君主责任和维护国家长远稳定方面的失职进行了更严厉的谴责。

刘备的过失在于其军事上的鲁莽和情感用事,最终导致了战略的失败。
孙权的过失在于其政治上的昏聩和决策失误,直接动摇了国家的统治根基,摧残了人才,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陈寿更看重的是一个君主能否有效地治理国家,能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负责。在这方面,孙权的表现,在陈寿看来,是更值得批判的。他认为孙权虽然成功地建立和维持了一个国家,但他晚年的行为却葬送了国家的光明前途,这是更深层次的“罪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夷陵之战输了,那叫技不如人,时也命也。好比官渡袁绍,赤壁曹操。这种事属于一定要做,至于输赢,那就各凭本事了。

但是二宫之争????为了养蛊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的运营策略上,确实存在着对某些角色,比如刻晴,投入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原因。一、角色定位与机制设计的考量首先,要理解为何刻晴在“加强”这个问题上显得“不温不火”,我们得先审视她的角色定位和技能机制。 初期设定的“亲女儿”待遇.............
  • 回答
    在西方历史的长河中,契约(Contract)就像一块块基石,从古罗马的泥土中被一点点挖掘出来,逐渐构建起整个社会和经济的框架。这种对契约的重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发展、社会需求和哲学思考共同作用的结果。古罗马的“Pacta Sunt Servanda”:契约精神的萌芽要谈论西方的契约,我们不能不.............
  • 回答
    古代大臣们能够互相听懂,这背后确实有一套复杂而有趣的运作机制,并非仅仅是到了京城就能自然学会。它涉及到了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教育文化以及语言本身的特性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古代中国语言的“官话”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普通话那样,是一种全国统一的、由官方推广的语言。 这里的“官话”更多是指一种“.............
  • 回答
    宋朝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在某些方面也相当可观,但面对辽、西夏、金等强敌时,却常常陷入被动。有人会疑惑,为何宋朝不大量雇佣外籍士兵来填补战力空缺,充当“炮灰”以增强战斗力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经济实力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雇佣外籍士兵”的含义。这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跨国雇佣军,更多.............
  • 回答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烽烟四起,七雄争霸,而在这政治格局剧烈变动的时代,文字也像一张张分散的地图,各自印刻着所属地域的独特风貌。你问为什么他们文字会不同?这得从那源远流长的文字起源说起,然后再看它如何在不同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各具姿态的模样。你想想,最初的文字,不过是先民们描摹自然、记录生活的一种.............
  • 回答
    石达开出走后未能延续“石敢当”的神话,最终走向覆灭,其原因复杂而深刻,既有他个人性格和战略选择上的局限,也有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和他所处不利地位的共同作用。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个人性格与战略选择的局限:1. 过于理想主义与道德情怀的束缚: “义”字当头,未能果断决绝: 石达.............
  • 回答
    的确,我见过不少大型企业在引入敏捷开发时,会优先考虑项目管理方向的咨询顾问。这背后有其逻辑,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他们对“敏捷”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对自身真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认识不够清晰。为什么会出现“偏向项目管理”的现象?1. 敏捷的“可见性”与“可管理性”: 敏捷方法论,尤其是Scr.............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少人接触到防身术或者一些格斗训练时,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教官们反复强调,在实战或遇到危险时,用手掌(特别是掌根)去推、击、挡,比用拳头更有优势,也更安全。这并非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实际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说的“手掌打击”并非是拍苍蝇那样,而是带有力量和方向性的推、掌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值得探讨的。我们常在很多公共场所看到各种“优先通道”,比如老年人、残疾人通道,或者高峰时段的快速通道,但唯独在大型综合医院,专门为孕妇设立的“孕妇通道”并不多见。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没有”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孕妇的身体状况确实特殊,尤其是在孕晚期,行动.............
  • 回答
    金本位这东西,说起来真是个老古董了,早就被咱们丢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可奇怪的是,这金本位早就不在江湖上了,各国央行手里头为啥还揣着一大堆黄金?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单单是“留着好看”这么简单,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得先明白,为啥金本位那时候那么吃香。简单说,就是你手里有多少黄金,你印多少钱,国家发行的货币.............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确实,现代步兵的化学能弹药(如RPG、反坦克导弹等)在对抗坦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这让一些人质疑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然而,各国依旧投入巨资研究和发展坦克,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效费比考量。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原因:一、坦克.............
  • 回答
    最近,全国各地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其中海南出现的“晚半天多付18万利息”的事件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各地收紧公积金贷款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海南“晚半天多付18万利息”事件:政策调整的“蝴蝶效应”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海南的这个具体案.............
  • 回答
    如今,世界各国在国防现代化浪潮中,对步兵战车(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 IFV)的重视程度可谓是与日俱增,发展力度也相当可观。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一系列深刻的军事变革、战场现实以及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为何步兵战车如今如此“吃香”,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
  • 回答
    在武侠小说爱好者的社群里,金庸的名字确实如雷贯顶,讨论的热度常常能压倒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这三位大家。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一、 金庸的“群众基础”:大众的认同与情感连接首先,得承认金庸作品的受众之广,几乎是“通杀”。他不像古龙那样,.............
  • 回答
    关于“各国为何允许以色列侵略”,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遗留、国际法、国家利益以及不同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剖析其中错综复杂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侵略”这个词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义和敏感性。国际法中,“侵略”通常是指一国使用武力侵犯另一.............
  • 回答
    要说安徽,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黄山、九华山的山水画卷,或者是一众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但如果你深入安徽,你会发现这片土地藏着的文化差异,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文化万花筒”。明明省份面积并不突出,为何却能孕育出如此斑斓多姿的文化面貌?这背后,是地理、历史、经济、以及数千年以来人与.............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航天领域一个关键的创新点。SpaceX 能够实现火箭的垂直回收,并且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控制理论基础上的,这确实让人好奇为什么过去各国航天部门没有成功复制。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没想到”,而是涉及一系列技术、经济、历史和组织因素的综合考量。一、 控制理论并非“灵丹妙药.............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从属化的状态,这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许多古老文明中也并非孤例,女性的普遍被压制和约束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顽固,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遗留、文化传.............
  • 回答
    现今世界各国军服普遍采用西装式开领而非立领设计,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流行趋势,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军事需求、舒适度、功能性以及时代审美演变的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实用性和技术进步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从历史演变看立领的衰落与西装式开领的兴起立领设计在早期军队制服中非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