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RPG的步兵那么贵,用小刀就能捅死,为什么各国还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步兵?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和中东一样不用训练步坦协同玩坦克单刀猪突的。
对于大国来说,正常你根本就没办法进入RPG攻击有效范围就被突突了。当然了大国有大国的rpg,来人,上陶氏。
很多人都觉得,坦克的境遇,就是那种:
1、一辆坦克在巷子里钻来钻去,不断被RPG偷袭,然后炮塔就飞起来了;
2、坦克在野外撒尿,被小树林里飞出一发发坦克导弹掀了炮塔。
3、坦克在草地上耍欢,突然树林后面升起一架直升机,一发导弹过去,坦克变烧烤了。
就以叙利亚战争来说吧,帮叙利亚政府军打仗的毛子是怎么运用坦克呢?
——坦克伴随步兵出动,头顶有直升机或者无人机或者侦察机提供空中视野和侦察,行军途中想要埋伏坦克并不容易,而且坦克是直射火炮,2公里内,从发目标到转动炮塔、装弹,开火,整个过程不超过15秒,如果角度刚好合适,开炮速度和开枪速度差不多。接下来进入敌人可能火力范围,坦克和步兵分配工作,步兵负责试探敌人火力点、和抢占制高点,政府军遇到敌方火力干不动的,呼叫坦克干一炮。敌人有用大量反坦克导弹,但是敌人几乎找不到机会诱惑坦克靠近一点。终于找到机会发射了一两枚导弹,击毁了一辆坦克,但是政府军也更加警惕了,开始更加细致的“照顾”所有可能埋伏发射导弹的地方。由于坦克的炮火支援更快更直接,敌人的外围阵地很快就丢失了。敌人没有办法只能躲在坚固的水泥房子里。坦克运动速度很快,很快切断了镇子与外界的交通,凡是敢冲出来车子、装甲车,都被几公里外的坦克点了名。敌军有大量反坦克导弹,但是奈何无法突破前面政府军的士兵防线,而俄军坦克就在小镇周围晃荡,炮火可随时支援政府军步兵防线。这时候敌人没有“上帝的空投”,没有其他更加强大的火力支援,只能慢慢被士兵在地图上画圈圈,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搜索干净。这时候坦克去干嘛?政府军把敌人压缩在某栋大楼里,远程炮火支援准头不够,叫坦克过来数窗户。
上面是欧肯视线的战场记录视角。不是完全的坦克运用。
但是我们要明白,坦克的特点不是壳子厚,还有一个特点是其扛着100多毫米的火炮,你可以说它射程比同口径的榴弹炮近,但是不能否认其反应速度和直射火炮带来的快速打击和支援能力。身坚快速运动和重炮于一身,很容易穿破对方防线和阵型。
上述特点,其实直升机也可以做。但是直升机无法一直伴随步兵走走停停,毕竟,总不可能一直在天上飞着。但是坦克可以,甚至可以带着步兵加速运动。
小国家钱少,兵种和武装也少,不可能像大国那样,可以有各种搭配使用。
这个问题很好……那么出剪刀还要伸出两根指头,对面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把你锤死,你为什么还要出剪刀呢?
题主明显只看到了rpg克制坦克没有看到别的东西。比如包袱呢?试问一下你就算一个师全部都装了rpg在一个机枪阵地面前能挺几秒?不用防空机炮,普通的轻机枪就能把这帮扛着大铁管子的给突突了。
因为成功用RPG击毁坦克的人被人们记住了,没能击毁坦克的RPG射手都没能回来...
题主脑子里没有诸兵种合成战斗的概念。
不但拿着rpg的步兵可以很轻松的打坦克,没有任何专业反坦克兵器的步兵,靠着手榴弹、炸药包和燃烧的秸秆也能很轻松的打掉坦克,还能一口气打掉好多辆。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轻步兵歼灭坦克分队的战例数不胜数。
但你也要思考一下:
步兵能在机械化战争背景下轻松完成动辄上百公里的战役穿插么,在战役纵深发展战果么?
单靠步兵,能对突破防线而立足未稳之地发起快速反突击么?
单靠步兵,能顺利地完成对防线的冲击并控制住伤亡损失,使部队保持持续的战斗力么?
现代陆军的战斗是诸兵种合成的,战斗的单位是合成的分队、部队和兵团。在合成分队、部队、兵团中,坦克兵和步兵担任不同的任务。
作为兵种,坦克能做步兵做不了的事,步兵能做坦克做不了的事。两个兵种取长补短,才能使陆军在战役战术层面没有短板,才能实施现代意义的地面战斗。这就是诸兵种合同战斗的核心。
以步兵为主的合成部队负责构筑基本战线,冲击敌军阵地,屏护关键目标。这时,坦克负责引导冲击、提供火力支援。
以坦克为主的合成部队负责主导反突击、消灭入侵之敌,负责战役发展和突破。这时,步兵负责掩护坦克、深入到复杂地形中消灭防御之敌。
可以看到,不同兵种负责不同方面。因此,坦克兵、步兵及其他兵种、专业兵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参战方的总体水平,因此任何短板都是不可容忍的。因此都要发展。
回到这个问题:你总不能让扛着RPG的步兵去编组战役机动兵团吧。
实战哪儿有理论那么简单。破甲弹不是后效凶残的穿甲弹,想打出有效毁伤是需要运气的。
东溪穿插,理论上防不住越军任何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裸奔白板59,俨然刀枪不入。两小时四十五分钟狂奔32公里。被毁伤十七辆,永久战损仅两辆,牺牲10人,负伤22人。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一辆T72断腿后挨了20多发各种步兵反坦克武器360度攻击(车臣战场最次也是RPG29),仅被击伤乘员一人。
军改前,14军用红箭9打遥控59靶车。
第一发,被弹开。。。。
第二发,未造成二次效应。。。。
第三发,断腿,仍可开火。。。。
第四发,造成有效毁伤。。。
这可是重型反坦克导弹打裸奔59。。。。。。
这个问题简直是没见过世面,二战早期反坦克枪还能把坦克办了呢,没见到二战时期哪国敢不拿坦克当回事。这种问题的经久不衰就是国防教育匮乏的反映。坦克在二战前就不认为是无法破坏的钢铁堡垒。
苏联红军红军中反坦克步枪的配发量十分惊人。1942年一月,反坦克步枪的服役单位还只有8116个,然而在43年的一月,这个数字暴涨为118563。仅仅库尔斯克会战一场战斗。反坦克枪单位就使用了350万发穿甲弹。
但是,坦克由于是机械化的产物,具有相当的装甲和火炮,就能够:
1、压制敌方防御火力的配系,使其大量火炮和机枪不可能参与抗击进攻的步兵和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实施的冲击及其向防御地带纵深的渗透;
2、破坏指挥体系,牵制和隔离敌预备队,以在战斗时节、在防御地带纵深各个击破敌战斗队形的不同梯队。
请问RPG能做到上述两点吗?如果做不到,那坦克就必须发展,无非对RPG的威胁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已,比如什么栅格装甲反应装甲主动防御系统,还有专门对付埋伏步兵和碉堡的坦克支援战车。
RPG在二战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坦克还是好端端的活到了现在,就是因为坦克在陆军中的核心位置没法取代。就像当年步兵结阵就能打骑兵,李陵甚至还创造过浚稽山之战那样的奇迹,但谁敢否认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战场的统治能力?
1968年2月6日,北越军队第203坦克团第198坦克营的pt-76水陆坦克对溪山基地附近的老村营地发动夜袭,当地驻守的美军和南越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美军24人战死7人、被俘3人、负伤11人,南越军队500人战死309人、被俘122人,负伤64人),战后他们还吐槽m72不好用
第一战就打垮了美军绿色贝雷帽:PT-76水陆坦克在越南的首战_坦克团
正如美军老兵后来普遍抱怨的那样,M72在热带地区并不好用,要么精度不行,要么干脆无法使用,好在营地里有的是这种武器,而且,这种武器由于不用临时装填,所以能在短时间里打出很多发,多轮射击之后,美军终于打坏了第一辆PT-76,但是惊讶地看到,跳车的北越坦克兵毫不在意地抓起轻武器继续进攻。
要知道pt-76全重才14吨,装甲最厚才25mm,美军这边也是特种部队,心理素质和战斗技能非普通步兵可比
用rpg击毁一辆主战坦克,大概需要损失一千个步兵。
在网上被杠了整整十年之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为装甲部队正名,这次就索性把现代反坦克战术的干货一次性说完吧:
1.坦克装甲的防御能力分为抗穿(动能穿甲弹,AP)与抗破(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穿甲弹对初速要求很高,必须用能承受高膛压的火炮发射,而这类火炮一般较为笨重且后坐力很大,所以步兵/武直/轻装甲车发射的反坦克弹药都是破甲弹。破甲弹对命中角度要求很高,而且后效不足,经常在打穿后只造成一条几厘米粗的射流杀伤,车组成员一个没死,面对越厚的装甲就越是如此。(本来还有隔山打牛的碎甲弹HESH,但现代坦克普遍都有防崩落内衬和间隙装甲,所以用处不大)
坦克装甲一般分为均质钢装甲/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复合装甲对破甲弹防御力很强,但抗穿能力只有均质钢装甲的七八成(同等厚度下),因此现代坦克基本都是复合装甲,至于爆反后面再说。以99A为例,正面抗穿7xx毫米,抗破15xx毫米。(弹药的穿深都是以能穿透多厚的均质钢装甲来衡量的)更何况为了打城市战,坦克和装甲车还安装了各种裙板和栅栏。(这两种东西能有效对抗破甲弹)
2.火箭筒的射程一般最多7、800m,而且远距离准头不是很好(毕竟坦克也在运动),而坦克炮有效射程动辄两三千米,还比你准得多。不过atgm(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倒确实能和坦克五五开。rpg与atgm的发射速度都不快,发射前还要确保身后空旷无障碍物,很容易刚露头就被机炮或步枪怼死了,毕竟现代装甲车辆的光电观瞄设备也是相当灵敏的。还有,为了应对无处不在的atgm,现代坦克的激光告警系统与烟雾弹都是联动的,俄国的T-90甚至给正面安了两台激光压制灯。
至于复杂地形下的近距离偷袭,我承认,这种打法确实对坦克威胁很大,不过Don't worry,我们还有步坦协同大法,只要协同步兵别被敌方火力打散,火箭筒就很难出现在坦克的侧后方。(这才是电影里给火箭筒开的最大的挂:太容易出现在合适射程与位置)
牵引式反坦克炮很不灵活,无法快速转移阵地,而且目标太大,防御力也不强。如果砸钱修成要塞炮,防御力倒是上去了,但也彻底没法移动了,对于这种目标,进攻方通常会想办法绕开,先切断要塞的后勤,实在绕不开的,就只好请空军老爷的重磅炸弹了。(现代炮兵的155榴恐怕也轰不动现代永备工事)
车载反坦克导弹和坦克歼击车(TD)倒是挺有用,只可惜TD的价格往往也能达到坦克的一半,而且由于侧后装甲太薄,不适合用做进攻。车载反坦克导弹甚至用机关炮都能打穿,只适合利用发射机升降装置躲在反斜面阴人。法国的勒克莱尔,砍了装甲(反正渣渣们也打不穿),加强了马力和射击精准度,专注于在第三世界虐菜。但在面对大国时,就只能当作在预设阵地间快速转移蹲坑防御的TD了。
3.坦克的装甲一般都是正面最厚,侧后方其次,顶部再次,底部最薄,这是根据各个方向敌方火力的威胁度分配的。在进攻阵地时,坦克都是正面对敌,即使被人通过刁钻的角度击中侧面,也大概率会由于角度过大而跳弹/因为倾斜装甲效应而未能击穿。
不过,防守方也不是傻子,自二战开始,交叉火力阵地就层出不穷。不管将坦克主装甲朝向任何一个方向,都会将侧面暴露给其他敌人。这时,就只能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和坦克数量优势强行一换一了,毕竟打硬仗本来就是赌命。
坦克设计基本原则:火力,机动性,防御
三项都无法达标时,先保防御。
三项都已经基本达标时,先增强机动性。
ps:t72绰号“坦克之壁”,即打不过t72的都不算现代坦克。
4.又到了知乎军圈大V们老生常谈的体系作战了,不过说实话,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条了。原因很简单:大国交战时,双方的体系都很完整;菜鸡互啄时,双方也都没什么体系。强的时候都强,弱的时候都弱。至于像美帝打伊拉克这样的战争,只能称之为殴打小朋友,毫无参考价值。我把话撂在这,凡是指望靠“体系作战”来击败敌人的人,都是被几十年的虐菜经验惯坏的巨婴。你进攻方坦克有体系作战协助,难道我防守方就没有?
中东和第三世界:
防御方是没什么重火力,然而进攻方的火力准备也是一坨翔啊;防御方是没多少反坦克三角椎/反坦克壕,然而进攻方也没什么工兵啊;防御方阵地确实配置的一团糟,然而进攻方的进攻队形也配置的稀烂啊。
中美俄:
进攻方几个营火箭炮砸下来是很猛,但防御方掩体修的也不差;进攻方的工兵拆障碍物/反坦克地雷是很快,但防御方的火力掩护/增援速度也不是吃素的;你进攻队形配置的好,对面阵地配置的也不差。
5.先进反坦克导弹的扩散速度要远远快于先进坦克,给吃瓜群众造成了“坦克很脆弱”的错觉。君不见中东战场各种第三代atgm横飞,然而坦克却还是T-72,顶破天也就是M1A1。这也没办法,毕竟先进坦克的技术含量要远高于先进反坦克导弹,大国肯定舍不得卖。昂贵的爆反也不是小国能买得起的(爆反装甲对坦克的抗穿和抗破均有很大提升)。
6.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问题
80年代战斗机雷达下视功能很差,武直可以藏在地面杂波里,但现在嘛……除非科曼奇服役,否则在夺取制空权之前,根本无法出动武直。即便夺取了制空权,如果未能完成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任务,武直也不敢随意发起进攻,只能做为机动防御兵器,在对方坦克集群突击的时候堵缺口用。无人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两类武器在大国交战中用处不大,只能在决战结束后(其中一方夺取制空权并压制地面防空火器后),胜利方屠杀败者的地面部队时才有用。
不过最近几年各大国正在研发能自主识别目标的低成本自杀式巡飞弹,如果研制成功,那坦克的地位可能就真有危险了。(现役的所有无人机,打击目标时都需要人在回路中操控)
7.坦克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品,二战坦克平均寿命不到五次突击。与二战坦克相比,现代坦克也不算太贵(一辆谢尔曼与一架p51价格相当)。用战术空军的末敏弹打坦克实在得不偿失,价值更高的目标有的是。不过空军对坦克的确有很大压制作用,在彻底丢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根本不敢发起集群突击,如果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器,就连大部队行军也不敢。如果坦克要在某个方向上发起进攻,那己方空军就必须拼死保证地面部队一段时间内头顶上的安全,否则就是送肉。
此外,炮兵也可以用末敏弹打坦克,但命中率实在感人,而且防守方的炮兵损失率往往不比进攻方坦克低。因为进攻方的炮兵通常数量占优势,可以分出一部分,啥都不干光盯着防守方炮兵反(在反炮兵雷达协助下)。末敏弹穿甲深度不算多高,只不过占了坦克顶甲薄弱的便宜罢了,但设计师很快开始亡羊补牢,毕竟加厚顶甲也不算什么难事,近年来研制的先进坦克(如99A)顶部是可以挡住所有现役末敏弹的。
8.核坦协同:由冷战苏军在上世纪70年代所发明的战术。一旦大国进入全面热战,这一战术是很有可能重出江湖的。
坦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密封性,这使得它拥有陆战兵器中最强的三防能力。除非距离核爆中心几百米内,否则无法对坦克造成致命损伤。
反坦克导弹阵地厉害吧,坦克开三防,冲击队形前三千米战术核武器清场。
武直厉害吧,坦克开三防,冲击队形前三千米空爆核弹清空。
末敏弹厉害吧,坦克开三防,高空引爆核弹,制造电磁脉冲(EMP),汝末敏弹能用否?(《全频段阻塞干扰》并感)
9.坦克发动机分类
燃气轮机:只有美国m1系列与俄国t80在用,功率大,冲刺速度快,燃料适用性强,维护方便但也易损坏,技术要求高,本来燃气轮机体积更小,但近年来也逐渐被柴油机追平。
柴油机:成本低,耗油低,目前的坦克发动机主流。
汽油机:二战结束前,除苏日两国以外所有国家的坦克都在用它,燃料易获得,被击中后易起火。二战结束后,被柴油机彻底取代。
10.坦克什么时候会被淘汰?
答:当单兵肩扛式导弹也能轻易击穿坦克正面的时候,坦克就会像骑兵一样,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毕竟,如果坦克正面连轻型反坦克导弹都防不住的话,所有为坦克量身定制的战术都没法用了,坦克和炮塔式坦克歼击车/大口径步战车就没区别了。
(如果坦克在装甲形同虚设的情况下依然能突破阵地,那它就不是坦克了,此时它的作用相当于一辆炮塔式坦克歼击车/突击炮。与其多此一举,还不如在制造的时候把造装甲的钱省下来,直接造突击炮算了。)
顺便说一下,骑兵确实是被机枪(与铁丝网)淘汰的,而非内燃机和坦克。自从19世纪晚期发明了机枪和铁丝网后,骑兵就不可能用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最多拿来快速运输兵力,到了战场,还是要下马作战,老老实实的列散兵线。(类似于一战前期)如果机枪发明了,而内燃机没有被发明,那么马将会成为一种运输工具,而不再是一个独立兵种,但很可惜内燃机剥夺了骑兵最后一丝希望。(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摩托化行军是在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国使用出租车运输士兵)
最后感谢至圣先师山高县,当初他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成能独挡一面的参天大树。(这么吹自己似乎也不太好)
参考文章:
题主说“坦克那么贵,用 RPG 就能办了”,意思大概是说,RPG就能消灭坦克。
可是华约军真的这么认为吗?恐怕未必。
以华约军队的摩步师为例,摩步班是这样编制的:
这样一来,摩步班每个班都拥有一支RPG-7。
然而,是否这就是全部的反坦克火力呢?当然不是。
BTR摩步连有17人的机枪-反坦克导弹排,下辖3个通用机枪射组和3个反坦克导弹发射组。反坦克导弹发射组每个装备一套巴松管(北约:AT-4“塞子”)/混血儿(北约:AT-7“萨克斯”)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BMP摩步连大致类似,机枪排没有导弹,但每辆BMP都有一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发射9M14、9M111或9M113。
BTR摩步营有自己的反坦克排,装备4套反坦克导弹、2门SPG-9无后坐力炮,BMP摩步营无此编制。
到摩步团,两种摩步团都有团属的反坦克导弹连,每个连9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BTR摩步团:
BMP摩步团:
摩步师有反坦克炮兵营,这个营一般下辖2个连自行反坦克导弹(9辆发射车/连)和1个连MT-12反坦克炮。
那么是否这些火力就足够了呢?然而很遗憾,仍然不是。华约军队的摩步师有坦克团(94车):
摩步团有坦克营(40车):
连侦察营都编了两个坦克侦察排6辆坦克:
这样一来,每个华约摩步师会拥有220辆坦克。
一些摩步师还多一个独立坦克营(51车),使坦克总数增加到271辆坦克:
美军的状况类似。美国陆军机步营的反坦克能力在冷战末期达到惊人的地步——一个营有60辆布莱德雷,12辆M901 ITV和约36套龙式反坦克导弹。在一段时间内,美军甚至在坦克营内都编入自行反坦克导弹。而同期的美军ROAD重装师往往拥有200-300辆坦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对付坦克需要许多武器,而最可靠的武器恰恰是坦克。即使除去坦克之外,反坦克导弹甚至反坦克炮也都比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之类的武器更有效。而那些使用单兵反坦克武器作为主要反坦克手段的武装力量、组织或个人,更多是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
那么,为什么不发展坦克呢?
参考资料:
首先,坦克非常重要。
但是,坦克在现代战争体系中越来越不重要。
如今,随着信息化建设,现役部队的坦克越来越少。
美国现役M1A2不到一千辆(四等人是M1A1),英国坦克没将军多。
你一装甲部队,过个桥犹犹豫豫。被我方侦查到。一轮炮击,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