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坦克对步兵化学能弹药的效费比不高,为何各国依旧投入巨资研究坦克?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确实,现代步兵的化学能弹药(如RPG、反坦克导弹等)在对抗坦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这让一些人质疑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然而,各国依旧投入巨资研究和发展坦克,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效费比考量。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原因:

一、坦克的不可替代性:战场上的“陆地巡洋舰”

尽管步兵化学能弹药对坦克的威胁不容忽视,但坦克依然在战场上拥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其在现代战争体系中依然占据核心地位:

强大的火力与压制能力:
主炮的威力: 坦克的主炮,特别是其配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高爆破甲弹(HEAT),仍然是打击装甲目标、坚固工事以及敌方步兵集结区域的最有效武器之一。其穿透力可以击穿大多数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甚至坦克的侧翼和后部装甲。
远程精确打击: 坦克主炮的射程远超大多数步兵武器,能够对敌方进行远程压制和精确打击,有效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和装备。
集火效应: 坦克集火可以产生强大的火力密度,迅速摧毁预设目标,为友军进攻或防御提供坚实的火力支援。

卓越的防护能力:
复合装甲与主动防御系统: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有先进的复合装甲(包含陶瓷、金属合金等材料)、爆炸反应装甲(ERA)以及越来越普遍的主动防御系统(APS)。这些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抵御来自步兵化学能弹药、破甲弹以及动能穿甲弹的攻击,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
三防能力: 坦克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下作战,这是许多步兵单位难以企及的。

强大的机动性与战场控制能力:
全地形通过性: 坦克凭借其履带和强大的发动机,能够穿越各种复杂地形,包括泥泞、山地、城市废墟等,为地面部队提供强大的机动支援和战场渗透能力。
战场态势感知与指挥: 现代坦克集成了先进的火控系统、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战场管理系统(BMS),能够实时获取战场信息,进行目标识别、分配和协同作战,成为战场信息的中枢节点。

心理威慑力:
“钢铁洪流”的象征: 坦克作为重型装甲力量的代表,其强大的外观和作战能力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心理威慑力。在战场上,坦克的出现往往能极大地提升己方士气,并对敌方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二、现代战争的复杂性与体系化作战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步兵与坦克单挑的时代。战争的进行高度依赖于联合作战体系,坦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与其他兵种的协同:
步坦协同: 坦克在进攻或防御时,通常会与步兵协同作战。步兵利用地形掩护,为坦克提供近距离的侦察、反坦克武器的清除以及对坦克难以应对的狭小空间内的目标进行打击。反过来,坦克则为步兵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和防护,打破敌方阵地。
炮兵支援: 火炮和自行榴弹炮为坦克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压制敌方反坦克火力点和集结区域。
空中支援: 攻击直升机、无人机和战斗机能够为坦克提供侦察、目标指示以及反制敌方反坦克武器的空中支援。
工程支援: 工程兵的扫雷车、架桥车等装备为坦克扫清障碍,保障其机动。

反制步兵化学能弹药的“克制”与“被克制”循环:
坦克的防御升级: 虽然步兵化学能弹药有效,但各国也在不断研发和升级坦克的防御系统。例如,主动防御系统(APS)能够拦截来袭的火箭弹和导弹,大大降低了被步兵化学能弹药击中的概率。
步兵战车的角色: 步兵战车(IFV)虽然不像坦克那样重装甲,但其火力(如机炮、反坦克导弹)和搭载步兵的能力,在与步兵协同作战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有效地打击敌方步兵和反坦克火力点,间接保护坦克。
非对称作战的应对: 在面对大量使用化学能弹药的非对称武装力量时,坦克依然是打破僵局、摧毁坚固据点和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有效手段。

三、技术进步与未来发展

即使面临挑战,各国仍在投入巨资研究坦克,是因为对未来战场形态的预判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智能化与无人化: 未来的坦克可能更加智能化,甚至发展出无人驾驶版本。通过人工智能和先进传感器,坦克能够自主执行任务,提高战场效率,降低人员伤亡。
新的防护技术: 对抗化学能弹药的挑战促使人们研发新的防护技术,如电磁炮、能量武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和主动防御系统。这些技术的研发过程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战场适应性: 城市作战、高科技战争等新的作战场景对坦克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坦克进行升级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更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战略威慑: 拥有先进的装甲力量,仍然是国家军事实力和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坦克部队能够对潜在对手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
出口与国际市场: 许多国家研发和生产坦克也是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一些国家可能没有能力自主研发先进坦克,因此会购买性能优越的坦克,为本国国防提供保障。

四、历史经验与战略惯性

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的历史地位由来已久,其在历次重大战争中的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了军事思想和战略规划:

“坦克崇拜”与实战验证: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期间,坦克在大规模地面冲突中展现出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各国军事指挥官和战略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信任和依赖。
技术积累与工业基础: 坦克研发涉及复杂的机械、电子、材料、武器等多个领域,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一个国家一旦建立了完善的坦克研发和生产体系,很难轻易放弃,而是会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升级。

结论:

尽管步兵化学能弹药在某些情况下对坦克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成本效益显著,但坦克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扮演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强大的火力、防护、机动能力以及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使其成为陆地战场上攻防兼备的利器。

各国投入巨资研究坦克,并非仅仅为了对抗步兵化学能弹药,而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应对各种潜在威胁、保持战略威慑以及推动军事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技术研发和工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简单地以“步兵化学能弹药的效费比高”来否定坦克价值,是片面且脱离实际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RPG的步兵那么贵,用小刀就能捅死,为什么各国还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步兵?

user avatar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和中东一样不用训练步坦协同玩坦克单刀猪突的。


对于大国来说,正常你根本就没办法进入RPG攻击有效范围就被突突了。当然了大国有大国的rpg,来人,上陶氏。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觉得,坦克的境遇,就是那种:

1、一辆坦克在巷子里钻来钻去,不断被RPG偷袭,然后炮塔就飞起来了;

2、坦克在野外撒尿,被小树林里飞出一发发坦克导弹掀了炮塔。

3、坦克在草地上耍欢,突然树林后面升起一架直升机,一发导弹过去,坦克变烧烤了。

就以叙利亚战争来说吧,帮叙利亚政府军打仗的毛子是怎么运用坦克呢?

——坦克伴随步兵出动,头顶有直升机或者无人机或者侦察机提供空中视野和侦察,行军途中想要埋伏坦克并不容易,而且坦克是直射火炮,2公里内,从发目标到转动炮塔、装弹,开火,整个过程不超过15秒,如果角度刚好合适,开炮速度和开枪速度差不多。接下来进入敌人可能火力范围,坦克和步兵分配工作,步兵负责试探敌人火力点、和抢占制高点,政府军遇到敌方火力干不动的,呼叫坦克干一炮。敌人有用大量反坦克导弹,但是敌人几乎找不到机会诱惑坦克靠近一点。终于找到机会发射了一两枚导弹,击毁了一辆坦克,但是政府军也更加警惕了,开始更加细致的“照顾”所有可能埋伏发射导弹的地方。由于坦克的炮火支援更快更直接,敌人的外围阵地很快就丢失了。敌人没有办法只能躲在坚固的水泥房子里。坦克运动速度很快,很快切断了镇子与外界的交通,凡是敢冲出来车子、装甲车,都被几公里外的坦克点了名。敌军有大量反坦克导弹,但是奈何无法突破前面政府军的士兵防线,而俄军坦克就在小镇周围晃荡,炮火可随时支援政府军步兵防线。这时候敌人没有“上帝的空投”,没有其他更加强大的火力支援,只能慢慢被士兵在地图上画圈圈,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搜索干净。这时候坦克去干嘛?政府军把敌人压缩在某栋大楼里,远程炮火支援准头不够,叫坦克过来数窗户。

上面是欧肯视线的战场记录视角。不是完全的坦克运用。

但是我们要明白,坦克的特点不是壳子厚,还有一个特点是其扛着100多毫米的火炮,你可以说它射程比同口径的榴弹炮近,但是不能否认其反应速度和直射火炮带来的快速打击和支援能力。身坚快速运动和重炮于一身,很容易穿破对方防线和阵型。

上述特点,其实直升机也可以做。但是直升机无法一直伴随步兵走走停停,毕竟,总不可能一直在天上飞着。但是坦克可以,甚至可以带着步兵加速运动。

小国家钱少,兵种和武装也少,不可能像大国那样,可以有各种搭配使用。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好……那么出剪刀还要伸出两根指头,对面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把你锤死,你为什么还要出剪刀呢?

题主明显只看到了rpg克制坦克没有看到别的东西。比如包袱呢?试问一下你就算一个师全部都装了rpg在一个机枪阵地面前能挺几秒?不用防空机炮,普通的轻机枪就能把这帮扛着大铁管子的给突突了。

user avatar

因为成功用RPG击毁坦克的人被人们记住了,没能击毁坦克的RPG射手都没能回来...

user avatar

题主脑子里没有诸兵种合成战斗的概念。

不但拿着rpg的步兵可以很轻松的打坦克,没有任何专业反坦克兵器的步兵,靠着手榴弹、炸药包和燃烧的秸秆也能很轻松的打掉坦克,还能一口气打掉好多辆。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轻步兵歼灭坦克分队的战例数不胜数。

但你也要思考一下:

步兵能在机械化战争背景下轻松完成动辄上百公里的战役穿插么,在战役纵深发展战果么?

单靠步兵,能对突破防线而立足未稳之地发起快速反突击么?

单靠步兵,能顺利地完成对防线的冲击并控制住伤亡损失,使部队保持持续的战斗力么?

现代陆军的战斗是诸兵种合成的,战斗的单位是合成的分队、部队和兵团。在合成分队、部队、兵团中,坦克兵和步兵担任不同的任务。

作为兵种,坦克能做步兵做不了的事,步兵能做坦克做不了的事。两个兵种取长补短,才能使陆军在战役战术层面没有短板,才能实施现代意义的地面战斗。这就是诸兵种合同战斗的核心。

以步兵为主的合成部队负责构筑基本战线,冲击敌军阵地,屏护关键目标。这时,坦克负责引导冲击、提供火力支援。

以坦克为主的合成部队负责主导反突击、消灭入侵之敌,负责战役发展和突破。这时,步兵负责掩护坦克、深入到复杂地形中消灭防御之敌。

可以看到,不同兵种负责不同方面。因此,坦克兵、步兵及其他兵种、专业兵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参战方的总体水平,因此任何短板都是不可容忍的。因此都要发展。

回到这个问题:你总不能让扛着RPG的步兵去编组战役机动兵团吧。

user avatar

实战哪儿有理论那么简单。破甲弹不是后效凶残的穿甲弹,想打出有效毁伤是需要运气的。

东溪穿插,理论上防不住越军任何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裸奔白板59,俨然刀枪不入。两小时四十五分钟狂奔32公里。被毁伤十七辆,永久战损仅两辆,牺牲10人,负伤22人。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一辆T72断腿后挨了20多发各种步兵反坦克武器360度攻击(车臣战场最次也是RPG29),仅被击伤乘员一人。

军改前,14军用红箭9打遥控59靶车。

第一发,被弹开。。。。

第二发,未造成二次效应。。。。

第三发,断腿,仍可开火。。。。

第四发,造成有效毁伤。。。

这可是重型反坦克导弹打裸奔59。。。。。。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简直是没见过世面,二战早期反坦克枪还能把坦克办了呢,没见到二战时期哪国敢不拿坦克当回事。这种问题的经久不衰就是国防教育匮乏的反映。坦克在二战前就不认为是无法破坏的钢铁堡垒。

苏联红军红军中反坦克步枪的配发量十分惊人。1942年一月,反坦克步枪的服役单位还只有8116个,然而在43年的一月,这个数字暴涨为118563。仅仅库尔斯克会战一场战斗。反坦克枪单位就使用了350万发穿甲弹。

但是,坦克由于是机械化的产物,具有相当的装甲和火炮,就能够:

1、压制敌方防御火力的配系,使其大量火炮和机枪不可能参与抗击进攻的步兵和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实施的冲击及其向防御地带纵深的渗透;

2、破坏指挥体系,牵制和隔离敌预备队,以在战斗时节、在防御地带纵深各个击破敌战斗队形的不同梯队。

请问RPG能做到上述两点吗?如果做不到,那坦克就必须发展,无非对RPG的威胁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已,比如什么栅格装甲反应装甲主动防御系统,还有专门对付埋伏步兵和碉堡的坦克支援战车。

RPG在二战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坦克还是好端端的活到了现在,就是因为坦克在陆军中的核心位置没法取代。就像当年步兵结阵就能打骑兵,李陵甚至还创造过浚稽山之战那样的奇迹,但谁敢否认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战场的统治能力?

user avatar

1968年2月6日,北越军队第203坦克团第198坦克营的pt-76水陆坦克对溪山基地附近的老村营地发动夜袭,当地驻守的美军和南越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美军24人战死7人、被俘3人、负伤11人,南越军队500人战死309人、被俘122人,负伤64人),战后他们还吐槽m72不好用

第一战就打垮了美军绿色贝雷帽:PT-76水陆坦克在越南的首战_坦克团

正如美军老兵后来普遍抱怨的那样,M72在热带地区并不好用,要么精度不行,要么干脆无法使用,好在营地里有的是这种武器,而且,这种武器由于不用临时装填,所以能在短时间里打出很多发,多轮射击之后,美军终于打坏了第一辆PT-76,但是惊讶地看到,跳车的北越坦克兵毫不在意地抓起轻武器继续进攻。

要知道pt-76全重才14吨,装甲最厚才25mm,美军这边也是特种部队,心理素质和战斗技能非普通步兵可比

user avatar

用rpg击毁一辆主战坦克,大概需要损失一千个步兵。

user avatar

在网上被杠了整整十年之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为装甲部队正名,这次就索性把现代反坦克战术的干货一次性说完吧:

1.坦克装甲的防御能力分为抗穿(动能穿甲弹,AP)与抗破(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穿甲弹对初速要求很高,必须用能承受高膛压的火炮发射,而这类火炮一般较为笨重且后坐力很大,所以步兵/武直/轻装甲车发射的反坦克弹药都是破甲弹。破甲弹对命中角度要求很高,而且后效不足,经常在打穿后只造成一条几厘米粗的射流杀伤,车组成员一个没死,面对越厚的装甲就越是如此。(本来还有隔山打牛的碎甲弹HESH,但现代坦克普遍都有防崩落内衬和间隙装甲,所以用处不大)

坦克装甲一般分为均质钢装甲/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复合装甲对破甲弹防御力很强,但抗穿能力只有均质钢装甲的七八成(同等厚度下),因此现代坦克基本都是复合装甲,至于爆反后面再说。以99A为例,正面抗穿7xx毫米,抗破15xx毫米。(弹药的穿深都是以能穿透多厚的均质钢装甲来衡量的)更何况为了打城市战,坦克和装甲车还安装了各种裙板和栅栏。(这两种东西能有效对抗破甲弹)

2.火箭筒的射程一般最多7、800m,而且远距离准头不是很好(毕竟坦克也在运动),而坦克炮有效射程动辄两三千米,还比你准得多。不过atgm(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倒确实能和坦克五五开。rpg与atgm的发射速度都不快,发射前还要确保身后空旷无障碍物,很容易刚露头就被机炮或步枪怼死了,毕竟现代装甲车辆的光电观瞄设备也是相当灵敏的。还有,为了应对无处不在的atgm,现代坦克的激光告警系统与烟雾弹都是联动的,俄国的T-90甚至给正面安了两台激光压制灯。

至于复杂地形下的近距离偷袭,我承认,这种打法确实对坦克威胁很大,不过Don't worry,我们还有步坦协同大法,只要协同步兵别被敌方火力打散,火箭筒就很难出现在坦克的侧后方。(这才是电影里给火箭筒开的最大的挂:太容易出现在合适射程与位置)

牵引式反坦克炮很不灵活,无法快速转移阵地,而且目标太大,防御力也不强。如果砸钱修成要塞炮,防御力倒是上去了,但也彻底没法移动了,对于这种目标,进攻方通常会想办法绕开,先切断要塞的后勤,实在绕不开的,就只好请空军老爷的重磅炸弹了。(现代炮兵的155榴恐怕也轰不动现代永备工事)

车载反坦克导弹和坦克歼击车(TD)倒是挺有用,只可惜TD的价格往往也能达到坦克的一半,而且由于侧后装甲太薄,不适合用做进攻。车载反坦克导弹甚至用机关炮都能打穿,只适合利用发射机升降装置躲在反斜面阴人。法国的勒克莱尔,砍了装甲(反正渣渣们也打不穿),加强了马力和射击精准度,专注于在第三世界虐菜。但在面对大国时,就只能当作在预设阵地间快速转移蹲坑防御的TD了。

3.坦克的装甲一般都是正面最厚,侧后方其次,顶部再次,底部最薄,这是根据各个方向敌方火力的威胁度分配的。在进攻阵地时,坦克都是正面对敌,即使被人通过刁钻的角度击中侧面,也大概率会由于角度过大而跳弹/因为倾斜装甲效应而未能击穿。

不过,防守方也不是傻子,自二战开始,交叉火力阵地就层出不穷。不管将坦克主装甲朝向任何一个方向,都会将侧面暴露给其他敌人。这时,就只能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和坦克数量优势强行一换一了,毕竟打硬仗本来就是赌命。

坦克设计基本原则:火力,机动性,防御

三项都无法达标时,先保防御。

三项都已经基本达标时,先增强机动性。

ps:t72绰号“坦克之壁”,即打不过t72的都不算现代坦克。

4.又到了知乎军圈大V们老生常谈的体系作战了,不过说实话,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一条了。原因很简单:大国交战时,双方的体系都很完整;菜鸡互啄时,双方也都没什么体系。强的时候都强,弱的时候都弱。至于像美帝打伊拉克这样的战争,只能称之为殴打小朋友,毫无参考价值。我把话撂在这,凡是指望靠“体系作战”来击败敌人的人,都是被几十年的虐菜经验惯坏的巨婴。你进攻方坦克有体系作战协助,难道我防守方就没有?

中东和第三世界:

防御方是没什么重火力,然而进攻方的火力准备也是一坨翔啊;防御方是没多少反坦克三角椎/反坦克壕,然而进攻方也没什么工兵啊;防御方阵地确实配置的一团糟,然而进攻方的进攻队形也配置的稀烂啊。

中美俄:

进攻方几个营火箭炮砸下来是很猛,但防御方掩体修的也不差;进攻方的工兵拆障碍物/反坦克地雷是很快,但防御方的火力掩护/增援速度也不是吃素的;你进攻队形配置的好,对面阵地配置的也不差。

5.先进反坦克导弹的扩散速度要远远快于先进坦克,给吃瓜群众造成了“坦克很脆弱”的错觉。君不见中东战场各种第三代atgm横飞,然而坦克却还是T-72,顶破天也就是M1A1。这也没办法,毕竟先进坦克的技术含量要远高于先进反坦克导弹,大国肯定舍不得卖。昂贵的爆反也不是小国能买得起的(爆反装甲对坦克的抗穿和抗破均有很大提升)。

6.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问题

80年代战斗机雷达下视功能很差,武直可以藏在地面杂波里,但现在嘛……除非科曼奇服役,否则在夺取制空权之前,根本无法出动武直。即便夺取了制空权,如果未能完成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任务,武直也不敢随意发起进攻,只能做为机动防御兵器,在对方坦克集群突击的时候堵缺口用。无人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两类武器在大国交战中用处不大,只能在决战结束后(其中一方夺取制空权并压制地面防空火器后),胜利方屠杀败者的地面部队时才有用。

不过最近几年各大国正在研发能自主识别目标的低成本自杀式巡飞弹,如果研制成功,那坦克的地位可能就真有危险了。(现役的所有无人机,打击目标时都需要人在回路中操控)

7.坦克本身就是一种消耗品,二战坦克平均寿命不到五次突击。与二战坦克相比,现代坦克也不算太贵(一辆谢尔曼与一架p51价格相当)。用战术空军的末敏弹打坦克实在得不偿失,价值更高的目标有的是。不过空军对坦克的确有很大压制作用,在彻底丢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根本不敢发起集群突击,如果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器,就连大部队行军也不敢。如果坦克要在某个方向上发起进攻,那己方空军就必须拼死保证地面部队一段时间内头顶上的安全,否则就是送肉。

此外,炮兵也可以用末敏弹打坦克,但命中率实在感人,而且防守方的炮兵损失率往往不比进攻方坦克低。因为进攻方的炮兵通常数量占优势,可以分出一部分,啥都不干光盯着防守方炮兵反(在反炮兵雷达协助下)。末敏弹穿甲深度不算多高,只不过占了坦克顶甲薄弱的便宜罢了,但设计师很快开始亡羊补牢,毕竟加厚顶甲也不算什么难事,近年来研制的先进坦克(如99A)顶部是可以挡住所有现役末敏弹的。

8.核坦协同:由冷战苏军在上世纪70年代所发明的战术。一旦大国进入全面热战,这一战术是很有可能重出江湖的。

坦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密封性,这使得它拥有陆战兵器中最强的三防能力。除非距离核爆中心几百米内,否则无法对坦克造成致命损伤。

反坦克导弹阵地厉害吧,坦克开三防,冲击队形前三千米战术核武器清场。

武直厉害吧,坦克开三防,冲击队形前三千米空爆核弹清空。

末敏弹厉害吧,坦克开三防,高空引爆核弹,制造电磁脉冲(EMP),汝末敏弹能用否?(《全频段阻塞干扰》并感)

9.坦克发动机分类

燃气轮机:只有美国m1系列与俄国t80在用,功率大,冲刺速度快,燃料适用性强,维护方便但也易损坏,技术要求高,本来燃气轮机体积更小,但近年来也逐渐被柴油机追平。

柴油机:成本低,耗油低,目前的坦克发动机主流。

汽油机:二战结束前,除苏日两国以外所有国家的坦克都在用它,燃料易获得,被击中后易起火。二战结束后,被柴油机彻底取代。

10.坦克什么时候会被淘汰?

答:当单兵肩扛式导弹也能轻易击穿坦克正面的时候,坦克就会像骑兵一样,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毕竟,如果坦克正面连轻型反坦克导弹都防不住的话,所有为坦克量身定制的战术都没法用了,坦克和炮塔式坦克歼击车/大口径步战车就没区别了。

(如果坦克在装甲形同虚设的情况下依然能突破阵地,那它就不是坦克了,此时它的作用相当于一辆炮塔式坦克歼击车/突击炮。与其多此一举,还不如在制造的时候把造装甲的钱省下来,直接造突击炮算了。)

顺便说一下,骑兵确实是被机枪(与铁丝网)淘汰的,而非内燃机和坦克。自从19世纪晚期发明了机枪和铁丝网后,骑兵就不可能用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最多拿来快速运输兵力,到了战场,还是要下马作战,老老实实的列散兵线。(类似于一战前期)如果机枪发明了,而内燃机没有被发明,那么马将会成为一种运输工具,而不再是一个独立兵种,但很可惜内燃机剥夺了骑兵最后一丝希望。(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摩托化行军是在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国使用出租车运输士兵)

最后感谢至圣先师山高县,当初他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成能独挡一面的参天大树。(这么吹自己似乎也不太好)

@BLACK枪骑兵 @山高县的收藏夹

参考文章:






user avatar

题主说“坦克那么贵,用 RPG 就能办了”,意思大概是说,RPG就能消灭坦克。

可是华约军真的这么认为吗?恐怕未必。

以华约军队的摩步师为例,摩步班是这样编制的:

这样一来,摩步班每个班都拥有一支RPG-7。

然而,是否这就是全部的反坦克火力呢?当然不是。

BTR摩步连有17人的机枪-反坦克导弹排,下辖3个通用机枪射组和3个反坦克导弹发射组。反坦克导弹发射组每个装备一套巴松管(北约:AT-4“塞子”)/混血儿(北约:AT-7“萨克斯”)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BMP摩步连大致类似,机枪排没有导弹,但每辆BMP都有一个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发射9M14、9M111或9M113。

BTR摩步营有自己的反坦克排,装备4套反坦克导弹、2门SPG-9无后坐力炮,BMP摩步营无此编制。


到摩步团,两种摩步团都有团属的反坦克导弹连,每个连9辆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BTR摩步团:

BMP摩步团:

摩步师有反坦克炮兵营,这个营一般下辖2个连自行反坦克导弹(9辆发射车/连)和1个连MT-12反坦克炮。

那么是否这些火力就足够了呢?然而很遗憾,仍然不是。华约军队的摩步师有坦克团(94车):

摩步团有坦克营(40车):

连侦察营都编了两个坦克侦察排6辆坦克:

这样一来,每个华约摩步师会拥有220辆坦克。

一些摩步师还多一个独立坦克营(51车),使坦克总数增加到271辆坦克:

美军的状况类似。美国陆军机步营的反坦克能力在冷战末期达到惊人的地步——一个营有60辆布莱德雷,12辆M901 ITV和约36套龙式反坦克导弹。在一段时间内,美军甚至在坦克营内都编入自行反坦克导弹。而同期的美军ROAD重装师往往拥有200-300辆坦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对付坦克需要许多武器,而最可靠的武器恰恰是坦克。即使除去坦克之外,反坦克导弹甚至反坦克炮也都比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之类的武器更有效。而那些使用单兵反坦克武器作为主要反坦克手段的武装力量、组织或个人,更多是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

那么,为什么不发展坦克呢?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首先,坦克非常重要。

但是,坦克在现代战争体系中越来越不重要。

如今,随着信息化建设,现役部队的坦克越来越少。

美国现役M1A2不到一千辆(四等人是M1A1),英国坦克没将军多。

你一装甲部队,过个桥犹犹豫豫。被我方侦查到。一轮炮击,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确实,现代步兵的化学能弹药(如RPG、反坦克导弹等)在对抗坦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这让一些人质疑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然而,各国依旧投入巨资研究和发展坦克,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原因,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效费比考量。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原因:一、坦克.............
  • 回答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步兵的对抗是一个复杂的战术问题,涉及武器性能、战场环境、战术配合和现代技术等多个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双方的优劣势及可能的胜负结果: 一、武器性能对比1. 坦克的火力与防护 主炮与穿甲能力:现代坦克主炮(如120mm或125mm滑膛炮)射程通常在2,000米.............
  • 回答
    好,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些大家伙们,它们虽然都是披着铁甲的陆地霸王,但骨子里头可有不少讲究。这不像AI写东西那样死板教条,咱就拿大白话,把它们的老底都抖出来。坦克 (Tank)这可以说是陆战之王,名副其实的“铁皮疙瘩”。 本质区别: 坦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三者都很突.............
  • 回答
    在城市这个充满挑战的战场上,面对敌人如钢铁洪流般的坦克和步兵装甲车,单靠传统的热兵器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历史和现代的战例都告诉我们,智谋和因地制宜的战术,能够让相对弱小的力量发挥出惊人的威力。以下,我们来聊聊在城市环境下,如何有效地针对这些装甲目标进行打击。首先,我们得认清一点:城市作战的本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战场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军队的战术理念和装备水平。简单地说,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成功和法军在1940年失利,并非仅仅是装甲兵和步兵“混合搭配”的简单区别,而是背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混合搭配”是什么意思。勒热.............
  • 回答
    让坦克与步兵紧密配合,这可不是什么新潮的观点,而是经过实战检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那些坚信步坦协同的理论家们,他们的道理可不是凭空来的,而是看到了步兵和坦克各自的优点和短板,并且找到了完美的互补之道。首先,我们得明白步兵的作用。步兵是战场上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能钻进一切装甲车辆钻不进的角落,能.............
  • 回答
    在面对坦克这种重型装甲目标时,步兵的首要反应往往是呼叫炮火支援,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选项。但战争从来不是只有一种解法,尤其是在战术层面,步兵在特定情况下,确实有其他手段可以尝试与坦克周旋,尽管这些方法往往风险极高,成功率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士兵的胆识和训练水平。首先,我们得明白,步兵在正面硬碰.............
  • 回答
    以色列梅卡瓦4(Merkava Mk. IV)主战坦克的防护力是其设计中的一个核心亮点,也是其享誉坦克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您提出的评价:“坦克界,搭载步兵能力最强;在步兵战车界,坦克作战能力最好?” 这个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恰当的,并且非常能抓住梅卡瓦4的设计理念和特点。下面我们将详细展开分析: 以.............
  • 回答
    坦克,这个钢铁巨兽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从最初的“陆地巡洋舰”到如今层出不穷的现代化型号,坦克的威力在不断升级,而与之相伴的,是步兵发展出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反坦克手段。这些手段,往往是智慧与勇气在生死存亡之际的结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露锋芒与蹒跚应对坦克的诞生本身就是对步兵战术的巨大冲击.............
  • 回答
    在深入探讨现代多功能步兵战车(IFV)能否取代坦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它们各自的核心设计理念和战场定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要审视两者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环境下的演变、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坦克:陆地霸主的设计哲学与核心优势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其设计初衷便是作为陆军的“.............
  • 回答
    在战场上,装备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像主战坦克(MBT)和步兵战车(IFV)这样承担着最前线冲击任务的重型载具。当它们的主装甲遭受攻击并出现局部创伤时,是否就此报废,还是有修复的可能,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主装甲的局部受创,并不等同于装备的完全报废。 现代主战坦克和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轮式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当然可以协同作战,而且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战术组合。实际上,现代陆战的精髓就在于不同作战平台之间的有机配合,而步兵战车和主战坦克正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它们是怎么协同的,以及为什么这种协同如此重要。为什么需要协同作战?首先,我们得明白,主战坦克和轮式步兵战车.............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国产的步兵战车、坦克这些陆地大块头,跟同级别的外国货比起来,价格上好像总是比较“亲民”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背后牵扯到不少道道儿,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说一个最直观的因素:人力成本。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一点上确实有优势。相对来说,国内工人的平均工资和福利待遇,跟.............
  • 回答
    俄罗斯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和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无疑是俄军在冷战后最引人注目的两款新型地面作战平台。它们代表着俄罗斯在坦克和步兵战车设计理念上的一个重要转变,以及对未来战场环境的思考。 T14“阿玛塔”主战坦克:未来战争的设想T14“阿玛塔”被俄罗斯官方定位为一款“通用平台”,意图通.............
  • 回答
    红色警戒2(3)里,你可能会发现那些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火炮坦克,比如解放军的“解放者”或者盟军的“灰熊炮艇”,直接轰击步兵时,往往需要好几炮才能把一小撮步兵干掉。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数值设定,而是为了服务于游戏平衡和战术深度而精心设计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白红警2(3)的设计思.............
  • 回答
    德国在二战中以其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灵活的“闪电战”闻名,但当他们转入防守时,其最引以为傲的装甲矛头战术却显得力不从心。而陆军元帅埃里希·莫德尔在防守战中将装甲集群拆分,赋予防步兵部队更多支援,却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战术理念、战场实际以及指挥官的权变能力几个方面来剖析。为何二战德军的装甲.............
  • 回答
    电影《狂怒》(Fury)里,结尾处一辆谢尔曼坦克孤身对抗一个装备精良的德军步兵营,这个场景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震撼。但如果放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得非常严肃地讨论一下,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狂怒》是一部电影,它追求的是戏剧张力和观影效果,而非百分之百还原历史的纪录片.............
  • 回答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年代,如果希特勒的工业机器能够将那两门为攻克马奇诺防线而打造的庞然大物——古斯塔夫列车炮,转而投入到两辆比它们更为科幻的Pz.Kpfw.VIII Maus(老鼠)超巨型坦克的生产线上,那么二战的战场格局,甚至整个历史进程,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领域里一个非常核心的“制衡”关系。简单地说,武装直升机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坦克有优势,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取代坦克,军事发展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组合拳”的运用。我们先掰扯掰扯,为什么武装直升机在很多情况下能“压倒”坦克: 高度和视野优势: 这是最直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