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战争中等价反坦克步兵和坦克对打谁能赢?

回答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步兵的对抗是一个复杂的战术问题,涉及武器性能、战场环境、战术配合和现代技术等多个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双方的优劣势及可能的胜负结果:



一、武器性能对比
1. 坦克的火力与防护
主炮与穿甲能力:现代坦克主炮(如120mm或125mm滑膛炮)射程通常在2,000米以上,穿甲弹(APFSDS)可穿透500600毫米均质装甲,甚至更厚的复合装甲。
主动防御系统:现代坦克配备激光告警器、反应式装甲(如多层复合装甲)、拦截导弹(如“战利品”系统)等,能有效抵御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和炮弹碎片。
装甲厚度:主装甲通常为300500毫米,炮塔装甲更厚(50060ity),侧面和底部装甲则通过倾斜设计和复合材料增强防护。
机动性:坦克速度通常在5070km/h,越野能力强,能在复杂地形中快速转移。

2. 反坦克武器的性能
反坦克导弹(如TOW、Spike):射程可达3,0005,000米,穿甲能力可达8001,000毫米,但需精准锁定目标。
火箭弹(如RPG7):射程约500800米,穿甲能力约300500毫米,但精度较低,易受风力和地形影响。
高爆弹:对装甲的破坏力强,但对人员和非装甲目标更有效。
反坦克地雷:可布置在坦克行进路线,但需要隐蔽性和战术配合。



二、战场环境与战术因素
1. 地形与掩体
坦克优势:在开阔地带,坦克可利用机动性快速转移,避开伏击;在高原或山地,坦克的火炮射程优势更明显。
步兵优势:在城市、丛林或复杂地形中,步兵可利用掩体、建筑物和地形进行伏击,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可能受限。

2. 隐蔽与侦察
坦克:依赖热成像、红外、雷达等设备,但可能被反侦察手段(如伪装、电子干扰)干扰。
步兵:可利用夜视设备、伪装和战术掩护,但射程和火力有限。

3. 协同作战
坦克:常与步兵、直升机、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火力网。
步兵:可能依赖反坦克武器和战术掩护,但缺乏独立作战能力。



三、现代技术的影响
1. 电子对抗
坦克:配备电子战系统(如干扰敌方雷达、激光测距仪),可降低被锁定风险。
步兵:可能使用反电子干扰设备(如激光告警器),但整体电子对抗能力较弱。

2. 网络中心战
坦克:通过数据链与指挥中心、无人机、其他坦克实时共享信息,提升打击精度和协同能力。
步兵:依赖单兵电子设备,信息共享能力有限。

3. 无人机与远程火力
坦克:可能被无人机(如“忠诚僚机”)干扰或攻击,但可依赖远程导弹(如“战利品”)进行反击。
步兵:可利用无人机侦察目标,但缺乏远程打击能力。



四、实战案例与历史经验
1. 冷战时期:
坦克优势:在开阔地带,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明显压制步兵。例如,苏联T72坦克在阿富汗战争中对阿富汗军队的反坦克武器(如RPG7)形成压倒性优势。
步兵反制:在城市战中,阿富汗军队利用掩体和地形,多次击毁苏联坦克。

2. 现代冲突:
伊拉克战争:美军M1A2坦克在沙漠环境中几乎无敌,但伊拉克军队利用反坦克导弹(如TOW)和伏击战术多次击毁美军坦克。
乌克兰冲突:俄军坦克在顿巴斯地区被乌军反坦克武器(如RPG7)和无人机多次击毁,但俄军通过主动防御系统和战术掩护减少损失。



五、胜负关键因素
1. 武器性能与技术优势:
坦克:如果坦克的装甲、主炮和主动防御系统先进,且反坦克武器射程和精度不足,坦克获胜概率更高。
步兵:若反坦克武器射程远、穿甲能力强,且能精准锁定目标,步兵可能击毁坦克。

2. 战术配合与战场环境:
坦克:在开阔地带、白天或有掩体保护时,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优势显著。
步兵:在复杂地形、夜间或有掩体时,可能通过伏击和地形优势击毁坦克。

3. 信息战与电子对抗:
坦克:电子对抗能力越强,越能避免被锁定和攻击。
步兵:若能干扰坦克的电子系统,可能降低其战斗力。



六、结论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通常具有压倒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尤其是在开阔地带和有电子优势的情况下。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复杂地形、反坦克武器先进、战术配合得当),反坦克步兵仍有机会击毁坦克。最终胜负取决于:
武器性能(如坦克装甲厚度、反坦克导弹射程);
战场环境(地形、天气、掩体);
战术配合(步兵是否利用地形伏击,坦克是否被干扰);
技术优势(电子对抗、主动防御系统)。

因此,坦克在多数情况下胜率更高,但现代战争中,反坦克步兵的战术灵活性和先进武器(如反坦克导弹)也能构成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坦克小组的成功率大概5%,就是说20个反坦克小组(60-80人)才能换1辆坦克。怎么看都是赔本的买卖,当然人命不值钱的国家无所谓。

--------------------------------------------------------------------------------------------

2战德国大量的铁拳被赶制出来,步兵部队基本都“铁拳化”了,900万的产量甚至可以说是人手1支。苏联人在作战报告里很少单独提及铁拳,或者并不是对其正面的评价——通常表现为“敌人在现场遗弃了大量的铁拳”,这样的语句在1944年的夏季攻势里非常普遍。

德国人自己对其的评价也不是特别高——1944年2月,德军宣称摧毁了1,219辆苏联坦克,铁拳的份额只有35辆。即使是1945年在城市发展密集的德国境内开始的战斗,因铁拳造成的损失也没有急剧上升。

根据乌克兰第2方面军装甲武器部门的数据,1945年2月不同程度受损的160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中,因铁拳受损的只有2辆,只占总损失的0.5-0.6%。

这样的报告远远不是个例:第89坦克旅依据上级命令评估铁拳的杀伤效能时报告说,在1945年1月至2月的东普鲁士行动期间,该旅因铁拳损失了2辆坦克和1辆自行火炮。要知道这段时间89旅在科尼斯堡附近参加了异常惨烈的战斗,仅仅是45年2月,89旅就损失了88辆T-34(50辆全损,38辆不同程度受损,损失数高于旅装备量是因为其得到了2次共44辆T-34的补充)。在如此高的损失量中,铁拳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1945年初,在对于第8近卫集团军在扩大奥德河西岸桥头堡时遭到的惨重损失进行的调查中指出,情报部门没有没有注意到敌军正在策划反攻,而步兵和坦克完全隔绝,没有相互掩护。在调查的结尾列举了装甲部队的损失:

122辆损失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中,

98辆损失于敌军的坦克与直瞄火炮,

15辆毁于地雷,

2辆毁于空中火力,

因铁拳损失的坦克只有7辆。

可以看出,即使在没有步兵配合的装甲部队这里,铁拳也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另外1支损失较为严重的部队是在东波美拉尼亚作战的近卫坦克第9军。在1945年1月14日至3月14日作战期间,有13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除籍,另有79辆需要大修。

铁拳的成绩是9辆T-34坦克(5辆除籍和4辆不同程度受损)。

而因为装甲兵缺乏技能和经验导致的损失则多得多——在跨越奥德河时,有多达38辆坦克沉没。


铁拳最后的战场在柏林。确实柏林之战红军装甲部队报告了比之前多得多的损失。波格丹诺夫中将(S.I. Bogdanov)率领的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是受到铁拳攻击最多的部队,在报告中波格丹诺夫中将指出总计576辆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中,有106辆损失于“铁拳武装分子”的攻击,约占总数的18.4%。同时他还解释了损失如此之高的原因:“步兵完全不与坦克配合,每次只清理建筑物的1层,而敌军步兵可以在屋顶等坦克难以攻击的场所从容地发动攻击。”

而装甲兵元帅罗特米斯特罗夫(P.A. Rotmistrov)也在这段话后加上了注解:“在准备柏林行动期间在各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中建立的突击队,在攻克柏林之初,因城市郊区的激烈战斗遭到了较大的损失,大部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建制不得不退回后方。致使城市战斗中坦克因缺乏步兵的掩护而易遭受敌人的攻击。”

即使在城市这种特殊地形攻击缺乏步兵掩护的装甲部队时,铁拳也没能证明自己是1款能带来奇迹的武器。

user avatar

请明确定义一下你的所谓“反坦克步兵”……配套的步兵载具?侦察和信息化体系?

战场地形?天气?时间限制?

还有最重要的,怎么分胜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