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作用有多大?

回答
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作用,得看怎么定义“人海战术”以及面对的对手是谁,但总的来说,它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优势,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辅助”或“特定情况下的选项”。

首先,我们得把老黄历翻出来看看。在过去,特别是二战前和二战初期,人海战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相对简单。

武器的局限性: 那时候的机枪、火炮虽然威力不小,但射速、精度和穿透力都无法与现代武器相比。步兵冲击虽然代价高昂,但只要能顶住前期的火力压制,一旦突破了对方的防线,人数上的优势就能迅速转化为战场控制权。坦克、飞机这些现代战争的“杀手锏”还没成为主流,或者威力、数量都有限。
战场信息的不对称: 指挥官对战场全局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线的报告,信息传递慢,战场态势模糊。大规模的兵力集中,在缺乏精确侦察和火力引导的情况下,反而不容易被对方精确打击。
战术思想的侧重点: 当时很多国家,尤其是兵员素质和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确实将“人多”视为一种弥补技术劣势的手段。进攻方抱着“以空间换时间”、“消耗对方弹药”的心态,寄希望于通过持续不断的人员伤亡来瓦解敌人的意志和抵抗力。

那么,到了现代战争,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现代战争,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化战争”或“技术密集型战争”,其核心特征是:

1. 超强的火力密度与精确打击: 现代武器,从各种口径的火炮、火箭炮,到攻击机、武装直升机,再到无人机、精确制导弹药,都拥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和打击精度。一个装备精良的防御阵地,可以在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对集结的部队进行毁灭性打击。人海战术在这种火力面前,无异于“肉包子打狗”,代价极其惨重,甚至在接触战之前就能被对方消耗殆尽。
2. 战场透明度与态势感知: 卫星侦察、空中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电子侦察设备等,使得现代战场变得高度透明。部队的集结、调动,甚至个人的行踪,都可能被对手实时掌握。大规模的人员集结,在信息化战争中,就像是在黑暗中挥舞着火把,目标太过醒目,极易被锁定和打击。
3. 高科技战争的“杀伤链”: 现代作战强调的是“发现识别跟踪打击评估”的杀伤链。对方可以通过侦察系统迅速发现聚集的部队,精确制导武器会立刻被引导过去,然后迅速完成打击。人海战术一旦被拉长战线,就很容易被分解,各个击破。
4. 非对称作战的出现: 面对技术优势明显的对手,一些国家或武装团体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利用地形、情报、心理等非对称手段,来规避或削弱对方的技术优势。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的“人海”依然不是最优解,往往需要结合其他策略。

那么,人海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真的毫无作用了吗?

也不能这么绝对地说。在某些特定且有限的情况下,人海战术仍然可能扮演一些角色,但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弥补技术劣势(但代价巨大): 对于技术装备落后、后勤补给困难的一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依靠数量优势来尝试突破。但这不再是“冲过去就行”,而是需要更精细的战术配合,比如利用夜色、地形遮蔽,小规模、多波次地渗透,或者在对方火力最薄弱的节点进行冲击。即便如此,一旦被对方发现并启用精确火力,损失依然是毁灭性的。
心理战与政治宣传: 在某些冲突中,大量的兵力集结本身可以构成一种政治姿态,向对手展示决心和力量,或者通过媒体宣传来塑造某种战场叙事,对对手的士气或国际舆论施加影响。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姿态”,而非直接的军事交战手段。
占领和控制: 在局部区域,特别是在城市战或后继的占领和控制阶段,虽然重火力武器可以清理敌人,但最终的地面控制和治安维护,仍然需要大量人员。这种“人海”更多的是在局部接触点上,分散行动,利用地形和掩体进行交替推进,而不是大规模的密集冲锋。 比如,在巷战中,每一栋楼、每一个街区都需要士兵去“清扫”和“巩固”,这就需要相当的兵力。
消耗战的变种(非常规):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一方拥有几乎无限的人力补充,而对方的弹药或装备存在限制,理论上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消耗来拖垮对方。但这种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科技代差带来的杀伤效率差距太大了,在对方耗尽弹药之前,人力一方就已经被完全消灭了。

总结一下: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技术主导”的时代。人海战术,如果还按照过去那种“密集冲锋、以量取胜”的模式来理解,那基本等于自杀。

正面大规模冲锋: 绝对是被对方的火力网彻底粉碎。
分散渗透与占领: 在局部地区,结合地形、夜色、精确火力掩护,以及分散的作战模式,少量的人力优势或许能发挥作用,但依然需要高度依赖技术支持(如夜视装备、通讯设备、精确火力支援)。
政治与心理层面: 兵力的集结和部署,在信息战和舆论战中,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所以,与其说是“人海战术”,不如说是“以人为本的精细化作战”。也就是说,人仍然是战场上的关键要素,但“人”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战争需要的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信息灵通、战术灵活的个体或小组,而不是一群乌泱泱冲上去的“炮灰”。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排的士兵,在无人机侦察、精确火炮支援、夜视装备和制式武器的加持下,去突破一个经过加固的防线,这和没有这些支援,一群人拿着步枪和手榴弹冲锋,效果是天壤之别。

在现代战场上,一个装备了先进通讯系统、夜视仪、反坦克导弹、精确制导迫击炮弹以及得到无人机实时侦察和火力引导的连队,其作战效能,远超过同等数量但缺乏这些支援的步兵。“人”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精”和“智”上,而不是“多”上。

因此,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独立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接近于零。它最多只能作为一种极端的、不得已的补充手段,且其执行方式也必须是高度适应现代战争规则的,否则只会加速自身的覆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凭啥你防守方建着机枪阵地,我人海就一定要端着三八大盖冲锋嘛?带人!时代变了好嘛?





上面这些操作,没有人数玩得出来吗?算不算人海?

user avatar

美军在诺曼底战役的眼镜蛇行动中用过一次标准的人海战术,但也配合了火海,结果不但效果很好,很快就突破了,本方还没什么伤亡,反而大大减少了损失。

此前美军在诺曼底的篱笆地里寸步难行的时候,德军一名俘虏曾说,你们使用步兵太过谨慎,如果像俄国人那么用步兵,你们早就到巴黎了。

这番话甚至写进了美军官方战史,可见美方对其重视程度,不知道是不是对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雷和第7军军长科林斯也造成了启发。在1944年7月25日开始的“眼镜蛇”行动中,布莱德雷决定把主攻方向集中在仅仅6公里的正面,把第7军的三个师(第4、第9、第30步兵师)全部部署在这6公里的正面上,也就是每个师的进攻正面只有2000米,此外还动用了第1步兵师、第2、3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如此狭小的进攻正面和如此密集的进攻兵力在美军历史上的确是很少见的(仅仅6平方公里的地域集中了4万人以上的美军),在东线倒是屡见不鲜。

当面德军守军仅有装甲教导师、第5伞兵师一个团等部队,为了保证突破,美军还在进攻开始前,动用了600架战斗轰炸机和1800架战略轰炸机对德军阵地实施了地毯式的轰炸。德军没有预料到这次空袭行动,因此损失惨重,据教导师师长拜尔莱因的说法,德军重武器在轰炸中几乎悉数被毁,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

但是残存的教导师部队和伞兵依然拼死坚守,在当天结束前,美军三个师仅突入德军阵地1-2公里左右,但从第二天开始,教导师实在无法再抵挡美军潮水般的猛攻,开始向后方溃退,美军2个装甲师随即开始进入突破口向后方长驱直入,再然后巴顿第3集团军也从这个突破口展开了攻势,德军的整个诺曼底防线刹那间土崩瓦解,开始了苦难的8月诺曼底大撤退,而此前整整2个月,美军都进展甚微。


即便是以西线的标准,此战美军伤亡之低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共只有1800人伤亡,其中主攻的第7军更是只有600多人,甚至比辅攻部队还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被之前地毯轰炸误炸的。而仅仅是在这一突破战的过程中,就俘虏了德军数千到一万人,造成德军遗弃坦克和突击炮344辆,火炮252门,各种车辆2447辆。

总得来说,无论任何时期的战争,合理集中兵力和火力都是战役学的基本原则,集中兵力的主要风险是,如果进攻队形过于密集,容易遭到敌军炮火、空袭反制遭到惨重损失,但因为此战美军已经用本方火力完全压制了守军炮火,所以再密集兵力突击就不存在这样的风险了。

同时,参与突击的兵力多,进攻部队的火力也就更强,本方坦克、步兵的开火很快就压制住了守方的轻火力,所以实施密集突击的第7军反而损失极小,比之前在篱笆地中用一个师进攻德军另一个师的缓慢推进伤亡数字反而要小很多。


当然还有一点很容易造成误解,就是战争类影视作品普遍把人海战术拍得太傻,实际上突击中的步兵一般都是散兵线队形,而且是交替掩护匍匐前进的,等敌军火力被完全压制或者推进到离敌方阵地很近的时候,才会起立冲锋,像电影里那样全程乱冲当然是上多少死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战争中,人海战术的作用,得看怎么定义“人海战术”以及面对的对手是谁,但总的来说,它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优势,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辅助”或“特定情况下的选项”。首先,我们得把老黄历翻出来看看。在过去,特别是二战前和二战初期,人海战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相对简单。 武器的局限.............
  • 回答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步兵的对抗是一个复杂的战术问题,涉及武器性能、战场环境、战术配合和现代技术等多个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双方的优劣势及可能的胜负结果: 一、武器性能对比1. 坦克的火力与防护 主炮与穿甲能力:现代坦克主炮(如120mm或125mm滑膛炮)射程通常在2,000米.............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宏大叙事里,“军师”和“计谋”这两个词,乍一听,似乎带着浓厚的历史色彩,与钢铁洪流、信息化作战的现代战场格格不入。人们的脑海里,更多的是无人机掠过的身影,是精确制导导弹划破天际的轨迹,是网络攻击中无形的交锋。那么,在这样一个高度科技化的时代,传统的军师角色和那些层出不穷的计谋,是否真的已.............
  • 回答
    现代战争中超级战士是否有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超级战士”,以及他们在何种场景下被运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何为“超级战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超级战士”的概念在现代战争中的含义。这并非科幻小说中那种拥有超能力.............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现代战争中坦克的俯仰角,特别是大俯角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个虚头巴脑的概念,在实际战场上,它能直接关系到坦克的生死存亡和作战效能。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复杂的地形里,比如丘陵地带,或者是城市废墟之中,对方的坦克藏在了一个反斜面后,也就是山坡或者建筑物的后方,只露出了炮塔的一小部分。这个时候,.............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硝烟弥漫中,我们常常聚焦于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战术体系,以及高效的情报侦察网络。然而,在这冰冷的技术外壳之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它的重要性从未被削弱,甚至在某些时刻,它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那就是军人的精神意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无人机精准打击、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今天,个人的精神意志.............
  • 回答
    现代战争中,高地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只是其体现方式和作用的侧重点与过去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在现代作战环境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传统意义上,“扼守高地”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这背后有着非常实在的军事道理。居高临下,意味着更广阔的视野,能更早地发现敌人.............
  • 回答
    要深入探讨现代战争中台湾对中国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几个词来概括。这其中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战略心理等诸多因素。首先,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台湾岛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关键一环。它横卧在中国大陆与广阔的太平洋之间,扼守着台湾海峡这条重要的海上通道。台湾海峡.............
  • 回答
    现代战争在平原地区的防守,绝非简单地挖几条战壕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考验的是指挥官对地形的理解、对敌情的判断以及对资源的调度能力。一个成功的防守阵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形优势,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起多层次、多纵深的坚固体系,让敌人望而却步,或者即使进攻,也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一、选址:.............
  • 回答
    想聊聊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一个现代步枪班,如果不开枪不用机枪,能不能压制住二战的栓动步枪班?我的看法是,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做到的。但这里面的“压制”是个挺关键的词,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两种步枪班,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那是有天壤之别的。现代步枪班(以一个典型的西方班为例,大概6.............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战争中一些核心的矛盾和现实。你说“很多兵种都可以做到零伤亡”,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即便是最“高科技”的兵种,想要保证绝对零伤亡,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其难度依然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我们可以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步兵,一些技术兵种在特定.............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视野里,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低空突防,以及导弹的低空突防,其价值经历了一个复杂且深刻的演变。它们不再是过去那种“无往不利”的战术,但其战略和战术意义依然存在,只是形式和有效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战斗机与轰炸机的低空突防:价值的重塑与挑战曾几何时,低空突防是战术飞机最有效的隐蔽手段。在雷达.............
  • 回答
    城市扩张与自动武器的普及:现代战争中的“闪电战”还能否奏效?二战时期,德国人以“闪电战”(Blitzkrieg)的惊人速度席卷欧洲,其核心在于集结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以锐不可当的攻势突破敌军防线,直插纵深,扰乱指挥体系,最终瓦解敌人抵抗意志。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审视现代城市的面貌和战场的技术进步,.............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背景下,设想通过空降方式直接夺取敌方大型水面舰只(尤其是像航空母舰这样的巨舰)的控制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充满科幻色彩的设想。从现实军事操作的视角来看,其可行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讲接近于零。但我们可以尝试剖析一下其中的难点和可能存在的极端设想,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军事分析。首.............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棋盘上,当庞大的舰队遭遇坚不可摧的要塞,这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强”的问题,而是关于战术、科技、战略以及无数细节的复杂博弈。试图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无异于在疾风骤雨中试图抓住一缕阳光。曾几何时,无畏舰的炮管指向海岸,其上百吨的钢铁巨兽能够轰开古老的城墙,战列舰的齐射如同雷霆万钧,.............
  • 回答
    现代战争中,同代等价的单发中型战斗机(例如F16、J10C)与双发重型战斗机(例如F15E、Su35、J16)的机队对抗,胜负并非简单的“谁更强”就能定论,而是要看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单纯从纸面参数上看,双发重型战斗机往往在航程、载弹量、传感器集成度、生存能力以及潜在的超音速性能上占有优势,但.............
  • 回答
    要说现代战争中弓箭是否还有用武之地,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了。咱们得承认,在火力强大的现代战场上,弓箭这玩意儿就像是那个骑着马冲锋的古代将军,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消失了,还是有一些角落里,它依然能发光发热,当然,是以一种非常非常特别的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就是你指.............
  • 回答
    现代战场上的狙击手,其能力早已不是影视剧里那种孤胆英雄般的形象。他们是高度专业化、技术装备精良、战术素养极强的战场多面手,其作用和影响力在现代冲突中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一、 致命的精确打击与目标压制这是狙击手最直接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单兵的价值大大提升,也因此成.............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心头发紧的两难抉择。现代战争,一旦军队折损过半,那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方是血淋淋的现实,另一方是背负的责任和誓言。认输协商,共建新生活这话说起来轻巧,但现实中却是一道无比沉重的门槛。 “认输”的代价: 认输,意味着要接受战败的事实,这意味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甚至国.............
  • 回答
    在现代战争中,将敌人投掷过来的手榴弹扔回去,听起来像是电影里的情节,但实际上,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在真实战场上,其可行性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并且风险极高。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及以何种方式,才能实现这一近乎不可能的任务。首先,我们要明白现代手榴弹的设计。它们通常都是一种引信延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