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狂怒》的结尾里一辆谢尔曼坦克对阵一个步兵营,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吗?

回答
电影《狂怒》(Fury)里,结尾处一辆谢尔曼坦克孤身对抗一个装备精良的德军步兵营,这个场景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震撼。但如果放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得非常严肃地讨论一下,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狂怒》是一部电影,它追求的是戏剧张力和观影效果,而非百分之百还原历史的纪录片。电影中的许多情节,包括坦克在短时间内摧毁大量敌方步兵、抵御步兵的冲锋等等,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以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震撼效果。

那么,抛开电影的渲染,回到真实的二战战场,一辆谢尔曼坦克对抗一个步兵营,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理论上的可能性分析:

单方面的压制: 如果坦克处于绝对的优势位置,比如在开阔地带,拥有良好的视野,且步兵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那么理论上,一辆谢尔曼坦克确实可以对步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谢尔曼坦克装备的75毫米炮(或后期的76毫米炮)对付步兵来说,威力是绰绰有余的。炮弹对集结的步兵群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坦克上的机枪也能有效压制步兵的火力点。
德军步兵营的配置: 一个典型的二战德军步兵营,在满编状态下,大约有8001000人,下辖多个步兵连和支援单位。他们会拥有步枪、冲锋枪、机枪、迫击炮、反坦克步枪、以及数量不多的轻型反坦克炮(比如Panzerfaust潘zerfaust和Panzerschreck摊牌摊牌)。在电影里,那个步兵营的士兵虽然看起来装备不错,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那种大规模、组织化的反坦克作战能力。他们更像是一群装备精良但缺乏统一指挥和有效反坦克手段的散兵游勇。

为什么电影里的场景“看起来”可能但实际非常难:

1. 反坦克手段的多样性: 虽然电影中出现的德军步兵没有直接表现出强烈的反坦克意图(比如分散包抄、利用地形),但一个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步兵营,面对一辆孤立的坦克,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
Panzerfaust/Panzerschreck(铁拳/摊牌): 这两种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是德军步兵对抗坦克的关键武器。它们射程虽然有限,但穿甲能力非常强,可以轻易摧毁谢尔曼坦克的侧装甲或后装甲。一个步兵营有足够多的装备来组织有效的反坦克攻击。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例如房屋、废墟、反坦克壕、甚至是掩埋在地下的爆炸物来伏击坦克。
反坦克步枪: 虽然在战争后期效果不如火箭筒,但仍能对坦克的薄弱部位造成威胁,或至少骚扰车组成员。
集束手榴弹和普通手榴弹: 步兵可以尝试将手榴弹扔到坦克的履带上,或者试图从观察口、炮塔缝隙扔进去。
机枪和炮兵支援: 如果步兵营还有迫击炮,他们可以尝试压制坦克的观瞄设备,为反坦克小组创造机会。而如果是更精锐的单位,甚至可能获得自行反坦克炮或野炮的支援。

2. 坦克的脆弱性: 尽管谢尔曼坦克坚固耐用,但它的装甲并非无敌。侧面和后部的装甲相对较薄,尤其容易被高穿透力的反坦克弹药击穿。炮塔座圈、发动机舱进气口等都是薄弱环节。电影里,坦克的侧面和后部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却没有被有效击中,这本身就有点不合常理。

3. 步兵的战术: 电影中的德军步兵似乎缺乏有效的战术配合。他们排着队冲锋,没有分散,也没有利用地形进行掩护,这使得他们成为坦克的活靶子。在真实的战场上,步兵如果遇到敌方坦克,会本能地利用一切掩蔽物进行分散,然后寻找机会发动反击。即便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也更有可能采取更分散、更隐蔽的攻击方式,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仿佛是在进行一次“步兵冲锋表演”。

4. 坦克的机动性与视野局限: 坦克虽然机动性强,但它的视野是受限的,尤其是侧后方。一名优秀的坦克乘员会尽可能地将炮塔对准威胁最大的方向,但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步兵攻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电影里,坦克仿佛能看到所有威胁,并且迅速反应,这也大大简化了实际作战的复杂性。

5. 弹药和燃料限制: 坦克不是永动机,它有弹药和燃料的限制。在影片中,这辆谢尔曼坦克进行了极其猛烈的射击,似乎弹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实中,一辆坦克携带的弹药是有限的,一旦弹药耗尽,它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铁棺材。同样,坦克也需要燃料,长时间的战斗会消耗大量燃料,一旦没油,就只能放弃。

结论:

所以,从严格的军事逻辑和历史现实来看,一辆谢尔曼坦克孤军深入,然后在短时间内消灭一个完整的、组织良好的德军步兵营,并在各种威胁下生存下来,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近乎不可能。

电影之所以能呈现这样的场景,更多是为了突出主角小队的英勇无畏、坦克战的残酷性以及士兵们在绝境中的兄弟情谊。它更多的是一种英雄主义的艺术表达,而不是对真实战争的精确复现。

如果在真实战场上,一辆谢尔曼坦克遇到一个德军步兵营,最可能的情况是它会在对方的反坦克武器的打击下迅速被击毁,或者在弹药耗尽、燃料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放弃。当然,如果那支步兵营确实非常糟糕,毫无组织、缺乏反坦克武器且士气低落,那么坦克确实有很大机会获得局部优势,但要达到电影中那种“战神附体”的效果,仍然是极不现实的。

总而言之,《狂怒》的结尾是一场精彩的军事动作戏,它成功地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氛围,但如果你是军事迷,想从中学习真实的坦克作战技巧,那可能要失望了。那是一个属于电影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战场奇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辆谢尔曼坦克对阵一个步兵营,前提是双方弹药充足,坦克完好无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狂怒》(Fury)里,结尾处一辆谢尔曼坦克孤身对抗一个装备精良的德军步兵营,这个场景在很多人看来非常震撼。但如果放到真实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得非常严肃地讨论一下,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狂怒》是一部电影,它追求的是戏剧张力和观影效果,而非百分之百还原历史的纪录片.............
  • 回答
    这想法可真够劲的!如果《狂怒》里那群被战争磨得快散架的美国大兵,突然在欧洲的某个角落撞上了中国59式坦克,那画面,简直可以写本新小说了。咱们先得想清楚一个点:59式坦克这玩意儿,虽然是老家伙了,但它骨子里是T54的“嫡系”,在那个年代,它可不是吃素的。1945年《狂怒》的故事背景,欧洲战场刚收尾,盟.............
  • 回答
    电影《狂怒》(Fury)里那辆被德军命名为“狂怒”的谢尔曼M4A3E8坦克,在影片中确实经历了相当惨烈的战斗,尤其是最后大战五辆虎式坦克的时候。至于它在电影中的“真虎式”损伤情况,以及是否还能继续开动,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首先要澄清一点,《狂怒》电影中使用的谢尔曼坦克,并没有使用真正的虎式坦克作为道.............
  • 回答
    要评价《冷血狂宴》,尤其是《爵迹 2》,得先放下一些对郭敬明导演的固有印象,试着剥离掉那些被过度营销、被放大到有些失真的“流量”和“概念”。毕竟,这是一部延续前作设定,试图在视觉特效和叙事上更进一步的作品,但很不幸,这次的尝试似乎依然没能完全达到预期。从视觉特效上来说,《冷血狂宴》确实比《爵迹》有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评价《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一部现象级的末日狂潮2015年上映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无疑是当年乃至整个21世纪初最令人惊艳的动作电影之一,至今仍被奉为动作片典范。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
  • 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警惕电竞狂热》这篇文章,旨在提醒大家在拥抱蓬勃发展的电子竞技产业时,不应忽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文章提出的几处隐忧,我认为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的。首先,文章提到“过度沉迷导致学业荒废或工作懈怠”。这确实是电竞狂热带来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电子竞技的魅力在于其高度的参与感、竞争性和.............
  • 回答
    一台看似怪异的电脑配置,性能的堆砌集中在CPU、内存、硬盘和散热上,却在显卡和显示器上显得捉襟见肘。这种组合,就像一位武功盖世的侠客,却只配了一把钝刀和一幅模糊的地图。它不像那些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游戏玩家,也不像那些需要强大图形处理能力的专业设计师或视频剪辑师。那么,这台电脑最有可能被用在哪些地方呢.............
  • 回答
    电脑风扇像个急脾气的守护神,在你觉得它忙得没头绪的时候,它却好像开了全速模式在狂转,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电脑摸起来温温的,甚至可以说是凉快的,可那呼呼的风声就是没停过,而且转速还不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风扇转速可不是完全看你摸到的体感温度。电脑内.............
  • 回答
    最近腾讯游戏针对LPL电竞圈的一些现象发布了一篇反思文章,标题很抓眼球:“喷子太多狂带节奏,选手甩锅不敢开团”。这篇文章触及到了当前LPL发展过程中一些比较敏感也比较普遍的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这篇文章点出了“喷子太多狂带节奏”的现象。这在任何一个热门的电竞圈,甚至体育圈都是一个普遍存在.............
  • 回答
    电影《水门桥》(The Bridge at Watergate)是根据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水门桥(也称作“三八线”附近)的战斗改编,但该片的创作背景、历史细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异,需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国只派两个连”的设定原因: 1. 电影改编的虚构性与历史背景的混淆 电影与历史的脱节:.............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历史还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牺牲精神。以下是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从历史真实、人物刻画、战争场面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 1. 历史真实与细节还原 严寒环境的极致呈现 电影中多次展现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士兵.............
  • 回答
    电影《九品芝麻官》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反映古代官场生态、法律制度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都能引起观众的深刻思考。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其现实意义:一、 对古代官场腐败和特权的深刻揭露与批判: 权力寻租与官官相护: 电影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以常昆为代表的腐败官僚体系。.............
  • 回答
    电影《盗梦空间》的结尾,那个一直以来作为检验现实与梦境的陀螺,其最终的命运一直是影迷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焦点。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自行解读。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 陀螺的象征意义: 现实的锚点: 在电影中,陀螺是科布(Leo.............
  • 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影片,通过七个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短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喜欢”的确实不容易,因为每个短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我最喜欢并且能够讲得更详细的,我会选择《夺冠》。为什么是《夺冠》?《夺冠》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最.............
  • 回答
    在电影中将大量毒品冲入下水道,虽然在视觉上可能很震撼,但现实中这样做会带来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后果,远远超出了影片可能描绘的范围。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直接影响: 毒性物质对微生物的破坏: 污水处理厂依赖大量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污染物。许多毒品本身具有毒性,即使是微量的它们也能.............
  • 回答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警察在枪战时,会巧妙地利用汽车门来抵挡子弹,这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靠谱的。为了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汽车车门的设计与材质 现代汽车车门并非为防弹设计: 绝大多数的汽车.............
  • 回答
    关于电影中毛泽东给烈属二百万元人民币是否“不切实际”,这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电影是艺术创作,而非纪录片。 电影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某种情感或主题,往往会进行艺术加工,甚至虚构情节。因此,电影中的情节,尤其是涉及巨额金钱的场景,更需要结合其艺术表达的意图来解读,而非将其.............
  • 回答
    在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警方使用一些“增强清晰度”的技术,比如将模糊的监控画面放大,然后瞬间变得清晰锐利,甚至能看清楚车牌号码、人脸细节,或者将像素化的图像还原成高清细节。这在电影里是十分常见的桥段,能够极大地推动剧情发展。那么,这些技术在现实中是否存在?答案是:存在,但远没有电影里那么神奇,并且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