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也是比较赞同避讳一说。
用“某”避讳在我国自古有之,早在《尚书·周书·金縢》中就有周公旦不敢直呼兄长武王发的名字,而在向祖先祷告时称之为“某”,后人为避圣人的名字,读书时遇到孔丘、孟轲的名字也会读成“孔某”、“孟某”。
关羽在南宋、金时地位已经超然于一般的三国武将,是一个受官方册封、大众广泛信仰的神灵形象,因此到了元代时,一些对于关羽尤为敬仰的人,不敢直斥其名“关羽”,而称之为“关公”,更有甚者可能将其比同于孔子、孟子而称之为“关某”。
关羽被设定自称“关某”的时代非常早,比如士礼居所藏元杂剧、关汉卿《关大王单刀赴会》中,关羽的念白与唱词中,自称便已经是“关某”:
方今天下鼎峙三分,曹公占了中原,吳王占了江東,尊兄皇叔占了西川。封關某為荊王,某在荊州撫鎮。關某暗想,日月好疾也!自從秦始皇滅,早三百餘年也。又想起楚漢紛爭,國王霸業,不想有今日。
……
[十二月] 那時節兄弟在范陽,兄長在樓桑,關某在解梁,諸葛在南陽。一時英雄四方,結義了皇叔關張。
[堯民歌] 一年三謁臥龍岡,早鼎足三分漢家邦。俺哥哥稱孤道寡作蜀王,關某疋馬單刀鎮荊襄。長江,經今幾戰場,恰便似後浪催前浪。
而且关羽一般自称“关某”,很可能是作为第一人称自称“羽”的代替。
从旁白对人物的称呼上来看,目前发现的最早印刷出版的嘉靖本壬午本《三国演义》的作者明显对于关羽、刘备、诸葛亮、赵云有着超出一般角色的喜爱,尽量避免直呼其名。
而作者其中对于关羽的尊重程度尤其得高:除了有对关羽死后为神的情节描写,嘉靖本的一种复刻变体——涵芬楼本中甚至把关羽被擒杀的内容改成了“忽闻空中有人大叫:‘云长久住下方也,兹玉帝有诏,勿与凡人较胜负。’关公闻言顿悟,遂不恋战,弃却刀马,父子归神。”
对于关羽的这种尊重自然也表现在人称中,比如嘉靖本的编辑者相当不厌其烦地将除了开头自我介绍外,几乎所有的“关羽”都改成了“关某”以示尊重。例如三兄弟结义后旁白:
誓畢,共拜玄德為兄,關某次之,張飛為弟。
再比如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时,程昱本应直呼“关羽”的地方全都写成了“关某”:
程昱曰:「關某不辭丞相,不奉鈞命,何如?」操曰:「使歸故主,以全其義。」昱日:「丞相雖能捨之,諸將皆不平也。」操曰:「何為不平?」昱曰:「關某有三罪,以致眾怒。且關某昔日在下邳,事急來降,丞相遂拜為偏將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雖建奇功,即拜壽亭侯之職,恩榮極矣。一旦棄丞相而去,不能盡忠。其罪一也。不得丞相之命,飄然便行,欲殺門吏,不遵國法。其罪二也。知故主之微恩,忘丞相之大德,亂言片楮,冒瀆鈞威。其罪三也。今關某若歸袁紹,是縱虎傷人也。不若遣蔡陽趕上誅之,絕此後患。」
至于自称,刘备、诸葛亮也时不时自称“备”、“亮”,如果作者采用这种方式让关羽自称“羽”,显然是犯讳,不妥;而《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武将都自称“某”,为避讳将“羽”改成“某”,又显得泯然大众,不够尊重,因此可能折衷的采用了过去杂剧中便存在的“关某”作为“羽”的自称。
这种“关某”的自称影响力很高,见于嘉靖年间成书的《水浒传》。比如作为关羽后代的“大刀”关胜,也自称“关某”:
關勝起身對宋江、吳用道:“關某自從上山,深感仁兄厚待,不曾出得半分氣力。單廷珪、魏定國蒲城多曾相會……“
《三国演义》的另外几个系统,比如周曰校本、《三国志传》系列乃至后来通行的毛氏父子批评本的编者们,可能作者对于关羽的崇敬度低于嘉靖本的编者,觉得全文都是“关某”,这么做太过,便将这些旁白、他人称中的“关某”大都进行了修正,只保留了关羽第一人称的“关某”流传至今。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忽又闪出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一将,立马横刀,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公随即横刀出马,大叫曰:“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
先上一下《三国演义》原文,关羽报名号的时候也是喊关云长在此,和常山赵子龙在此、燕人张翼德在此的区别是他不带籍贯。题目问的是【自称】总有人不看题目,跑来说避讳,关羽上阵报名号也是自称关云长,只是不报籍贯。
看有答主说因为关羽背命案,还有答主说因为关羽是刺客,这些解释都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并非只有关羽不报籍贯。
所以别光看关羽啊,吕布也没自称吾乃包头吕奉先,甚至吕布根本不报名号上去就是干。吕布也刺客?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吕布可是也没偷袭。吕布也背命案?显然不是吧。为啥?因为这个名号还真不是谁都有资格报的。
之所以名号前面带上籍贯,这种做法叫做称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比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苏轼本是四川眉山人,可他有时自己自称“赵郡苏轼”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所以赵云这个”常山赵子龙“的自称,代表的意思是自己是常山郡望族赵家的赵子龙。赵云不是屌丝好吧,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也曾投过袁绍、公孙瓒,觉得不是明主就走了,也没见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为什么?因为人家是望族出身,跟名士一样,辅佐你是我看得起你。觉得你人不好不是明主,直接走人,大家只能说这人扶不起来,不会说投奔几个主公的名士是三姓家奴,因为人家的地位可不是家奴。
同样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说的也是自己是当年燕国的望族张家的张翼德。在《三国演义》里,张飞可是大户人家,见到刘备的时候可是放话“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而且人家有个庄子,还有个桃园。所以张飞他就能自称燕人张翼德。
所以袁绍、袁术天天把汝南袁氏挂嘴边,刘备就一卖草鞋的也要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毫无含金量,因为刘备说的中山靖王是刘胜,那是西汉时候的中山靖王,东汉中山王都换人了。换句话说,你家王位都没了,还中山靖王之后呢!但没有王位继承不要紧,我出身高贵,王族,说出去可以当个噱头招人,不然你就一屁民还想让名士来投奔你?想啥呢,丢不起那人。另外号称王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跟人吵起来别人不敢骂你祖宗。
张飞敢骂吕布三姓家奴,就是欺负人家吕布是寒门,瞧不起这种屌丝,只能给人卖身当奴的下等人,能打也不过是给人当狗,想骂就骂,你看吕布都不敢回嘴的,也只敢骂刘备这种没了王位继承的是大耳贼。再看看曹操,按《三国演义》说,“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这改姓家奴也能拿出来骂吧?十常侍可是当事人人都骂祸乱大汉的奸贼。但你看张飞和曹操敌对的时候也没敢提这事。为什么?因为他要敢骂这事,得罪的人可就多了,曹氏和夏侯氏盘根错节的,那可不是什么小门小户。
吕布的出身连豪强都不如,真正的草根,《三国志》里有个细节:“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尔。”请备于帐中坐妇黙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吕布叫自己老婆出来待客,其实这应该是胡人风俗,胡人待贵客会让老婆出来招待以示尊敬。但刘备心里特别看不起他,因为大汉的正经大户人家,正妻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正妻还给客人斟酒,那是小妾、丫鬟干的活,太丢分了。谁跟你哥哥弟弟的,一股子低层习气。我,刘备,大汉的左将军,宜城的亭侯,大草原的卡丽熙,大汉的皇叔,你也敢称我为弟?回头白门楼就跟曹操说,这玩意宰了吧,不然他这对父宝具认你当爹你受得了吗?吕布被拖走的时候就十分愤怒,刘备!你个大耳贼!我还请你吃过饭!
吕布到死也没想明白,刘备为啥让曹操弄死他,根子其实就在当初他装逼要当刘备的哥。他要是四世三公的出身,刘备估计还出去跟人吹呢,我跟人家四世三公的出身谈笑风生,人家还认我做兄弟。但是吕布一介屁民,上来称兄道弟的,刘备心里只会想:你这个来洛阳讨饭的乡下人,狗一样的东西,也敢称我为弟!要不是打不过你,早三拳干你脸上!
所以不是大户人家还真没资格称郡望,这是显摆出身的。关羽不是望族,他还真没资格在名号前面加个籍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