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佛山 7 岁男童在小区泳池内溺亡,为何儿童溺亡事件频频发生?儿童游泳戏水需要注意什么?

回答
悲剧再现:7岁男童小区泳池溺亡,儿童溺亡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近日,佛山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年仅7岁的男童在小区游泳池内不幸溺亡。这不禁让人心头一紧,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儿童溺亡事件为何频频发生的深层思考。生命如此脆弱,尤其是在本应带来欢乐的玩水时刻,一场意外就可能将美好的童年永远定格。

儿童溺亡事件为何屡屡发生?这不是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

1. 安全意识的缺失与低估: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
孩子自身安全意识薄弱: 7岁的孩子,虽然开始有基本的认知,但对危险的判断力、对水深的感知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往往会被新奇的水上玩具、激起的水花或是其他孩子的嬉闹声吸引,从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险,容易在大人不注意时擅自下水或玩得过火。他们可能认为“会游泳”就能保证安全,却不知道泳池的复杂性和突发状况。
监护人安全意识不到位: 有些家长或监护人可能认为在小区泳池这种“熟悉”的环境下,孩子玩耍比较安全,放松了警惕。他们可能仅仅是“在旁边看着”,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有效看护中。分心玩手机、与其他人聊天、甚至短暂离开都是常见的疏忽。他们可能低估了孩子在水中的行动速度和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社会普遍安全教育的不足: 虽然有各种宣传,但针对儿童和家长的溺水安全教育,真正做到普及和深入的可能还不够。很多人对溺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总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 监护人看护不力: 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人在心不在”: 即使人在泳池边,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玩手机、打电话、与他人交谈,或者仅仅是目光偶尔扫过,都可能错过孩子最关键的求救信号。
“分心式”看护: 家长可能认为“我在这呢,他跑不了”,但孩子在水中可能因为呛水、抽筋、被暗流冲走等原因瞬间失去行动能力,而成年人需要非常近的距离才能及时反应。
多人看护的责任真空: 有时,如果多个家庭的孩子一起玩,家长们可能会认为“有别人看着”,结果反而导致没有人真正承担起主要的看护责任,形成“责任真空”。

3. 泳池环境和管理存在的隐患:
缺乏专业救生员或救生员失职: 小区泳池往往不配备专业救生员,或者即使有,也可能只是兼职人员,其专业性和责任心存疑。当意外发生时,缺乏及时有效的专业救援。
泳池安全设施不完善: 泳池边防滑措施不足,水深标识不清,或者某些区域存在死角,都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泳池水质和安全检查疏忽: 虽然这不是溺亡的直接原因,但水质问题也可能影响孩子在水中的体验和健康。

4. 儿童生理特点的限制:
体力消耗快: 儿童体力不如成人,容易疲劳,一旦疲劳就更容易发生意外。
水性参差不齐: 即使会游泳,不同孩子的水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掌握了基础的漂浮或蛙泳,在水中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脚抽筋、被水流冲到深水区,依然会非常危险。
容易恐慌: 一旦在水中呛水或遇到突发状况,儿童很容易因为恐惧而胡乱挣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5. 溺水前的无声求救:
许多人对溺水者的表现存在误解,认为溺水时会大声呼救、拍打水面。实际上,大多数溺水者在初期阶段会因为呛水而无法发出声音,他们的嘴巴可能只是张开又闭上,身体呈垂直状态,头在水面下,眼睛可能在水面上或闭着,动作幅度很小,看起来不像在挣扎,而是在“爬楼梯”。这种“无声的求救”更容易被疏忽。

儿童游泳戏水,家长该注意些什么?这绝非小事,而是关乎孩子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请务必铭记以下几点,并将其融入日常的看护中:

一、 提升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绝非儿戏: 无论是在小区泳池、海边、湖边还是水库边,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必须全神贯注地看护孩子。请将手机放在一边,停止与他人的闲聊,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永远不要低估水的危险: 即使是看似很浅的水,也可能存在隐藏的风险。孩子一旦呛水或头部撞到池底,可能瞬间失去行动能力。
了解溺水征兆: 学习并识别孩子在水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比如嘴巴张开又闭上,头后仰,眼神空洞,身体直立不动,或是在水中看起来像是“爬楼梯”。一旦发现类似情况,请立即采取行动。
“我还会游泳”并非免死金牌: 即使孩子会游泳,也需要成年人持续的、有质量的看护。水性再好,也可能在疲劳、抽筋或突发情况下发生危险。

二、 明确监护责任,寸步不离:

“伸手可及”的距离原则: 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保持在孩子触手可及的距离内。这意味着,你不需要走到水里去救孩子,但当孩子遇到危险时,你可以立刻伸手或上前抓住他。
不离开孩子视线和活动范围: 即使是去洗手间,也请将孩子交给另一位同样清醒且负责的成年人看管。
“专人负责制”: 如果有多个成年人一起带孩子,请事先明确分工,指定一位主要看护者,避免出现“大家都认为有人在看”的责任真空。

三、 遵守泳池规则,做好防护:

了解水深: 在下水前,务必了解泳池各区域的水深,并清楚孩子的身高与水深的关系。切勿让孩子在不熟悉的水深区域玩耍。
远离危险区域: 如泳池排水口、深水区边缘、无救生员值守的区域,都应尽量避免。
正确穿戴救生装备: 如果孩子水性不好,或者在深水区,请务必为孩子穿戴合适的救生衣或救生圈,并确保其正确穿戴,能有效提供浮力。但请注意,救生圈不能替代监护人的看护。
注意泳池环境安全: 检查泳池边是否有防滑垫,地面是否湿滑,避免孩子在泳池边奔跑嬉闹,以免滑倒落水。

四、 游泳前的准备与教育:

教导孩子基本的水边安全规则: 例如,不能擅自下水、不能在泳池边奔跑跳跃、遇到危险要呼救等。
循序渐进学习游泳: 如果条件允许,报一个正规的游泳班,让孩子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技巧和水上安全知识。
学习自救技能: 教会孩子在水中遇到抽筋时如何应对(放松,轻轻拉伸肌肉),以及如何在水中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与孩子沟通: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他们知道如果感到不适、害怕或者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五、 应急处理能力:

学习急救知识: 家长和监护人应掌握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CPR)和人工呼吸。一旦发生意外,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施救。
备好应急联系方式: 牢记并方便拨打急救电话。

每一次溺亡事件的发生,都是一个沉重的警钟。我们不能让悲剧一再重演。除了社会层面加强对泳池安全管理的规范和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监护人,要将这份责任和警惕,深深地刻在心里,用细致入微的看护和永不放松的警惕,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让他们在玩水时,收获的是快乐与成长,而非无法挽回的悲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不着注意什么。

拿出一千多块钱,报一个游泳训练班,一个星期后,小孩就可以在水里来去自由,游来游去。如果一个多星期都学不出来,这个小孩本身就会非常畏惧水,不敢靠近泳池。

又舍不得钱,自己也不会教,把孩子放在浅水区玩。这样的孩子不会水,也不怕水,因为儿童玩水区本身是没有什么危险的。结果一遇到深水区,或者儿童玩水区不小心滑倒,站不起来,呛水就容易出危险。

儿童学游泳的年级只要4/5岁就可以了,这个年纪学起来最快。而这个年纪都不敢下深水,下水就不敢丢游泳圈,对于他来说,水就是个可怕的东西。这就和有些人恐高一样,有些人就是怕水。思想深处的恐惧被唤醒以后,这个孩子大概率不会死在水里。

不怕水,又没有基本的游泳技术,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看孩子,你是不能看一辈子的,要这个孩子玩水,那就一定要教会他游泳技术。将一个儿童带出来,学会憋气,蛙泳,真的很快。并不需要教练有多好的技术,按照教程一般都可以。

我家的小孩就是4岁多学游泳,大约用了5天时间,就可以自己游了。半个月后,可以在25米长泳池一口气游个5、6圈,喜欢潜水,在泳池底捡东西。警告过她不要去捡,收效不好,严厉训诫过,有时候她还是控制不住,就要求她绝对不能将手去接触任何缝隙,塞子、盖子之类的东西也不准碰。她怕死,还是比较听话。在游泳池捡过硬币、圆珠笔、手表,甚至捡过一个手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手机,难道掉下水就干脆不捞了?当然,这个手机确实也没用了。非常奇怪。

我认为给孩子搞这个投资很有价值。这个技术可以伴随他一生。她的教练在后期还会教如何脱困,被人纠缠怎么摆脱。重要的是,教练会教正确的施救其他人遇险方法,那就是不准儿童进行救援,再近也不行,要立即上岸求救。

你想一下这些知识和技术有多么重要。

我家小孩在7岁的时候,不说是浪里白条,打几下水球没问题,自己学会了自由泳和仰泳,漂在水面上最高记录将近半小时。

我家至此完全没有泳池内的担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她对游泳熟练以后,越来越懒,现在几乎要强令她才去,不然就窝在家里吹空调看动画片。

投点资,让孩子学会游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