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圆的刚体天体其重力加速度能等于圆周率的平方吗?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这个有趣的问题:一个圆的刚体天体,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能否等于 $pi^2$(圆周率的平方)呢?这听起来有点抽象,咱们一点点来剖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刚体天体”。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里,天体通常不是完全刚性的。它们会因为自身的引力而变得扁平(比如地球和木星),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发生形变,比如潮汐锁定或者行星碰撞时的变形。但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理想化的、密度均匀、形状完美的圆柱体,并且在讨论其表面重力时,我们暂时忽略它可能存在的自转效应带来的离心力(这在后面会提到)。所以,我们不妨想象一个均匀密度的实心圆柱体,它非常“圆”,并且不会因为自身的引力而发生任何形变。

接下来,我们关注的是“表面重力加速度”。这是指在天体表面一点上,一个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引力。我们通常用符号 $g$ 来表示。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质量为 $M$、半径为 $R$ 的均匀球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 $g = frac{GM}{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数。

现在我们遇到了挑战:我们的天体是“圆的刚体天体”,但它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圆柱体。一个圆柱体在空间中有两个主要的尺度:它的半径(或者说它的“横截面”的半径,我们可以称之为 $r$)和它的高度(我们可以称之为 $h$)。

一个均匀密度的实心圆柱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计算起来要比球体复杂得多。这是因为引力场的方向不是均匀指向一个中心点。在圆柱体表面的不同位置,引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会有所不同。

侧面表面: 对于一个无限长的均匀密度圆柱体,它的侧面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径向指向圆柱体中心,大小为 $g_{side} = 2pi G ho r$,其中 $ ho$ 是圆柱体的密度,$r$ 是圆柱体的半径。注意这里没有高度 $h$ 的影响,因为圆柱体是无限长的。

顶部和底部表面: 对于有限长度的圆柱体,顶部和底部的表面就不那么简单了。在顶部的边缘处,引力会向侧面和向下都有分量,在圆心处,引力主要向下。计算这些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会涉及积分,并且其值会取决于圆柱体的长径比(高度 $h$ 与直径 $2r$ 的比值)。

那么,我们能不能让这个“圆柱体的重力加速度”等于 $pi^2$ 呢?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圆柱体有几个“表面”?通常我们讨论天体表面重力时,是指最外层的物质表面。对于一个实心圆柱体,它有侧面、顶部和底部。我们说“圆的刚体天体”,是强调它的形状是圆柱体,但如果只是说“圆的”,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它是否指“圆盘”?或者一个非常矮胖的圆柱体,它的高度远小于半径?

我们先假设它是一个实心圆柱体。为了让问题变得可控且有意义,我们常常会简化模型。例如,假设这个圆柱体是一个非常扁平的圆盘,也就是说,它的高度 $h$ 远小于它的半径 $r$。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近似看作一个巨大的薄圆盘。

一个厚度为 $h$、半径为 $r$ 的均匀圆盘,在盘面(顶部或底部)的中心处,其重力加速度近似为 $g_{disk_center} approx 2pi G sigma$,其中 $sigma$ 是盘面的表面密度(密度 $ ho$ 乘以厚度 $h$)。

如果我们要让这个值等于 $pi^2$,那么就有:
$2pi G sigma = pi^2$
$sigma = frac{pi}{2G}$

表面密度 $sigma$ 等于密度 $ ho$ 乘以厚度 $h$。所以,$ ho h = frac{pi}{2G}$。

这意味着,如果存在一个密度为 $ ho$、厚度为 $h$ 的均匀圆盘,并且它们的乘积 $ ho h$ 恰好等于 $frac{pi}{2G}$,那么这个圆盘中心处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就等于 $pi^2$。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决定 $ ho$)和合适的厚度(决定 $h$),让它们的组合满足这个条件。

但是,这里有个很重要的“但是”!

1. “圆的刚体天体”不一定是个扁平圆盘。 如果它是一个高度远大于半径的长圆柱体,或者是一个“正常”比例的圆柱体,那么侧面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g_{side} = 2pi G ho r$。要让这个等于 $pi^2$,我们需要:
$2pi G ho r = pi^2$
$ ho r = frac{pi}{2G}$
这同样是可能的,只要选择合适的密度 $ ho$ 和半径 $r$。

2. “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定义: 对于一个圆柱体,它的表面是多面的。是侧面上的某个点?是顶部中心的点?还是底部边缘的点?这些点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一样。通常我们说“表面重力”,是指在该表面上一个有代表性的点。对于球体,处处相同。对于圆柱体,则不然。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圆柱体的侧面,那么侧面上的任意一点,到圆柱体中心的距离都是 $r$,而且引力的方向都是径向指向中心。所以,侧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大小为 $2pi G ho r$)。

3. “刚体”的局限性: 真实的“天体”都不是刚体。即便我们想象的是一个巨大的岩石或金属柱,其自身的引力也会导致它在中心处受到更大的压力,从而可能发生形变。如果它是一个质量足够大的圆柱体,它也会倾向于变成一个球形,因为球形是引力作用下最稳定的形状,它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质心到引力源的距离。所以,一个“天体”要保持完美的圆柱体形状,要么质量非常小,要么密度非常低,要么由极其强大的材料构成,能够抵抗自身引力导致的形变。

4. 自转效应: 如果这个圆柱体还在自转,那么它还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这会进一步改变其“视重力”加速度。例如,如果它在高速自转,并且我们测量的是“感受到的”加速度,那么自转的影响就不可忽略了。在讨论“重力加速度”本身时,我们通常是指纯粹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

那么,它有没有可能等于 $pi^2$ 呢?

答案是:理论上,确实有可能。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这个“圆的刚体天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

如果指的是一个扁平圆盘(厚度远小于半径)的中心处的引力加速度,那么只要选择合适的密度和厚度($ ho h = frac{pi}{2G}$),就可以实现。
如果指的是一个长圆柱体(半径远小于高度)的侧面表面上的任意一点的径向引力加速度,那么只要选择合适的密度和半径($ ho r = frac{pi}{2G}$),就可以实现。

我们知道 $G approx 6.674 imes 10^{11} , ext{N} cdot ext{m}^2 / ext{kg}^2$,而 $pi^2 approx (3.14159)^2 approx 9.8696 , ext{m/s}^2$。

所以,如果一个圆盘的表面密度是 $sigma = frac{pi}{2G} approx frac{3.14159}{2 imes 6.674 imes 10^{11}} approx 2.35 imes 10^{10} , ext{kg/m}^2$,那么它的中心重力加速度就是 $pi^2$。这个数值非常大,相当于非常非常厚的物质层。例如,如果材料的密度是水的密度($1000 , ext{kg/m}^3$),那么厚度需要 $h = frac{sigma}{ ho} approx frac{2.35 imes 10^{10}}{1000} approx 2.35 imes 10^7 , ext{m}$,这已经是地球直径的好几倍了。所以,它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半径才能成为一个“扁平”圆盘。

反过来,如果一个长圆柱体的半径是 $r$ 且密度是 $ ho$,侧面重力是 $pi^2$,那么 $ ho r = frac{pi}{2G}$。比如,如果密度是铁的密度($ ho approx 7870 , ext{kg/m}^3$),那么半径需要 $r = frac{pi}{2G ho} approx frac{3.14159}{2 imes 6.674 imes 10^{11} imes 7870} approx frac{3.14159}{1.05 imes 10^{6}} approx 3 imes 10^6 , ext{m}$,也就是 3000 公里。一个半径 3000 公里的圆柱体,侧面重力加速度如果是 $pi^2 approx 9.87 , ext{m/s}^2$,那么它的高度需要远大于其直径(6000 公里),才能近似满足长圆柱体的模型。

总结一下:

可以认为一个“圆的刚体天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理论上是可能等于圆周率平方的。但这取决于我们具体考虑圆柱体的哪一部分的表面重力,以及我们如何设定其密度、半径和高度等参数。特别是如果将其视为一个非常扁平的圆盘中心,或者一个非常细长的圆柱体侧面,并且忽略了实际天体存在的形变和自转效应,那么这个数值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宇宙中,一个大质量的圆柱体更倾向于坍缩成球形,所以要维持这种“圆的刚体”形状并具有特定的表面重力,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但作为物理学上的一个思想实验,答案是肯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假设这个星球上的时间单位是嗝——教皇吃完绿毛蜥蜴腿后打嗝的平均间隔。

然后定义长度单位蹦——长度为一蹦的单摆摆动半周期为1嗝。

单摆公式:

带入数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