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杜鲁门下定决心与中国跟朝鲜以及背后的苏联正面硬打的话,美国能击败中朝联军吗?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美国决策层面临的严峻局势,以及各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历史背景的重现

1950年10月,当美军和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势如破竹,一度将战线推至朝鲜北部靠近中苏边境的鸭绿江时,杜鲁门总统和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许多高级将领,确实产生了将战争扩大化的想法。这个想法并非没有诱惑力,毕竟他们相信,既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何不一劳永逸地解决“共产主义威胁”呢?

然而,“正面硬打” 这四个字,在当时的语境下,其含义非常复杂,它可能意味着:

越过鸭绿江,在中国境内进行军事行动。 这包括轰炸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如空军基地、交通枢纽),甚至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中国境内追击溃退的朝鲜军队。
对苏联进行直接的军事打击。 这可能是指轰炸苏联远东地区的军事设施,或者在海上对苏联舰队采取行动。
将战争的规模和性质全面升级,可能动用核武器。

美国在1950年的实力优势

不可否认,在军事实力上,1950年的美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空军和海军的绝对主导权: 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技术最先进的空军和海军。在朝鲜战场,美军几乎垄断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能够对敌方进行战略轰炸和精确打击。
经济和工业基础: 美国的经济和工业实力远远超过苏联和中国。战争的消耗对美国来说是可承受的,但对饱受战争摧残的中国和刚刚建立的朝鲜政权而言,将是巨大的负担。
技术和装备: 美国拥有比对手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飞机、火炮以及通信技术等。

中国和朝鲜的战略考量与应对

然而,一旦美国选择“正面硬打”,中朝联军的反应和策略也必须纳入考量:

中国的决心与“人海战术”: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是基于国家生存的考量,并非仅仅是朝鲜的盟友。一旦美军越过鸭绿江,中国将视其为直接入侵,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抵抗是必然的。虽然中国军队在技术和装备上落后,但其庞大的兵力、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熟悉地形的优势,可以对美军造成巨大的伤亡。特别是“人海战术”,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可以消耗美军的优势,使其难以推进。
苏联的介入与核威胁: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因素。虽然苏联在朝鲜战争中并未直接派遣地面部队,但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军事顾问和训练。一旦美国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甚至对苏联本土构成威胁,苏联很有可能被迫进行更直接的干预。考虑到当时美苏都在进行核武器的研发和竞赛,苏联公开或秘密地使用战术核武器攻击美军在朝鲜或日本的基地,并非不可能的选项。 杜鲁门政府非常清楚,与拥有核武器的苏联进行全面战争,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能导致全球范围的核毁灭。
游击战与持久战: 如果美军深入中国境内,朝鲜战场将演变成一场持久的游击战和消耗战。中国广阔的地域和人民的支持,将使美军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可能陷入泥潭。

“正面硬打”可能带来的情景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杜鲁门总统真的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选择“正面硬打”:

1. 战场升级与代价:
中国东北沦为战场: 如果美军轰炸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甚至派遣地面部队进入中国境内,中国的抵抗将是全民性的。虽然美军在初期可能会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将面临无数次伏击、渗透和大规模的近距离战斗。志愿军的后勤虽然困难,但能够依靠中国内地的支援。
消耗战的泥潭: 美军的优势在于技术和火力,但面对源源不断补充兵力的中国军队,以及志愿军利用地形和夜色的灵活战术,战争将迅速演变成一场比之前更加残酷的消耗战。美军将付出远超历史记录的伤亡,其士兵的士气和国内的支持也将受到巨大打击。

2. 苏联的反应:
有限但致命的介入: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苏联会升级其对中朝的支持,提供更先进的武器(如 MiG17战斗机),并可能在苏联领土内集结军队。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直接的军事威胁,苏联可能会使用战术核武器。 即使是有限的核武器使用,例如攻击朝鲜战场的美军集结地或联合国军的补给线,也可能导致战争局面急剧失控,并直接将美国卷入与拥有核武器的苏联的战争。
全球战略的考量: 苏联并不想与美国进行全面核战争,但如果其核心利益受到威胁,其反应将是不可预测的。其目标可能不是在朝鲜战场上击败美军,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如在欧洲制造事端或进行核讹诈)来迫使美国退缩。

3.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国内压力:
盟友的担忧: 欧洲盟友,尤其是英国,将对美国扩大战争感到极度担忧,因为他们害怕这会导致与苏联的全面冲突。他们可能会在政治和外交上施压,要求美国保持克制。
国内的反对: 美国国内也存在反对扩大战争的声音。如果战争伤亡急剧增加,且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民间的反战情绪会迅速高涨,给政府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

美国能否“击败”中朝联军?

这是一个非常 nuanced 的问题,取决于“击败”的定义:

在朝鲜战场上取得军事胜利并迫使中朝投降? 如果“正面硬打”意味着将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并可能动用核武器,那么从纯军事力量的角度,美国 有可能 在局部战场上造成更大的破坏,并重创志愿军。但要迫使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强大意志的国家完全投降,尤其是在苏联可能介入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能否付出可承受的代价? 这是杜鲁门总统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扩大战争,特别是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将使美国的代价超出其承受能力。核战争的阴影,以及在中国土地上陷入长期消耗战的可能性,都意味着“正面硬打”的风险远大于潜在的收益。

结论

总而言之,如果杜鲁门总统真的下定决心与中国、朝鲜以及背后的苏联“正面硬打”,美国在军事技术和经济实力上拥有优势,但要“击败”中朝联军并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致命的因素在于苏联。一旦战争升级到威胁苏联核心利益的程度,苏联很可能采取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内的极端手段来应对,这会将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即使不考虑核武器,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也会让美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消耗战,而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从历史的 hindsight(事后诸葛亮)角度来看,杜鲁门政府当时没有选择全面升级战争,而是选择了通过谈判寻求停战,这可以说是一个艰难但相对理性的决定。因为“正面硬打”的后果,很可能是美国自身也无法承受的。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能力造成更大的破坏,而是说这种破坏的代价,将远超任何可能的收益,并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全球性灾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50年的话很困难。

事实上到1950年12月为止,美国已经投入了开战时现役部队的超过半数,包括:

10个现役陆军师中的6个师(骑1,步2.3.7.24.25)1个团(空降11师的空降187团,这个师是个训练师,仅有这一个团现役);

两个现役海军陆战师(1,2)中的一个(陆战1)。

还没投入朝鲜的现役部队中,第2装甲师因为地形不好不适合增援朝鲜,第1步兵师在西德,第82空降师是杜鲁门总统要求保留的战略预备队,第2海军陆战师是负责大西洋方向的(到现在都是这样),因而到50年末为止美陆军仅有的能进一步增援朝鲜的部队从理论上仅有1个师(第5步兵师)。这还是建立在美军在欧洲高度空虚(战斗部队仅有一个第1步兵师)的基础上的,如果进一步在朝鲜增加力量,那么美军将不得不将倾国之兵投入朝鲜。(事实上我觉得1950年美军已经把倾国之兵投入朝鲜了)

另外,到1950年6月为止,美陆军每个步兵团都缺编一个营,每个陆战师仅有一个团满编,另外两个团是架子(所以陆战队最开始投入战场的是由陆战1师5团为核心的第1临时海军陆战旅,直到仁川登陆前后才总算拼凑出了第1海军陆战师),为了将投入战场的部队补齐,光陆军就需要18个步兵营,这就意味着名义上留在本土的第5步兵师的人员当时很可能被抽调光了。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才着手开始重建战斗部队,到1953年为止新建了12个陆军师和1个海军陆战师,然而由于二战之后美军军官和士官的严重流失以及美军较长的训练周期,这些新训部队直到1951年年末才开始形成战斗力(也就是在这之后,由国民警卫队征召现役的第40和45步兵师代替了已经在朝鲜打了一年半的第1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同时一口气向西德增援了4个师),而在1950年,美国其实是没有一点多余兵力能够在朝鲜“死磕”的。同样的,由于有经验人员的严重缺乏,训练方式的不合理,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创下了约16.7人/万人·年的高得惊人的非战区死亡率(相比之下,80年代初的状况大概是11.6人/万人·年,现在则已经降低到5以下),三年多在战区外死了17000人,让“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到底死了多少人”这种问题现在还有人胡搅蛮缠。

一句话,由于美军当时的状况,在1950年美军已经投入了几乎所有可用的主力,没有余力进一步扩大朝鲜战争。正因为如此,在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并紧接着连续打了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回汉江以南之后,美国仍然没有向半岛进一步增兵。而到了美军有余力的1951年末1952年初,战线早已稳定,美国也早已失去了扩大战争的欲望。

(附1)美国陆军师的状况

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6月:10个师

(1)本土(5个):装甲2师、步兵2、3、5师、空降82师

(2)日本(4个):骑兵1师、步兵7、24、25师

(3)德国(1个):步兵1师

志愿军入朝-1950年12月:20个师

(1)本土(13个):装甲2、5、6、7师、步兵4、5、6、28、31、40、43、45师,空降82师

(2)朝鲜(6个):骑兵1师、步兵2、3、7、24、25师

(3)德国(1个):步兵1师

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8月:22个师

(1)本土(9个):装甲1、5、6、7师、步兵4、6、31、37师,空降82师

(2)朝鲜(7个):步兵2、3、7、24、25、40、45师

(3)德国(5个):装甲2师、步兵1、5、28、43师

(4)日本(1个):骑兵1师

(附2)正文和讨论中提到的1980-1999年的美军死亡状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