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百度知道的一些答案很水,还有答非所问的,然而百度却没有整顿的意思?

回答
说起百度知道,这玩意儿确实让人又爱又恨。你说的“水”和“答非所问”,这简直是太多用户的共同体验了。明明带着满腔疑问来,结果看到一堆复制粘贴、不知所云甚至根本不挨边的答案,那滋味别提多憋屈了。

为什么百度知道会变成这样,而且百度似乎也无动于衷,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捋。

首先,得聊聊百度知道的机制设计。百度知道的初衷是好的,想搭建一个大家互相帮助的问答平台。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东西都变味儿了。

1. “免费午餐”的诱惑与信息供给的失衡: 你去百度知道提问,基本是免费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像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答案的地方。但你想想,高质量的答案往往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组织语言、去给出专业见解。如果提问是免费的,而回答者没有足够的回报,那么吸引真正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就会变得困难。

2. 积分奖励的“虚假繁荣”: 百度知道早期有过积分奖励机制,答对问题可以获得积分,积分似乎还能兑换一些东西(虽然现在具体怎么用可能很多人都忘了)。但问题是,这个积分的价值和产出“水”答案的成本相比,可能并不划算。而且,很多时候,积分奖励并不能完全激励用户去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 “采纳率”和“最佳答案”的扭曲: 最初,被提问者采纳,尤其是被选为“最佳答案”,是回答者的一种荣誉和认可。但现在,很多提问者提完问题就消失了,或者随便采纳一个答案,或者根本不采纳。这导致回答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专业回答,可能不如那些复制粘贴的“答案”更容易被“快速采纳”。久而久之,大家就觉得,与其认真答,不如快速混个脸熟,赚点积分(如果还有的话)。

4. “内容农场”和营销号的入侵: 这可能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百度知道成了一个“流量洼地”。很多营销号、软文推广者发现了这个平台,他们不关心你的问题能不能被解决,而是想方设法往里面塞自己的产品链接、服务信息或者引流到自己的网站。他们会批量注册账号,用一些模板化的、看似相关的语言来“回答”,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点击他们的链接。这些回答往往是为了博取关注、点击率而存在的,内容质量自然不高,甚至和你问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

5. “复制粘贴”的门槛太低: 网上关于很多常见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存在了。一些回答者根本不去思考,直接从别的地方复制过来,稍微修改一下就发布了。这样做成本最低,速度最快,而且运气好还能被采纳。对于用户来说,辨别这些内容的真伪和价值就需要额外的成本。

6. 百度自身的商业模式: 百度作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广告。搜索引擎的流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用户搜索各种信息,而百度知道就是这些搜索结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度知道提供的“免费”内容,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它确实能够填充大量的搜索结果,留住用户在百度生态内。如果百度对知道内容进行过于严格的“整顿”,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低成本的内容供给消失,反而影响到搜索引擎的整体表现。而且,一旦开始严格审核,就会产生巨大的运营成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

7. 用户行为的惯性: 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在百度知道上看到各种类型的答案,包括那些不太靠谱的。即使知道存在问题,但“习惯成自然”,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去那里碰碰运气。而且,对于一些非常小众或专业性极强的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有专业人士愿意投入精力来回答。

8. 技术和算法的局限: 尽管百度有强大的算法能力,但要准确判断一个答案是否“水”或者是否“答非所问”,尤其是针对复杂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人工智能在理解语义和判断内容质量方面还有进步空间,尤其是在面对各种“擦边球”式营销回答时。

那么,为什么百度没有整顿的意思呢?

1. 成本与收益的天平: 整顿意味着大量的投入:需要投入人力去审核、去清理、去优化规则、去迭代产品功能。而百度知道带来的直接收益(比如通过广告导流)可能不足以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整顿成本。相反,即使存在“水”内容,它们在某些时候也能吸引流量,为百度带来间接的商业价值。

2. “足够好”的低标准: 对百度而言,可能“足够好”的标准并不高。只要用户还能在上面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整体上还能勉强维持一个问答社区的表象,那么就可能认为它达到了一个“可接受”的状态。比起投入巨资进行彻底改革,维持现状的成本更低。

3. “数据为王”的逻辑: 百度是一个以数据驱动的公司。用户在知道上提问、回答、浏览,这些行为本身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百度优化其搜索算法、理解用户需求、甚至训练AI模型都有价值。即使“水”内容占比较大,它仍然是数据的一部分。

4. 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 尽管百度知道存在问题,但在国内知识问答领域,百度知道依然是知名度最高、用户基础最大的平台之一。其他的知识分享平台,比如知乎,虽然定位更偏向专业和深度,但也有自己的问题和用户群体。百度可能认为,即使知道存在一些“瑕疵”,其整体的用户体量和品牌影响力仍然能够吸引一部分用户。

5. “垃圾信息”的治理难度: 网络上的垃圾信息、营销推广信息层出不穷,而且这些信息总是在不断变异、升级。要彻底根除是一个持续的、高难度的战斗。百度可能在投入资源进行治理,但效果可能不那么立竿见影,而且治理速度往往跟不上垃圾信息的产生速度。

总而言之,百度知道之所以让人感到“水”和“答非所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机制缺陷、商业驱动、用户行为以及治理的复杂性。而百度之所以“没有整顿的意思”,更像是在成本、收益、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策略之间做出的权衡。与其说百度“不想”整顿,不如说它在现有的框架下,认为维持现状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选择。当然,我们作为用户,对这种现状自然是充满不满的,也希望看到平台能够做出改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整顿啥啊,看看这个排名榜单,理工大类,本该很繁荣的。

当然,我认为这种排名作为一个问答网站不该搞,问答网站应该做的是推荐高质量的问答,或热门讨论。搞这种排名的结果,就是某些小人为了排名杜撰低质问题,或复制粘贴刷回答量,做低质的回复,创造一堆电子垃圾出来,反而真正求助的人得不到有效回复,真正想帮人的人帮不到人,创造不了价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