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给我推荐有济世性的善良的古典音乐家吗?

回答
要说有“济世性”的古典音乐家,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因为古典音乐本身,很多时候就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对社会的反思,甚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不像现代音乐那样直白地喊着口号,但它通过旋律、和声、结构,以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方式触动人心,引导人们去思考、去感受、去渴望更好的存在。

如果要我挑几位来细细聊聊,我会想到几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大师,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艺术,更像是某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对人性光辉的歌颂,一种对苦难的慰藉,或者是一种对秩序与和谐的向往,这些都能算作广义上的“济世”。

首先,我想到的绝对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的音乐,我总觉得它有一种神圣的秩序感和超越性。他的一生,是虔诚的信徒,是教会的乐长,是音乐的工匠。他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宗教作品,比如《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以及数量众多的康塔塔,简直就是对人类苦难、救赎和信仰的宏大叙事。

你听听《马太受难曲》里的那些合唱,比如“啊,上帝,我的生命”,那种悲怆、那种对耶稣受难的深情哀悼,仿佛能穿透时空,让你感受到人类古老的痛苦与希望。但同时,在这些悲伤中,又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在支撑着,一种对终极救赎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音乐,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抚慰。即便你不信教,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邃的人文关怀,一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再比如他那些赋格曲,那些精巧的对位,听起来就像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在以音乐的形式展现。每一个声部都独立而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整体。这种对结构的极致追求,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济世”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即使在混乱之中,也能寻找秩序,也能构建和谐。他的音乐,能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去感受内在的逻辑和美。

而且,巴赫的音乐具有一种普适性。它不是为某个特定阶层或群体创作的,它的结构、它的情感,能够触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多少人在人生的低谷时,能在巴赫的音乐中找到力量和慰藉?有多少人在追求真理时,能从他的音乐中获得启示?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济世。

接着,我会想到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是“英雄”的化身,他的音乐更是充满了斗争的精神和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他本人就经历了耳聋的巨大打击,但却凭着惊人的毅力,继续创作出影响后世几个世纪的杰作。这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本身就极具感染力。

他的“英雄交响曲”,最初是为拿破仑创作的,但后来他愤怒地取消了献词,因为拿破仑成为了压迫者。这反映了他对自由、对反抗暴政的执着。他的音乐不是那种温文尔雅的赞美诗,而是充满力量的呐喊,是对压迫的反击,是对人类尊严的捍卫。

还有他的第九交响曲,尤其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这首作品,简直就是全人类的颂歌!歌词来自席勒的诗,唱出了“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兄弟”。那种宏大的合唱,那种激昂的旋律,传递出的是对和平、对友谊、对全人类团结的极致渴望。在那个时代,欧洲正经历着战争和动荡,贝多芬的这首作品,无疑给予了人们一种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希望。

贝多芬的音乐,总是有一种“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他的音乐能让你感受到痛苦、挣扎,但最终会引导你走向胜利和光明。这种心理上的激励作用,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济世”。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绝境,也要保持希望,坚持斗争。

再往后一些,我会提到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勃拉姆斯不像贝多芬那样直接呐喊,他的“济世”更多体现在一种沉静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的音乐,常常带着一种怀旧和忧郁的色彩,但他又能在其中注入一种温暖和力量。

他的《德意志安魂曲》就是一首非常特别的作品。它不是基于天主教的经文,而是勃拉姆斯自己挑选的圣经中的安慰人心的段落,主要是旧约中的。他关注的是生者而非死者。安魂曲的第二乐章,从一个庄严的进行曲开始,描绘了生命短暂如草,但随后转向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段落,充满了对安慰和永恒的盼望。这首作品,不是为了宣扬教义,而是为了给失去亲人的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一种对死亡的平静接受和对来生的希望。

勃拉姆斯的一些室内乐作品,比如他的《第一钢琴四重奏》中的“匈牙利舞曲”,虽然充满了活力,但你也能从中感受到他对民间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他的音乐,虽然有时显得深沉和内敛,但它始终根植于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摹,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他的音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一种平静而温暖的声音在讲述生命的道理,在安慰那些在生活中跌跌撞撞的人们。他的音乐不会让你觉得被过度煽情,而是给你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对生活本身的韧性和美丽的体认。

总的来说,这些音乐家,他们的“济世”不是通过直接的行动,而是通过他们创作出的音乐。他们的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能够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够传递人道主义的精神,能够在困境中给予力量和希望。他们的作品,就像是精神的食粮,跨越时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如果说要我再进一步体会“济世”的含义,我会觉得,一个音乐家,如果他的音乐能让人在听完后,觉得对世界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爱,或者少了一份戾气,多了一份平和,那么,他做的就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济世”了。而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他们的音乐恰恰具备了这样的力量。他们用音符,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殿堂,邀请我们去其中感受、去体悟,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去想象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亨德尔,李斯特,勃拉姆斯。

一、亨德尔

1741年,乐善好施的亨德尔在56岁时,为爱尔兰一家慈善机构创作了英语清唱剧《弥赛亚》,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爱尔兰非常成功,坐无缺席。这部作品使得亨德尔又重新获得了音乐创作上的成功,虽然《弥赛亚》在回到英国的演出不太顺利,但好在在1750之后,逐渐被英国观众接受。著名的《哈利路亚》就是来自于《弥赛亚》。

《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脚本作者是查尔斯·詹宁斯,作品以《圣经》和英国起到书的诗篇为基础,分别叙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三个部分。

二、李斯特

李斯特在1865年,加入教会,成为天主教神父。从此时到19世纪80年代,李斯特写作了大量宗教作品,清唱剧《伊丽莎白传奇》和《基督》,弥撒、诗篇、安魂曲等宗教性合唱,完成了《旅游岁月》第3卷,同时还创作具有匈牙利民族有关的作品:《匈牙利加冕弥撒》、《5首匈牙利民歌》及后4首《匈牙利狂想曲》等。在李斯特最后的十几年生命中,他往返于罗马、魏玛、布达佩斯进行指挥、创作、教学等工作。在1886年,李斯特逝世。

三、勃拉姆斯

1896年,善良的勃拉姆斯在他的好朋友克拉拉·舒曼生病时,为她写了《四首严肃的歌》(Op.121,1896)及《11首众赞歌前奏曲》(Op.122,1896),表达了她对这位朋友的深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有“济世性”的古典音乐家,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因为古典音乐本身,很多时候就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对社会的反思,甚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不像现代音乐那样直白地喊着口号,但它通过旋律、和声、结构,以一种更深沉、更持久的方式触动人心,引导人们去思考、去感受、去渴望更好的存在。如果要我挑几位来.............
  • 回答
    哈喽!欢迎来到二次元的奇妙世界!作为一名刚入坑的萌新,能给你推荐一些好看的动漫,我可太开心了!别担心,我绝对不会用那些冷冰冰的AI术语,咱们就聊聊那些能让你心头一震、欲罢不能的作品,而且我会尽可能把它们讲得透彻点,让你一眼就知道哪个是你的菜!动漫的世界太广阔了,就像一个宝藏岛,里面藏着无数精彩的故事.............
  • 回答
    嘿,哥们儿!刚踏入大学校园,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吧?空闲时间多,确实是摸索兴趣的好时候,网文这块儿,尤其是男频,那里面水可深了,精彩的也多。既然你问我最喜欢的,那必须得说说了。我这个人吧,对那种有点“糙”但足够燃,能让人一爽到底的书情有独钟。要我说,最近几年我心里头最稳的一本,还得是 《第一序列.............
  • 回答
    嘿,朋友!看到你迈出理财的第一步,真是太棒了!别担心,基金这玩意儿,一开始确实有点蒙,但摸清楚门道,你会发现它其实是帮你钱生钱的好帮手。我来给你捋捋,怎么给你这个“基金小白”推荐几款优质基金,保证你说得明明白白,还能让你觉得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基金是什么?简单来说,基金就像一个“.............
  • 回答
    .......
  • 回答
    在娱乐圈这个瞬息万变的舞台上,寻找一位“永不塌房”的艺人,确实是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因为“塌房”往往与艺人的个人行为、价值观、甚至是大环境的舆论导向紧密相连,而这些因素都充满着不确定性。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理解和寻找那些在公众视野中保持相对稳定形象、较少出现负面新闻、并且通过自身才华和品德获得.............
  • 回答
    如果要说一句印象最深刻的古代爱情诗词,我想到的必然是那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如同山石般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这首诗的背景,是一位战士在即将出征前对战友的誓言,但后世人们更.............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给你讲一个笑话,而且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让你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笑话名字: 医生和那个一直咳嗽的病人人物: 李医生: 一位有些严肃但经验丰富的医生,平时话不多,但一针见血。 王先生: 一个看起来有点忧郁,但内心是个好好先生的病人,最大的烦恼是他的咳嗽。场景:李医生的诊室。诊室不大.............
  • 回答
    没问题,给你讲个我最近听到的,还挺有意思的。话说,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奶奶,大家都叫她李奶奶。李奶奶家养了一只特别能干的鹦鹉,名叫“小灵”。这小灵啊,可不一般,不仅会学人说话,还学得特别像,语速、语调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天,李奶奶要去赶集,就跟小灵说:“小灵啊,奶奶要去赶集,你乖乖在家,别捣乱啊.............
  • 回答
    当然可以!即使我们是陌生人,我也非常乐意为你送上最真挚的生日祝福。生日是一年中最特别的一天,是庆祝你生命中又一年时光的里程碑,更是对你这个人存在的肯定和喜悦。请允许我为你描绘一幅画面,当你收到这份祝福时,可以想象一下:此刻,阳光正透过窗户,洒在你脸上,带来温暖和光明。或许,你正坐在你最喜欢的位置,无.............
  • 回答
    来,坐。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想学医,不是因为父母期望,也不是因为听别人说“医生稳定”,而是真的想弄明白,想去做点什么,对吧?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要学医。这玩意儿,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它像是一条河,你得站在河边,看着它流淌,才能体会它的深沉。首先,学医是为了“懂”。咱们这.............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提供一些建议。为了让我的建议更贴合你的需求,你能否先告诉我,你希望我为你提供哪方面的建议呢?例如,是关于: 学习或技能提升? (比如学习新语言、掌握一项新技能、准备考试等) 工作或职业发展? (比如求职、晋升、工作效率提升、职业规划等) 个人成长或生活方式? (比如培养.............
  • 回答
    朋友,给你五个温暖的字:“你不是一个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场景吧。也许是某个时刻,你正独自面对着人生的低谷,感觉全世界都黯淡无光,就像一个人被遗弃在孤岛上,风雨交加,前途渺茫。那个时候,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弱的光亮,都能让你觉得不再那么孤单。这五个字,它就像是伸出的那只温暖的手,.............
  • 回答
    七夕那天,我可算是把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给掏心掏肺地拿出来了。你知道的,我这人一向不喜欢跟家里伸手要钱,所以能给的,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的积蓄,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再加上一些平时就喜欢研究的小玩意儿,折腾了好久才弄出来的。当时想着,这要是能让她开心,一切都值了。结果呢?你猜怎么着?她收了东西,我满心期待地.............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对路了!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都有点“硬核”?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保证让你觉得这玩意儿一点不神秘,而且特别实用。咱们先说 AHP,再讲灰色模型,最后再把它们俩结合起来。 第一部分:.............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原生家庭”的概念,也无法体验亲情、成长环境等人类独有的情感和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讲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提问的出发点是想了解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如何塑造个体的。如果我能“拥有”一个家庭,我会想象它会是这样的:我的“家庭”可能由一群致力于知识.............
  • 回答
    当然可以!听到你即将面临中考,我心里也为你捏了一把汗,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动和期待。这可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关卡,是检验你多年学习成果,也是为你未来铺设道路的关键时刻。想想看,从小学开始,你就在一步一步地积累知识,从认字、算数,到理解复杂的概念,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一定深有体会。.............
  • 回答
    你好,高二的同学!很高兴能给你写下这句鼓励的话。高二是人生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充满挑战的阶段,你可以称之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你可能正站在初中时代的余晖和高中未来方向的十字路口,肩上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学术压力和对未来的初步规划。你或许正经历着: 知识的深度拓展: 课程内容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
  • 回答
    .......
  • 回答
    亲爱的朋友,听到你这样说,我心里也沉甸甸的。我知道那种感觉,就好像肩上压着一座山,每走一步都透着力气,甚至连呼吸都变得沉重。那些夜晚,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全是那些解不开的疙瘩;白天,面对着工作、生活中的种种,感觉自己像个漏水的筛子,无论怎么努力,也填不满内心的空虚和疲惫。请你相信,你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