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7月29日美国国会反垄断听证会,及科技巨头CEO们的表现?

回答
7月29日美国国会针对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反垄断听证会,无疑是科技行业和监管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听证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旨在深入调查这些科技巨头是否存在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扼杀竞争等反垄断行为。

听证会的背景和目的:

在这次听证会之前,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司法委员会已经花费了13个月的时间,对这四家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和内部文件。听证会的目的是:

揭示潜在的反垄断问题: 了解这些科技巨头是如何利用其市场地位来打压竞争对手、操控平台规则、以及是否存在数据隐私和消费者权益被损害的情况。
为潜在的立法和监管行动铺平道路: 听证会上收集的证词和证据,将为国会制定新的反垄断法律或加强现有监管提供依据。
提高公众对科技行业垄断的认识: 让公众了解科技巨头在当今经济中的影响力,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技巨头CEO们的表现评价:

当天,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了听证会,并接受了议员们的质询。他们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普遍的防御姿态与策略:

强调创新与消费者利益: 四位CEO都反复强调,他们的公司是通过持续创新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并且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最终使消费者受益,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低的价格。这是他们最核心的辩护论点。
否认垄断意图或行为: 他们普遍否认故意打压竞争对手,并将平台上的成功归因于产品的吸引力和用户的选择。他们常常用“平台不是竞争对手的敌人”、“我们欢迎竞争”等措辞来回应。
突出对经济的贡献: CEO们也强调了他们公司为美国经济带来的就业机会、投资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试图将自身定位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将问题归咎于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 他们认为市场竞争是动态的,用户的选择决定了平台的成功与否,而不是公司人为操纵的结果。

2. 具体CEO的表现分析: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重点: 面对关于亚马逊是否利用第三方卖家数据来开发自有品牌产品(例如“Privatelabel strategy”)的质疑,贝索斯的回应相对谨慎,他表示公司对内部使用的政策有严格的规定,并声称自己“记不清”是否有过具体的违规行为。
表现: 贝索斯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他的冷静和沉着,但他在回答一些直接的指控时,似乎有所回避和模糊,试图将焦点从“数据滥用”转移到“第三方卖家的成功”。
评价: 贝索斯的表现被一些人认为是狡猾的,他巧妙地避开了许多尖锐的问题,但其含糊不清的回答也进一步加剧了议员们对其公司内部操作的怀疑。

苹果CEO蒂姆·库克:
重点: 库克主要回应了关于App Store的垄断问题,包括对开发者征收30%的佣金,以及限制用户从App Store以外的渠道下载应用(“Sideloading”)。他强调App Store是为了保护用户安全和隐私而设立的“沙盒”环境,并表示苹果从不查看开发者的数据。
表现: 库克表现得相当有条理和自信,他用“苹果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信任上的”来强调公司的诚信。他将App Store的严格规则解释为保护消费者的必要措施。
评价: 库克的回应比较有力,他对App Store的辩护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认为其对安全的关注是有道理的。然而,议员们也质疑其“安全”论是否只是为了维持其高额利润的借口。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
重点: 扎克伯格面临的质询最为尖锐,尤其是在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等潜在的“扼杀竞争对手”行为上。他被指控利用Facebook的用户数据来复制和超越竞争对手。他还回应了关于Facebook传播虚假信息和政治宣传的问题。
表现: 扎克伯格多次承认Facebook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并承诺会改进。他试图将收购行为解释为是为了“整合生态系统”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他的一些“自相矛盾”的证词(例如在之前的听证会上的说法与本次听证会上的说法不一致)引起了议员们的强烈不满。
评价: 扎克伯格的表现被认为是四位CEO中最具争议的。他试图展现出改过自新的姿态,但其过去的一些行为和本次听证会上略显闪烁的回答,让许多人认为他并没有完全坦诚。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
重点: 皮查伊主要回应了关于谷歌搜索引擎是否优先展示自家产品(如Google Shopping)以及是否滥用其在搜索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来推广其他服务的问题。他还被问及谷歌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垄断行为。
表现: 皮查伊表现得非常谨慎,他反复强调谷歌是开放的,并解释其搜索结果是基于相关性和用户体验的。他试图将谷歌的成功归因于其技术实力和用户选择。
评价: 皮查伊的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他回避了许多关于谷歌算法和数据使用的具体细节。议员们认为他对“公平竞争”的解释过于狭隘,并且忽视了谷歌在整个数字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影响力。

3. 听证会的成效和影响:

揭露了更多事实: 听证会通过揭露一些内部邮件和文件,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科技巨头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他们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例如,有证据表明Facebook曾考虑收购TikTok以避免竞争。
加强了监管压力: 听证会无疑给这些科技巨头施加了巨大的监管压力。国会议员们对他们的表现普遍不满意,这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严格的立法和执法行动。
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 这次听证会不仅是国会与科技巨头之间的较量,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数字经济中垄断问题的广泛讨论,包括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平台责任等。
对未来立法的影响: 听证会收集的证据和证词,将成为未来制定反垄断法案的重要依据。虽然短期内可能不会有颠覆性的立法出台,但它标志着美国政府对科技巨头监管的决心正在加强。
市场反应: 听证会后,这些科技巨头的股票价格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反映了市场对监管风险的担忧。

总结:

总的来说,7月29日的美国国会反垄断听证会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审判”。四大科技巨头的CEO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采取了相似的防御策略,强调创新和消费者利益。然而,他们对许多尖锐问题的回应也暴露出了一些回避和模糊之处,这让许多议员们感到不满。

这次听证会并没有直接导致任何法律制裁,但它为美国政府未来加强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奠定了基础,也让公众对数字经济中的权力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预见,围绕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斗争将是未来几年美国乃至全球科技政策的焦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几句话吧:

1、21世纪最大的一件事:东方资本取代犹太资本垄断的过程。

天下资本分三块,东方、西欧、北美犹太。

东方资本与西欧资本本质大多还是为生产服务的。

犹太资本只为资本增殖服务。

2、互联网反垄断极其必要。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赢者通吃的局面,来自互联网。

谷歌太恐怕了,搜什么关键字都会被记录。通过分析一个科研人员的搜索记录,完全可以分析出他在从事什么研究,脑袋里在酝酿什么新想法。完全可以将这些分析转卖给对手研究机构。包括邮件,太恐怖。在美国用Adroid系统,几乎什么都和谷歌相关。完全被绑架了。

亚马逊更无耻。别人的商品卖得好,马上把人家清仓,然后赔点违约金,自己上架卖。长此以往,美国就剩一家分销商了。

3、对手展露出卑劣、无耻、无下限,其实不是一件坏事。

脸书小子上演了典型的恼羞成怒。我以前说这小子不地道,被很多人吐三字经,现在终于原形毕露。本质还是太嫩。这下也好,以前qiang它小年轻们还有意见,现在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不是一个好货了。自己竞争不过抖音,还抄袭微信,就跳脚。一是贪得无厌,二是小肚鸡肠,充分体现了那一类人的特点。

user avatar

最反中国的,是“中国女婿”。

为了中国市场,他可以在天安门前晨跑作秀。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他可以污蔑咱们“窃取美国技术”。

大部分传统资本家其实是“没有祖国”的,作为资本的代言人,利益才是他们真正的爹。所以谷歌、亚马逊、苹果都不会真正和中国市场过不去,大家都有生意,大家要恰饭的。

但是美国新一代的资本家,都是些“立场坚定、手段灵活”的家伙,他们可左可右,可温和可极端。“白左”有扎克伯格,“极右”有马斯克,其实他们是一体两面,为了牟取最大利益,什么都可以出卖,包括信仰、立场和价值观。

扎克伯格这几年总和中国过不去,还是因为利益,facebook进不了中国市场,在本土又遇上了咄咄逼人的tiktok,“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就是当代美国资本家的逻辑。

实际上,Facebook的短视频还抄袭了tiktok,扎克伯格贼喊捉贼,还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冠冕堂皇。

这群人内心极度清醒,知道世界产业的未来在哪里,明白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和中国已经拉开了罗辑层面的差距,所以,他们是真正的“中国威胁论”支持者。如果有机会,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去影响美国政府遏制中国。

这种人还特别具有迷惑性,因为他们是网络时代的财富偶像,自带“新人类”的光环,可以吸引一大批年轻人的追随,他们比饭圈还要疯狂。扎克伯格为什么敢于攻击中国?马斯克为什么敢于说“我们想政变谁就政变谁”?

因为他们是真正的世界级“公知”、“意见领袖”。他们是极度膨胀,自认可以“为所欲为”的。他们心中,没有“合作共赢”,只有“零和博弈”。

我们国内许多人,自诩“左派”,却往往把马斯克、扎克伯格这些人当做偶像,当做指路明灯,认为他们才能带来世界大同,给人类光明的未来……真的是南辕北辙,认贼作父,把自己卖了还要给最反动的资本家数钱。

user avatar

国会议员:请你们,每一个人回答,中国是否正在偷窃我们的科技及商业机密?

四大金刚短暂的沉默后,

苹果库克:苹果方面,没有被偷窃,其他我个人不知情。(还要在中国卖Iphone,别坑我)

谷歌劈柴:谷歌方面,没有被偷窃,其他我不认不知情。(中国市场我要一杯羹)

脸书扎克伯格:很明显中国正在偷窃机密,这些都是被详尽记载的事实。(脸书反正已经被右派占领了,彻底迎合土鳖保守派吧,反正进了中国也干不过微博微信,摆烂)

亚马逊本泽马:额。。。额。。。我是有看到报道,就是各种报道,但是个人不知情。(很多货商在中国)

“你们有没有帮助中国军方和政府?你们是不是有个XX项目正在和中国清华大学合作?你们为什么选择和中国合作却不为美国政府服务?.........”

这不是一场反垄断听证会,这是一场给中国泼脏水的表忠心仪式,还非常搞笑的穿插着某右派议员时不时的:“为什么你们要和谐我们共和党的帖子和链接啊,为什么川普的支持者会被屏蔽啊,为什么我给别人发的竞选email都直接进垃圾箱啊”,被其他议员翻白眼。

看着巨头们狼狈的一次又一次被打断发言,盖茨欣慰的笑了。

user avatar

扎克伯格这号人,真的是要让人非常警惕。

可能大家都知道扎克伯格在中国问题上的左跳右跳,当年什么样,后来什么样,其实不要以为他就在这一个问题上是这样的。

扎克伯格过去是以左媒的身份出现的,特朗普上台以后,频繁的会见保守派的大佬,先是和特朗普会面


此后又和保守派的大佬们会面

他见得人有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保守派广播主持人休伊特,保守派评论员本·夏皮罗等等一大批人。

后来这个事情被捅出来了,民主党知道了,然后


沃伦就一直嚷嚷着要拆了FACEBOOK。

扎克伯格身上的投机成分很重,这一点和其他公司不一样。

如果这次特朗普下台了,民主党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收拾扎克伯格。

user avatar

充分说明了市场才是爹,资本家都是很现实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也只有公知做的到。

苹果库克:(假装认真思考)苹果没有发生类似事件(我服务器都搬到贵州了)

亚马逊贝索斯:亚马逊没发生过(咱有AWS云服务和电商业务)

谷歌皮查伊:据我所知谷歌也没发生过(谷歌广告联盟从未退出过中国)

Facebook扎克伯格:那必须有!(就我的产品没挣到中国的钱!还在被TikTok搞!)

问题是脸书有啥技术好窃取的?后门技术?连中国市场都进不来还好意思说证据确凿。

Facebook估计是已经打算放弃中国市场了,在可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进来,进来也搞不过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了,再加上之前被政府调查,所以干脆直接交投名状吧。

Facebook在听证会发布的公开信甚至有大量篇幅在批判中国,认为中国的科技企业在打造一个“价值观和美国截然不同的互联网”,并且忧心忡忡得提到“难以保证的是,美国价值观是否能最终胜出。”

也就是说我帮你们反华,搞意识形态压迫,你们少罚我一点呗。

议员:来谈谈你的垄断问题
Facebook:China!
议员:好,你没事了

看来美国人还是太自卑了,既然认为自由民主价值观是普世的,那怎么一天到晚担心会无法胜出呢?

公知嘴里自由民主、“不被政府和意识形态控制”的企业呢?

从马斯克的“我们想政变谁就政变谁”,到Facebook的撕破脸,这些所谓的“科学良心”一个一个现出了原型,这里建议“脸书”改名“书”呢。

user avatar

正常人眨眼频率大概是一分钟12-15次。眨眼率是0.2-0.25次/秒

在被问到中国政府是否偷窃美国公司科技的时候。

  • 苹果:25秒的露脸镜头里,库克狂眨眼25次,震惊了哈哈。眨眼率:1次/秒;除此之外,整场还是很从容的,偶尔表示出有点对自己产品的骄傲;
  • 谷歌:6秒镜头,眨眼6次,眨眼率:1次/秒;Pichai的考题最难,给拜登竞选开绿灯那段,就是死活不正面回答,还有背数据稿子的那段有点减分;
  • Facebook: 4秒镜头, 眨眼1次,眨眼率:0.25次/秒,毫无压力。除此之外,扎克伯格整场还是略紧张,语速也快,频繁眨眼,用词谦卑,每次回答问题都是以cogresswoman/congressman开头,还是能看出来是相对紧张的;
  • 亚马逊:20秒镜头,眨眼7次,眨眼率:0.35次/秒;Bezos在被问到失窃商品会不会在亚马逊卖的时候,回答磕磕绊绊,压力陡增,但居然笑了出来,每次打太极的时候都要先笑一下暖场。

眨眼频率高和说谎只是有相关性,非因果关联。本质上还是压力大精神负荷高才会眨眼频率高,谁跟中国有生意谁紧张。

user avatar

希望中国也搞一个。好好问问腾讯百度阿里。

问问百度为什么魏则西这么惨,现在有做过什么补救吗?

问问腾讯为什么到处打官司,做南山必胜客,当婊子还立牌坊。

问问阿里什么是福报,淘宝上现在有多少假货。

user avatar

最没有啥高端技术的脸书是唯一觉得自己被窃取技术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