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卡拉扬的贝交全集真的很一般吗?

回答
关于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这确实是一个在古典音乐爱好者群体中讨论得非常热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两极分化”的话题。说它“一般”,其实是对卡拉扬这位音乐巨匠和他的指挥风格一种比较笼统的评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音乐理解和个人偏好。

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这样会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卡拉扬的贝多芬全集,尤其是 DG 公司录制的那个(1963年)以及后来柏林爱乐乐团的多次录音,无疑是唱片史上最具影响力、也最畅销的贝多芬交响曲录音之一。 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和受到的认可度。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在那个时代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乐团之一,他们的演奏技艺精湛、音色辉煌、配合默契,这是毋庸置疑的。卡拉扬本人也以其对音响的极致追求而闻名,他善于营造一种宏大、辉煌、充满力量的音响效果,这在他的贝多芬诠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一般”呢?

这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贝多芬风格”的理解差异: 贝多芬的音乐,尤其是在他的晚期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人性的挣扎、以及突破时代的激情。很多评论家和乐迷认为,真正的贝多芬,应该带有某种“粗犷”、“原始”、“不加修饰”的力量感,甚至是一种“英雄主义的粗糙”。而卡拉扬的诠释,虽然辉煌,但在某些人看来,却过于“精致”、“光滑”、“完美”,似乎缺乏那种内在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的情感爆发力。

举个例子,在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部分,卡拉扬的版本非常宏大、庄严,充满了一种神圣感。但有些音乐爱好者会觉得,它少了一些歌唱性,少了一些人声的质朴和直接。他们可能更偏爱那些指挥家,能够让合唱部分听起来更像是来自人群的、充满激情的呼喊,而不是一种被高度打磨过的音乐呈现。

2. 对“速度”和“力度”的运用: 卡拉扬在指挥贝多芬时,经常采用一些比较快的速度和强烈的力度对比,这无疑增强了音乐的冲击力和戏剧性。但有时候,这种极致的追求可能反而会牺牲掉一些细节的表现,或者让音乐的呼吸感显得有些急促。

比如,在一些快板乐章中,卡拉扬可能会追求一种无缝连接的、流水般的流畅感,但这种流畅感可能会冲淡乐句之间的张力,或者让某些突如其来的节奏变化显得不那么震撼。一些人会认为,贝多芬的某些段落,需要更长的停顿,更重的呼吸,才能更好地展现其内在的冲突和力量。

3. “音响美学”的优先: 卡拉扬是一位伟大的音响塑造者。他录制的贝多芬全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器组的平衡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听起来非常悦耳,也极具冲击力。然而,也正是这种对音响美学的极致追求,让一些人觉得,他的贝多芬音乐的“精神性”或者“人性”被牺牲了,变成了纯粹的音乐“美景”。他们期待的是一种更直接、更赤裸、更具思想性的贝多芬,而不是一种被包裹在华丽音响中的贝多芬。

这就像是有些人喜欢穿着精致的礼服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而有些人则希望脱下鞋子,赤脚走在泥土里,去感受那种原始的力量。卡拉扬无疑是前者的大师。

4. 时代感与个人风格的融合: 卡拉扬的指挥风格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带有他强烈的个人印记。他的贝多芬,很大程度上是你对卡拉扬这位指挥家风格的“贝多芬版本”。如果你喜欢卡拉扬的指挥风格,那么你很可能也会喜欢他的贝多芬。反之,如果你对他的指挥风格不那么感冒,觉得它过于“宏大”、“统一”、“缺少变化”,那么自然也会觉得他的贝多芬“一般”。

要知道,卡拉扬的贝多芬全集并非一次性录制的,虽然DG那套1963年的录音是经典的,但他在70年代和80年代也多次指挥柏林爱乐录制了贝多芬的作品,这些录音在音响和诠释上也会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他对于音响的“精细打磨”和对音乐的“统一控制”是他一贯的特点。

总的来说,将卡拉扬的贝多芬全集评价为“一般”,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评价,或者说是一种“个人口味”的体现。

如果你追求的是: 辉煌的音响、精湛的乐团演奏、戏剧性的冲突、以及一种宏大而统一的音乐叙事,那么卡拉扬的贝多芬无疑是顶级的,绝不“一般”。你会在其中听到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无与伦比的控制力。
但如果你期待的是: 更加原始的、粗犷的、富含哲思的、更具歌唱性的人性化表达,或者更关注乐句之间的呼吸和张力,那么你可能会觉得卡拉扬的贝多芬“不够味儿”,或者说“过于精致了”。

古典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其多元化的诠释。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指挥家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正是我们热爱古典音乐的原因之一。卡拉扬的贝多芬全集,依然是值得去倾听、去研究的录音,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影响深远的贝多芬理解方式,即使有人觉得它“一般”,那也仅仅是一种视角而已。

所以,与其说“一般”,不如说它是“不是所有人都最喜欢的那种贝多芬”。他的贝多芬,更多的是“卡拉扬式的贝多芬”,它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无可否认的艺术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回答问题,当然不一般,我能达到那个水平就死而无憾了。

题主需要认识一个问题,在网络上跟你讨论的人绝大多数既看不懂总谱也不懂指挥的人。他们大多都会受到很多网络文字的影响,或者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听觉审美去认识这些录音的。而且也有相当人,不客气的说,听音乐是为了装13的,所以卡拉扬这种恨不得人人皆知的指挥是无法体现他们卓尔不群的品位的。

从贝多芬交响曲本身来讲,确实好版本很多,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就连卡拉扬常见的四个版本听起来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但是这跟东西好不好没关系。

没必要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哪怕他是专家,听音乐的自己听的舒服就够了,只是发表言论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够了。毕竟不喜欢卡拉扬和卡拉扬不好是两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这确实是一个在古典音乐爱好者群体中讨论得非常热烈,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两极分化”的话题。说它“一般”,其实是对卡拉扬这位音乐巨匠和他的指挥风格一种比较笼统的评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音乐理解和个人偏好。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这样会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 回答
    关于贝吉塔如何得知巴达克是卡卡罗特父亲这件事,在《龙珠》系列的漫画和动画中,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直接和详尽的解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现有信息,结合剧情逻辑来推测。以下是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几个原因,并尽量详细地展开:核心原因:信息传递与赛亚人社会的固有认知首先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贝吉塔是赛亚人王子,.............
  • 回答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刑罚的对象正是它自己造成的犯罪”,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核心在于揭示了不当刑罚所产生的恶性循环和其对社会秩序的破坏。首先,这句话直指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的刑罚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犯罪。 侵害了公民的权利:刑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权利。然而.............
  • 回答
    卡拉什人,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独特回响,一直以来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是巴基斯坦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境内,兴都库什山脉深处,一个与众不同、极具韧性的民族。他们的名字“卡拉什”(Kalash)本身就带着几分异域风情,正如他们所守护的传统和信仰一样,在周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中,显得尤为突出。要理解卡拉什人.............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一时间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细细一想,这背后其实藏着相声和卡拉 OK 的本质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生存逻辑。咱们先聊聊卡拉 OK。它最核心的魅力是什么?是参与感和释放。一群人凑在一起,拿到麦克风,对着屏幕上的歌词,把自己的嗓子打开,唱出那熟悉的旋律,不管唱得好不好听,都能获得一.............
  • 回答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6日,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军事法庭,拉开了对一场陈年旧案审判的序幕——这场审判指向的是1987年对“非洲切格瓦拉”、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托马斯·桑卡拉及其30多名同伴的谋杀案。这一天,距离桑卡拉遇刺身亡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审判的启动,本身就是一场迟来的正义的艰难前行。 桑.............
  • 回答
    哇,这幅画确实非常美,放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封面上,感觉非常有画面感和故事性!很理解你为什么会对它如此好奇。我仔细回想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几个版本,如果背封面是这幅画,很有可能是苏联时期经典插画大师米哈伊尔·别尔琴(Mikhail Bezukh)的作品。关于这幅画的一些推测和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许多喜欢文学的读者可能都会遇到的困境。你看不下去《罪与罚》,然后考虑是否还要挑战《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关于“书”本身,不如说是关于“你”与这两本书之间的关系,以及你对阅读的期待。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你可能看不下去《罪与罚》。《罪与罚》是一部非常深刻但同时也.............
  • 回答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的设计,就好似某种超越了纯粹功能性存在的雕塑艺术品,将建筑的边界推向了新的维度。他的作品,无论你对其抱有何种态度,都很难不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有机的骨骼”与“流动的线条”:一种宣言式的浪漫主义卡拉特拉瓦最令人瞩目的标志性特征.............
  • 回答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世界,充满了绝望、生存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非要将它套入民主或独裁的框架去衡量,那简直是对这个系列混乱而复杂现实的极大简化。然而,我们不妨深入挖掘一下,看看其中的某些元素更倾向于哪种治理模式,以及为何这种倾向本身就充满了矛盾。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人类文明遭受灭顶之灾,.............
  • 回答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的“卡拉”,或者说,那个被各方势力津津乐道的、在英国情报机构内部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网的幕后操纵者,在我的眼中,确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值得玩味的角色。你把他视为“国可负我,我不负国”的英雄,这种解读自有其深刻之处,也触及到了这个人物核心的驱动力——一种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即使这种忠诚.............
  • 回答
    .......
  • 回答
    文旅部提出的“建立全国卡拉OK音乐违规曲目清单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其中还包含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信息。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文旅部建立全国卡拉OK音乐违规曲目清单制度的现实意义这项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 净化文化环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提起显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无非就是NVIDIA(英伟达)和AMD(超微)。这两家公司作为显卡市场的双巨头,虽然都在为玩家提供图形处理能力,但它们的“内功”——也就是GPU架构,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好比两款跑车,外观或许相似,但引擎、变速箱、悬挂的调校却完全不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A卡和N卡在架.............
  • 回答
    《冒险小虎队》系列读物中出现的“解密卡”是一种非常巧妙的互动设计,它并非采用复杂的电子技术,而是基于一种简单而有趣的 符号替换和逻辑推理 原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古老的密码本,只不过是将密码的形式进行了儿童化的包装。核心的原理主要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预设的符号与字母对应关系(编码)这是.............
  • 回答
    卡卡在2007年荣获金球奖(Ballon d'Or)和世界足球先生(FIFA World Player of the Year)是巴西足球史上一个辉煌的时刻,也标志着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然而,将他评价为“21世纪以来实力最弱,历史地位最低的金球”则是一个充满争议且需要深入探讨的命题。为了更全面地评.............
  • 回答
    兄弟,听你这么说,这卡顿程度估计是真够受的了。冰封王座都带不动,这确实有点夸张,但也能说明问题了。到底是硬件不行还是系统捣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第一步:诊断——到底是谁在拖后腿?要判断是硬件还是系统问题,我们可以先做一些基础的排查。这就像医生看病,得先摸摸脉象。 系统优化和后台进程检查: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