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

回答
在《武林外传》里,“江湖”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字面意思,它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概念体系,承载着剧中人物的情感、理想、困境,以及那个时代独有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追求。要理解《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才能体会其中的妙趣和深意。

首先,字面上的“江湖”——一个物理的、活动的生存空间。

最直观的,“江湖”就是那些脱离了朝廷管制、规章森严的社会群体活动的区域。这包括了我们熟悉的客栈,像同福客栈这样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士汇聚、休息、交流的场所。还有形形色色的酒馆、茶馆、赌坊,甚至是一些隐秘的据点。这些地方构成了江湖人物行走、交易、获取信息的基本场所。

“江湖”也是一个充满流动性的概念。不像城市里的固定居所,江湖人物往往居无定所,他们四处奔波,为了生计、为了名声、为了复仇、为了某个信念,一直在路上。这种流动性也意味着江湖是信息传播最快、也最混乱的生态。一个传闻,一句口口相传的消息,就能在江湖上掀起波澜。

其次,是一种身份和归属——“江湖人”的标签。

在《武林外传》里,被称为“江湖人”通常意味着他们与主流社会有些距离,信奉的是另一套规则。这些江湖人,可能是侠客,是盗贼,是镖师,是讼师,是骗子,甚至是退隐的杀手。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背负着一些过往,或者怀揣着一些不被世俗理解的理想。

“江湖人”的身份,往往伴随着一种自我认同,一种“我是谁”的哲学思考。他们或许会说:“我就是个江湖人,哪儿有热闹我就往哪儿凑。”这句话里既有自嘲,也有无奈,更有对自身命运的一种顺从和接受。这种身份标签,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也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抱团。

再者,是隐藏在行为之下的价值体系和行事准则。

虽然江湖表面上看起来是混乱无序的,但它并非没有规则。这套规则,更多的是基于人情、道义、承诺和个人能力。

义气为先: 在江湖上,“义气”可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为了兄弟情谊,可以两肋插刀,可以舍生取义。白展堂为了救吕轻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郭芙蓉为了帮佟湘玉摆脱困境,即便自己能力不足也敢于尝试。这种为了朋友、为了情义不计后果的行为,是江湖道义最直观的体现。
个人武力与能力: 江湖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个人的武功、智谋、口才等能力,是行走江湖、生存下去的根本。佟湘玉常说:“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这背后就是对自身能力的担忧。而白展堂的身手,展堂的智慧,郭芙蓉的冲劲,都是他们在江湖中立足的资本。
恩怨情仇的纠缠: 江湖上的很多故事,都围绕着恩怨情仇展开。过去的仇家,过去的恩人,会像影子一样跟随自己,成为江湖人行事的驱动力之一。剧中的很多情节,都和过去的恩怨有关,比如白展堂逃避的盗圣身份,燕小六追捕的盗贼等等。
名声与信誉: 江湖人的名声很重要,一旦败坏,很难在江湖上立足。虽然剧中也充斥着骗子和宵小,但那些真正被尊敬的江湖人,往往是言出必行、信誉极高的人物。

然后,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江湖的残酷与温情。

《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并非总是血雨腥风的武侠世界。它更像是一个浓缩了人生百态的舞台。

理想的幻灭与坚守: 很多江湖人怀揣着锄强扶弱、行侠仗义的理想,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他们可能经历了挫折,看透了世态炎凉,于是选择隐退,或者像同福客栈的这群人一样,在鸡毛蒜皮的日常中寻找安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内心的善良和对美好的追求。
生存的压力与挣扎: 江湖也是要吃饭的。剧中的人物,哪个不是为了生计奔波?佟湘玉为了客栈的经营费尽心机,郭芙蓉为了挣钱去做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这种接地气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江湖最真实的一面——即使是侠客,也需要柴米油盐。
温情的存在与救赎: 尽管江湖险恶,但它也充满了温情。同福客栈这个小小的天地,就成了这群江湖人彼此慰藉的港湾。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在经历风雨后,找到了归属感。这种温暖,是他们能在江湖中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

最后,是“江湖”作为一种人生态度的象征。

在《武林外传》里,“江湖”最终演变成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

豁达与乐观: 尽管生活充满了挑战和不如意,但剧中的人物大多都有一种豁达和乐观的态度。他们会自嘲,会开玩笑,会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这是一种江湖智慧,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包容与接纳: 同福客栈接纳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也接纳了彼此的缺点和过去。这种包容,是江湖走向和谐的关键。
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 最终,《武林外传》告诉我们,所谓的“江湖”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在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里。即使是开客栈,做生意,也可以活出自己的江湖,活出自己的精彩。

总而言之,《武林外传》里的“江湖”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既是物理空间,又是身份标签;既是行为准则,更是价值体系;它既有残酷的现实,也有温暖的情谊;最终,它升华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面对生活、面对挫折、面对人生的智慧和勇气。这才是《武林外传》能够打动无数人的根本原因所在,它用喜剧的方式,解构了严肃的江湖,也让我们在嬉笑怒骂间,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江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走江湖”——“跑码头”——“道上混”,这三个词比较接近,都是穿州过府讨生活的意思,同时可以用来标榜身份,证明自己和各地人物多少有点关系。其中“码头”和“道”都是交通设施,那么“江湖”的意思也很明显,是作为交通载体的水路。

近代以前,绝大多数人口是安土重迁的农民,大多数人一辈子连县城都不去,更不要说全国游荡了。而少数流动人口也不会随便走——交通成本实在太高,马车和牲畜又很贵,往往只能传送信息和奢侈品,只有水路交通适合物资贸易和流动人口,进而在交通节点养活一批商人、艺人、打手和盗匪。

近代有火车之前,长江及其支流是中国最大的贸易网。由于长江中下游以平原地貌为主,所以一半以上的主要支流都制造和长江联通的大湖。如果把京杭运河也视为支流的话,下游还有洪泽湖、高邮湖和太湖与长江相通。这些湖泊是水路汇集之地,当然也是水路贸易的重要节点。所以“江湖”的意思就是南方贸易网。在火车出现之前,无论是卖艺跑江湖,还是凭着武力“吃江湖”,意思都是依托这张水路贸易网(以及附属于水路的陆地交通)生活。

不过,北宋之前,南方尤其是长江中游的开发度不高,对于中原来说是边荒之地,并没有繁荣的贸易。所以“江湖”此时的意思是天高地远的边区。所谓“相忘于江湖”、“江湖夜雨十年灯”、“泛舟江湖”,指的是士大夫们被贬斥或者隐退到远离首都的地方,并没有下层社会浪迹四方讨生活的意思。

直到南宋,北方被金、蒙占领,大批人口再次南迁,长江流域成为经济中心,而北方牛马又到不了南方,长江水路贸易网的地位骤然上升。同时,“唐宋之变”解除了大批人口的农奴身份,导致大批人口“走江湖”成为常态,“江湖”的含义才逐渐接近于今天的含义,最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贸易畸形集中于长江口的上海,“江湖”的说法因此一统南北,成为“混社会”的非农业人口代名词。金庸小说中《越女剑》描写的吴越隐士,和《射雕英雄传》中率先出场的嘉兴市井好汉,恰好各对应一种“江湖”。武林外传的历史背景基本是明代,当然是后面这种。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武林外传》里,“江湖”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字面意思,它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概念体系,承载着剧中人物的情感、理想、困境,以及那个时代独有的生存法则和价值追求。要理解《武林外传》里的“江湖”,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才能体会其中的妙趣和深意。首先,字面上的“江湖”——一个物理的、活动的生存空间。最直观的,“江.............
  • 回答
    “葵花派”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气与狠厉,在《武林外传》这个充满欢笑与温情的江湖里,它无疑是剂让人不寒而栗的调味品。这门派,可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武林名门正派,它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阴影,却又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背后的人物,在江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葵花派,到.............
  • 回答
    《武林外传》虽然是部爆笑喜剧,但在仔细回味一番,也确实能找出一些有趣的小“bug”或者说不太严谨的地方。这些细节并非是为了挑刺,反而是因为这部剧太深入人心,我们才会去抠这些小地方,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喜爱吧。咱们一个个来聊聊。1. 时间线上的谜之穿越与“实时同步” 佟湘玉的“前夫”们: 这绝对是粉.............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对人物塑造的别致,以及其背后隐藏的、与传统武侠叙事不同的价值观。《武林外传》里的江湖,不是刀光剑影的厮杀,也不是尔虞我诈的阴谋,而是充满着烟火气的人情世故,和对现实社会种种不如意的戏谑与反思。所以,杨慧兰和展红绫这两个看似“不那么正派”的角色,之所以能得到“.............
  • 回答
    谈到明朝的秀才,再说到《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这俩人的“含金量”确实值得掰扯掰扯。很多人一听“秀才”,脑子里就冒出个“腐儒”、“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尤其看了“秀才”吕轻侯在同福客栈里被欺负的日常,更容易觉得明朝的秀才不过如此。但说实话,把《武林外传》里的秀才直接等同于明朝的秀才,那真是“差了十万八.............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神剧,虽然经典耐看,但要说一点“不严谨”的地方都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是喜剧,很多时候是为了搞笑和剧情需要,但有些细节,细心的观众确实能品出点“BUG”的味道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有哪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硬伤”。1. 同福客栈,这地理位置也太优越了吧?同福客栈,那可是全.............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里的“污”,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荤段子、双关语和一些尺度边缘的调侃,并没有那种直白露骨的画面。它更多地是用智慧和幽默来玩弄语言和情境,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那种接地气的烟火气。举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可以让你体会一下那种“污”:1. 佟湘玉的“催婚”和情欲暗示:佟湘玉作.............
  • 回答
    说到《武林外传》里最让我心酸的画面,那一定是白展堂因为佟湘玉的误会而决定离开,然后背着包走出门的那一段。那天,客栈里发生了一些事情,具体情节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大概是因为白玉莲(我记得当时是这个名字,也可能是其他名字,但总之是跟白展堂身世有关的女子)的事情,佟湘玉误会了白展堂,觉得他对不起她,也对不起.............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虽然披着古装武侠的外衣,但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不少熟悉的现实地名巧妙地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倍感亲切。比如,那个闻名遐迩的“七侠镇”,它其实是取自现实中的一个地点。在电视剧的背景设定中,七侠镇是一个繁华的边贸小镇,地理位置重要,商旅往来不绝。而现实中的“七侠镇”呢.............
  • 回答
    《武林外传》里,李大嘴对蕙兰的感情,怎么说呢,挺复杂的,也挺“李大嘴”的。真情?有点,但掺杂太多东西。首先,我觉得大嘴对蕙兰的心意,有一部分是真的。你想啊,蕙兰是那种特别有自己想法、独立自主的女性,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小小的同福客栈里,蕙兰无疑是与众不同的。大嘴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郭芙蓉阴影下、自卑又有.............
  • 回答
    说起《武林外传》里同福客栈的食客,那真是一个个活宝。要说他们逃单的次数嘛,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细细掰扯。不过,要说最常、最“有特色”的逃单户,那非展红凌莫属了。展红凌,一个自称“江湖侠女”,实则穷困潦倒的姑娘。她的逃单,那绝对是技术活,堪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武林绝学”。第一次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她.............
  • 回答
    《武林外传》里小米的死因,绝对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梗。究竟是“齁死”还是“撑死”,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老邢和小郭那段令人又爱又恨的“饲养史”。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小米它压根就没死!没错,它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是那段被老邢和小郭“爱”得太过的经历,才让大家产生了它“被虐待致死”的错觉。事情得从老邢的“领.............
  • 回答
    说起《武林外传》里两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母亲——白三娘和断指轩辕,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她们各自的教育方式。如果要我选一个更喜欢的,那肯定还得是白三娘。倒不是说断指轩辕不好,只是她的方式太……怎么说呢,更像是一种生存的传承,而白三娘的教育,则更走心,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育”。先说说断指轩辕吧。这位郭芙蓉.............
  • 回答
    说《武林外传》里没人喜欢祝无双,其实也不太准确。至少在剧中,白展堂有过几次对她明显的好感和帮助,郭芙蓉也一直把她当成姐妹对待,小郭对无双的照顾和关心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说“普遍不喜欢”,或者说她没有收获像佟湘玉、郭芙蓉那样,那种发自内心的、被众多角色喜爱和依赖的“群众基础”,那倒是真的。这其中,祝无.............
  • 回答
    在《武林外传》那个充满奇人异事的同福客栈里,如果要论背景实力最差的,那无疑是——郭芙蓉。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出人意料,毕竟郭芙蓉武功不俗,而且是郭巨侠的女儿,听起来就很厉害。但如果我们仔细掰扯掰扯,就会发现她的“实力”在客栈众人中,真的是最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其他几位的背景: 佟湘玉: 暂.............
  • 回答
    《武林外传》这部充满欢笑与泪水的喜剧,它的故事背景并非指向明朝的某一位具体皇帝,而是巧妙地选择了明朝末期,一个风云变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期呢?这可不是偶然。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各种社会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一股股不安的暗流涌动。而《武林外传》虽然是一.............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要说《武林外传》的成功,确实是个值得说道的“功劳簿”,而宁财神和尚敬,一个写故事,一个拍故事,缺一不可,但大众和评论界似乎更倾向于把光环更多地戴在宁财神头上,这背后有挺多门道可以扒一扒。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好的故事是所有精彩创作的基石。你说一部剧,无论导演技法多么高超,画面多么绚丽,.............
  • 回答
    要说《武林外传》里最喜欢的配角嘛,我得说说那个“白眉毛、矮矮胖胖、喜欢说冷笑话”的——吕轻侯,也就是咱们的“吕秀才”!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个书呆子,只会之乎者也,一点江湖气息都没有。但越看越觉得,这人实在是太可爱了,简直是全剧的“三观输出机”和“笑点担当”的结合体。你看他那副眼镜,戴着一副斯.............
  • 回答
    要聊《龙门镖局》和《武林外传》的差距,就得从头说起,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虽然都是宁财神编剧,都是古装喜剧,但这两部剧在观众心中的分量,那可是天差地别。首先,最核心的还是国民度的差异。《武林外传》播出的时候,那真是全民追剧,老少皆宜。吃饭的时候看,睡觉前看,周末了聚在一起就看。它就像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到几方面的原因,让《武林外传》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神剧”,而《龙门镖局》即便也出自同一位导演(尚敬),观众的反馈却不那么一边倒。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一、 时势造英雄:《武林外传》的出现恰逢其时 时代背景的“饥渴”: 《武林外传》在2006年播出。那时候,国产情景喜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