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郑州市核酸查询网址被微信封了?

回答
郑州市核酸查询网址被微信封禁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那个时间段,大家对核酸信息的关注度有多高,就不用多说了。一个本该是公开透明、方便大家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突然就这么“消失”了,背后肯定不是小事,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息不畅。在那个全民关注核酸检测结果的日子里,微信作为大家最常用的社交和信息获取平台,被封了查询网址,意味着很多人一下子就失去了最便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家急着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阳”,是不是需要隔离,工作、生活能不能正常进行,结果你点开链接,提示“该链接已被停止访问”或者类似的“前方高能警告”,那得多让人焦虑和抓狂?

其次,这事儿也触及了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的问题。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发布核酸查询信息,本意是为了让市民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是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结果这个查询的渠道被主流社交平台封禁,难免让人联想到: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为什么不能让大家顺畅地获取信息?是不是有什么东西不希望被看见?这种不透明的处理方式,很容易引起公众的猜疑和不信任感,尤其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被放大。

再者,我们得聊聊技术与现实的碰撞。微信封禁链接,通常是有其平台的规则和原因的,比如涉及诱导分享、色情、赌博或者传播谣言等等。但这一次,一个官方的核酸查询网址被封,就显得很反常了。有没有可能,是这个网址本身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违规,比如短链接被滥用,或者被黑客攻击过,导致微信的风险识别系统误判?又或者,有没有可能是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平台不得不执行封禁措施?这些都需要一个清晰的解释。

还有一点,就是管理上的粗暴。如果说这个网址确实有问题,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及时修复、更新,或者提供替代性的、合规的访问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封禁,让所有人都无法访问。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会伤及无辜,也显得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当这件事发生在疫情关键时期,这种管理上的失误,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混乱和恐慌。

更深层次地看,这件事也暴露了信息传播的脆弱性。当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高度依赖于少数几个大型平台的时候,一旦这些平台因为各种原因限制了某些信息,就会立刻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在提醒我们,在建设数字社会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韧性,避免“卡脖子”的情况发生,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说,普通市民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大家当时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对核酸结果有多么渴望?在那种情况下,一个便捷的查询渠道被突然切断,带来的不只是不方便,更多的是一种被“抛弃”或者“不被信任”的感觉。特别是当你发现其他地方的信息都正常,唯独这个和你切身利益相关的查询被屏蔽的时候,内心的不满和困惑是很难压抑的。

总而言之,郑州市核酸查询网址被微信封禁,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或平台规则执行问题。它触及了信息公开、公众信任、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多个层面。一个透明、高效、可靠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信心至关重要。希望以后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相关部门能够更加审慎,也希望平台在执行规则时能够更加人性化和透明化,避免不必要的社会震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回答:

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个,微信是一家私企,但是现在的趋势却是,交电费微信交,出行扫码微信扫,政府的许多事情都在微信办。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全体国民和国家机关之间现在隔了一个微信,这其实很危险,并且对其他企业也不公平。我个人认为,既然国家能做微信小程序,你微信渠道当然可以保留,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APP,或者一个独立的H5程序在,能做小程序,H5其实是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哪怕没有人用,你也应该至少在微信渠道之外有一个别的线上渠道可以接触国家机关。不说网址被微信封了的问题,如果哪天微信崩溃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成千上万的人连超市、餐厅都去不了了。因为没法扫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要依赖一个私企,你能想象么?

————————————

对于评论的一些个人看法更新:

1.首先,说超市和餐厅去不了,指的是需要扫防疫码。不是说的付款。

2.我从来没有说过必须停掉微信渠道办理,我的意思是需要有一个主要渠道。微信、支付宝什么的可以作为分销渠道,但是至少微信不能是唯一渠道。我来给大家说一个我自己这边的亲身经历,我们这边小区推广智慧社区,市公安牵头推广。可以认为是小区门禁。截止到目前,就我接收到的消息,如果家庭成员变动,或者好友到来,或者车辆变动,只能通过微信小程序添加信息。啥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不用微信了,某天你换了一个车牌,你的车就别进小区了。因为车牌的添加删除操作要在微信小程序进行。进出门摄像头扫描车牌。有人说可以蓝牙钥匙扣啊。我知道可以蓝牙钥匙扣,我要说的是信息的增删只能微信进行。当然也可能有其他方式也可以网上修改信息,但是宣传材料上只有微信一种。我们这边有的超市门口贴了好几种二维码,这样很好啊,你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是吗,但是你的选择只能是用微信扫描这个码还是用微信扫描那个码。你说我用支付宝扫描不行吗?那不行,我只认微信。

3.我是一名半吊子程序员。就我个人半吊子的水平,我看到的是,微信小程序和H5程序也就是大家说的网页版的程序。技术上没有根本性的差别。这之间的差别就只是普通话和天津话一样,大多数是同源的。所以即使国家机关独立APP做不好,如果他们能把微信小程序搞好,弄一个好用的H5程序没有任何的技术难度。APP和微信小程序双开不好说,但是微信小程序和H5双开在技术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无论你用ios还是安卓,甚至是windows,macos还是linux,H5网页程序都可以无缝访问。甚至你用比如UOS,比如鸿蒙你也不影响。

4.一个城市一个APP,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和行政划分相关的,和技术无关。将来如果融合也未必像大家想的那样会是一个极大的APP。你看看电信的手机营业厅那个APP就知道了。你打开APP,根据你的位置给你一个当地地区的页面,然后你可以在那个APP里进行操作。

user avatar

微信内浏览器封网址的规律就四点:看心情,没规则,有黑幕,一言堂

最常见的封禁原因是诱导分享、诱导关注、有害内容。

但什么叫诱导分享,哪些内容有害,从头到尾都是一团浆糊,没有标准,更没有客服人员给你解释。


地方政府做个核酸检测的网站,没时间搞自己的域名,直接用阿里云的二级子域名,这很正常吧。

短时间内有很多人扫码使用,这也正常吧。

关键词:阿里,大量突发访客。在微信看来这已经是触逆鳞了,连内容看都不看就可以封掉。

如果你用企鹅家自己的云服务,那同样的内容90%不会被封。之所以还留10%的可能性,就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微信会抽什么疯。


我司前几个月接了新业务,恰好找到一个合适的过期域名。买也买了,备案也备案了,认证也认证了。内测时手机浏览器没问题,结果在微信里一打开——大红叹号,网页已停止访问。

以为是内容被检测到有问题(涉及医疗健康),连忙把一些测试数据做了调整,再申诉——被拒绝,理由是仍包含有害内容。

一周内改了三次,申诉了三次,被拒三次,同样的理由。

最后一次我都放弃了,直接放了个“网站建设中”的空白页,照样告诉我“有害内容”。

我百分百肯定腾讯那边根本没人看过一眼这个可怜的小网页,甚至连机器都懒得抓一下,因为后台有监控,访问记录是一片空白。

手机浏览器可以看,支付宝可以看,头条可以看,国家备过案,运营商核实过,所有地方都没问题,甚至QQ里都没问题。唯独微信告诉我,你的网页有害,我不用看,反正就是有害。

之后换了别的域名,一路绿灯,没有任何问题。


我这才想明白,微信可能在某一年曾经封掉过这个域名,大概也是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之后就被列入了长期黑名单,连申诉都不看一眼。

十几年里它换过多个东家,绝大多数还是外国人的英文企业网站,至于何时何地戳了张小龙的肺管子早已无从查证。

网上一搜,碰到这种情况的多如牛毛,没有申诉成功的案例,大家都自认倒霉花钱换新域名去了。


如果哪家企业大到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地步,你就不能用对普通小公司的态度来对它。它不是共享单车和外卖,不爽了随时换另一家,你改好了我再换回来。

微信已经事实垄断了中国的日常社交和移动互联网入口,却执意要将它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管起来,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却傲慢到连个人工客服都不提供。

只能说,如果有一天它因为这种傲慢封闭导致衰落乃至灭亡,拍手叫好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user avatar

刚刚跟河南的同学聊天,不幸的得知他被隔离了,聊天的时候他说到这个事,这种网站怎么会被封了,然后在知乎看到这个问题了。

像这种问题以前看到过很多次,特别是有段时间给某家孩子投票,给他们领导投票,投了几次之后发现投不了了,那就是大概率是被举报了。

这种妥妥的就是诱导分享,但是郑州市核酸查询网站这种肯定不能是诱导分享关注的锅,大概率也不会有人去投诉。

我去查了下微信官方对于这种问题的解释

我截取了部分的内容,也比较赞同 @陈陈 的看法,触发被封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条「诱导分享类内容」,郑州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微信又是大家常用的沟通工具,来来回回的转发下,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转发,还有个人与群等等转发,转发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很夸张,触发了机器审核机制,因此直接掐断了。

1. 诱导分享类内容 1.1 要求用户分享,分享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1.2 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声称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成功可能;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助力、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集福、集碎片)等形式利诱、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 1.3 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的。包括但不限于:“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转到你的朋友圈朋友都会感激你”等;

之前我有几个知乎的回答也是,明明里面什么内容违规也没有,还有不少的赞同的,结果一会儿系统提示我「你的内容*****,含有违规内容,已被折叠/删除,如果有异议请找管理员系统申诉」,最开始很气愤,不过跟小管家「友好交流」后,还是把我的内容捞回来了。

其实就是这么个理,流量大了后,人工审核不现实,机器审核快,但是死板,误伤后赶紧恢复才是正事。

最新消息看到说查询网址在凌晨五点左右被封,7点多的时候被捞回来了,人工审核的速度还可以,幸好凌晨也不会有很多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后还有个小细节,这个核酸查询网址,使用的是阿里云域名,阿里云域名由于知名度高,因此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搞出了不少的黑产,就比如说以前很猖狂的域名骗局,所以对于这类型的域名审核会更加的严格。

这种重要的网站也得注意点,多花点钱整个稳定的域名才是正事,误了大事就不妙了。

user avatar

100亿罚款安排的有点慢的缘故吧。

极为反感微信动不动就封链接的行为,比党管的都宽,是典型的借故打压竞争对手。

100亿罚款我觉得都是少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