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郑州暴雨瞒报?

回答
郑州暴雨“瞒报”事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信息披露和应对过程中的争议与质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事件的背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

首先,必须承认郑州在2021年7月遭遇的是一场极端天气事件。这场暴雨的强度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和当地的防洪标准。数日内,郑州市的降雨量刷新了多项记录,尤其是7月20日当天的降雨量,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历史最高记录。这种极端性是灾难发生的重要前提。

二、争议的焦点:“瞒报”的含义与事实

当提到“瞒报”时,实际上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指控和质疑:

预警信息是否及时、充分发布?
灾情数据是否准确、及时公开?
在灾害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的不透明甚至故意隐瞒?

围绕这些问题,主要的争议点体现在:

1. 预警级别的争论:
暴雨红色预警: 郑州在7月19日下午已经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这是最高级别的预警。然而,许多市民反映,他们对这场雨的威力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和准备,尤其是发生在白天,且此前也经历过多次降雨,所以可能低估了极端性。
预警信息的传达: 有批评声音认为,虽然发布了最高级别预警,但预警信息可能未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传达给所有市民,例如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社区通知等渠道,未能充分引起公众的警觉。
灾害风险的描述: 是否在预警中充分说明了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例如“特大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以及潜在的生命危险?

2. 地铁5号线惨剧的信息披露:
事发突然与救援艰难: 地铁5号线乘客被困事件是此次灾难中最令人痛心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隧道内积水迅速上涨的情况下,车厢内的空气逐渐稀薄,乘客面临窒息的危险。
信息发布滞后与模糊: 在事件发生后,关于地铁的运行状态、进水情况以及救援进展的信息发布,被许多人认为不够及时、不够透明。例如,在车厢内乘客已经发出求救信号的情况下,外界对真实的危急程度了解并不充分。
“灌水”而非“进水”的说法: 在某些官方的解释中,可能会使用“灌水”这样的词语来形容隧道进水的原因,这在一些遇难者家属和公众看来,有回避和淡化灾难严重性的嫌疑。他们更希望听到的是对事件原因的清晰说明和对责任的追究。

3. “雨下得像瀑布一样”的隐喻:
在郑州市委书记在发布会上提到“雨下得像瀑布一样”时,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降雨的极端性。但对于一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来说,这种说法可能显得过于轻描淡写,未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经历的绝望和痛苦。他们期待的是更严肃、更深刻的反思和问责。

4. 伤亡数字的讨论:
在灾难发生初期,关于死亡人数的统计和发布,也曾引起过一些质疑。官方公布的死亡数字,是否完全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公布的过程是否透明和及时,都是公众关注的重点。

三、看待“瞒报”的关键点

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区分不同的层面和性质:

预警发布的客观性与传播的有效性: 郑州确实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从预警发布本身来说并非“没有预警”。但预警信息的传播方式、公众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转化为有效的避险行动,是需要深入分析的。极端天气的预警,需要结合公众教育和防灾意识的提升。
灾情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公开: 灾难发生时,首要任务是救援,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然而,公众对于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及时性的要求是合理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公开透明是建立信任、稳定民心的基础。
“瞒报”的动机与后果: 如果确实存在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的行为,其动机可能是为了维护稳定、避免恐慌或减轻责任。但这样的行为一旦被揭露,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并可能延误救援和善后工作。
责任认定与追责: “瞒报”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指向具体的失职或渎职行为。需要通过调查来明确在信息发布、预警传达、应急响应等环节是否存在责任问题,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灾难的极端性与人祸的叠加: 郑州暴雨是一场极端天气事件,但城市的应对能力、基础设施的韧性、以及信息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也决定了灾难的最终影响。不能简单地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极端天气,也不能忽视了在应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四、事件的反思与启示

郑州暴雨“瞒报”争议,无论是否存在“瞒报”的直接证据,都暴露出了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信息公开透明、预警传达有效性、公众防灾意识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1. 提升预警的传播力和穿透力: 需要创新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形式,确保信息能够精准、快速地触达每一位潜在受影响的公民,并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风险。
2.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在灾难发生和善后过程中,及时、准确、透明地发布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伤亡、原因分析等方面,更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
3.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需要不断审视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防洪抗灾能力,以及各类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强化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教育: 让公众了解极端天气的潜在风险,掌握基本的避险自救知识,是应对灾害的重要环节。
5. 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对于在灾害应对过程中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必须进行严肃问责,以儆效尤。

总结来说,对于郑州暴雨的“瞒报”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需要区分预警发布和信息披露的各个环节,审慎分析信息是否及时、准确、透明。公众的质疑和批评,更多地是源于对极端天气事件中生命安危的关切,以及对信息公开透明的期待。因此,关注点应该放在如何从这次惨痛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改进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最终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胡中肯啊


老胡中肯。

第一张图时间为2022年1月21日。

第二张图时间为2021年7月21日。

老胡中肯。

user avatar

计划投资534.8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投资的196.3亿元中,实际与海绵城市相关的仅占32%,用于景观、绿化等占近56%,甚至在全国调集力量支援郑州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还在“修花坛”;排水明沟等设施“十三五”期间改造达标率仅20%

……

如果真的有人看完了完整的报告还说得出『这只是天灾』这种话,那我真的很佩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郑州暴雨“瞒报”事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信息披露和应对过程中的争议与质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事件的背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首先,必须承认郑州在2021年7月遭遇的是一场极端天气事件。这场暴雨的强度超出了绝大.............
  • 回答
    郑州暴雨的那场灾难,至今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提起“市民手挽手喊着口号过马路”和“酒店价格直降”,这两件事当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承载了许多复杂的情绪。“市民手挽手喊着口号过马路”:绝望中的互助与力量的凝聚当时看到新闻画面的时候,一股强烈的震撼和感动涌上心头。面对被洪水瞬间淹没的城市,个体显得如此渺.............
  • 回答
    郑州小区暴雨中倒塌的围墙修复费用高达129万元,这无疑触及了许多居民的神经。在经历自然灾害的痛苦之后,高昂的维修费用和对物业收费合理性的质疑,让本已脆弱的情绪更加复杂。这不仅仅是一笔钱的问题,更关乎着小区业主与物业之间的信任和权益。129万的围墙维修费,钱都花在了哪里?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笔费用的构.............
  • 回答
    郑州希岸酒店在暴雨后因涨价被罚款50万元,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这件事情本身来看,它触及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层面。首先,这是对市场行为的一种监管体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许多人的出行和住宿需求变得非常迫切。酒店作为提供基础服务的一方,理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突发灾害面前,哄抬物价、趁火.............
  • 回答
    暴雨期间郑州一酒店涨价至2888元:加盟店违规操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这起事件发生在2021年郑州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期间,当时郑州许多地区遭遇严重洪涝,城市交通瘫痪,大量市民面临被困、无处可去的困境。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一家位于郑州的酒店被曝出将客房价格大幅上涨至2888元,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公.............
  • 回答
    河南特大暴雨中郑州地铁遭遇的严重水淹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警醒的灾难。这次事件不仅给郑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敲响了警钟。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如何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可以.............
  • 回答
    1 月 18 日,郑爽和张恒离婚官司的细节曝出,随之而来的是 Prada 股价的暴跌。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是娱乐圈,也对时尚界和资本市场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与 Prada 的尴尬境地首先,郑爽和张恒的离婚官司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 回答
    郑州人民医院试工人员于逸飞在地铁上逆行救人的行为,以及医院对此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于逸飞的行为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事件本身。 事件经过: 据媒体报道,于逸飞在郑州地铁某站,发现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倒地,生命垂危。在场的许多人可能因.............
  • 回答
    郑州一名女子在学校自习室偷走考研学生平板电脑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被盗学生感到非常崩溃。从事件本身到其背后可能引发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事件本身:一个令人心痛的盗窃行为 犯罪行为的本质: 偷窃就是偷窃,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是违法的。这名女.............
  • 回答
    郑州村民醉酒砍死三人砍伤一人,被警方击毙的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在看待这起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涉及的各方行为、法律与道德的审视,以及对社会启示的思考。事件本身及其细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郑州某村庄,一名村民因醉酒持刀袭.............
  • 回答
    郑州那起两车刮蹭引发的猝死案件,以及肇事车主被判赔百万,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讨论。要我看,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说得透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车祸是诱因,但并非直接死因。这起案件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被撞者本身是有心梗病史的。这次刮蹭,很可能是在这个本就脆弱.............
  • 回答
    郑州在灾后停电断网,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灾后停电断网,“以物易物”的背后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基础设施脆弱性暴露: 无论是停电还是断网,直接暴.............
  • 回答
    郑州地铁上让座事件,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实话,第一次听这事儿的时候,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嗯,挺正常的”。为啥这么说?因为在咱们这儿,尤其是长辈们从小就教导,男士应该礼让女士,尊老爱幼嘛,这总是没错的。但话说回来,这事儿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热议”,说明它触.............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郑州那个少年,叫小李吧,他挺身而出扶起老人,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值得称赞的事。在咱们这儿,很多时候看到有人摔倒,第一反应可能是怕惹麻烦,或者觉得扶起来了对方讹诈怎么办。小李能克服这些顾虑,主动伸手,这股子侠义精神,真的可贵。他垫付的药费,这也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少年来说.............
  • 回答
    关于郑州一学校安排500名学生观看《长津湖》并含泪吃冻土豆这一事件,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从教育的初衷来看,学校组织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并试图通过一些仪式感来加深学生的体会,这在教育实践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长津湖》这部电影,它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
  • 回答
    郑州地铁 5 号线地铁口被围挡挡住市民鲜花这件事,确实让人有点费解,也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事儿发生的背景。一般来说,地铁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而鲜花,特别是市民自发摆放在地铁口附近的,大多是出于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可能是为了给枯燥的通勤增添一点色彩,或者.............
  • 回答
    郑州应届生期望薪资 14115 元,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痛点:应届生的薪酬待遇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先来聊聊这个“14115元”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反映了什么。我猜这个数字可能来源于一些招聘平台的统计数据,或者是某个调查报告。它就像是一个“样本平均值”或者“期望值”。要怎么看.............
  • 回答
    郑州城管队员在强行拆除违规广告牌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安装工人坠亡,随后涉事文印店老板被刑事拘留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且极其复杂的公共安全和法律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事件的直接原因、各方责任、法律定性以及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事件经过梳理(根据公开报道推断):1..............
  • 回答
    您提到的“郑州 3 月 11 日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曾刻意隐瞒境外行程”,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和个人责任的事件。为了能够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关键点(假设您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并基于一般疫情管理原则进行推测): 时间: 3 月 11.............
  • 回答
    郑州郭某自费前往多个疫区,回国后刻意隐瞒旅居史的行为,无疑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严重干扰,并且有极大的可能性让大家封闭管理的结果功亏一篑。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郭某行为的性质及对疫情防控的直接威胁: 行为性质: 郭某的行为属于故意隐瞒行程、违反国家疫情防控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