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Go 和 Rust 常提供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 C 不行?

回答
关于“为什么 Go 和 Rust 常提供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 C 不行”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C 语言完全可以生成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且在很多场景下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

不过,如果从“用户拿到一个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依赖就能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上运行”这个角度来看,Go 和 Rust 在“开箱即用”的静态编译方面,确实比传统 C 项目更容易实现,也更常见。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核心区别:运行时和标准库的包含方式

Go 和 Rust 的语言设计,在处理运行时(runtime)和标准库(standard library)时,与 C 语言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1. Go:内嵌运行时与垃圾回收

Go 的运行时 (Go Runtime):Go 语言内置了一个强大的运行时系统。这个运行时负责:
Goroutines 的调度:Go 独有的并发模型,其协程(goroutine)的管理和调度由 Go 运行时负责。
垃圾回收 (Garbage Collection GC):自动管理内存,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
内存管理:除了 GC,还包括内存分配策略等。
Channel 的实现:Go 语言的核心通信机制。
其他标准库功能:许多标准库的实现,例如网络、文件 I/O 等,都深度依赖于 Go 运行时。

静态链接的策略:Go 的编译器在编译时,会将这个运行时系统,以及你所使用的标准库(如果是非 C 依赖的那些),都静态地链接到最终的二进制文件中。这意味着你的 Go 程序,一旦编译完成,就已经包含了运行它所需的所有基本代码。

结论:当你使用 `go build` 命令构建一个 Go 程序时,默认情况下它就是静态链接的。除非你显式地去使用 Cgo 调用 C 库(这会引入动态链接的可能),否则你得到的就是一个几乎自包含的二进制文件。这是 Go 语言设计上的一个主要优势,旨在简化部署和分发。

2. Rust:零成本抽象与无畏并发,但运行时依赖的考量

Rust 的哲学:Rust 的核心设计理念是“零成本抽象”和“无畏并发”。它追求在提供高性能、内存安全和高并发能力的同时,不引入传统的运行时系统(如 GC)或强制性的运行时依赖。

编译器和内存安全:Rust 的内存安全是通过编译器(Borrow Checker)在编译时强制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运行时 GC。这避免了 GC 对性能的潜在影响。

标准库的“核心”与可选性:Rust 的标准库(`std`)包含了大量功能,包括内存管理、数据结构、I/O 等。与 Go 不同的是,Rust 的 `std` 库并非强制性地包含一个庞大的、可执行的运行时系统。它更多地是提供了一套抽象和工具。

静态编译的实现:Rust 编译器(`rustc`)默认也倾向于静态链接。当你不使用 `panic!`、不使用 `std` 中的某些特定功能(如线程池调度,尽管 Rust 有自己的线程实现,但它不像是 Go 的 `goroutine` 那样需要一个庞大的运行时调度器),或者显式地配置时,你的 Rust 程序可以包含极少的(甚至理论上不包含任何特定于 Rust 语言的运行时)外部依赖。

`![no_std]` 的存在:Rust 最能体现其灵活性的地方在于 `![no_std]` 属性。这允许开发者编写完全不依赖 Rust 标准库的代码。在这种模式下,你可以直接与底层硬件或操作系统原语交互,生成一个极其精简的二进制文件,这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非常常见。即使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一个不依赖 `std` 的 Rust 程序,理论上只需要一个最小的“启动代码”(entry point)和可能的 C 语言运行时(如 `libc`)来与操作系统交互。

结论:Rust 确实可以生成高度静态链接的程序。当使用 `cargo build release` 时,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二进制文件非常精简。如果目标平台有 `libc`,那么 Rust 程序很可能只需要链接到 `libc` 即可运行。如果不链接 `libc`,则需要更底层的启动代码。所以,Rust 的静态编译能力非常强大,并且也更容易做到“干净”的静态链接。

3. C 语言:历史的包袱与动态链接的习惯

C 的设计理念:C 语言的设计非常贴近硬件,它本身没有提供一个内置的运行时系统。它的标准库(如 `libc`)是操作系统提供的动态链接库或静态链接库。

C 标准库 (libc):当你编写 C 代码时,你通常会依赖 C 标准库中的函数,例如 `printf`、`malloc`、`open` 等。这些函数在你的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中并不是直接包含的。相反,你的二进制文件会有一个对这些函数的符号引用。

动态链接 vs. 静态链接:
动态链接 (Dynamic Linking):这是在 Linux 上最常见的 C 程序分发方式。你的程序会链接到系统的共享库(如 `/lib/x86_64linuxgnu/libc.so.6`)。这意味着你的程序需要在运行时找到这些共享库。这是因为:
减小可执行文件大小:将公共库的代码放在一个地方,多个程序共享,可以节省磁盘空间。
方便更新和维护:如果库有 bug 或安全问题,只需要更新共享库文件,而无需重新编译所有依赖它的程序。
模块化:允许在运行时加载和卸载库。

静态链接 (Static Linking):C 语言也支持静态链接。你可以使用 `static` 选项编译你的 C 程序,让编译器将所有需要的库(包括 `libc`)的代码复制并嵌入到你的最终可执行文件中。

为什么“C 不行”(误解的来源):
1. 默认不是静态链接:在 Linux 发行版上,如果你只是简单地编译一个 C 程序,不加任何特殊选项,它默认会动态链接到系统 `libc`。这导致了我们常说的“依赖 `libc`”。
2. `libc` 的复杂性:`libc` 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库,它提供了大量的系统调用接口。完全静态链接 `libc` 会显著增加最终二进制文件的大小。
3. 更底层的依赖:即使你静态链接了 `libc`,你的程序仍然需要操作系统提供的底层服务,例如进程管理、内存分配(更底层的 `sbrk`/`mmap` 调用)、文件系统等。这些不是 C 语言本身提供的,而是由操作系统内核提供的。
4. 移植性问题:尽管静态链接可以减少运行时依赖,但不同的 Linux 发行版,甚至同一个发行版的不同版本,其 `libc` 的实现(glibc, musl libc 等)可能存在细微差异,或者对系统调用有不同的行为。一个完全静态链接的 `libc` 程序,理论上在不同系统上行为会更一致,但如果你的程序依赖了某些非常底层的、与特定系统版本绑定的行为,那也可能遇到问题。

结论:C 语言本身绝对可以生成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如果你使用 `static` 选项,并且所有依赖的库也都支持静态链接,那么你就能得到一个独立的二进制文件。但这种做法在 C 社区中并不总是首选,因为:
很多 C 库本身就是设计为动态库的。
完全静态链接 `libc` 会导致体积庞大。
开发者更习惯于依赖系统提供的动态 `libc`,这简化了开发和部署流程(特别是对于大型项目,或者需要与系统中其他动态库交互的项目)。

Go 和 Rust 如何克服 C 的“静态编译局限性”

Go 和 Rust 在设计上就考虑到了现代软件分发的便利性,尤其是“单二进制文件”的部署模式。

Go 的“包罗万象”设计:Go 的运行时、GC、调度器都集成在编译器输出中,这是其“开箱即用”静态编译的最大原因。它牺牲了一定的二进制文件大小和对底层系统的精细控制,来换取极大的便利性。

Rust 的“受控的精简”:Rust 通过其高效的编译器和对零成本抽象的追求,能够生成非常精简的二进制文件。即使包含 `std` 库,其“运行时”部分也比 Go 的要小得多。通过选择性地使用 `std` 功能,甚至完全放弃 `std`(`![no_std]`),Rust 可以达到比传统 C 语言更纯粹的静态链接,或者说对依赖的控制更为精细。

总结一下核心差异点:

1. 运行时包含:Go 语言内置了一个完整的、必须包含在最终二进制文件中的运行时系统(调度器、GC)。Rust 的运行时更像是零成本的抽象和内存安全保证机制,不包含大型的调度器或 GC。C 语言则没有语言层面的运行时,它依赖操作系统提供的库。
2. 标准库实现:Go 的大部分标准库都与 Go 运行时紧密集成。Rust 的标准库则提供了更“纯粹”的编程接口,不强制包含一个庞大的运行时。C 标准库 (`libc`) 则是操作系统的组件。
3. 默认编译行为:Go 编译器默认进行静态链接,将运行时和标准库代码打包。Rust 编译器也倾向于静态链接,并能生成非常精简的二进制。C 编译器在 Linux 上默认是动态链接到系统库,除非显式指定静态链接。
4. 打包粒度:Go 和 Rust 旨在提供一个高度自包含的二进制文件。C 程序的“自包含”需要手动通过静态链接 `libc` 等库来实现,这会带来体积和潜在的兼容性问题。

所以,与其说 C “不行”,不如说 Go 和 Rust 在语言设计上就更倾向于(甚至强制性地)实现了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单文件静态编译和分发”的便利性,而 C 的设计更加底层和灵活,将库管理和链接方式交给了开发者和系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C最早是不支持动态链接的,那时候全都只能静态链接,后来操作系统技术发展了才有动态链接的。静态链接可以说是动态链接的祖宗。

一直到今天,使用静态链接技术上也是毫无问题的,主要是这么几个毛病:

  1. 某些特殊的库(主要是glibc)一般来说必须使用动态链接,因为可能跟不同版本的内核会不兼容(而且glibc也是一个主要的破坏向前兼容性的原因)
  2. 很多库发行的二进制版本只有动态链接库,要做静态链接,需要自己从源码编译。C的编译出了名的慢,要把所有依赖库都重新静态编译了很费劲。
  3. 动态链接发明出来本来就是有它的优势的,第一依赖库可以独立升级,尤其是对于修复安全问题很重要,而静态链接的任何依赖库要更新都需要整个重新发布binary;第二包的大小也小。
  4. 混用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也会产生严重问题,比如某个动态链接的库和程序本身都使用了一个第三方库,但使用的版本不同,一个静态链接了低版本,一个动态链接了高版本,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问题。

其中第二点可以认为是最关键的。相比来说,golang就可以做到所有的依赖都从源码编译,速度很快,也就没有其他问题了。

如果链接的库并不多,通过修改编译选项编译一个静态链接的二进制文件发布是毫无问题的,NPM社区里面有一部分包起来的可执行程序就是静态链接的(除了glibc等系统库以外)


另外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是Linux社区流行这一套基于源码autoconf然后make的工具链,这样的源码在非常多的平台和配置上都能跑起来,可玩性比较好。其他答案提到的跨架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理由吧。


对了,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理由:LGPL许可只能动态链接,如果使用静态链接,则整个源码都必须变成LGPL许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 Go 和 Rust 常提供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 C 不行”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C 语言完全可以生成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且在很多场景下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不过,如果从“用户拿到一个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依赖就能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
  • 回答
    许多开发者在讨论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时,常常会将其与 Java 技术栈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在 Java 生态系统中,Spring 框架的普及使得 DI 成为了构建大型、可维护应用程序的标准模式。然而,将 DI 视为 Java 独有的概念,或者认为它在 Go 和.............
  • 回答
    说起德国腕表,绕不开朗格(A. Lange & Söhne)、格拉苏蒂原创(Glashütte Original)和宝齐莱(Nomos Glashütte),这三家品牌在钟表爱好者心中几乎是德国制造的“三大巨头”。但一提到德国表,为什么万宝龙(Montblanc)却总是被冷落?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多门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通常情况下,Unix Domain Socket(UDS)被认为在本地进程间通信时比 TCP/IP 回环(`127.0.0.1`)具有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性能。但是,在 Go 中测试 MySQL 查询时,你可能观察到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大,甚至差不多。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CS:GO这游戏,说白了就是个技术和脑子缺一不可的玩意儿。想玩好,得从里到外都琢磨透。首先,说技术。瞄准肯定是最基础的,而且不是那种随便点的瞄准。得练“预瞄”,就是你走路的时候,准星就得卡在敌人可能出现的角度,这样敌人冒出来你就能第一时间开火,而不是慌里慌张地去甩枪。这玩意儿得靠大量练习,熟悉地图的.............
  • 回答
    Go语言之所以能比Erlang更流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特性、生态系统、社区支持、市场需求以及历史因素等多个方面。虽然Erlang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但Go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快的普及速度。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Go语言比Erlang更流行的原因: 1. 易学性与.............
  • 回答
    Go 语言将类型放在变量名后面,这种语法叫做 Postpositional Type Declaration,或者更通俗地说,类型后置。这与许多其他流行语言(如 C, Java, C++, Python)的类型前置语法(如 `int x;` 或 `String s;`)形成了鲜明对比。Go 语言之所.............
  • 回答
    Go 的过去式是 went,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因为它并不遵循大多数英语动词形成过去式的规则。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英语词源学和语言演变的历史中。1. 英语动词过去式的两种主要形成方式英语动词的过去式主要有两种形成方式: 规则动词 (Regular Verbs): 大多数英语动.............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 Go 和 Java 在性能上的那些事儿。你说 Go 在某些方面不如 Java,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我个人觉得,与其说是“不如”,不如说是“侧重点不同”导致的结果。Go 和 Java 的设计哲学就不一样,这直接影响到了它们各自的性能表现和适用场景。首先,咱们得说说 Go 的几个设计亮.............
  • 回答
    Go 语言在中国确实火了一把,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它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咱得一层一层地扒。首先,你得明白,中国软件开发这个大环境,跟国外有点不一样。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对开发效率、部署便利性、以及系统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Go 语言的几个核.............
  • 回答
    要探讨 Go 的 Web 框架在速度上是否一定不如 Java,这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因为“速度”这个概念本身就需要具体化,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影响 Web 应用性能的因素远不止语言本身。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在某些场景下,大家会有“Java Web 框架更快”的印象,以及.............
  • 回答
    GO语言的字典(map)性能与C的字典(Dictionary)相比,在某些场景下确实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绝对的优劣,而是源于两者底层设计理念、内存管理和并发处理方式的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GO语言的map是如何工作的。GO的map底层实现是基于混合了开放寻址和链式寻址的一种哈希表。当发生哈希冲突时.............
  • 回答
    在我看来,说 Go 语言“不受待见”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实际上,Go 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云计算、微服务和后端开发领域,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选择。很多大型公司都在使用 Go,比如 Google(当然是亲生的)、Docker、Kubernetes、Netflix、Uber .............
  • 回答
    说实话,你可能注意到CS:GO职业选手们用的鼠标,跟我们普通玩家追求的“酷炫”、“灯光闪烁”、“造型独特”这些元素相比,确实显得朴实无华了不少。这背后是有很扎实的理由的,并不是说职业选手对外观不敏感,而是他们的优先考量完全是另一套逻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这样。1. 性能至上:极致的精准与稳.............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关于函数重载,语言设计者们确实各有取舍。不是所有“新语言”都不支持函数重载,比如 C++ 和 Java 这两大主流语言就都提供了这项功能。但是,你提到的 Python, Go, 和 Rust,它们确实都没有原生支持函数重载的机制。这背后其实是这些语言在设计哲学和目标上的不同选择.............
  • 回答
    关于《Pokémon GO》和《一起来捉妖》为何一个在国内上线困难,一个则能顺利运营,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其实挺复杂的,并非简单的“一个行一个不行”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背景与内容审核的关键差异: 《Pokémon GO》的“现实世界”定位与潜在风险: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