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一根筋,凤凰两张皮;
欲火不重生,傅天亦集止。
一个精通现代传媒带节奏技巧,但既没有智识高到能罩得住带节奏的痕迹,又没有节操高到真心追求客观公允的,因时代错位和家庭不幸而深受影响的,或许谈不上坏,但一定谈不上不蠢的,晚期河殇派传媒业劣等公知。
如果还是无法理解的话,就把她想成是个在各个尺度上都劣等一些的龙应台就是了。或者换个参照物,把她想成是在各个尺度上都不那么劣等的咪蒙也ok。
咪蒙负责给东村阿芳们喂猪粮;龙应台主要忽悠自觉高知的文艺青年;闾丘记者覆盖其间的广大范畴。
与她类似的(意识形态模式,行为和言论特征,年龄段,等等),其实是挺大的一批人。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李佳佳,比如说袁立。你说他们是坏么?反正我是不相信真的有什么“组织“在资助他们。你说他们是真蠢么?也起码比一般中国老百姓要强一些。只能说是时代的必然和悲哀吧。
如评论中所说,或许只能希望他们能尽快变成时代的尘埃吧。
(最后两段用“他们”而不是“她们”,旨为了表明,这些人仅是恰好都是女性而已)
我来讲三个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到当前闾丘露薇们的心态。
四叔的故事
我的四叔是父亲那一辈中最聪明、最漂亮的一个。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全县效益最好的企业的销售科长,正准备提副厂长,同时还和县里领导的女儿谈婚论嫁。按现在的话说,那真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后来在广交会上被一个香港老板邀请,扔下内地的前程和爱情,跑去赚港币了。后来他也经常回来,算是衣锦还乡了。对亲朋好友都非常客气,非常尽心,也帮助县里领导牵线搭桥,引进了几家企业,每次回来看到县里有什么新发展,总是说:现在内地发展真快真好啊,不要几年就能赶上香港了。
但是这种情况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变化了。一方面是他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另一方是他回来对家乡的评论越来越差。从开始说“不要几年就能赶上香港”,到现在的“没素质”、“暴发户”、“奴隶、民工、屁民”、“马上要崩溃”、“撑不了十年”、“跟香港还有100年的差距”。反正内地的什么都看不顺眼,没一样能跟香港比的。特别是2008年以后,这种情绪更加明显。
留学生的故事
我现在的老板是8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几批学生中,最优秀的基本都是出国留学,然后留在国外的模式。我老板有一次就跟我谈起他的一位同学,非常优秀,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那种。后来就去美国了,发展得也很好,在一个名企做管理人员。2000年后,出国游开始流行,他的很多同学就去美国,顺道看他。据说他每次碰到同学就要问:国内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人家就说很好很红火。然后他就会露出一脸失望的表情。到这几年发展到对国内来的老同学避而不见的程度。按我老板的说法,他现在就变成了一个身在美国天天盼望着自己祖国传来崩溃的消息的华人这么一个奇怪的存在。
闾丘露薇的故事
大概是2004年的时候,闾丘露薇刚刚因为战地报道而成名,来我们系开讲座。我那时候对她印象很好,人很亲切,很随和,回答问题很中肯。有同学问她如何才能像她那样去凤凰卫视发展。她却说凤凰卫视也不过如此,凤凰卫视主要还是靠内地的新闻吃饭。要挖掘内地新闻,最好还是在内地。而且现在内地发展势头很好,不要只想着出去,留在内地可能机会更大更多更好。但是现在呢?从批评内地媒体人柴进,到批评内地民众,到批评内地的发展。当初的从容淡定到哪儿去了?
这后面的背景是什么呢?
我四叔,91年他去香港的时候,他一个月赚的港币是我们县一个工人一辈子的收入。现在呢?他的月收入也就跟他原来所在那个企业的副厂长差不了多少。他当年的同事、朋友们,那些能力跟他差不多的,甚至不如他的,现如今不是什么长,就是什么总,要么有专车、要么开豪车,住的基本都是独栋,在当地都是呼风唤雨的精英人物。而我四叔在香港还要还按揭,车子是有,也不敢随便开,时不时要挤港铁,在香港仍然是高级打工仔一个。如果当初他留在内地,他的朋友、同事现在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对他而言还不是唾手可得,甚至可能得到的更多。
我老板的同学,当年他在物质上的丰盈是内地的同学们无法想象的。他住独栋别墅的时候,我老板还在住筒子楼,他开宝马的时候,我老板还在瞪自行车。他拿几万美金的年薪时,我老板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块。但是到现在物质上的差距,大家基本都拉平了,甚至有不少同学大大超过了他。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更是比无可比。他那些留在内地的同学,现在都是每个单位的高层或中坚,社会的精英阶层,是做决策、拍板子的人物。而他仍然没有融入美国的精英圈子,以后估计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只能在成熟的美国社会中做一枚勤勤恳恳的螺丝钉。
闾丘露薇,当初内地社会各界对凤凰卫视都高看一眼,总书记会对闾丘露薇说“事业要追求,安全要注意”这样的贴心话,总理会在记者招待会上点明让吴小莉提问。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是高管、高官们追逐的凤凰。现在呢?凤凰卫视顶多也就算是个大一点的地方台吧。闾丘露薇是90年代中期的大学生,60后。大家如果有点社会阅历,就会知道60后的大学生在内地各个部门是什么级别?不是领导也是中层骨干了吧。闾丘呢?还是个主持人。虽然是个名主持,但是其中的差距,大家都懂的。而且这个名主持,说实话其实还是内地民众捧出来的。
看了这三个故事,不知道聪明的你明白了没有,为什么闾丘露薇们的心态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一方面,他们当初选择出去发展,无非是不看好中国的未来。当初那些说内地发展好,进步快,有前途之类的话,无非是强者对弱者的言语施舍罢了。就好比巴萨把国安踢了个七比一,然后巴萨主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足球进步还是很大的嘛这样的话一样。过去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如此之快,狠狠的扇了他们当年决策的耳光,所以他们见不得这样的情况继续,他们是中国崩溃论坚定的支持者和鼓吹者。另一方面,过去三十几年,尤其是过去十几年,中国就像一部快速上行的电梯,留在这个电梯上的人,即使资质平平,也能在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获得快速上升。那些当初选择出去而不是留下来的人,可能在他们的同学朋友还在1楼的时候就一下子跳到了3楼。但是他们的上升通道却没有内地这么丰富,上升途径没有内地这么宽裕,上升速度没有内地这么迅速。他们的同学借助过去三十年内地的电梯效应,轻松来到5楼、6楼的时候,他们可能还在4楼挣扎。
从俯视者,变成仰望者,这是他们心态发生逆转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