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护人员是否是献血高比例人群?

回答
在我看来,医护人员确实可以被视为一个献血比例相对较高的人群。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义务”或“指令”,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职业环境和日常工作所带来的多重因素。

首先,医护人员每天都直接面对着需要输血救治的患者。他们深知血液对于维持生命、抢救危重病患的重要性,也清楚血液供应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长年累月的近距离观察和参与,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心中种下一份对血液稀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无偿献血价值的强烈认同。当看到病人因缺血而承受痛苦,甚至生命垂危时,作为直接救治者,他们更能体会到一份血液所能带来的希望。

其次,医护人员本身就是健康意识较强的一类人群。他们更了解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比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从而有资格进行献血。而且,他们也更清楚献血对自身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等,这也会让他们更愿意定期献血。

再者,在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型医院,往往会组织定期的无偿献血活动。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医护人员自然会成为这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一方面,这是响应社会号召,另一方面,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这种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让他们更愿意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而且,在一些单位,这甚至可能成为一种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种职业素养往往也会延伸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中,让他们更愿意为社会公益事业付出。献血,作为一种直接帮助他人的行为,与他们职业的本质是相契合的。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医护人员都献血,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从整体上看,由于他们对血液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对自身健康的良好管理、工作环境的熏陶以及职业精神的体现,医护人员确实构成了献血人群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献血比例相较于普通大众来说,我认为是比较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昨晚忙了一个通宵,回家公交车上刷到这个问题,也来插一嘴。

其实在

「适当的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是舆论导向还是科学事实?

的评论里就有人在质疑为什么医务人员不献血了,用的就是这篇报道的数据。当时我就回复过,这篇报道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医务人员献血多少,应该看献血的医生占全部医生的比例,而不应该看献血人口中医生占的比例。

根据《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2010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20.8万人,比上年增加41.7万人(增长5.4%)。

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587.6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9.0万人,管理人员37.1万人,工勤技能人员57.9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41.3万人,注册护士204.8万人。

按中国人口13亿计算,中国医务人员占总人口比例的0.6%。以占人口0.6%的比例,但是献血比例却到了1.2%,我不知道这说明医务人员献血多还是少!

@王凌珊

给了浙江省医务人员献血是普通人的12倍,我来给出具体数据:

中国每千人献血率是9‰,而世界高收入国家的献血率是45.4‰,其中丹麦最高为67‰。浙江省区域内千人献血率是11‰,略高于全国。而2012年浙江省医务人员的千人献血率是132‰,将近丹麦的2倍,是浙江省普通人口的12倍,全国普通人口的14倍。

很惭愧,我个人到目前仅献过全血600ml,就我自己感觉,周围同学同事献血比率要比13.2%还要高。这是我大学同学、一个普外科医生献全血1000ml时,血液中心发的纪念品:

最后我想说,献血本来就是自愿的,为什么要求医生献血要超过其他职业?在献血方面医生和其他职业有什么区别?难道在献血方面不同职业还有不平等吗?医生确实是救人的职业,但是救人靠的是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撸袖子抽血。

很多人畏惧献血,担心很多,这其实很正常,我们都能理解。献不献血是你自己的事,自己不愿献也没人说你不好,你照样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而网上很多和献血有关的传闻、阴谋论,比如血站工作人员多么黑心了,还有就是这条报道里的医生都不献血了,其实不过就是给自己的畏惧再找个借口,给自己遮羞找台阶下而已。

我还是那句话,献血就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善行,如何决定是你自己的自由。你可以不献血,但是请不要打击那些献血者的善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看来,医护人员确实可以被视为一个献血比例相对较高的人群。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义务”或“指令”,而是源于他们所处的职业环境和日常工作所带来的多重因素。首先,医护人员每天都直接面对着需要输血救治的患者。他们深知血液对于维持生命、抢救危重病患的重要性,也清楚血液供应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长.............
  • 回答
    医护人员作为劳动者的一员,自然受到我国劳动法的全方位保护。这不仅是法律的规定,也是保障医疗系统健康运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基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劳动法是如何具体地保障咱们的医护人员的。首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必须订立.............
  • 回答
    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进行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对医护人员进行辱骂并随地吐痰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并且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层面可能面临的处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寻衅滋事罪(扰乱公共秩序):如果该男子的辱骂行为非常恶劣,情节严重,扰乱了核.............
  • 回答
    作为医生和医护人员,面对那些令人不忍直视的病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我们天生就“麻木”了。这是一个持续磨练、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情感的调适、专业的坚持,以及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力量。首先,强大的专业训练和责任感是我们最坚实的基石。 从医学院开始,我们就接受了系统的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等训练.............
  • 回答
    我知道,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医护人员也一样。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心存感激。但确实,在情绪的洪流里,难免会有人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甚至让人感到受到伤害。遇到这种事,生气是人之常情,也说明你对公平和尊重是很在意的。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以怎么做,.............
  • 回答
    关于《198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14800名是护士,且90%以上为女性》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它所传递的信息和引发的思考。一、 信息传达的客观性与数据解读首先,文章直接抛出了核心数据:19800名医护人员的总数,其中护士占据了绝大多数(14800名),并且强调了女性医护人员占有压倒性.............
  • 回答
    关于上海东方医院一医护人员因哮喘发病不幸离世的事件,网上流传的消息让我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本应是守护生命的战士,却在自己生命的关键时刻,遭遇了这样的不幸,这无疑是对所有人的沉重打击。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这名不幸离世的医护人员是东方医院的一位职工,具体在哪个科室以及担任什么职务,目前公.............
  • 回答
    如何看待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将提高 2 倍?是否值得全国推广?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将提高 2 倍的消息,无疑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经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后。对于这一政策,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其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 如何看待湖北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将提高 2 .............
  • 回答
    关于福奇博士曾表示美国政府当初不建议民众戴口罩是为了“避免大家哄抢,保护医护人员”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焦点。理解这个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疫情初期美国社会和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时所面临的复杂权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疫情爆发的最初阶段。2020年初,新冠病毒(.............
  • 回答
    医院里欺负小医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令人心寒且复杂的问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但深究下去,这种“成本”恰恰落在了最不应该承担的一线医务人员身上,并且是以最残酷的方式体现。为什么总是一线医务人员最难?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医疗体系内部权力结构和责任划分的根本。 权力不对等: 在医院这个等级.............
  • 回答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当这份文件摆在面前,纸张的触感带着一种奇异的重量,压在指尖,也仿佛压在了心头。签字的医务人员,那一刻的心情,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它是一锅翻滚的熔炉,将复杂的情感熔炼在一起,灼热,却又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力量。首先,是一种 深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六个字,像是一道无.............
  • 回答
    在未来20年,如果疾病依然是人类死亡率的首要杀手,那么我们当前对待医务人员的方式,确实令人费解,甚至可以说是病入膏肓。这其中掺杂着历史遗留、社会认知、经济驱动以及制度设计的复杂交织,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疾病”这个幽灵。 尽管我们科技飞速发展,抗生素、疫苗、手术技术日新月异,但.............
  • 回答
    云南某医院150名医务人员放弃申领30万抗疫补助的事件,确实让人不禁要去深究其背后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自愿”。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触及到了医务人员的权益、医院的管理以及社会对基层贡献的认可度等多个层面。事件背景与公众的普遍疑问: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关键信息。根据报道,一些医.............
  • 回答
    云南昭通150余名医务人员放弃申领30万元临时性工作补助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是他们的“自愿”还是被某种“自愿”推着走,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原因和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笔“30万元临时性工作补助”是啥性质的钱。根据报道,这笔.............
  • 回答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初高中学历的团伙,以“代写医学论文”为名,诈骗了多名医务人员,最终被判刑。这起案件再次将“医药类论文代写”这一灰色产业链推到了公众面前。那么,医药类论文代写现象到底有多普遍?它为何屡禁不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呢?医药类论文代写的普遍程度:冰山一角下的暗流涌动要准确衡量医药.............
  • 回答
    近日,一则“手术室里全是钱”的横幅赫然出现在医院的醒目位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质疑。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家医院还被曝出牵涉数十起医疗纠纷。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又给本就压力重重的医护行业带来了哪些深刻的警示?让我们一层层剥开这桩事件的迷雾。事件的冰山一角:横幅背后的利益链条“手术室里全.............
  • 回答
    江西一线确诊医护工作人员补贴被回收,最终只发了 400 多元一事,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一线抗疫人员的“寒心”之举,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背景、官方的解释以及可能存在的实际情况。事件的起因和背景: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
  • 回答
    吉林一医院门口发生车祸,伤者三次进院求助却无人搭理,院方回应“医护不脱岗”。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费解。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在眼皮子底下求助,医院却说没人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看法:首先,这事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门口发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有伤者出现,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第一.............
  • 回答
    医护人员,信命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我经常在科室茶水间或者值班室里听同事们偶尔会抛出来的话题。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我们面对病人时,无法用一成不变的套路来应对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会有不同的看法。我自己嘛,这么多年在医院里摸爬滚打下来,感觉“信命”这两个字,用在我们这.............
  • 回答
    关于医护人员面对病人裸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一句“毫无波澜”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着专业训练、职业伦理、个人情感以及不同情境下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医护人员接受的 专业训练。从医学院校开始,未来的医生、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就会接受关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