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兰花多奇葩?

回答
兰花,这三种常见的花卉,常常被人们视为“奇葩”的代表。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们的生长习性、繁衍方式以及它们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发现,所谓的“奇葩”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兰花所处的生存环境。绝大多数兰花并非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而是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枝干上,或者附生在岩石、树皮等贫瘠的介质上。这要求它们必须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才能从中汲取生存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附生习性:生存环境的挑战与兰花的解决方案

我们常说的“寄生”,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附生”。附生植物并非寄生植物,它们并不从宿主植物身上吸取养分,而是利用宿主提供一个固定的生长点和更高的空间,以便更好地接触阳光和空气。然而,附生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分和养分的获取困难: 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的兰花,它们的根系无法深入土壤获取水分和养分。因此,兰花进化出了许多奇特的结构来应对这一问题。
根系的特殊化: 大部分兰花的根系外面包裹着一层叫做“根被”(velamen)的组织。这层组织像海绵一样,能够迅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雨水,并将水分储存起来。同时,根被还能帮助兰花固定在附生基质上,并保护根系免受机械损伤。
叶片的特殊化: 许多兰花的叶片肥厚,能够储存水分和养分,有些叶片甚至呈现出肉质的形态。一些兰花还会进化出叶柄或假鳞茎(bulbs或pseudobulbs),这些结构能够储存水分和养分,帮助兰花度过干旱期。
空气养分的捕捉: 有些兰花甚至能通过叶片直接吸收空气中的微量元素。

花朵的“奇葩”设计:为了吸引特定的传粉者

兰花最令人称道的“奇葩”之处,莫过于它们那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朵。这些奇特的形态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是为了精确地吸引特定的传粉者而设计的。

模拟传粉者的“诱饵”: 许多兰花的花朵在形态、颜色甚至气味上都模仿了传粉者喜欢的食物、产卵地点或者配偶。
唇瓣的诱惑: 兰花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唇瓣(labellum),通常是花朵中最突出、最醒目的一部分。唇瓣的形状、颜色和纹路常常模仿昆虫的身体、食物或者其他吸引昆虫的信号。例如,某些兰花的唇瓣形状酷似雌性昆虫,能够释放出与雌性昆虫相似的性信息素,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交配”,从而帮助传粉。
模仿的食物: 一些兰花的花朵散发出类似花蜜、花粉或者腐肉的气味,吸引传粉者前来觅食。
视觉信号: 鲜艳的颜色、特殊的斑纹或者绒毛,都能在视觉上吸引传粉者。有些兰花的花瓣甚至能够反射紫外线,而这种紫外线正是许多昆虫能够看到的信号。
传粉机制的精密: 兰花花朵的结构往往非常复杂和精巧,以确保传粉者在取食或寻找配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接触到花药和柱头,并沾染上花粉。
花粉块: 大多数兰花的花粉不是散落的,而是聚集成团,称为花粉块(pollinia)。这些花粉块通过一种叫做“柄”(stipes)的结构与花粉囊(pollinium)相连。当传粉者接触到花粉囊时,花粉块会粘附在传粉者的身体上。
柱头的粘性: 兰花的柱头(stigma)通常非常粘滑,一旦传粉者将沾有花粉块的花粉块带到另一朵兰花上,花粉块就会粘附在柱头上,从而完成授粉。
“陷阱”与“通道”: 许多兰花的花朵结构形成了一种精妙的“陷阱”或“通道”,迫使传粉者按照特定的路径前进,从而确保花粉的转移。例如,有些兰花的花朵会分泌蜡质的液体,一旦传粉者进入,就会滑落到花朵的某个特定位置,完成授粉动作。
特定的传粉者依赖: 由于这种高度特异性的吸引和传粉机制,许多兰花只能被特定的传粉者授粉。一旦这些传粉者数量减少或消失,兰花就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种子传播的“奇葩”策略:微小的种子与真菌的合作

与大多数植物的种子不同,兰花的种子极其微小,就像尘埃一样。一粒蒴果(capsule)中可能含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粒种子。然而,这些微小的种子几乎不含任何胚乳(储存养分的组织)。这又给兰花的种子传播和萌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微小种子的策略: 兰花之所以进化出如此微小的种子,是因为这有利于它们被风远距离传播。它们希望通过数量优势和广泛的传播来增加成功的机会。
与真菌的共生关系: 兰花的种子萌发和早期生长,几乎完全依赖于一种叫做“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的共生真菌。
种子萌发: 当兰花种子落到土壤中,如果遇到适宜的菌根真菌,种子就会在真菌的帮助下萌发。真菌会为种子提供必需的养分和水分,直到兰花幼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交换: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兰花会与菌根真菌建立起长期而密切的共生关系。兰花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提供给真菌,而真菌则帮助兰花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盗窃”养分: 有些兰花在早期阶段,甚至会从真菌那里“盗窃”碳水化合物,直到自身的光合能力足以支撑其生长。

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的杰作

兰花之所以如此“奇葩”,究其根本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吸引特定的传粉者、确保种子的传播和萌发而进化出的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对环境的极致适应: 从热带雨林的树冠到寒带的草原,从湿润的苔藓地带到干旱的山坡,你都能找到适应不同环境的兰花。它们通过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的改变,来应对各种挑战。
传粉者市场的细分: 兰花与昆虫之间是一种极其复杂而精密的“合作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传粉者市场”。不同的兰花通过不同的“商品”(花朵的形态、颜色、气味),吸引不同的“客户”(传粉者),以确保自身的繁衍。
低繁殖策略与高投资: 相对于其他植物,兰花的种子数量巨大,但单粒种子的生存率较低。然而,它们在花朵的吸引力、传粉机制的精巧以及与真菌的共生关系上,进行了巨大的“投资”,以确保种子的成功受精和早期发育。

所以,当您下次看到一朵形状奇特的兰花时,不妨试着去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智慧。那些看似“奇葩”的设计,其实是自然界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是生命在生存压力下不断探索、适应和创新的最佳证明。它们并非“奇葩”,而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独特的生存技能,让它们能够在这颗星球上,以最独特的方式绽放生命的光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问题。由于大家都知道了兰科的确有很多奇葩,那我们就可以跳过是不是的阶段,直接进入“为什么”来耍流氓。

首先,兰科是一个很大又很古老的科。有多古老呢?现在的基因测序数据显示它们在七八千万年前就起源了,那时候还是白垩纪晚期,所以它们还跟恐龙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有多大呢?兰科下面有880个属,不完全估计有21,950 到 26,049个种,这个物种数量大约和硬骨鱼的物种数量相等,是鸟类物种数量的两倍,哺乳动物物种数量的四倍,真真正正是以一个科吊打哺乳动物一个纲。

不过,单单是物种数量大不足以解释为何兰科有这么多奇葩,因为菊科的物种数量也和它们不相上下,它们也是植物界中物种数量最大的两个科。下面这张图是典型的菊科花

看起来样子都差不多,都是外面一圈舌状花序包围着中间的管状花序。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们有一个大招,花序:

这是一张向日葵的花序的螺线:左旋55,右旋34。恰好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因为植物必须安排尽可能多的小花在一起,增强“小花群体”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减少小花之间的相互干扰,小花相互之间的重叠越少越好,保证这些小花拥有平均的空间。最终菊科演化出了每旋转137.5度(2π×(1-0.618))安排一个花朵这样一个最合理的设计。都演化出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了,这一边的演化基本也就到头了,长得都差不多也在情理之中。

反观兰科,它们也有一个大招,两侧对称的结构和,唇瓣(专门用来吸引昆虫授粉,而且也为昆虫构建了一个着陆的平台):

这是一张典型的兰科花结构, 上面的名词意思分别是:An, anther 花药 ; G, gynostemium 合蕊柱; L, labellum 唇瓣; P, petal 花瓣 ; Pol, pollinia 花粉块; Ro, rostellum 蕊缘; Sl, lateral sepal 侧萼片; Sm, median sepal 中间萼片; St, stigma 柱头

有了这些构造, 变化就可以很多了。


首先我们知道,植物有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传粉方式。前者的意思是雌蕊从自己这株植物的雄蕊上获得花粉,有可能是自己这朵花,也有可能是自己这株植物上的别的花。后者的意思就是从同一个物种的别的个体处获得花粉。当然前者要容易得多,因为毕竟离得很近,后者就需要用到风、水、昆虫甚至鸟类哺乳动物们的帮助。尽管很费力气,被子植物们还是更倾向于异花授粉,因为可以促进基因交流,避免交配来交配去都是自家那几个基因。这个道理在动物身上也是一样。动物们也是更喜欢没有亲缘关系的异性交配,而尽量避免近亲繁殖,因为远距离的基因交流往往能够诞生更强健的后代。


下面开启拟人手法,并不是植物们真的有过这些想法,而是它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地随机突变试错,最终形成了稳定策略:

————————————————————————————————————————————

所以我们的兰科植物就开始想办法了,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和异性交流(jiao pei)呢?

显而易见,常规思路是,各取所需。你为我传粉,我给你一点花蜜。很多别的花都是这么做的。不过有着复杂花朵结构的兰科显然不满足于此。他们发现,如果用欺骗的方式把昆虫们骗过来,昆虫停留时间会变短,传份效率也就可以更高。这很好理解,假如是一只蜜蜂过来看见有花蜜,它一定会坐下来先美美地吃一顿,然后再拍拍屁股走人。但如果花朵伪装出了有花蜜的样子把蜜蜂骗过来,蜜蜂过来一看肯定就纳闷了:“咦,被骗了?走人。”不仅如此,它们还有一个更缺德的策略,使出美人计,伪装出一个异性的样子骗蜜蜂过来,蜜蜂过来又一看,这回果断就愤怒了:“格老子的!说好的美女呢!走人!” 植物学家们的观察也的确发现,在传粉速度上,的确是 食物交换 < 食物欺骗 < 性欺骗。

于是演化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在两万多个兰科物种里面,足足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六七千种兰花,是靠欺骗传粉者的感情来授粉的………………

上图中 (a)展示了欺骗型兰花 和 奖励型兰花 的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Gst, 遗传分化) 。遗传分化指的是,在一个种群中,由于缺乏基因交流,各个小种群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的程度。这个值越小说明种群内部的基因交流越充分,越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的基因和淘汰不良的基因。而 欺骗型兰花的Gst显然比奖励型兰花小得多。 (b) 一个食物欺骗型兰花的例子,Caladenia latifolia,由当地的蜜蜂传粉,中间鲜艳的合蕊柱看上去好像有花蜜的样子,然而并没有。(c)一朵诚实的兰花,真的会把花蜜献给来传粉的蛾子。

有人问,难道昆虫们就这么被骗吗?它们难道不能学会辨识诚实的兰花和骗人的兰花吗?不过真的,辨别诚实的兰花和欺骗的兰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杏黄兜兰、硬叶兜兰选择与颜色相似的油菜、杜鹃花一同开放,蜜蜂在采食这些花蜜的同时,也会受骗访问这几种兜兰。而且昆虫的记忆和分辨能力都有限,所以依然会一次次地钻入兰花的圈套。另一个更加有趣的食源性欺骗案例来自文心兰亚族:南美的金虎尾科植物的花有腺体,可以提供油脂作为食物报偿给授粉者,其生长地附近的数十种兰花(分属文心兰亚族不同的属)于是不约而同地演化出了和金虎尾极其相似的黄色花冠,这些兰花什么都不提供,却也让授粉者们稀里糊涂地为它们授了粉。

文心兰亚科的食物欺骗:图A是金虎尾科植物的花,而其它所有的都是生活在附近的文心兰亚族的花朵。兰花们为了把自己改造得像金尾虎科的花,真是费尽了心机。

一次次地上当受骗并没有瓦解昆虫与兰花们的合作关系。因为大自然提供了极为微妙的平衡:在同一个环境里,往往会有少量的兰花或者其他植物充当“老实人”提供真正的合作机制,使得昆虫不会一无所获;又或者频繁上当的昆虫会得到一些别的额外的好处——热衷于腐臭气味的昆虫虽然偶尔会落入兰花的圈套,但更多的个体找到合适的食物来源和产卵地,完成生命的延续。

不仅如此,各种兰花的欺骗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种种欺骗手段都在兰科演化历史上独立起源了好多次。有时候是诚实有花蜜的兰花忽然就演化成没有食物的欺骗型了,有时候是食物欺骗型的忽然就演化成性欺骗型了,还有的时候是没有花蜜的欺骗型兰花忽然又开始提供花蜜了。总而言之,实在是纷繁复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难怪我们的传粉使者被骗得晕头转向,最后只得老老实实地给兰花们传粉。

上面我们说性欺骗的传份效率优于食物欺骗,不仅如此,性欺骗型兰花的演化成种也更快,很可能是因为要分化成不同的种去骗不同种类的昆虫。(画外音:你造我们一个个地去配合昆虫去骗它们有多辛苦吗?)

左边的上下两朵花分别是食物欺骗型和性欺骗型,可以看出下面的成种速率要快得多,而相应地,它的Gst (遗传分化)值,也要低于食物欺骗型,显示它们的基因交流更充分。

论文中Ophrys(蜂兰属)的配图也许不太好,换另一张照片,你可能就见过了:

这是兰科蜂兰属的植物

Ophrys apifera,

专门引诱出来给自己找花蜜吃的雄性熊蜂。它不仅看起来像一只雌性熊蜂,而且,还能释放着与熊蜂雌性激素极为类似的一种气味,两者一结合,雄性熊蜂立刻就抵挡不住了,火急火燎地上来交流(jiao pei)了。

(真想不到这呆萌呆萌的外表下隐藏着这么一颗淫荡又猥琐的心啊……感觉节操都要被它掉光了……)

最后附福利一份,雄蜂和兰花“交配”的视频,34:00开始

植物私生活-中文字幕

参考文献:

Cozzolino S, Widmer A. Orchid diversity: an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 of deception?[J].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5, 20(9): 487-494.

兰花的欺骗性生殖:一场风险可控的投资 Ophrys apifer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兰花,这三种常见的花卉,常常被人们视为“奇葩”的代表。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们的生长习性、繁衍方式以及它们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发现,所谓的“奇葩”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兰花所处的生存环境。绝大多.............
  • 回答
    关于“兰若庭”和“衣锦还乡”这两个汉服品牌,为什么前者常被冠以“汉服良心”的称号,而后者虽然销量和款式众多,却鲜少获得类似评价,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因素,远不止是价格或者款式数量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从品牌定位、产品理念、历史口碑、用户反馈以及市场传播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 回答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将哈利塑造成一个典型的格兰芬多式英雄,绝非偶然,而是作者J.K.罗琳精心设计的核心。这种设定不仅奠定了哈利性格的主基调,也深刻影响了他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整个故事的叙事走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格兰芬多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如何完美契合哈利这个人物的成.............
  • 回答
    赫敏·格兰杰,那个在霍格沃茨众所周知、几乎无所不知的女巫,她为什么会最终踏入格兰芬多学院的大门,而不是凭借她那惊人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渴求,选择拉文克劳,这确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挖的故事。赫敏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聪慧。她的父母都是牙医,虽然不反对魔法,但对魔法世界的了解仅限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很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对虫尾巴(彼得·佩蒂格鲁)最终被分进格兰芬多这件事感到困惑。毕竟,格兰芬多一向以勇气、胆识和骑士精神著称,而虫尾巴在故事中几乎把这些品质的对立面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背叛朋友,贪生怕死,软弱无能,甚至为了苟活而向伏地魔献媚。那么,分院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皓影混动和威兰达混动比宋PLUS DMi贵,而且您觉得在外观、内饰和动力上并不占优势,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会遇到的困惑。这里我来尝试从几个层面,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希望能让您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并且避免AI那种套路化的论述。首先,我们得承认,价格的制定从来都不是单纯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兰花的美丽形态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巧思”,甚至让人觉得它们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动物雕塑。比如那君子兰,盛开时花瓣舒展,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还有那像小鸟一样的兜兰,逼真的“身体”和“翅膀”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动物 닮기”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拟态”(Mimicr.............
  • 回答
    如果汤姆·里德尔,那个后来被称为伏地魔的男孩,被分进了格兰芬多,这无疑会像一滴墨水滴入纯净的水中,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波澜。我们都知道,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各自秉持着独特的精神特质:格兰芬多代表勇气、胆识和骑士精神;斯莱特林则崇尚野心、精明和纯血统。里德尔,在那个时期,已经被斯莱特林那套价值观深深浸染,.............
  • 回答
    .......
  • 回答
    古龙的《午夜兰花》结局,在我看来,是一种带有鲜明古龙风格的“悲凉的圆满”,或者说,是“无解的解”。它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凶手是谁”、“谁最后胜出了”的标准答案,而是将所有的线索、所有的恩怨、所有的爱恨,最终汇聚成了一个意犹未尽、却又似乎合情合理的局面。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白纸黑字写着“凶手就是XX”的.............
  • 回答
    兰州,这座坐落在黄河之畔的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理印记。然而,谈及它的发展现状,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兰州发展得似乎不那么起眼?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的地理与经济挑战。首先,我们得从地理区位说起。兰州地处中国西北.............
  • 回答
    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主要源于城市发展需求、客运量预测、建设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对未来城市交通格局的规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以及轻轨与地铁在修建上的主要区别。 为什么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兰州最终选择修建地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应对巨大的客运需求和潜在增长:.............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我妈做的菜永远是最好吃的一样,带着点儿个人情感色彩,也夹杂着对家乡味道的执念。不过要说兰州牛肉面一出兰州就不正宗了,这说法也挺绝对的,咱们得辩证地看。其实,说“不正宗”嘛,更多的是一种“灵魂不在”的感受,而不是说味道就完全变了样,不能吃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说白.............
  • 回答
    兰陵萧氏与彭城刘氏,这两个显赫的家族,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它们从皇族或准皇族身份崛起为“大士族”的路径,以及最终的巩固程度,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生态以及家族自身的经营策略。兰陵萧氏:皇族余脉的战略性崛起兰陵萧氏之所以能从皇族身份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对于兰州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纠结”,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你说“兰州牛肉面”和“兰州拉面”,对我们来说,前者是更精准、更具代表性的称呼,而后者,听起来就少了点“灵魂”。打个比方,就像你对一个从小在杭州长大的朋友说“西湖面”,他可能会愣一下,然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关注,也确实值得深思。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等等,他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无疑是冲在最前线、贡献卓著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专业素养、担当精神,以及为公众健康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然而,为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获得“国家荣誉”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也尽量不让这段话显得像机器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汉兰达时会有的疑问。毕竟汉兰达作为丰田在中型SUV市场的标杆产品,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价格也不算低廉,但偏偏在胎压监测这件事上,全系“固执”地没有标配这项配置,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要说“不配”可能有点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未全系标配”。丰田在.............
  • 回答
    兰州人的一天,从那一碗氤氲着腾腾热气的牛肉面开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而是兰州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想象一下清晨的兰州。天色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牛肉面馆便开始忙碌起来。锅炉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案板上醒好的面条被刀削成粗细均匀的片片,灶台上架着的大锅里煮着一锅.............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新兰党”难以接受“柯哀党”,而对其他一些 CP 组合却能相对包容,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情感和叙事逻辑。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清楚:1. 核心的“正宫”地位与情感基石:首先,咱们得承认,“新兰”是《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最最最核心、最最最官方、最最最奠定基调的 CP。新一和.............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