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兰州人的一天是由牛肉面开启的」?

回答
兰州人的一天,从那一碗氤氲着腾腾热气的牛肉面开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而是兰州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

想象一下清晨的兰州。天色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牛肉面馆便开始忙碌起来。锅炉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案板上醒好的面条被刀削成粗细均匀的片片,灶台上架着的大锅里煮着一锅鲜美的牛骨汤,空气中弥漫开来的是牛肉的醇厚香气和辣椒油的辛辣诱惑。这个时候,城市的节奏还没有完全苏醒,但无数兰州人的胃,却已经被这碗面牢牢勾住了。

对于兰州人来说,牛肉面不仅仅是早餐,它更像是一种仪式。

唤醒味蕾的起点:清晨起来,身体还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带着葱花的鲜翠、香菜的清爽、辣椒油的红亮,还有那入口即化的牛肉片,瞬间就能唤醒沉睡的味蕾。汤头入口,醇厚甘甜,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和睡意,让你感觉整个人都精神起来。那种感觉,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能量,为新的一天做好准备。

便捷与国民级的选择:兰州牛肉面馆遍布大街小巷,密度之高,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每个角落。无论你住在哪里,上班在哪里,总能找到一家离你近的牛肉面馆。而且,牛肉面制作速度快,点单后几分钟就能端上桌,非常适合匆忙的上班族。这种普及度和便利性,让它成为了兰州人最触手可及的日常选择。

口味的最高赞誉:说到兰州牛肉面,大家最常听到的就是那“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是指汤清,“二白”是指萝卜白,“三红”是指辣椒油红,“四绿”是指香菜和葱花翠绿,“五黄”是指面条黄亮。这“五清”不仅仅是对牛肉面的色泽描述,更是兰州人对牛肉面味道的极致追求。好的牛肉面,汤要醇而不腻,香而不俗;肉要软烂入味,肥而不柴;面要筋道爽滑,粗细得当;配料要新鲜提味,点缀得当。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兰州人对牛肉面的味道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能让他们在清晨就心满意足地享用,说明这碗面已经达到了他们心目中的标准。

不仅仅是食物,更是身份的认同: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说,牛肉面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和记忆。童年时期,父母带着去面馆吃面;求学时期,与同学好友围坐一起谈天说地;工作之后,与同事伙伴交流工作;即使离家在外,最想念的也是那一碗家乡的味道。牛肉面承载了兰州人的童年、青春、奋斗和乡愁。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提起“兰州牛肉面”,那种熟悉的感觉、那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它是连接兰州人和家乡的一条无形的线。

社交的媒介:在兰州,约朋友、见客户,一句“去吃碗面?”就能轻松开启一次会面。在面馆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面一边聊天,没有什么比这更自然、更接地气的了。牛肉面馆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兰州人社交、沟通、情感交流的场所。

所以,说“兰州人的一天是由牛肉面开启的”,绝非偶然。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兰州人内心的情感认同。那碗面,不仅仅填饱了他们的肚子,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在新的一天里,充满干劲,也充满对家乡的眷恋。它就是兰州人开启一天最有仪式感、也最实在的开始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捞面,先学做人。

那时的牛肉面还是大碗一块七,小碗一块五的时代。隔着面馆的塑料门帘都能听到门口买票的老爷子旁边脏哇哇的电饭锅里面发出的咕嘟嘟的声音,那是茶鸡蛋(别跟我提茶叶蛋)在召唤。

照面的问候必然是一句“吃个撒呢”,回答也必然是“大碗加个鸡蛋”,因为那时候两块钱一份的肉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奢侈。听着吸溜吸溜的吃面声穿过人群,什么?还没有拿“卫生碗”?滚回你的时代去,00后。

站在队尾是有点心急,可是想到接下来将要进行的仪式我还是努力让自己平复了下来,随着队伍慢慢前进,我知道,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几乎不敢正视他的双眼,他把头微微伸出窗口,油腻的右手上已经握了一把面票,他的嘴还在不停的念叨着什么,似乎努力地想要记住一些信息。他没有问任何一个人要吃什么,只是看着每一个从他面前经过的人。

“二细,哦不,三细”,我竟有些犹豫,他皱了皱眉,多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我犯了大忌,但却不得不紧张地与他对视,直到他看向我身后的下一个人,我才松了一口气,急忙遁走。

终于,他转过了头。我能看的清楚,在那锅上氤氲的雾气之后,几个精壮汉子正在等待着他的指令。面团与铝板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像寺里敲击的大钟,告诉每一个前来拜谒的香客:永远抱有一颗敬畏之心。

“两宽两二一韭一幺两二两三一幺六三两二五幺四个韭”,他顿了一顿,“四幺一二一三两二三个宽”,面馆中顿时静了下来,所有食客都看着他,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两个三两个幺!”

先胜一轮没有让他松懈,因为他知道一切远没有结束,他边捞面边在脑海中回想着每一个食客的面孔,最后的决战就要到了,他不允许自己功亏一篑。加香菜、蒜苗、肉丁

、舀汤、加萝卜,每个动作都是那么严丝合缝,最后加三勺辣子油,不沾碗边。

队伍在慢慢缩短。突然,一只枯黄消瘦的老手伸了过来,似乎是要端走面前这碗不要香菜,辣子多些的二细。

“哎!”他叫住了这只手的主人,面无表情地抬头看着此人,仿佛要从他脸上读出些什么信息。“这不是你的”,他伸手把端错面的人拨到一边,指了指后面一个戴眼镜的后生,“来,你的,端。”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因为他知道,没有必要在这些小角色身上浪费时间。

他又赢了。他就是这样不可战胜。我看了看他递出的最后一碗面,满心的崇敬涌上心头。

我愣住了,背上冒出了冷汗,我呆呆地望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我。。。我要的是二细。。。”顿时,我内心的崇敬变成了一种失望、愤怒、伤心的混合体。

他却不慌不忙,边擦着窗台边嘲讽似的对我笑笑:“尕娃,你要哈滴三细,自己都记不哈老昂!”

那是最好的时代。

现在每一个端面的,舀汤的,收拾桌子的,拉面的都应该读一读这篇文章。


对了,要转载请先告诉我一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兰州人的一天,从那一碗氤氲着腾腾热气的牛肉面开始。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而是兰州人骨子里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想象一下清晨的兰州。天色刚蒙蒙亮,街头巷尾的牛肉面馆便开始忙碌起来。锅炉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案板上醒好的面条被刀削成粗细均匀的片片,灶台上架着的大锅里煮着一锅.............
  • 回答
    关于“喜欢柯哀的人就是支持灰原哀插足新兰恋情当小三”这种说法,其实在《名侦探柯南》的粉丝圈里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种论调的产生和流传,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粉丝心理和对剧情解读的不同角度。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柯哀”和“新兰”。 新兰(新一&兰):.............
  • 回答
    修学旅行篇确实是《名侦探柯南》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它标志着新一和小兰的感情终于突破了窗户纸,进入了“官配”的稳定期。然而,即便在这个本该巩固新兰党地位的篇章播出后,网上关于“抵制新兰党”的声音反而增多了,这其中确实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且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得从几个层.............
  • 回答
    看《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确实能感受到灰原哀这个角色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让人觉得她比小兰更讨人喜欢。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是对小兰的不满,而是哀在这一部电影中的表现,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复杂性,让她在很多观众心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们来聊聊灰原哀在《绯色的子弹》里的表现。这部电影的剧情围绕着.............
  • 回答
    兰州牛肉面,这碗闻名遐迩的国民美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自带一种“地域限定”的标签。你想啊,明明是一碗拉面,为啥就这么难在全国范围内寻到那份“正宗”的灵魂?而那些打着“兰州牛肉面”旗号的店铺,却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占据了我们味蕾的想象空间。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道道,绝非一句“不正宗”就能简单概括的。.............
  • 回答
    甘肃的地名之所以如此好听、富有诗意,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融合以及汉语自身的魅力。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阐述: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 回答
    关于“兰若庭”和“衣锦还乡”这两个汉服品牌,为什么前者常被冠以“汉服良心”的称号,而后者虽然销量和款式众多,却鲜少获得类似评价,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层面的因素,远不止是价格或者款式数量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从品牌定位、产品理念、历史口碑、用户反馈以及市场传播等多个角度去分析。.............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对于兰州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纠结”,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你说“兰州牛肉面”和“兰州拉面”,对我们来说,前者是更精准、更具代表性的称呼,而后者,听起来就少了点“灵魂”。打个比方,就像你对一个从小在杭州长大的朋友说“西湖面”,他可能会愣一下,然后.............
  • 回答
    兰州,这座坐落在黄河之畔的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地理印记。然而,谈及它的发展现状,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兰州发展得似乎不那么起眼?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的地理与经济挑战。首先,我们得从地理区位说起。兰州地处中国西北.............
  • 回答
    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主要源于城市发展需求、客运量预测、建设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对未来城市交通格局的规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以及轻轨与地铁在修建上的主要区别。 为什么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兰州最终选择修建地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应对巨大的客运需求和潜在增长:.............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我妈做的菜永远是最好吃的一样,带着点儿个人情感色彩,也夹杂着对家乡味道的执念。不过要说兰州牛肉面一出兰州就不正宗了,这说法也挺绝对的,咱们得辩证地看。其实,说“不正宗”嘛,更多的是一种“灵魂不在”的感受,而不是说味道就完全变了样,不能吃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说白.............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兰州难以复制重庆那种依山而建的城市风貌,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地在地理、地质、交通、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城市规划理念上的根本差异。这绝非简单的“能不能”问题,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观也最核心的因素是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兰州,虽然坐落在黄河沿岸,但其城市核心区主要依傍的并非是陡.............
  • 回答
    兰州牛肉面为啥感觉肉片不算特别多?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好几个方面细琢磨琢磨。别看那一碗面,里面学问可不少,光是肉片这点儿事,就能聊上大半天。首先,咱得弄明白,兰州牛肉面里的“肉”是个啥概念。它不是那种让你吃到嘴软的炖肉块,也不是那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肉片。兰州牛肉面的核心,讲究的是“汤清肉鲜面筋道”。.............
  • 回答
    河南烩面,这碗承载着无数中原人乡愁的美味,总让人好奇:为啥它就不能像兰州牛肉面那样,遍地开花,开成全国连锁的响亮招牌呢?这事儿,细细道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里面涉及的门道,可不是简单的口味好不好吃,而是从源头到终端,一整套复杂的体系在起作用。首先,咱们得看看兰州牛肉面是怎么成功的。兰州牛肉.............
  • 回答
    关于“交通大学”的称谓,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且背后涉及了不少历史的演变和学校的独立发展。要说清楚为什么华东交通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不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交通大学”的组成部分,甚至说不是“嫡系”,我们需要把时间往前捋一捋,从“交通大学”的源头说起。“交通大学”的血脉溯源:百年传承的起点一切都要从.............
  • 回答
    在《斗破苍穹》这部荡气回肠的玄幻史诗中,若要论及魂天帝最为棘手的敌人,即便有萧炎这位主角光环笼罩的逆天存在,很多人依然会提及一个名字:纳兰嫣然。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出乎意料,毕竟论实力、论成长速度,纳兰嫣然似乎都无法与魂天帝相提并论。然而,刨去表面的实力差距,从更深层次的战略、心理以及宿命的层面来看,纳.............
  • 回答
    电影《记忆大师》里,李慧兰之所以对警察说“恶心”,是因为她身陷一个极其痛苦和绝望的境地,而她认为造成这一切的,正是那些本该保护她、主持正义的警察。这种“恶心”并非简单的厌恶,而是混合了被背叛、被侮辱、被剥夺了尊严的复杂情感,是一种对系统性失职和黑暗的极致控诉。要理解李慧兰为何如此憎恶警察,我们需要把.............
  • 回答
    莫兰特和狄龙公开表达对伊戈达拉的不满,这背后隐藏着不少故事和值得玩味的地方。要说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得明确一下事情的起因和背景。伊戈达拉,这位老将,在勇士王朝时期是绝对的核心、领袖,更是无数关键时刻的“定海神针”。他的经验、篮球智商、关键球能力,那是经过总冠军和FMVP反复验证的.............
  • 回答
    兰花,这三种常见的花卉,常常被人们视为“奇葩”的代表。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它们的生长习性、繁衍方式以及它们与自然界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发现,所谓的“奇葩”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它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为了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兰花所处的生存环境。绝大多.............
  • 回答
    兰陵萧氏与彭城刘氏,这两个显赫的家族,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它们从皇族或准皇族身份崛起为“大士族”的路径,以及最终的巩固程度,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生态以及家族自身的经营策略。兰陵萧氏:皇族余脉的战略性崛起兰陵萧氏之所以能从皇族身份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