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主要源于城市发展需求、客运量预测、建设成本、技术成熟度以及对未来城市交通格局的规划。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以及轻轨与地铁在修建上的主要区别。
为什么兰州选择修建地铁而非轻轨?
兰州最终选择修建地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应对巨大的客运需求和潜在增长:
城市规模与人口: 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其市区虽然不是特大城市,但人口密度在特定区域较高,且连接城区的通勤需求非常旺盛。
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兰州面临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在市中心和主要交通节点。地铁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方式,能够有效分流地面交通压力,缓解拥堵。
长远发展规划: 政府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时,通常会考虑未来3050年的发展。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和较高的载客能力,更能满足兰州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规模的客流需求,并支撑城市骨架的拓展。轻轨虽然也能增加运力,但在面对超大客流时,其运力上限相对较低。
2. 对城市交通格局的战略性考虑:
骨干网络建设: 地铁通常承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骨干”功能,连接城市的核心区域、主要商业区、居住区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兰州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来串联这些关键节点。
与现有交通的融合: 地铁通常与地面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形成良好的换乘衔接,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
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 地铁建设往往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沿线土地价值的提升,并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3. 技术成熟度和普遍性:
技术成熟可靠: 地铁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成熟和可靠,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应用广泛。
建设经验丰富: 国内许多城市在地铁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都有成熟的体系和人才。这降低了兰州在项目推进中的不确定性。
4. 建设成本(相对长远效益):
初期成本高,但单位客运成本低: 虽然地铁的初期建设成本远高于轻轨,但考虑到其巨大的载客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在缓解拥堵、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长远效益,其单位客运成本在长期来看是较低的。
土地占用与征迁成本: 地铁多为地下建设,对地面城市景观和土地利用的干扰相对较小,可以减少征地和拆迁的成本和难度,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而轻轨往往需要占用地面道路,可能需要大量征地拆迁,并且对地面交通产生较大影响。
5.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修建地铁被视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轻轨与地铁在修建上的区别
轻轨(Light Rail Transit, LRT)和地铁(Metro / Subway)虽然都是轨道交通,但在设计理念、建设方式和运营特点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也决定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
| 特性 | 地铁(Metro / Subway) | 轻轨(Light Rail Transit, LRT) |
| : | : | : |
| 定义与核心 | 通常在城市地下或高架上运行,具有独立的轨道交通路权,设计为大容量运输。 | 通常在地面、局部高架或局部地下运行,可在局部与地面交通共享路权或拥有独立的专用路权,设计为中等容量运输。 |
| 运行方式 | 全封闭、全隔离: 完全独立于地面交通,无任何交叉干扰,提供最高效率和安全性。 | 混合运行或专用路权: 可能在地面与机动车交叉,或有专用路权但可能与行人交叉。有些现代轻轨则拥有高比例的专用路权。 |
| 线路布局 | 地下隧道或高架桥为主: 更能穿过城市中心区域,减少对地面交通和景观的影响。 | 地面道路旁、中央隔离带、局部高架或地下: 更多地利用现有城市空间,有时会占用部分道路资源。 |
| 轨道形式 | 钢轨,通常为标准轨距(1435mm)。 轨距一般较统一。 | 钢轨,通常为标准轨距,但也有窄轨或宽轨的例子。 |
| 车辆特点 | 载客量大: 列车编组长,每列载客量高(可达20003000人/列),车厢宽度和长度较大。 | 载客量中等: 列车编组相对较短,每列载客量低于地铁(可达5001000人/列),车厢尺寸相对较小。 |
| 道床形式 | 以整体道床(混凝土整体浇筑)为主, 也可能采用带扣件的轨枕。 | 以散粒道床(碎石道床)为主, 也可能采用整体道床或预制板道床。 |
| 车站特点 | 地下站或高架站: 站台长度长,通常有站厅、站台层、通道等,换乘便捷,自动化程度高。 | 地面站台、高架站台或浅埋地下站台: 站台长度相对较短,布局可能更紧凑,有时更像公交车站的延伸。 |
| 建设成本 | 非常高: 主要由于地下隧道挖掘、盾构机使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复杂的通风、消防、供电系统等。 | 相对较低: 主要由于部分线路可在地面或浅埋建设,减少了大量的地下挖掘和复杂的地下结构。 |
| 建设周期 | 较长: 地下隧道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周期较长。 | 相对较短: 地面或高架施工难度和工期相对较短。 |
| 对城市影响 | 对地面交通影响小, 占地少(仅车站出入口等),但地下施工可能影响地质。 | 可能影响地面交通, 占地可能较多(尤其是需要专用路权时),对城市景观有一定影响。 |
| 运营速度 | 高: 由于运行环境封闭,停靠站点少(或大站快车),平均运营速度高。 | 中等: 受限于地面交通干扰和车站密度,平均运营速度通常低于地铁,尤其是在混合运行路段。 |
| 适用场景 | 大中型城市核心区域的骨干线, 客运量需求大,穿越城市密集区或阻碍区域。 | 中小型城市、城市副中心、连接城市主要区域的辅助线, 或在客运量适中且不要求极高速度的区域。 |
| 技术复杂性 | 高: 需要复杂的土建、通风、信号、供电、屏蔽门系统等。 | 相对较低: 系统相对简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动需求可能较小。 |
总结兰州选择地铁的原因:
正是基于以上对比,兰州选择了地铁。兰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其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客运量预测,更适合建设大容量、高效率的地铁系统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网络。尽管地铁的初期投入巨大,但其长远的运输能力、对缓解城市拥堵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支持,使其成为更符合兰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轻轨虽然成本较低,但其运力相对有限,更适合作为地铁网络的补充或在客运量需求较低的线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