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蹲是否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回答
说“家里蹲是否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抑郁症”,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如果非要探讨,从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和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家里蹲确实可能更容易滑向抑郁的泥沼,或者说,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容易放大抑郁的苗头。

咱们先掰扯掰扯什么是“家里蹲”。它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但大家普遍理解的就是,那些长期居家,不怎么出门社交,不参与社会工作或学习的人。这种状态本身,可能就埋藏了一些我们得仔细琢磨的“雷”。

1. 社交隔离与支持系统的缺失: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和他人互动来获得认同感、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支持。而家里蹲呢,顾名思义,大大减少了这种外界的连接。

缺乏积极的社交互动: 正常的社交活动,比如和朋友聊天、参加聚会、同事之间的闲聊,都能提供情绪上的“缓冲垫”。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有人倾诉、有人安慰,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家里蹲则失去了这些日常的“情感补给”。
支持网络的薄弱: 即便有家人同住,但很多时候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和朋友之间的平等交流是不同的。而且,如果家人也因为他们的状态而感到焦虑或指责,反而会形成一种负面循环。一个稳固、积极的朋友圈,在心理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里蹲很容易让这个网络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消失。
社会角色的缺失感: 在社会中,我们通过工作、学习、参与社区活动来获得身份认同和价值感。家里蹲往往脱离了这些社会角色,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社会没有贡献,或者被社会抛弃了,这种“无用感”是抑郁的温床。

2. 生活规律的破坏与意义感的丧失:

家里面,没有了外部的“约束”,生活很容易变得散漫。

睡眠紊乱: 熬夜、白天睡觉,作息不规律是家里蹲的常见状态。而睡眠是影响情绪非常重要的因素。长期睡眠不足或紊乱,会直接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甚至加剧抑郁症状。
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 当没有了工作或学习的压力和目标时,很多人会失去生活的动力。每天可能就是醒了就玩手机、看视频,或者睡觉。这种日复一日的麻木感,让人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也更容易感到空虚和绝望。
身体健康被忽视: 长期居家,运动量减少,饮食也可能不规律,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身体不适反过来也会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3. 内心的“囚笼”与负面思维的循环:

家里蹲的状态,很容易让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有时候并不那么美好。

过度内省与自我批评: 当外部刺激减少时,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转向内心。家里蹲的人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反思自己的不足、过去的失败,或者过度担忧未来。这种持续的内省,如果缺乏积极的引导,很容易变成一种自我攻击,不断放大自身的缺点和负面情绪。
负面信息放大: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负面新闻、社会焦虑。家里蹲的人有更多时间接触这些信息,并且因为缺乏现实世界的缓冲和对比,更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对世界产生悲观的看法。
对外界的恐惧和回避: 很多时候,家里蹲的状态也是一种对外界的逃避。可能之前经历过挫折、欺凌或者不适应社会,于是选择躲起来。这种回避,虽然暂时减少了痛苦,但长期下来,只会加剧对外界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形成一个“我害怕出门,所以我不出门,不出门我就更害怕出门”的怪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情况并非绝对。

不是所有家里蹲都会抑郁: 有些人可能只是暂时休息,或者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沉浸在某种爱好中,虽然不社交,但内心是充实的),他们虽然不常出门,但心理状态是健康积极的。
抑郁症的成因复杂: 抑郁症的发生是遗传、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里蹲可能只是一个诱因或加重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抑郁,或者经历过重大的生活变故,即使正常社交也可能患上抑郁症。
“家里蹲”的定义模糊: 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疫情等原因居家办公,这和主动选择长期居家,并且伴随社交隔离和生活失序的“家里蹲”是不同的概念。

总的来说,家里蹲的生活方式,由于其天然存在的社交隔离、生活规律破坏、意义感缺失以及容易滋生负面思维等特点,确实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和状态。 这些因素就像一把把小刀,一点点地侵蚀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远离阳光和活力。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别急着贴标签,或许可以尝试用理解和耐心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比如鼓励他们迈出小小的第一步,重新连接外界,或者只是静静地陪伴倾听。毕竟,每个人都需要一点光,一点温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光家里蹲,严格来说,环境封闭的所有人——包括三班倒、两点一线、夜班、因病长期居家的人,等等的人。

都更容易得抑郁症。

因为后天的抑郁,跟脑子长期处于烦恼状态有关,而“封闭的环境”————也就是365天里,接触到的东西和事物,以及事件,都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生活状态会导致人脑紧张压抑,甚至明明什么都没发生,你光是醒过来坐了一会儿你心情就开始非常不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也就是,我打个比方吧。你把一个人关在一个别墅里,不让他出去,每天好吃好喝,反正身体健康不会耽误。但时间长一点,这个人就会“发疯”,因为他的大脑压力过于膨胀,即使没有遇到任何坏事,甚至生活得很轻松,心情也会劣化,最终变成看到任何事都觉得是坏事——比如有些家里蹲会觉得别人邀请他出去玩是给他添麻烦。

监狱里面把犯人关单间——这种用直觉想理解不了的“酷刑”也是同类型的例子。你想阿,在大房间里坐牢,还要跟人打架勾心斗角,单间多好,又安静。它之所以会成为酷刑,就是因为“封闭环境”会引起人的大脑压力膨胀,从而让这个人紧张,恐惧,崩溃。这是你本人控制不了的身体反应。

注意:不是一个人关久了,自己觉得“闷”,觉得“无聊”,所以想不开,所以心情不好。

不是这样。

而是人脑本身,当它感知到的环境过于“重复、封闭”,它就会开始感到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剧烈的,而是缓慢增加,逐渐覆盖所有事件的一种隐痛,这不是一个人自己的想法可以控制的。只要封闭久了,就算你没有经历任何倒霉事,你的心情也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坏。


所以是的,家里蹲由于不出去,365天里大多数的“环境”是重复的,等于是封闭的,大脑的焦虑现象会比一个健康人活跃得多。的确容易患上抑郁症。

如果没有“网络”的话,我可以说其中大部分可能人格都不正常了。但网络也算一种“开放环境”所以能保持现代的家里蹲一定程度的理智。但这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其实是有相关研究的,尽管英特网是“无限”的,但大多数网民的日间活动都是特别稳定的。也就是每个人每天登陆的网站和使用的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

网络并没有使一个人真的自由————它不像现实世界有很多多变的情况可以刺激人和复杂的现实接触。


如果你要挽救家人,就要让他出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他介绍轻松一点,收入低一点没关系(家庭继续支援他物质),但工作内容要比较花哨,比较需要到处走动,处理一些问题的工作。也就是不要太呆板、机械重复的工作。

如果你有家人不是家里蹲,但是那种两点一线式忙碌生活的,也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旦发现情绪恶化,长期负面思想。就要想办法给其换工作或者工作之余,如果有体力,多去参加一些丰富的社会活动————其实大妈喜欢跳广场舞,就是因为退休居家中老年人容易因为封闭环境而焦虑,广场舞这种社会活动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焦虑。


总之要开阔他们的生活环境。

有些人说,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一定要社交,否则会不健康——其实不是这样。可以不社交,但是人一定要走出去面对广阔多变的环境。比如夸张点说,你可以一年不跟任何人说话,但你要出去旅游,环游世界。

不能自己在一个几十坪的空间里呆着。

一旦环境开始封闭,你无法抗拒的,身体会自然而然的滑向抑郁。这不是“个人想法”的问题,这是生理上的问题。

它就类似,人躺久了,坐久了都会腰椎凸出。这不是你想法引起的,这是身体的必然反应。

user avatar

会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家里蹲就失去了“人镜”, 容易陷入思维的死循环,无法自拔。

比如失恋的人, 如果接着长期家里蹲,就会认为恋人就是一切,失去恋人就失去了一切,在自怜自恨中越陷越深,甚至自杀。

与此相反, 如果和朋友看了电影,吃个夜宵,开个黑, 唱个K……就会发现天塌不下来。甚至开始认为前对象有眼无珠,随TA去吧,自己的日子更快乐了。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也很好理解。 在模型训练中, 高强度输入单一信息, 模型就会过度拟合这一信息。慢慢地模型就变质了,无法对其他信息正常反应。

同样的原理,人结交朋友时, 要珍惜那些有独立性格与思想、不人云亦云的朋友。因为他们是很好的人镜,常常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新的东西,你的认识模型就更加多元和Robust.

user avatar

Absolutely,本来评价体系就倾向于自我贬低,蹲家里,评价体系就更加封闭而自贬,连高看一眼的偶然都没了。

user avatar

家里蹲开始于自我精神保护,隔离导致心理不适的环境,在家里获得安全感。

所以完全不是家里蹲这个行为导致了抑郁症。

是家里的人,以及邻居和亲戚,对于“家里蹲”的异样评价和眼光,导致了“家里蹲人”不断收到精神攻击,引发精神自残,最终导致抑郁症。

很多家长有种不知道从哪里来神理念,你在家呆着就是没出息,你在家待着导致心情不好,你在家呆着就是不正常,非要逼着年轻人社交、出门、上班等等。

邻居亲戚也是,知道某家年轻人在家待着,就嘀嘀咕咕,眼光不屑,见了面还貌似关心的问,咋还没上班啊,咋还没上学啊,在家待着不行啊,年轻人得闯闯啊。

见一次叨叨一次。整天only you,没完没了。

这些人总是容不下跟自己看起来不一样的人,必须去“纠正”和“关心”,对人的建议、关心、评论毫无保持距离的意识,贴脸输出。

输出多了,本来人家只是暂时的心情不好,也整抑郁了。

然后这些人出来说,在家蹲着不好,容易抑郁。

无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