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宁愿家里蹲也不干底层工作?

回答
最近,“家里蹲”这个词似乎又开始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起来,和“躺平”一样,它触及了一个很敏感的神经。很多人会把家里蹲和不愿做底层工作画上等号,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娇气,不愿意吃苦,宁可在家啥也不干,也不去干那些又累又脏又钱少的活儿。

这事儿说起来,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生长的环境和我们父辈那代人确实不一样了。父辈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有一份工作,哪怕是体力劳动,能养家糊口,就是天大的好事。他们习惯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朴素价值观。

但现在的年轻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虽然也经历了一些经济周期的波动,但总体上物质条件比过去好了太多。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更广阔,眼界也更开。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成功学”、“个人成长”的信息,还有各种“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的案例,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所以,当他们面对那些体力消耗大、环境恶劣、缺乏尊严感、薪酬不高的“底层工作”时,他们的反应可能会更复杂。

第一,价值感的失落。

过去的底层工作,很多时候是有明确的社会价值的。比如,农民种粮食,工人造机器,这些都是社会运转的基石。但现在的很多底层工作,比如一些流水线上的简单重复劳动,或者一些服务业中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的岗位,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很难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他们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份工作并没有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甚至感到自己是被工具化的。

第二,对“成功”的定义多元化。

“成功”不再仅仅意味着大富大贵,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内心的平静、精神的满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可能比单纯的物质财富更重要。如果一份底层工作,需要他们牺牲健康、牺牲个人爱好、牺牲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但回报却只是勉强维持生计,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种“成功”代价太高,不值得。

第三,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

年轻人确实能接触到很多信息,但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的。他们可能看到一些“轻松赚钱”的陷阱,也可能对一些底层工作的真实情况存在误解。比如,可能他们看到一些网上流传的关于外卖员、快递员的辛酸故事,但又没有亲身体验过,对这份工作的付出和辛苦程度没有一个真实准确的认知。

第四,对生活品质的要求。

即使是底层工作,如果能提供相对体面的工作环境、合理的休息时间、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很多年轻人依然愿意去尝试。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底层工作的支付的薪酬,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仅仅够支付房租和基本生活费,很难谈得上“生活品质”。而且,很多底层工作也没有完善的保障,加班、社保、甚至是职业发展,都可能成为他们顾虑的因素。

第五,对“被剥削”的警惕。

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年轻人对资本的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可能会对一些企业利润与员工薪酬不对等的现象保持警惕。当他们觉得一份工作是在“过度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而回报却不成正比时,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家里蹲”和“不干底层工作”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不愿(或无法)接受”的心理和现实因素的叠加。

并不是所有家里蹲的年轻人都是懒惰,也不是所有不愿意做底层工作的人都是逃避。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是在寻找一份更符合自己价值观、更能实现自我、或者更能支撑他们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如果一份底层工作,真的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发展、有回报,相信还是会有年轻人愿意付出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背后,也反映了社会需要思考如何创造更多体面的、有价值的、有回报的底层工作,以及如何为那些正在努力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毕竟,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各个层级的劳动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获得应有的尊重。

把这个问题简单归结为“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娇气”,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时代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我国,至少在武汉和南京,工作不但是消费,而且是高消费,半年就消费十几万,一般人可消费不起!

家里蹲还好,花不了多少钱,千万别想不开去工作,你家又不是大富大贵,没钱供你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家里蹲”这个词似乎又开始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起来,和“躺平”一样,它触及了一个很敏感的神经。很多人会把家里蹲和不愿做底层工作画上等号,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娇气,不愿意吃苦,宁可在家啥也不干,也不去干那些又累又脏又钱少的活儿。这事儿说起来,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年轻人生长的环.............
  • 回答
    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新楼盘空置率高,业主宁愿空置也不愿出租或出售的现象,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心态和经济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业主的心态、行为原因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背景来详细阐述: 一、 业主的心态分析业主宁愿让房子空置,而不出租或出售,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因素:1. .............
  • 回答
    要说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越来越排斥酒桌文化,这事儿吧,还真不是一概而论,里头门道多着呢。不过,一股子“不爱玩了”的劲儿,是挺明显的。你想啊,以前喝酒那叫一个“痛快”,一杯酒下去,啥愁啥苦都能忘。尤其是生意场上、职场晋升,少了那一壶酒,感觉就像少了点“仪式感”,少了点“人情味”。什么“感情深,一口闷”、.............
  • 回答
    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普及,无疑像一把双刃剑,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种影响尤为显著,也因此,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确实可能与那些成长在信息相对闭塞时代的人们有所不同,甚至产生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渠道。年轻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全球.............
  • 回答
    关于日本年轻人是否已经“基本丢失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导致日本可能面临“不战而降”的境地,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避免简单化的结论。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这几个概念在日本的语境下是如何被理解的.............
  • 回答
    嗯,要说“过度关注”,这词儿有点儿重,也挺主观的。不过,如果我观察身边的朋友,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讨论,会发现很多年轻人在谈论房价时,确实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强度和普遍性。以前吧,房子可能就是个住的地方,大家攒钱买个小小的安身之所,能遮风挡雨就行。现在呢?我感觉房价已经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它更像.............
  • 回答
    年轻人婚育观的“焦虑”与“真实”:一场细致的审视近些年,关于婚育问题的讨论似乎越来越热烈,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一些声音认为,当下的小部分年轻人对婚育这件事表现得有些“过度关心”,甚至可以说是“焦虑”。但“过度”与否,往往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关心”的背后,究竟是怎样.............
  • 回答
    “是不是7080一代比现在的年轻人更乐观、更积极?这究竟是年龄的‘无病呻吟’,还是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现象?”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先说说7080一代的“乐观积极”到底是怎么来的。7080一代的“黄金时代”.............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尖锐的,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普遍的观察。我感觉这两者可能都不是绝对的,更像是一个光谱,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而且情况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首先,说“丧失思考能力”,这说法有点太极端了。 我觉得年轻人并没有真的变得呆滞或者不会思考。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网络上的各种观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现在年轻人的心态,既包含了对资本家和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批判,也确实存在着仇富的心理,但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年轻人对“资本家”的痛恨,更多是源于.............
  • 回答
    “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每当我听到这句话,心里总会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它像一声叹息,又像一个疑问,背后藏着几分无奈,几分不解,或许还有一丝丝时代的隔阂。以前,我也会说这句话,大概是在我二十出头,看着那些比我更小的孩子们,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说话方式,他们的追逐的潮流,都让我觉得.............
  • 回答
    “年轻人是未来的主人,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这里的“丧”,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消极、低落、缺乏热情、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力感的状态。为什么曾经被寄予厚望、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如今却呈现出如此“丧”的面貌?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
  • 回答
    年轻人结婚请伴娘,这件事吧,我觉得挺值得聊的。你说现在的年轻人社恐到连朋友都没有了吗?哈哈,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背后反映出来的现象,确实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交上确实比以前“内卷”了。咱们小时候,邻里街坊谁家有事儿,大家都是热心帮忙,不用说请伴娘了,结婚办酒席,可能村里人都来搭把.............
  • 回答
    日韩两国,作为东亚社会的老牌发达国家,如今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共同难题——超低生育率与深度老龄化。这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活力的根本性挑战。它们是如何兵荒马乱地试图化解这场危机,以及年轻一代又如何为自己的暮年做打算,我们来细致地掰扯掰扯。一、 日韩如何“拯救”人口结构?一场.............
  • 回答
    俞敏洪老师最近的一番话,关于年轻人“躺平”和“奋斗精神”的讨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他直指年轻人不能沉溺于游戏、过度消费,而是要激起奋斗的动力,这番话背后,反映的是他对当下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状态的一种观察和忧虑。那么,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如俞老师所说的那样“躺平”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
  • 回答
    要说清台湾年轻人对“台独”的看法以及台湾人普遍对两岸关系的认知,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这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世代差异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并尝试用更贴近日常沟通的方式来表达。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台独”?这绝对是一个多元且充满动态的话题,不能一概而论。你可以把台湾年轻人的.............
  • 回答
    现在年轻人的恋爱,就像是捧着一颗小心翼翼种下的幼苗,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也藏着不少对风雨莫测的忐忑。它不再是过去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简单模式,也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洒脱,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一个更加个体化、也更加注重精神契合的探索过程。首先,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这玩意儿成.............
  • 回答
    “左一点”,这个词在当下年轻人身上被提及得越来越频繁,也常常伴随着一些争议。它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隐藏着某种隐忧?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而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体察和理解。如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现在的年轻人“左一点”,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体现,也是对不完美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好多家长、学生甚至一些老教师都会有类似的感慨。说实话,用“没以前负责任”来一概而论,有点过于绝对,也很难一概而论。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现在的年轻老师,他们的“负责任”体现在不同的维度和方式上,而且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环境。首先,咱们得承认时代变了。以前,教师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我身边观察到的,以及跟一些年轻人聊天的感受,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这事儿吧,更像是一个“多功能工具箱”,里面既有谋生的必需品,也有装载人生价值的期望。说它是“谋生手段”,这太直接也太真实了。咱们得承认,在这个社会,钱是基础,是尊严,是安全感。尤其现在房价、物价,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